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分析方法..docx
《质量分析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分析方法..docx(1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质量管理基本工具和方法 一、数据处理和数理统计基本方法 数据是进行质量管理的基础,而数理统计方法正是收集、整理数据的常用工 具。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数理统计的基本方法来收集、整 理质量数据,帮助分析和发现质量问题及产生原因,以便及时制定和采取相应的 纠正预防措施,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1、数理统计几个基本概念: (1)母体:又称总体、检查批或批,是研究对象全体元素的集合。分为有 限母体和无限母体两种,有限母体为有一定数量表现,一般为离散型数据,如一 批同牌号、规格的钢材、水泥等;无限母体没有一定数量表现,如一道工序,它 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某一产品。 (2)子样:又称试样或样本
2、,是从母体中取出来的部分个体。 (3)随机现象:又称偶然现象,指事先不能确定结果的现象。如抛一枚硬 币,结果可能为正面向上,也可能为反面向上。 (4)随机事件:又称偶然事件,为每一种随机现象的表现或结果。如单位 工程质量验收为“合格”,抛硬币的结果为“正面向上”。 (5)随机事件频率:衡量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种数量表示。随机 事件发生的次数称为频数,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值为频率。 (6)随机事件的概率:频率的稳定值为概率。如抛硬币次数较少时,出现 1 正面向上的频率是不稳定的,但随着抛币次数的增多,出现正面向上的概率越来 越体现出稳定性,当抛币次数足够多时,出现正面向上的频率大致在 0.5
3、 附近摆 动,即概率为 0.5。 2、样本数据的特征 (1)数学期望(X-):又称样本平均值或均值,为样本数据的算术平均值, 表示样本数据集中的位置。 n Xn X 样本均值 () i i 1 1 n ; Sn XX - 样本方差 () =- 1 i i 1 n 阶样本原点矩 k n ki i 1 1 m k =- 阶样本中心矩 () k n ki i 1 = 1 = 平方称为方差,即: Xn ; (2)中位数():将数据从大到小依次排列,处在中间位置的数值称为中 n X 样本均值 () i i 1 () )2 212 = 和 XXSS ; 22 =- - 样本方差 () XX = ni 1
4、i nn a = X k () i i 1 = n ; a X = 阶样本原点矩 k () k n ki n 中间 2 个数的平均值为中值。 i 1 n m XX =- n ki i 1 = ()2 212 n XXSS (3)极值(L):一组样本数据的最大值(X max k )和最小值(X 阶样本中心矩 () k min )。 (4)标准偏差(S n ):又称标准差,用来反映数据的分散程度。标准偏差的 和 ni nn i 1 = 1 = ; n n Sn S = n-= = 1 当样本数量较大时(n30),可用样本数据的几何平均值(称为未修正的样 = 1 () 本标准差)来代替标准差,相应方
5、差称为未修正的样本方差,即: = S = n-= = (5)变异系数(C V ):标准差与平均值比值的百分率,表示相对波动大小。 2 C V =(SX-)100 3、质量变异分析 产品质量好坏的差别称为质量变异,有偶然性差异和系统性差异两种。产生 偶然性差异的原因很多,如:原材料性质微小差别、机具设备正常磨损、温度、 湿度的微小波动等,它们对产品的质量影响不大,也难以消除,一般视为正常差 异;系统差异产生的原因有原材料规格错误、机具设备故障、仪表失灵等,他们 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也容易识别,为非正常差异,应采取一定措施加以控制。 系统差异和偶然差异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之间有时也可以相互转化。
6、4、质量差异的分布规律 事实证明,产品质量特性一般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其分布曲线方程为: 1 - -x () m 2 e 2 s f(x)=2 2 s 其中 x产品质量特征值 样本数学期望(均值) 样本标准差 实际应用时,可用产品质量缺陷(即质量特征值与样本均值的差值)来代替 特征值(如图 4.1.4),主要有以下几个性质: (1)分布曲线关于 y 轴对称(即关于样本均值对称)。 (2)若曲线与横坐标所组成的面积等于 1(即积分等于 1),则曲线与 x= 所围成的面积为 0.6827,与 x=2所围成面积为 0.9545,与 x=3所围成面积 3 为 0.9973。即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质量缺陷在
7、区间(,)的产品有 68.27%, 在区间(2,2)的产品有 95.45%,在区间(3,3)的产品有 99.73%, 质量缺陷在(3,3)以外的产品不足 0.3%。 (3)越小曲线越陡,表示质量分布越密集,质量特征靠近样本均值的产品 越多,样本整体质量越好。 图 4.1.4 正态分布曲线图 根据正态分布曲线可以认为,凡是在3范围内的差异(即缺陷范围3) 是正常的,一般不需要采取其他措施,如果质量差异超过了这个界限,说明生产 过程产生了异常,需要立即查找原因,制定和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范围一般可取3,但有时可根据需要提高或降低控制 界限,如优质工程质量控制中可取3.5或更高。 排
8、 列 图 1、排列图用途及形式 排列图是寻找影响质量主要问题的一种方法,所以在质量管理和 QC 小组中 的用途是非常广泛的。排列图的主要用途是:按重要顺序显示出每个质量改进项 4 目对整个质量问题的影响和识别质量改进的机会。通常是把影响质量而需要改进 的项目从最重要到次要的顺序排列起来,从中找出“关键的少数”,集中人、财、 物力解决,忽略“次要的多数”,以后处理,以求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质量 改进效果。 排列图由一个横坐标、两个纵坐标、几个按高低顺序排列的矩形和一条累计 百分比折线组成。左侧的纵坐标是质量问题或缺陷的频数, 右侧的纵坐标是质量 问题或缺陷的累计百分比; 横坐标代表质量项目或数
9、据分段; 矩形的宽度代表质 量项目,高度代表该质量项目或该数据段的频数;折线是一条累计的百分比折线, 称之为帕累托曲线。 2、排列图的作图步骤 1)排列图是根据现场调查的质量缺陷统计分析表进行绘制的。例:对某一 住宅工程泥工小组的砖墙砌筑进行了现场检测,其不合格点统计如下: 表 4.3.2-1 墙体砌筑质量缺陷统计分析表 序 不合格项目 频数 频率() 累计频率() 1 表面平整度差 22 37.29 37.29 2 水平灰缝不平直 18 30.51 67.80 3 门窗洞口差 9 15.25 83.05 4 水平标高不到位 6 10.17 93.22 5 轴线位置偏移 2 3.39 96.6
10、1 5 6 其 它 2 3.39 100.00 合 计 59 制表人: 制表日期:年月日 2)根据表 3-1 数据绘制排列图(见图 4.3.2-2): (a)画横向底坐标:标出项目的等分刻度(本例为六个项),按统计表不合 格项顺序(顺序应按由高到低顺序排列)从左到右填写每个名称。 (b)画左纵标:确定坐标原点为 0。根据频数(本例为 59 点)按比例作出 坐标的刻度线。 (c)画右纵标:确定坐标原点为 0。以左坐标中频数的总数对应右纵标, 定为 100,且标出等分百分比的刻度。 (d)画频数方形图:按频数对应左坐标刻度画出每一项目的直方图,且在 上方标出各自的频数。 (e)画帕累托曲线:定累计
11、百分点坐标原点为 0。在各项的方形图的后面 与累计百分比纵横的相交处画出交点,用折线过点连接成帕累托曲线。 频数 累计频率() 59 50 40 30 20 A区 B区 C区 22 37.29 96.61 93.22 83.05 67.80 18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6 20 10 0 9 6 2 2 10 0 制图人: 制图日期:年月 图 4.3.2-2 墙体砌筑质量缺陷排列图 3)当排列图绘制完后,应在右坐标上的 80、90、100位置画上水平虚 线,划分成 A、B、C 三个区域。其中累计频率在 80以下为 A 类因素,是主要 的质量问题,一般应进行分析;累计
12、频率在 8090为 B 类因素,一般可分 析也可不分析,应视对象的影响质量程度视情确定;累计频率在 90100为 C 区类因素,一般可忽视不分析。 3、应注意的事项: 1)一般排列图中的主要问题不宜过多,一般为 12 个问题最好。如找不到 主要问题或出现过多的主要问题时,应重新考虑数据的分类或分层。本例可将“表 面平整度差”和“水平灰缝不平直”列为主要问题。 2)利用排列图寻找了主要问题,当主要问题解决后,次要问题又变为主要 的影响因素。因此排列图不一定一次就完成了,而是根据循序收集采取措施后的 数据,不断地寻找主要问题。 3)找到的主要问题,必须是本 QC 小组有能力解决的,否则应重新分类、
13、 画图和寻找。 7 4)“其它”不合格项,不论频数多少,都应放在最后。 因 果 图 1、因果图用途及形式 因果图是表示质量特性与原因关系的图。因果图也称为鱼刺图,因为利用因 果图分析质量问题的原因时,层层展开如一副鱼的骨骼,鱼头部分是结果(问题), 鱼骨部分是层层细化的原因。因果图还称石川图、树图、特性要因图等。由于一 个主要的质量问题往往不只是一个原因造成的,而是出于多种原因,为寻找这些 原因的起源,采取从大到小、从粗到细地把原因列出来,层层展开找出产生质量 问题的原因。 2、因果图的作图步骤(见图 4.4.2) (1)明确因果图的结果:首先确定需要分析的质量问题,通常是指在排列 图中找出的
14、主要问题,列在图的右方。且在中间画出主杆线,箭头指向主要问题。 (2)在分析原因时,对导致结果可能的原因进行分类,规定其主要类别, 一般是从“5M1E”(即为人、环、机、料、法和测量)因素入手。在主杆线上画 出斜枝杆线,且注上主要类别名称,斜枝杆线一般斜线为 45和 60为宜,箭 头指向主杆线。 (3)组织召集该质量问题的相关人员会议,共同讨论分析造成质量问题的 种种原因。利用“头脑风暴法”对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层层分析,原因分析 必须彻底和具有改进质量的可操作性,并将寻找到的各个层次的原因逐一地画在 8 相应分类的枝上,后一层问题的箭头应指向前一层的问题。 (4)在因果图中分析到最后一层上
15、的问题是要 QC 小组去解决的问题,也 称为末端原因。通过逐后的现场进行观察、测量、试验等,以确认是否影响质量 的主要原因。 9 环 境 人 员 设 备 人员思想不集中 临近节日放假 技普工搭配不合理 砌墙拉线不紧 麻线太细 周边材料堆放太多 作业场地太小 材料未分批进场 夜间施工照明不够 砂浆粗粒太多 黄砂未过筛 接搓处不平直 材 料 方 法 测 量 制图人: 制图日期:年月 日 砂浆机易坏 墙 砌 体 表 面 平 整 度 差 3、应注意的事项: 未校核留槎 图 4.4.2 墙体表面平整度差因果分析排列图 托线板有误 (1)一个主要质量问题只能画一张因果图,多个主要质量问题则应画多张 因果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质量 分析 方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