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区)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县(市、区)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市、区)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永康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1-2020年)说明永康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1-2020年)说明永康市人民政府二一二年十月2目 录第一章规划修改的必要性和过程1一、规划修改的必要性1二、规划修改过程1第二章规划修改的背景4一、区域概况4二、土地利用现状4第三章原规划实施情况及主要控制指标调整说明7一、原规划下达指标7二、2006-2010年执行情况7三、2011年后指标追加核减情况8四、调整后控制指标9第四章规划方案的评价11一、规划可行性评价11二、规划实施成效评价12第五章与相关规划的协调16一、与上级规划的衔接16二、与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16三、与“十二五”规划
2、纲要的衔接16四、与城乡规划的衔接16五、与其他规划的衔接17六、与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实施方案的衔接17七、与其他相关工作的衔接18第六章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19一、规划基数的说明19一、关于人口规模的说明19三、关于预留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说明19四、关于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20五、关于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划定的说明20六、公众参与情况21七、规划实施评估说明22八、规划成果组成23说明附表表G1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2006-2010年)情况表24表G2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调整表25表G3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数转换确认表26表G4 中心城区城镇建设
3、人口及用地规模对照表2727第一章 规划修改的必要性和过程一、规划修改的必要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浙江省低丘缓坡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方案的复函(国土资厅函20111183 号)同意将金华市列入低丘缓坡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通过积极探索实践,在探索科学用地布局、创新土地管理制度、破解用地供需矛盾等方面积累经验,开辟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新路。金华市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项目区总面积3601.00公顷,分3个项目和9个区块,其中浙中城市群五金产业带项目区永康区块涉及中心城区的江南街道和西城街道,分三个地块,土地面积133.34公顷,未落实规划新增建设用地面积61.68公顷。出于连片开
4、发、规模开发需要,必须进一步调整低丘缓坡试点区块接壤区域的规划用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难以适应当前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的需要,同时也不符合新形势下区域差别化土地政策的新要求和新理念,迫切需要进行规划修改。二、规划修改过程为使规划修改工作顺利进行,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由永康市国土资源局召集相关街道和部门组成规划工作班子,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工作。按照技术规程,工作程序分为方案制定、规划基数转换、实地调查与资料收集、实施评估、成果编制与论证五个阶段。(一)方案制定阶段在认真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拟定修改规划的工作计划和技术方案,并提交上级国土部门征询意见,修正、完善后,以科学可行的技术
5、思路指导规划修改工作。(二)规划基数转换工作本阶段又细分工作准备与资料调查、收集内业核查制作调查图表、乡镇调查、内业分析整理及外业核实、成果整理及成果上报审查与审定等阶段。(三)实地调查与资料收集阶段根据规划要求,规划修改组收集了永康市中心城区关于自然条件、经济社会、村镇建设、土地利用、农业生产等有关规划所需的资料和图件。与此同时,对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区块等重点用地进行踏勘,邀请各村和有关部门人员进行座谈,并用1:10000底图进行实地填绘,为正确测算各类用地奠定了良好基础,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综合分析。(四)实施评估阶段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试点
6、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201141号)、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浙江省低丘缓坡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方案的复函(国土资厅函20111183 号) 及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等文件的要求,启动规划实施评估工作。7月9日永康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召开规划实施评估区级论证会,7月10日金华市国土资源局召开市级论证会。根据市级、区级两级论证会意见,补充核实了相关数据,对规划实施评估报告进行了修改完善,完善后的成果于10月10日通过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审核。(五)供求形势分析阶段在规划实施评估的基础上,街道相关工作人员与规划修改项目人员一起重点对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城乡建
7、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占用土地等指标的落实情况进行分析,明确规划布局等规划修改的重点和难点。10月中下旬,经多方努力,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用地布局基本确定。(六)成果编制与论证阶段在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着手修改规划方案。10月29日和31日,永康市政府分别组织召开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听证会和论证会。根据各方反馈意见,规划项目人员对规划成果进行多轮补充完善,最终完成永康市中心城区(2011-2020年)文本、说明、数据库、规划图件的编制和编绘,并收集整理规划附件。第二章 规划修改的背景一、区域概况永康市地处浙江省中部,金华市境之东南,西邻武义,北毗义乌,东北与东阳、磐安接壤
8、。永康市中心城区位于永康市西南部,包括东城街道、西城街道和江南街道,土地面积约232平方公里,其中东城街道面积59平方公里,西城街道面积97平方公里,江南街道面积76平方公里。永康市中心城区共辖17个社区、8个居民区、161个行政村。工业是主导产业,有规模以上企业428家,占全市的54.66%,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28.16亿元,占全市的62.82%,是闻名全国的“五金之都”。二、土地利用现状(一)土地自然条件永康市中心城区属华夏陆台的东部、浙闽地质的一部分,多为盆地平原地区。酥溪、华溪贯穿境内,沿河两侧地势平坦,耕地多集中于此。永康市中心城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
9、,雨量充沛。自然灾害较少,发生频率较低,主要为夏秋之交的台风、暴雨、冰雹及少数年份出现的晴热少雨或高温干旱等。(二)土地利用结构根据规划基数转换结果,永康市中心城区土地总面积为23223.31 公顷,其中农用地15374.38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6.20 %;建设用地7186.27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94 %;未利用地662.66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85 %。农用地中,耕地面积5549.4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90 %;园地面积848.8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66 %;林地面积7852.9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3.81 %;其他农用地1123.21 公顷,占
10、土地总面积的4.84 %。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5976.5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74 %;交通水利用地1118.37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82 %;其他建设用地91.35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39 %。城乡建设用地中,城市4935.48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1.25 %;村庄用地845.51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64 %;采矿用地131.16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56 %;独立建设用地64.3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28 %。未利用地中,水域面积410.08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7 %;滩涂沼泽28.36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2 %;自然保留地
11、224.2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97 %。(三)土地利用特点及存在问题1建设用地供求紧张,耕地保护矛盾突出永康市是全国闻名的“五金之都”,有五金企业近万家,五金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已形成电动工具、金属冶炼压延、金属安全门、不锈钢制品、小家电、电动自行车(休闲运动车)、汽车摩托车整车及配件、衡器等八大支柱行业。永康市的两大主要产业平台永康经济开发区、城西新区都位于中心城区,且永康市提出了建设“中国五金产业核心区”、“浙江文化商旅胜地”、“浙中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等新的战略定位,对土地需求的拉动效应明显,建设用地需求量大。此外,部分高端与创新型企业正在形成壮大过程中,永康市中心
12、城区尚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逐步后期转型的发展阶段,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将保持较大的建设用地需求量。永康市中心城区未利用地面积仅662.66 公顷,除去河流水面等具有较大生态价值的土地以及难利用的裸土地,后备土地资源十分短缺,耕地占补平衡的压力大。2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率较高,提升幅度较大永康市中心城区土地开发历史悠久,土地利用率达97%以上。永康市中心城区集聚了全市绝大多数的规上企业,有效发挥了企业的规模优势和产业集群优势,中心城区的单位建设用地产出强度远高于其他乡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万元二三产业增加值用地量指标已从2005年的122.31平方米减少至36.65平方米。第三章 原规划实施
13、情况及主要控制指标调整说明一、原规划下达指标(一)耕地保护指标耕地保有量为4841.72 公顷、基本农田保护任务4299.26 公顷、标准农田3026.80 公顷。耕地减少量控制在1361.59 公顷以内,其中建设占用耕地不超过851.59 公顷,补充耕地面积达到238.60 公顷。(二)建设用地指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6281.05 公顷,其中城市5489.52 公顷,村庄658.80 公顷;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土地规模为1361.40 公顷。(三)用地效益和集约利用目标努力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严格控制人均用地。到2020年,万元二三产业增加值用地量不高于29.00 平方米,将人均城镇工矿用地
14、控制在140.00 平方米以内,人均城镇用地控制在115.00 平方米以内,人均村庄用地控制在90.00 平方米以内。二、2006-2010年执行情况(一)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上一轮规划基期2005年相比,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比较显著。2006-2010年期间,农用地净减少726.20公顷,建设用地净增加704.57公顷,未利用地净增加12.41公顷。(二)总量指标执行情况1耕地保有量执行情况原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指标为4841.72 公顷,而基数转换后的基期耕地面积为5549.42 公顷,超过耕地保有量指标。2基本农田执行情况原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面积为4298.96 公顷,现有基本农田4312.2
15、7 公顷,超额完成保护任务。3城乡建设用地执行情况原规划确定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6281.05 公顷,基数转换后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5976.54 公顷,已十分接近新一轮规划指标。(三)增量指标执行情况1耕地占补情况2006-2010年建设占用耕地279.37公顷,补充耕地面积149.40公顷。2建设用地指标使用情况2006-2010年期间,永康市中心城区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土地规模为469.08公顷,新增建设用地469.08公顷,其中东永高速公路为省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追加新增建设占用土地和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均为5.2451公顷,核减基本农田0.30公顷。三、2011年后指标追加核减情况根据金华市低丘
16、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实施方案,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区块追加新增建设占用土地和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均为61.80公顷。另外2011年以来,通过落实县级预留指标项目,追加预留新增建设用地指标8.7782公顷,包括国防教育基地西北侧道路、章店大桥、西三环道路、垃圾填埋场。四、调整后控制指标原规划增量指标扣除2006-2010年执行情况,追加、核减相关指标后,形成永康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1-2020年)各项指标如下。(一)耕地保护指标耕地保有量4841.72 公顷、基本农田保护任务4298.96 公顷、标准农田3026.80 公顷。耕地减少量控制在882.32 公顷以内,其中建设占用耕地
17、不超过572.22 公顷,补充耕地面积达到131.35 公顷。(二)建设用地指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6281.05 公顷,其中城市5489.52 公顷,村庄658.80 公顷,采矿用地17.67 公顷,独立建设用地115.06 公顷。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土地规模为967.95 公顷,新增建设用地为967.95 公顷。(三)用地效益和集约利用目标努力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严格控制人均用地。到2020年,万元二三产业增加值用地量不高于29.00 平方米,将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40.00 平方米以内,人均城镇用地控制在115.00 平方米以内,人均村庄用地控制在90.00 平方米以内。第四章
18、规划方案的评价一、规划可行性评价(一)基础资料翔实、现势性强以2010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为底图,结合2005年基数图,套合叠加数据库更新成果2006-2010年各项土地利用数据,根据省国土资源厅的相关要求进行规划基数转换,在地类上更适应规划的编制需要。另外,采纳了历年统计资料及有关部门的最新调查资料或规划成果,并对规划中的重点用地如城镇用地、村庄用地、土地整治区位等进行实地调查,增加了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可靠性。(二)规划依据充分本规划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有关文件精神为依据,以国土资源部和浙江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规程为技术依据,充分吸收城乡规划、交通规划、水利规划等规划成果和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
19、点实施方案,各项用地指标的确定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三)规划方法科学为了使规划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对土地供求形势分析测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平衡主要运用了主导因素法、综合分析法和综合平衡法等方法,同时对新增的建设用地区进行实地调查,摸清规划建设占用的土地类型和面积。同时对人口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等方面进行了必要的和比较系统的分析研究。在规划中,坚持定性与定量、定向与定位相结合,使各项用地指标比较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另外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制定的数据库标准和验收要求,建立了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的规划数据库,确保达到图数一致,充分保障了本次规划数据的准确性。(四)规划重点突出,具有较强的可操作
20、性本规划坚持贯彻“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正确处理保护耕地与各项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统筹兼顾,具有整体性强的特点,同时在用地布局上又重点突出基本农田保护、生态保护,重点落实了重点用地,并将各类用地指标分解落实到村、定位到具体地块,增强了规划的可操作性。(五)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本规划在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同时,设立有条件建设用地区,使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具有相对灵活性。此外规划预留了一定比例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同时在基本农田保护区中预留相应的一般耕地,用于目前暂时难以定位的基础设施、社会公益、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民生项目、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及其他重大项目建设。二、规划实施成效评价(一)社会
21、效益分析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充分、合理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为各项建设提供有力的用地保障,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1促进耕地资源的保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方面通过大力开源,补充耕地数量,提高耕地生产力;另一方面积极节流,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并通过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和用途分区管制等措施加强土地管理,将基本确保基本农田保持稳定,最大限度地促进耕地资源的保护。2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规划将如何促进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问题作为规划修改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土地集约利用内涵进行明确的界定,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制定土地集约利用目标值,作为规划期间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