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人口社会学》形考任务作业1-4参考答案.docx
《国家开放大学《人口社会学》形考任务作业1-4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开放大学《人口社会学》形考任务作业1-4参考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家开放大学人口社会学形考任务作业1-4参考答案形考作业11.简要说明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内容。答: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口过程、人口结构、人口变动及各种人口现象与社会的互动关系。2.简述中国人口死亡模式的演变过程。答:中国死亡模式的演变过程结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人口在经历了长期传统农业社会高死亡、低预期寿命的死亡模式以后,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状况决定了中国的人口死亡模式也具有典型的传统农业社会死亡模式的特征:一是人口死亡率高;二是人口预期寿命低;三是死亡率随社会政治动荡而不断波动。1949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使得中国的人口死亡模式也发生了历史巨变。死亡率由开始的高水平迅速下降,达到低死亡率模式并保持稳定。同时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也在不断延长。目前,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3.5岁,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3.简述中国生育模式转变的特点。答:无论从人口生育率变化的历史过程和趋势,还是国际比较来看,中国生育模式转变过程具有显著的特征:(1)中国生育率的转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2)中国生育率的转变具有一定的强制性。(3)中国的生育率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性。(4)生育率的急剧下降也为中国的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4.简述当代中国人
3、口迁移的特征。答:(1)迁移规模不断扩大;(2)迁移流向日趋多样化;(3)迁移过程的自主性不断增强。5.影响生育的社会制度和政策因素有哪些?答:第一,财产继承制度。第二,教育公平制度。第三,就业制度。第四,老年保障制度。第五,生育制度。第六,婚姻制度。第七,社会发展政策。6.什么是死亡率?请结合实际论述影响死亡率的主要因素。答:死亡率是进行死亡统计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系列反映人口死亡的相对指标。影响死亡率的主要因素:年龄、性别、地区、社会阶层、婚姻状况、族群等。7.什么是人口迁移?答:联合国的定义中认为人在两个地区的地理流动或者空间流动。如果涉及到永久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变化,那么这种变化被称
4、为永久性地迁移,否则为短期迁移或暂时性迁移,相应人口成为流动人口。8.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加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城乡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突破性进展和相关制度、经济条件的形成,我国城市化进程已经具备了加速发展的可能性和必然性:第一,推进城市化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第二,进入21世纪以后,在地方政府层面开始兴起推进城市化的高潮,一些省市相继出台了城市化五年或十年发展目标。第三,继1997年开始的“小城市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大大放宽小城市户口办理条件之后,中小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有了突破性的进展。9.试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我国新型城市化道路的看法。
5、答:所谓新型城市化,是指“坚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坚持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互相协调,坚持实现农村与城市的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坚持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质化,以城乡之间和城际之间攫取财富和分享财富的机会平等为标志,逐步达到减缓和解消城乡二元结构,达到社会和谐的城市化之路”。新型城市化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强调的是城市化的内涵式增长和城市化质量升级,其本质是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化与城市发展道路。因此,新型城市化与传统城市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新型城市化的提出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符合我国区域城市化发展的实际,顺应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新型城市化理论的提出及其实践,也是我国城市化理
6、论的丰富与发展。形考作业21.简述当代中国婚姻结构的特征。答:无论从人口生育率变化的历史过程和趋势,还是国际比较来看,中国生育模式转变过程具有显著的特征。(1)中国生育率的转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2)中国生育率的转变具有一定的强制性。(3)中国的生育率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性。(4)生育率的急剧下降也为中国的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2.简述家庭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答:家庭生命周期有着明显的阶段性。一般按照家庭发生的主要事件和妇女年龄划分为六个阶段:(1)新家庭产生阶段。从夫妇结婚之日起,到第一个孩子出生之前。从初婚到初育这段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到整个生育期和生育量。(2)生育和抚养孩子阶段
7、。从第一个孩子出生起,到最后一个孩子出生时止,家庭人口再生产集中在这个阶段,家庭规模最大,家庭经济负担最重,可以计算妇女终身生育率和生育间隔。(3)孩子陆续就业、结婚阶段。这段时间长短取决于妇女生最后一个孩子时的年龄,或生第一个孩子与生第二个孩子之间的间隔。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家庭劳动力最多,经济收入大,但是随着已婚孩子成立新家,原有家庭人口开始减少。(4)家庭开始收缩阶段。父母与最后一个孩子共同生活时期,它取决于最后一个孩子结婚离家的时间。在西方现代家庭中,这段时间很短,在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家庭中,并不存在这一阶段。(5)空巢阶段。父母单独居住生活。(6)配偶死亡到本人死亡阶段,家庭生命结束。3.
8、简述性别结构的影响因素。答:对一个社会的人口状况来说,性别结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人口婚姻和生育状况的基本因素,对人口再生产、人口的分布和迁移以及包括就业结构在内的其他人口结构指标均有直接关系。(1)人口过程因素。(2)文化因素。(3)经济因素。(4)政治和制度因素。4.简述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原因。答:出生人日性别比异常的现象反映了基本人口过程中的人口性别结构异常,也反映了两性所具有的社会生存条件的异常,其背后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首先,选择性人流是异致我冈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直接原因。其次,社会经济和文化伦理因素是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深层原因。导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现
9、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男性偏好的传统文化是根本原因,即传统社会所形成的以儿子作为养老保障的“养儿防老”思想,表现为对男孩的偏好;相对较低水平的社会生产力以及与此相对应的尚不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基础;人口生育政策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趋势具有强化作用;便捷安全的胎儿性别鉴定和性别选择技术更强化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趋势,是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高位水平的直接因素。5.简述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影响因素。答:人口过程、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制度因素会对出生人口性别比产生影响。6.什么是婚姻,论述当代社会的婚姻结构发生的主要变化。答:(1)婚姻是男女两性依据一定的法律、伦理和习俗等社会规范所建立起来的夫妻
10、关系。(2)婚姻制度的多样性。离婚率不断上升。婚姻状态的多样性。非婚生子女数量增多。“亲生抚育的原则”发生变化。7.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合理范围是什么?答:103-107;8.上述由于出生性别比失衡导致的婚姻现象称为什么?有哪些表现?答:婚姻挤压。婚姻挤压是指在适婚年龄的男女两性同期群中出现的数量不平衡现象,表现为男性相对不足或女性相对不足的现象。婚姻挤压是在某一时期内出现的,并不具有持久性,当这一适婚年龄段的人群死亡之后,这种现象会有所改变。并且,婚姻挤压主要集中在适婚年龄的男女两性同期群中,当某一时期出现这一现象时,并不意味着在整体社会中的男女两性的比例不在正常范围之内。另外,婚姻挤压的表现是
11、数量的不平衡,主要是在婚姻市场上的男性或女性的缺乏导致某一方找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9.请结合实际情况,阐述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主要表现。答:第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第二,地区间出生人口性别比差异较大。第三,城乡出生人口性别比全面失衡,农村地区远远高于城市地区。第四,出生人口性别比随孩次的增高而显著上升。形考作业31.简述中国传统城市化道路的主要特征。答:(1)城市化进程具有波动性。(2)户籍制度长期影响人口城市化。(3)城市化的政府主导作用较强。(4)人口城市化水平长期滞后。(5)存在“隐性城市化”现象。(6)城市化的区域发展不平衡。2.简述衡量人口老龄化的主要
12、指标。答:(1)老年人口比重:老年人口比重,也称老年人口系数,指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2)年龄中位数:人口年龄中位数将总人口按年龄排列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部分的年龄,一半人口在年龄中位数以上,一半人口在年龄中位数以下,所以,年龄中位数的上升或下降可以清楚地反映出总人口中年龄较长的人口所占比例的变动情况,它是度量人口年龄结构的常用指标,也是度量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指标之一。(3)平均年龄:平均年龄指在人口中,所有个体年龄的总和除以人数。根据各年龄组人数或比重所计算的、反映某一人群的代表性年龄水平的指标。(4)少儿人口比重:少儿人口比重指14岁及以下少儿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称少年系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口社会学 国家 开放 大学 人口 社会学 任务 作业 参考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