给水处理知识及工艺介绍.ppt
《给水处理知识及工艺介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水处理知识及工艺介绍.ppt(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 录一、专业术语二、水源三、水质指标四、净水工艺 1、混凝加药 2、沉淀 3、澄清 4、过滤 5、消毒五、公司业绩介绍六、工艺过程演示1、给水系统 :由取水、输水、水质处理和配水等设施所组成的总体。2、用水量:用户所消耗的水量。3、居民生活用水: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用的水,包括饮用、洗涤、冲厕、洗澡等。4、综合生活用水:居民日常生活用水以及公共建筑和设施用水的总称。5、未预见用水量:给水系统设计中,对难于预测的各项因素而准备的水量。6、自用水量:水厂内部生产工艺过程和其他用途所需用的水量。7、最小服务水头:配水管网在用户接管点处应维持的最小水头。一、专业术语专业术语8、水头损失:水通过管(渠)、
2、设备、构筑物等引起的能耗。9、取水头部:河床式取水构筑物的进水部分。10、水处理:对水源水或不符合用水水质要求的水,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改善水质的过程。11、原水:由水源地取来进行水处理的原料水。12、地表水:存在于地壳表面,暴露于大气的水。13、地下水:存在于地壳岩石裂缝或土壤空隙中的水。14、苦咸水:碱度大于硬度的水,并含大量中性盐,ph值大于7。15、淡水:含盐量小于500mg/l的水。专业术语16、预处理: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前所设置的处理工序。17、预沉:原水泥沙颗粒较大或浓度较高时,在凝聚沉淀前设置的沉淀工序。18、混凝剂:为使胶体失去稳定性和脱稳胶体相互聚集所投加
3、的药剂。19、助凝剂:为改善絮凝效果所投加的辅助药剂。20、混合:使投入的药剂迅速均匀地扩散于被处理水中以创造良好反应条件的过程。21、絮凝:完成凝聚的胶体在一定的外力扰动下相互碰撞、聚集,以形成较大絮状颗粒的过程。专业术语22、沉淀: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去除水中杂物的过程。23、澄清:通过与高浓度泥渣层的接触而去除水中杂物的过程。24、机械搅拌澄清池:利用机械的提升和搅拌作用,促使泥渣循环,并使原水中杂质颗粒与已形成的泥渣接触絮凝和分离沉淀的构筑物。25、水力循环澄清池:利用水力的提升作用,促使泥渣循环,并使原水中杂质颗粒与已形成的泥渣接触絮凝和分离沉淀的构筑物。26、过滤:水流通过粒状材料或多
4、孔介质以去除水中杂物的过程。27、滤料:用以进行过滤的粒状材料,一般有石英砂、无烟煤、重质矿石等。专业术语28、滤速:单位过滤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滤过水量,一般以 m/h 为单位。29、表面冲洗:采用固定式或旋转式的水射流系统,对滤料表层进行冲洗的冲洗方式。30、表面扫洗:V 型滤池反冲洗时,待滤水通过 V 型进水槽底配水孔在水面横向将冲洗含泥水扫向中央排水槽的一种辅助冲洗方式。31、工作周期:从过滤开始到冲洗结束的一段时间称为快滤池的工作周期。从过滤开始到过滤结束称为过滤周期。滤池的工作周期为1224h。32、消毒:采用物理、化学或者生物方法消灭病原体的过程。33、余氯:水中投氯,经过一定时间
5、接触后,水中余留的游离性氯和结合性氯的总和。二、水源 水源指工程用水的供水地。其供水能力、供水保障程度、对环境的影响、对当地工农业生产与居民生活的影响等方面应满足工程的要求。给水水源主要分为地表水、地下水。地表水:地表水包括陆地表面形成的径流及地表贮存的水(如江、河、湖、水库等水)。地下水:地下水包括地下径流或埋藏于地下的,经过提取可被利用的淡水(如潜水、承压水、岩溶水,裂隙水等)。水域功能分类 依据地面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将其划分为5类: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和自然保护区;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 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厂等;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
6、级保 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类: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 水区;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生活饮用水水质要求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三、水质指标1、浊度(、浊度(NTU)(1)定义:)定义:水的透明程度的量度。指水溶液中所含颗粒物对光的散射情况。(2)简介:水中含有泥土、粉砂、微细有机物、无机物、浮游生物等悬浮物和胶体物都可以使水质变的浑浊而呈现一定浊度,水质分析中规定:1L水中含有1mgSiO2所构成的浊度为一个标准浊度单位,简称1度。浊度是指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水中的悬浮物一般是泥土、砂粒、微细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浮
7、游生物、微生物和胶体物质等。水的浊度不仅与水中悬浮物质的含量有关,而且与它们的大小、形状及折射系数等有关。2、总大肠菌群:所谓总大肠菌群系指一群在37培养24小时能发酵乳酸、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大肠菌群是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菌提出来的,主要是以该菌群的检出情况来表示食品中有否粪便污染。大肠菌群数的高低,表明了粪便污染的程度,也反映了对人体健康危害性的大小。大肠菌群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食品卫生工作中。水质指标3、色度:是水质的外观指标,水的的颜色分为表色和真色。真色是指去除悬浮物后水的颜色,没有去除的水具有的颜色称表色。对于清洁的或浊
8、度很低的水,真色和表色相近,对于着色深的工业废水和污水,真色和表色差别较大。而水的而水的色度一般指真色色度一般指真色,水的颜色常用以下方法测定:1.铂钴标准比色法(常用于天然水和饮用水,单位 度)2.稀释倍数法(常用于工业废水,单位 倍)。水质指标总硬度:水总硬度是指水中Ca2+、Mg2+的总量,它包括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水中Ca2+、Mg2+以酸式碳酸盐形式存在的部分,因其遇热即形成碳酸盐沉淀而被除去,称之为暂时硬度;而以硫酸盐、硝酸盐和氯化物等形式存在的部分,因其性质比较稳定,不能够通过加热的方式除去,故称为永久硬度。水硬度是表示水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工业用水关系很大。水硬度是形成锅垢和影
9、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水的总硬度即水中钙、镁总量的测定,为确定用水质量和进行水的处理提供依据。水质指标溶解性总固体: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总固体含量,TDS计,它包括溶解于地下水中各种离子、分子、化合物的总量,但不包括悬浮物和溶解气体。给水溶解性总固体1000mg/L;pH:水溶液中酸碱度的一种表示方法。pH的应用范围在0-14之间,当pH7时水呈中性;pH7时水呈酸性,pH愈小,水的酸性愈大;当pH7时水呈碱性,pH愈大,水的碱性愈大。给水pH:69水质指标根据原水水质情况1、地表水:主要指标:浊度、色度、微生物指标、pH、余氯原水+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饮用水原水+预处理(混凝
10、+沉淀)+过滤+活性炭+消毒+饮用水(活性炭:吸附溶解性物质,改善臭、味)2、地下水:主要指标:浊度、色度、pH、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溶解性固体原水+过滤/软化+保安过滤+膜过滤+消毒+出水四、净水工艺3、混凝的作用有:a.有效地去除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降低出水浊度和BOD5;混凝一般适用于粒度在1nm-100m的分散体质。可以用在流程的不同位置上,也可用于污泥的的调理。b.有效地去除水中微生物、病原菌和病毒。c.投加混凝剂可改善水质,有利于后续处理。常用混凝/絮凝药剂有:碱式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混凝/助凝药剂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PAM)为水溶性)为
11、水溶性高分高分子聚合物子聚合物,不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不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絮凝性,可以降低液体之具有良好的絮凝性,可以降低液体之间的磨擦阻力,按离子特性分可分为间的磨擦阻力,按离子特性分可分为非离子、阴离子、阳离子和两性型四非离子、阴离子、阳离子和两性型四种类型。种类型。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或淡黄色稠胶体、无臭、中性、溶于水、无色或淡黄色稠胶体、无臭、中性、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丙酮,温度超过不溶于乙醇、丙酮,温度超过120时易分解,絮凝,沉降,时易分解,絮凝,沉降,补强等作用补强等作用。形式优点缺点适用条件网格(栅条)絮凝池絮凝效果好、水头损失小、絮凝时间短;水量变化影响絮凝效
12、果水量变化不大的水厂隔板絮凝池构造简单、管理方便;出水流量不易分配均匀、水头损失较大、絮凝时间较长、池子容积较大。水量变动小、适用于旧池改造和扩建折板絮凝池絮凝效果好、絮凝时间短构造较复杂、水量变化影响絮凝效果。水量变化不大的水厂机械絮凝池絮凝效果好、水头损失小、可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需机械设备和经常维护适用水量变化较大的水厂不同形式絮凝比较絮凝反应池网格絮凝反应池网格絮凝反应池4、沉淀:沉淀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去除水中杂物的过程。沉淀常用的类型有:平流沉淀池、斜板(管)沉淀池。不同形式沉淀的比较形式优点缺点适用条件平流沉淀池构造简单,施工容易,造价较低,排泥困难,处理效果一般,占地面积大大、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给水 处理 知识 工艺 介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