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础知识.ppt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础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础知识.ppt(1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础知识力学性能晶体结构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铁碳平衡图过冷奥氏体的转变常用热处理工艺碳钢合金钢分类及用途材料选用原则金属材料力学性能静载单向静拉伸应力应变曲线材料的强度塑性刚度和弹性硬度冲击韧性断裂韧性静载单向静拉伸应力应变曲线 1I(oab)段弹性变形阶段a:Pp,b:Pe(不产生永久变形的最大抗力)oa段:L P直线阶段ab段:极微量塑性变形2II(bcd)段屈服变形c:屈服点Ps3III(dB)段均匀塑性变形B:Pb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4IV(BK)段局部集中塑性变形颈缩低碳钢缓慢加载单向静拉伸曲线分为四阶段:材料的强度材料所能承受的极限应力.单位:MPa(N/mm2)=
2、P/Fo 表示材料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1抗拉强度 b=Pb/Fo材料被拉断前所承受的最大应力值(材料抵抗外力而不致断裂的极限应力值)。2屈服强度s和条件屈服强度0.02a:s=Ps/Fo (s代表材料开始明显塑性变形的抗力,是设计和选材的主要依据之一。)b:0.02条件屈服强度3疲劳强度-1(80%的断裂由疲劳造成)疲劳极限:材料经无数次应力循环而不发生疲劳断裂的最高应力值。塑性1延伸率 Lk:试样拉断后最终标距长度延伸率与试样尺寸有关,d5,d10(Lo=5do,10do)2断面收缩率y=F/Fo=(Fo-Fk)/Fo x 100%d,y 越大,塑性愈好dKIC时,裂纹失稳扩展,发生脆断。K
3、IKIC时,裂纹处于临界状态KI伸长量,O,变形恢复;-伸长量,原子间结合力时,拉断。正应力只能使晶体产生弹性变形和断裂,不能使晶体产生塑性变形。切应力作用使晶格发生弹性歪扭;c(临界切应力),-变形量,O,变形恢复;c,发生滑移,产生永久塑性变形。滑移与位错 滑移的实现借助于位错运动。(刚性滑移模型计算出的临界切应力值实测值)位错产生滑移塑性变形 位错在外加切应力的作用下移动至晶体表面一个原子间距的 滑移台阶 塑性变形 滑移线(晶体表面的滑移台阶)滑移带(大量滑移线)滑移系(滑移面和该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滑移系数目,材料塑性;滑移方向,材料塑性。如FCC和BCC的滑移系 为12个,HCP为
4、3个,FCC的滑移方向多于BCC。金属塑性如Cu(FCC)Fe(BCC)Zn(HCP)。b.滑移时晶体的转动外力错动力偶使滑移面转动滑移面拉伸轴。以滑移面的法线为转轴的转动滑移方向最大切应力方向。(2)孪生 晶体的一切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一定晶面(孪生面)和晶向(孪生方向)发生切变。金属晶体中变形部分与未变形部分在孪生面两侧形成镜面对称关系。发生孪生的部分(切变部分)称为孪生带或孪晶。孪生带的晶格位向发生变化,发生孪生时各原子移动的距离是不相等的。(3)滑移和孪生:1.滑移和孪生均在切应力作用下,沿一定晶面的一定晶向进行,产生塑性变形。2.孪生借助于切变进行,所需切应力大,速度快,在滑移较难进行
5、时发生.FCC金属一般不发生孪生,少数在极低温度下发生。.BCC金属仅在室温或受冲击时发生。.HCP金属较容易发生孪生。3.滑移原子移动的相对位移是原子间距的整数值不引起晶格位向的变化。孪生原子移动的相对位移是原子间距的分数值孪晶晶格位向改变促进滑移 4.孪生产生的塑性变形量小(滑移变形量的10)孪生变形引起的晶格畸变大。2、多晶体的塑性变形、多晶体的塑性变形(1)影响多晶体塑性变形的因素1.晶粒位向:晶粒位向不一致2.晶界:.滑移的主要障碍:晶界原子排列较不规则缺陷多滑移阻力大变形抗力大。.协调变形:晶界自身变形处于不同变形量的相邻晶粒保持连续。(2)细晶强化Hall-Pitch关系:s=0
6、+Kyd-1/2 晶粒小晶界面积大变形抗力大强度大晶粒小晶界附近位错密度小应力集中小滑移由这晶粒 到另外一个晶粒机会少变形困难屈服强度晶粒小单位体积晶粒多变形分散减少应力集中晶粒小晶界多不利于裂纹的传播断裂前承受较大的塑 性变形细晶强化:晶粒细化强度提高、塑性提高、韧性提高,硬 度提高。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性能的影响1加工硬化(形变硬化)(冷作硬化)金属在冷态下进行塑性变形时,随着变形度的增加,其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加工硬化 塑性变形位错开动位错大量增殖相互作用运动阻力加大变形抗力弹度、硬度、塑性、韧性 位错强化:位错密度强度、硬度 意义1)一种强化手段2)冷加工成形得以顺利进行3)
7、具有过载能力,使用安全4)塑性,切削性能不利:塑性变形困难中间退火消除2纤维组织晶粒拉长,纤维组织各同异性3残余内应力第一类内应力宏观,表面和心部,塑性变 形不均第二类内应力微观,晶粒间或晶内不同区 域变形不均第三类内应力超微观,晶粒畸变1回复 D较小,物理化学性能恢复,内应力显著降低,强度和硬度略有降低去应力退大。2再结晶1)新的形核一长大过程,无新相生成加工硬化消除,力学性能恢复,显微组织发生显著变化等轴晶粒,强度大大下降再结晶退火:消除加工硬化的热处理工艺再结晶温度:纯金属:TR=0.4-0.35Tm(K)合金:TR=0.5-0.7Tm(K)2)影响再结晶晶粒度的因素 温度TD晶界迁移长
8、大 预变形度3晶粒长大三、塑性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组织性能变化铁铁 碳碳 合合 金金Fe-Fe3C平衡相图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纯铁、共析钢、亚共析钢、过共析钢的结晶过程共析钢的奥氏体化过程奥氏体晶粒度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铁铁 碳碳 合合 金金 钢铁是现代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普通碳钢和铸铁均属于铁碳合金范畴,合金钢和合金铸铁实际上是有意加入合金元素的铁碳合金。因此,铁和碳是钢铁材料的两个最基本的组元。为了熟悉钢铁材料的组织与性能,以便在生产中合理使用,首先从研究铁碳合金开始,研究铁与碳的相互作用,以便认识铁碳合金的本质并了解铁碳合金成分、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纯
9、铁及其同素异构转变纯铁及其同素异构转变 大多数金属在结晶终了之后以及继续冷却过程中,其晶体结构不再发生变化,但也有一些金属,如Fe、Co、Ti、Mn、Sn等,在结晶之后继续冷却时,还会出现晶体结构变化,从一种晶格转变为另一种晶格。金属在固态下随着温度的改变由一种晶格转变为另一种晶格的变化称为同素异构(晶)转变。铁铁 素素 体体碳溶解于a-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体”,以符号F表示。由于a-Fe是体心立方晶格,其晶格间隙的直径很小,因而碳在a-Fe中的溶解度很小,最大的溶解度为0.02(727)。随着温度下降溶碳量逐渐减小,在室温时溶碳量仅为0.0008。这是因为在a-Fe中容纳碳原子
10、的空隙半径很小,通常情况下,a-Fe中晶格的最大空隙半径为0.36A,而碳原子半径为0.77A。因此碳原子不可能处于晶格的空隙中,而是存在于a-Fe晶格的缺陷处(如位错、晶界、空位等)。所以铁素体含碳量很低,它的显微组织是由网络状的多面体晶粒组成,它的性能几乎与纯铁相同,即强度和硬度很低,但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铁素体在770以下具有铁磁性,在770以上则失去铁磁性。奥奥 氏氏 体体碳溶于-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以符号A表示。由于-Fe是面心立方晶格它的致密度虽然高于体心立方晶格的a-Fe,但由于其晶格间隙的直径要比a-Fe大,故溶碳能力也较大。在1148时溶碳量最大可达2.11
11、,碳通常填充在-Fe中的八面体间隙中。随着温度下降溶碳量逐渐减少,在727时的溶碳量为Wc=0.77。奥氏体只存在于727以上的高温范围内。因此加热到高温时可以得到单一的A组织。由于A是易产生滑移的面心立方晶格,奥氏体的硬度较低而塑性较高,易于锻压成型。奥氏体为非铁磁性相。渗渗 碳碳 体体渗碳体的分子式为Fe3C,它是一种具有复杂晶格的间隙化合物。渗碳体含碳6.69;熔点为1227;不发生同素异晶转变;但有磁性转变,它在230以下具有弱铁磁性,而在230以上则失去铁磁性;硬度很高,能轻易地刻划玻璃,而塑性和韧性几乎为零,脆性极大。在室温平衡状态下,铁碳合金(钢)中的碳大多以渗碳体形式存在于组织
12、中。渗碳体中碳原子可被氮等小尺寸原子置换,而铁原子则可被其他金属原子(如Cr、Mn等)置换。这种以渗碳体为溶剂的固溶体称为合金渗碳体,如(Fe,Mn)3C、(Fe,Cr)3C等。渗碳体在钢和铸铁中与其他相共存时呈片状、球状、网状或板状。它的形态与分布对钢的性能有很大影响。当渗碳体的形状和分布合适时,可提高钢的强度和耐磨性。因此它是铁碳合金中重要的强化相。同时,Fe3C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分解,形成石墨状的自由碳。Fe3C3Fe+C(石墨)以上是碳在铁中的存在形式,也是铁碳合金中的基本组织,除此三种之外,铁碳合金中还有另外两种组织,即珠光体和莱氏体。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用P表示
13、,其平均含碳量为0.77。工业纯铁(C%0.0218%)共析钢C%=0.77%亚共析钢0.0218%C%粒状奥氏体晶粒度1晶粒度:表征晶体内晶粒大小的量度,通常用长度,面积,体积或晶粒度级别表示。2起始晶粒度、实际晶粒度、本质晶粒度本质晶粒度:钢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奥氏体晶粒随温度的升高而且迅速长大本质粗晶钢奥氏体晶粒随温度升高到某一温度时,才迅速长大本质细晶钢3奥氏体晶粒度的控制a.加热工艺 加热温度,保温时间b.钢的成分合金化A中C%晶粒长大MxC%是粒长大1)碳化物形成元素细化晶粒2)Al本质细晶钢3)Mn、P促进长大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高温转变区A1鼻子温度(5500C)A过冷P(S
14、,T)索氏体,屈氏体。P的形成取决于生核,长大速率。T,生核,长大。T6000C,D,长大慢层间距薄,短扩散型相变,综合性能好,HB较低,韧性好。THB,强度中温区转变,贝氏体转变550230(MS)A过冷B,碳化物分布在含过饱和碳的F基体上的两相机械混合物。550 350上贝氏体半扩散型,Fe不扩散羽毛状碳化物在F间,韧性差350MS下贝氏体C原子有一定的扩散能力针状碳化物在F内,韧性高,综合机械性能好低温区转变马氏体转变MSMf之间一个温度范围内连续冷却完成的,离于非扩散型转变。a.A过冷M+A残余b.转变产物:马氏体M,碳在-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C%1.0%,针状,马氏体c.实质:T低
15、C无法扩散非扩散性晶格切变 过饱和C的铁素体。d.M转变的特征,无扩散性;瞬时性;存在Ms,Mf;不完全性;体积膨胀。共析钢等温转变组织性能的关系(1)珠光体型转变温度降低,片间距小,细晶强化强度、硬度、塑性、韧性提高(2)贝氏体B上:强度、韧性差B下:硬度高,韧性好,具有优良的综合机械性能(3)马氏体硬度高C%HRC针状马氏体,硬而脆,塑、韧性差板条状,强度高,塑性,韧性好4亚(过)共析钢的等温冷却转变曲线影响C曲线的因素C曲线反映奥氏体的稳定性及分解转变特性,这些取决于奥氏体的化学成分和加热时的状态。(一)A成分1含碳量A中C%C曲线右移.2合金元素,(Co%左移)除Co以外,所有合金元素
16、溶入A中,增大过冷A稳定性右移.。非碳化物形成元素,Si,Ni,Cu,不改变C曲线形状。强碳化物形成元素,Cr,Mo,W,V,Nb,Ti,改变C曲线形状。除Co,Al外,均使Ms,Mf下降,残余A。(二)A化条件的影响1加热温度和时间A化温度,时间(成分均匀,晶粒大,未溶碳化物少,形核率降低)A稳定性,C曲线右移。除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图PS:AP开始线Pf:AP终止线K:珠光体型转变终止线Vk:上临界冷却速度 (马氏体临界冷却速度)M最小冷速Vk:下临界冷速 完全P最大冷速(1)根据工件要求,确定热处理工艺。(2)确定工件淬火时 的临界冷速。(3)可以指导连续冷 却操作 V1:炉冷(退火
17、),P V2:空冷,S,T V3:空冷,S,T V4:油冷,T+M+A V5:M+A(4)选择钢材的依据(5)C曲线对选择淬 火介质与淬火方 法有指导。退火-将钢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常用热处理工艺退火、正火淬火钢的淬透性回火合金元素对回火转变的影响高频淬火渗碳氮化1完全退火加热温度:Ac3以上20-30度组织:P+F目的:细化,均匀化粗大、不均匀组织接近平衡组织调整硬度切削性消除内应力应用范围:亚共折钢,共析钢,不适用于过共析钢。2球化退火(不完全退火)加热温度:Ac1以上20-40度应用范围:过共析钢,共析钢组织:球状P(F+球状Cem)目的:使Cem球
18、化HRC,韧性切削性为淬火作准备3扩散退火(均匀化退火)1050-1150,10-20h,P+F或P+Fe3CII目的:消除偏析后果:粗大晶粒(应用完全退火消除)4再结晶退火加热温度:Ac1以下50-150度,或T再+30-50度目的:消除加工硬化5去应力退火500-650正火(空冷)AC3或Accm+30-50组织:S+(F或Fe3C)应用:(1)作最终热处理,普通结构钢零件a.细化A晶粒,组织均匀化b.减了亚共析钢中F%P%,细化强度,韧性,硬度(2)预先热处理a.消除魏氏组织,带状组织;细化组织为淬火、调 质作准备b.使过共析钢中Fe3CII使其不形成连续网状,为 球化作准备(3)改善切
19、削加工性能退火、正火的选择正火:冷速快,材料组织细化,机械性能好1.切削加工 低、中碳钢正火 中高碳刚,合金工具钢完全退火,球化退火2.作为最终热处理正火3.为最终热处理提供良好的组织状态 工具钢正火+球化退火 结构钢正火 返修件退火淬火加热到AC3、AC1相变温度以上,保温,快速冷却M+A1淬火温度的决定淬火温度过高A粗大M粗大力学性能,淬火温度过高A粗大M粗大淬火应力变形,开裂 2加热时间升温、保温亚共析钢 Ac3+3050共析钢Ac1+3050过共析钢 Ac1+3050 保留一定的CemHRC,耐磨性A中C%M中C%M脆性A中C%M过饱和度残余A3淬火介质650以上,慢,减小热应力650
20、-400,快,避免C曲线400以下,慢,减轻相变应力钢的淬透性1淬透性:淬火条件下得到M组织的能力,取决于VK2淬硬性:钢在淬火后获得硬度的能力,取决于M中C%,C%淬硬性3影响淬透性的因素VK,C曲线4淬透性的应用(1)根据服役条件,确定对钢淬透性的要求 选材的依据(2)热处理工艺制定的依据(3)尺寸效应C%亚共析钢 C%淬透性,过共析钢 C%淬透性。奥氏体化温度 Tt淬透性合金元素除Co%以外,C曲线右移,淬透性未溶第二相淬透性回火回火目的a.消除淬火应力,降低脆性b.稳定工件尺寸,由于M,残余A不稳定c.获得要求的强度、硬度、塑性、韧性a.马氏体分解(800C-3000C)析出碳化物(亚
21、稳定)回火组织为:过饱和固溶体+亚稳定碳化物(极细的)回火M(M)晶格畸变降低,淬火应力有所下降。b.残余A有分解200-3000CAMc.碳化物的聚集长大2800C碳化物Fe3C片细粒状Fe3Cd.铁素体的回复与再结晶钢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回火组织(1)回火马氏体 M 1500C-3500C回火 极细的碳化物和低过饱和度固溶体,形态基 本不变(2)回火屈氏体T350-5000C 马氏体形F+细粒状Fe3C(3)回火索氏体S500-6000C 再结晶等轴F+粗粒状Fe3C(4)球状P6500CAC1 粗大球状Fe3C+F回火温度与机械性能的关系200度以下,HRC不变。200-300度,M分解,
22、残余A转变为马氏体,硬度降低不大,高碳钢硬度有一定的升高。300度,HRC降低。韧性:400度开始升高,600度最高。弹性极限:在300-400度最高。塑性:在600-650度最高。高碳回火马氏体:强度、硬度高、塑性、韧性差低碳回火马氏体:高强度高韧性,硬度、耐磨性也较好回火屈氏体:层服强度与弹性极限高回火索氏体:综合机械性能。合金元素对回火转变的影响a.提高回火稳定性回火稳定性:指钢在回火时,抵抗回火造成软化的能力b.产生二次硬化一些Mo、W、V含量较高的钢回火时,硬度并不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单调降低,而是在某一温度(约4000C)后反而开始增大,并在另一更高温度(5500C)达到峰值增大回火脆
23、性 回火脆性:指随回火温度升高时,在250400和450-650两个区出现冲击韧性明显下降的脆化现象。回火工艺及其应用回火类型回火温度组织组织形态性能及应用低温回火150250回火M(M)过和-Fe+碳化物保持高硬度,降低脆性及残余应力,用于工模具钢,表面淬火及渗碳淬火件中温回火350500回火屈氏体(T)保留马氏体针形F+细粒状Fe3C硬度下降,韧性、弹性极限和屈服强度,用于弹性元件高温回火500650回火索氏体(S)多边形F+粒状Fe3C强度、硬度、塑性、韧性、良好综合机械性能,优于正火得到的组织。中碳钢、重要零件采用。淬火高温回火调质感应加热表面淬火1原理交变磁场感应电流工件电阻加热,集
24、肤效应表面加热2分类a.高频200-300KHz,淬硬深度0.5-2mm小工件b.中频2500-8000Hz,淬硬深度2-5mm尺寸较大的工件c.工频50Hz,淬硬深度10-15mm大型工件d.超音频30-40KHz3钢种:中碳钢和中碳低合金钢4特点a.加热速度快几秒几十秒b.加热时实际晶粒组小,淬火得到极细马氏体,硬度,脆性c.残余压应力提高寿命d.不易氧化、脱碳、变形小e.工艺易控制,设备成本高5工艺路线:锻造退火或正火粗加工调度精加工表面淬火低温回火(粗磨时效精磨)渗碳AC3以上;9009500C,低碳钢1目的及应用提高表面硬度,耐磨性,而使心部仍保持一定的强度和良好的塑性和韧性2钢种低
25、碳钢,低碳合金钢3渗碳工艺-组织-性能关系加热温度,保温时间渗碳层厚度淬火工艺见下页4加工工艺路线锻造正火切削加工渗碳直接淬火(一次淬火,二次淬火)低温回火喷丸磨削1、直接淬火:奥氏体晶粒大,马氏体粗,残余A多,耐磨性低,变形大。2、一次淬火:心部要求高AC3以上;表面要求高,AC1以上30-500C3、二次淬火:第一次,改变心部组织AC3以上30-500C 第二次,细化表面组织AC1以上30-500C氮化(含AlCr,Mo,V的钢)1氮化温度低2时间长3氮化前调质4最后工序5.加工路线:粗加工-调质-精加工-氮化-磨削6.常用氮化钢材料牌号表面硬度HV材料牌号表面硬度HV25Cr2MoV6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属材料 热处理 基础知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