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绿色生态校园规划建设研究实践——深圳高级技工学.pdf
《山地绿色生态校园规划建设研究实践——深圳高级技工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地绿色生态校园规划建设研究实践——深圳高级技工学.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00 山地绿色生态校园规划建设研究实践深圳高级技工学校龙岗新校区规划设计Practices of Mountainous Ecological Campus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Design on the Longgang New Campus of Shenzhe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撰文 刘丹 张炜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改变传统对自然场地“三通一平”的做法,将大规模人工建设与复杂自然山体有机结合,规划中充分尊重自然生态山形水系,将生态本底由限制条件转化为绿色规划优势。绿色校园 山地建筑 BIM 技工学校 摘 要关键词1
2、项目背景和场地分析随着普通高校扩招凸显出诸多问题,职业技术教育愈来愈成为需要大力发展的国民教育形式。深圳市现有高级技工学校的教学规模难以满足迅速增长的对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需求,教学设施也需要跟上不断更新的实际生产设备和工艺的发展,由此建设新的校园便提上深圳市重大工程项目议程。但在高强度建设了 20 多年的深圳,想找到一块合适的大规模学校建设用地已非易事。通过艰苦的选址与协调,最终将高级技工学校的新校址选在了龙岗区五联社区一片尚未开发的丘陵山地上。好不容易落实到的用地直接给项目出了一道难题:场地环境“三不通、一不平”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且没一块平地。用地面积虽然满足校园建设指标的最低要求,但场
3、地内大大小小的山丘和池塘遍布用地,场地内高差近百米,不大的校园内有五座独立的山丘。如果仅仅是未平整的生地倒也简单,推平就好,因为深圳原本就是以丘陵地貌为主、靠炸山建造的一座新城。但场地内那五个绿树成荫的山头加上中央一潭碧绿宁静的湖面让学校决策者都不忍心把它“三通一平”了。能否有另一种思路,让人类的建设与亿万年形成的自然地貌不再是非此即彼的矛盾,让这些青山和绿水继续与即将加入进来的人们和谐地共存下去?于是想到建一所山林里的学校校在林中、林在校中。BIM模型场地分解示意图基地内的原始条件 绿色设计 建筑案例 1012 立体分区规划设计打破传统的平面功能分区,形成叠落起来的三维立体分区。实训楼群构成
4、的开阔平台成为公共教学区的“用地”,体量庞大的图书馆屋顶也同样肩负着架空教学区的“重任”。不同功能空间在竖向分区、平面共同叠加以节约土地资源。与湖面、山体交接的部分同样延续立体分区,低层依然是自然的水和山,建筑架空在其上,用而不“占”,绿化率和覆盖率相加居然大于总用地。设计工具上,我们也尝试引入 BIM 技术,对场地建筑进行三维空间设计,大大提高了对复杂地形环境中设计的准确度和精细度。在方案设计阶段就能和场地更准确地衔接起来,并对可能产生的土方填挖进行较准确估算。复杂的高程和立体叠加的功能分区为立体交通体系的规划带来了实现的可能。校园的机动交通和步行交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立体分流。实训楼的屋面
5、大平台成为校园步行空间的枢纽,在空中绝对标高 80m处向北联系对面山坡上的食堂,向西通过跨过运动场的连桥联系山丘上的宿舍区,向东联系图书馆和架空在上面的公共教室,向下便捷地通过各个院落进入不同的实训空间。机动车在大约 20m 下的实训教室首层标高平面形成环线,把机械设备和实训用物方便配送到各个实训教室,避免了和学生人流的平面交叉。BIM设计分析图整体鸟瞰图总平面图102 3 建筑功能布局与绿色设计3.1 教学实训区整体规划依山就势,为每一个单体建筑的设计提供独特的平台。延续绿色的规划理念,建筑的设计也充分将各个不同的内部使用功能与自然的环境融汇在一起。中央集中建设的公共教学楼、图书馆、实训楼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地 绿色生态 校园 规划 建设 研究 实践 深圳 高级技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