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100篇+注释(共8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古文100篇+注释(共86页).doc(8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经典诵读小古文一百篇上 册 第一组 乡村即景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2、乡 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3、芦 花 水滨多芦荻d。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译文:水边有很多芦苇。秋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像雪一 样飘起来。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译文:池塘种着荷花,夏天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红花。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荷叶的形状圆圆的。荷花的横卧在泥土中,它的茎就是我们叫的“藕”。藕
2、有节,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5、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注释:溢(y):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其:它的.或:有的.惟:只有.赭zh:红褐色译文: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种类繁多.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唯有菊花依然盛开。第二组 天的魔术6、雨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译文:今天天空阴沉,清晨的雾渐渐变浓。细密的雨如丝般落下,待到天黑雨就停了。
3、微风吹散了云,明亮皎洁的月亮开始显露出来。7、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夜半,北风起,大雪飞。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译文: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的笼罩住了天空。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林。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第二天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片,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8、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译文: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晚上又有星星
4、.太阳、月亮、星星三个里面,太阳最亮,月亮其次,星星最弱.9、日 时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译文:子 z (夜十一点至一点)。丑 chu (凌晨一点至三点)。寅 yn (夜三点至五点)。卯 mo(早晨五点至七点)。辰 chn (上午七点至九点)巳 s (上午九点至十一点)。午 w (白天十一点到一点)未 wi (下午一点至三点)申 shn (下午三点至五点)。酉 yu (下午五点至七点)戌 x (下午七点至九点)亥 hi (晚九点至十一点)一白天加一夜晚,共分为十二个时辰,子丑寅卯,辰已午
5、未,申酉戌亥,就是指这十二个时辰的。夏天白天长而夜晚短,冬天白天短而夜晚长。半夜十二点为子时,中午十二点为午时,午时之前的白天为上午,午时之后的白天是下午。第三组 别样的争和辩10、猫捕鱼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注释】伏:趴,脸向下,体前屈。坠:落,掉下鱼缸里有一条金鱼,一只猫爬在缸边,准备把它(金鱼)吃掉,(猫)不小心掉到了水里,急忙跳了出来,(可是)全身的毛都已经湿透了。11、猫 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译文:有黄猫白猫两只猫在屋顶上打架,两只猫都发出呼呼的
6、叫喊,四只眼睛相对怒视,两猫对打不相上下,过了很长时间,白猫稍微有些退缩,黄猫奋力打白猫,白猫打不过躲进了屋里,不敢再出来。 12、龟兔竞走龟与兔竞走, 兔行速,中道而眠, 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译文】乌龟跟兔子赛跑,兔子跑得很快,却在中途睡觉,乌龟跑得慢,却总是不停地走,等到兔子醒来,乌龟早就到了终点了。 13、五官争功口与鼻争高下。口曰:“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译文:嘴巴和鼻子争。嘴巴说:
7、“我谈古论今,你有什么能耐待在我上面?”鼻子说:“所有的饮料食物没有我就不能分辨。”眼睛对鼻子说:“我近可以分辨尖端(那么细微的事物),远可以观察到天边,只有我当排名最先。”又对眉毛说:“你有什么功劳待在我上面?”眉毛说:“我虽然没有实际用途,但是如果没有眉毛,那成什么面目了啊?”注释:(1)居:呆在;(2)唯:只有;(3)乃:还;(4)尔:你;(5)观:仔细看;(6)当:担当;(7)居:处在某种地位或某个地方;(8)虽:虽然。(9)谓:对某人说。第四组 读书要得法14、读书飞禽走兽, 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 ,则于禽兽何异?译
8、文:飞鸟走兽这类动物,饿了知道去吃,渴了就会去喝,还能自己建造巢穴作为自己休息的场所。其中更灵异的,还能按照人的指示去行动,只是因为不知道读书 ,所以一直不如人。人如果不读书,那么和禽类兽类有什么分别?15、读书有三到 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有不到者乎?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
9、么会不到位呢?”注释1.心不在此。此:这里。 2.决:一定 3.心到最急。急:迫切、重要。16、读书需有疑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译文:书刚开始读的时候,不觉得会有什么疑问;但读着读着,慢慢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读到一半时,每个小节都会产生疑问。再往下读,疑问就会慢慢被解决。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所遇的问题都被解决了,这才能称得上是学习。读书不会产生疑问的人,需要教给他独立思考的方法,使之头脑里“有疑”;学会了“有疑”,就要想办法去钻研,千方百计去解决疑问,
10、到这里才是真正的进步。1.朗读句子,给每个分句各作一次停顿,划上“/”。以 致 /融 会 贯 通,都 /无 所 疑,方 始/ 是 学。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疑渐渐释 解释 方始是学 正 读书无疑者 的人 3.朱熹在本文中说明,读书想有长进须经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无疑者须教有疑 ”,第二阶段是“ 有疑者,却要无疑 ”。(均用原文回答)4.孟子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完全相信书本上的知识不如没有书。我们对于书本上的知识要敢于质疑,有分辨,有判别。17、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
11、欲作针。”白笑其拙。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译文: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李白笑老妇人太愚钝了。老妇人说:“只要功夫到了没有什么做不了的。”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1.补出文中A、B两处省略的内容。A: 李白 B: 老妇人 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未成 完成 弃去 离开 逢老媪 遇见 方磨铁杵 正 问之 代指老妇人 欲作针 想要 白笑其拙 笨拙 太白感其意 感动 还卒
12、业 回去 3.“铁杵磨针”的故事后成为一句俗语: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4. 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 匡衡凿壁偷光. 车胤萤囊映雪 苏秦“锥刺股” 孙敬“头悬梁” 5. 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以顽强意志战胜学习和生活遇到的各种困难,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第五组 智慧少年18、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 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 则象重可知矣。”译文:曹操得到一只大象。想要知道大象的体重,但是(象太重了)没办法(用秤)称出来,曹操的小儿子叫曹聪
13、,跟曹操说: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标记水痕到达的地方。让大象出来,然后把其他东西装到船上,直到水达到原来刻记号的地方。再称出这些东西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1. 补出文中省略的内容。2. 划分正确的停顿。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3处)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2处)3. 解释下列文句中词的词义。操之幼子 之( 的 ) 幼( 年纪小 )水痕所至 至( 到达 )复称他物 复( 再 )4. 曹冲想出了什么好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标记水痕到达的地方。让大象出来,然后把其他东西装到船上,直到水达到原来刻记号的地方。再称出这些东西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5
14、你认为曹冲是怎样的一个孩子?你从曹冲称象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曹冲是一个聪明能干、喜欢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孩子。从曹冲称象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只有积极动脑筋思考。我们才能想出好办法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19、道边李苦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注释:诸小儿:小伙伴们。多子折枝:果实很多压弯了树枝。竞走:争着奔过去。信然:真是这样。全文翻译:王戎七岁时曾和众小孩儿一起玩,看见路旁李树上有许多李子,折断树枝,众小孩儿相继跑着抢走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别人问他为何如此,他答道:
15、“李树在路边生长而且结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拿来一个真的是这样。1. 划分正确的停顿。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2处)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4处)2. 解释下列词的词义。尝( 曾经 ) 游( 游玩 ) 唯( 只 ) 必( 必定 )人问之 之( 代指他不摘李子的理由 ) 取之 之( 代指李子 )3.从短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人应该学会观察,勤于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4.王戎是如何判断出李子是苦的?路边的李子很多,却没人去摘,所以王戎判断李子是苦的. 20、破瓮救友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
16、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注释(1)选自宋史司马光传。(2)【七岁】司马光长到七岁。光,即司马光,字君实,(现在山西)人。北宋大臣,史学家,编撰等书。(3)【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4)【】又称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编撰的一部史书。(5)【大指】大意,主要意思。指,通“旨”。(6)【自是】自此,从此。(7)【释】放下。(8)【瓮】(weng)口小腹大的一种容器。(9)【弃去】逃走。(10)【迸】涌出。(11)【退】回家。(12)【了】了解。(13)【于】在。(14)【闻】听、听到。“闻”在文言文中主要有6种意思听,听到 如本文中的“
17、闻讲左氏春秋”。听说,知道报告上级用鼻子嗅。声望,威望。如伤仲永中的“不能称之闻。(15) 【破】打开,打破。译文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年一样(古代成年指弱冠20岁,并非如今的18岁)听人讲左氏春秋,特别喜欢,了解其大意后回来以后讲给家人听。从那以后,他对于左氏春秋喜欢得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寒暑。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瓮指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那次以后京城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在图中,广为流传。备考训练1试用“”为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划三处。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2解释下列句
18、中加粗词的意思。(1)凛然如成人( )(2)即了其大指( )(3)群儿戏于庭( ) (4)足跌没水中(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2)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4读完破瓮救友,谈谈你从幼年司马光身上所获得的启示。参考答案1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2(1)好像;如同(2)懂得,明白(3)玩(4)沉没,淹没 3(1)从此,他书本不离手,如饥似渴的读书,以至于忘记饥渴冷热。(2)司马光拿起石头击破水缸,水涌出来,小孩得救了。4面对问题,我们要打破常规,寻找解决方法。困难面前既要机智,又要采取果断的行动。破瓮救友故事道理告诉了我们做事一定
19、要沉着、冷静,同时也要向司马光学习。21、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译文:孔融四岁时,与众兄弟一同吃梨,孔融只挑了个小的梨,父亲问他原因,孔融说,儿子年纪小,应当拿小的梨。第六组 寓言故事22、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注释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走跑,逃跑。耒(l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冀希望。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简译 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一天,一只跑地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
20、,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23、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古文译文古宋国有个人担忧他的禾苗不长高,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古文注释1、闵(mn)-同悯,担心,忧虑。 2、长(zhng)-
21、生长,成长。 3、揠(y)-拔。 4、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5、其家人-他家里的人。 6、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7、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8、趋-快走。 9、往-去,到.去。 10、槁(go)-草木干枯。 11、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12、耘苗:给苗锄草 13、非徒-非但。徒,只是。 14、益:好处。 15、子:儿子24、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文言文翻译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
22、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字词翻译 (狐假虎威) 假:假借,凭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它野兽。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去欺压别人。 (虎求百兽而食之)求 :寻求,寻找。 (子无敢食我也)子:你。无:不。 (天帝使我长百兽)长(zhang):同“掌”,掌管。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然:对的,正确的。遂:前进,前往。
23、(故遂与之行)遂:于是。 (兽见之皆走)走:逃跑。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畏:害怕。 备注 后来人多以“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带贬义。25、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 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注释闻:听说。反:通假字,同“返”,返回。衣焦:衣裳皱缩不平。申:伸展,舒展。后作“伸”。大行(hng):(1)大,通“太”,大行:太行山。(2)大:宽大。行:道路。大行:宽阔的道路。方:正
24、在。北:面向北方。持其驾:驾着他的车。之:动词,到去。楚: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将:又。奚:为何。用:费用,钱财。御:驾驭车马。者:的人。御者善:车夫驾车的技术高超。此数者:这几个条件。恃:依靠,依仗。广:使动用法,使广大,扩展。犹:犹如,好像。王:统治天下数:多次,频繁译文“今天我来的时候,在路上遇见了一个人,正在面朝北面驾着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很精良。我说:你的马虽然很精良,可离楚国越来越远。他说:我的路费很多。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可离楚国越来越远。他说:我的马夫善于驾车。这几个条件越是好,就离楚国越远了.近义词背道而驰,缘木求鱼
25、,适得其反,升山采珠。反义词如出一辙,亦步亦趋。第七组 神话传说26、盘古开天地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翻译: 世界开辟以前,天和地浑浑沌沌地成一团,象个鸡蛋一样,盘古就生在这当中。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分开了,轻而清的阳气上升为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为地。盘古在天地中间,一天中有多次变化,比天、地都要神圣。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大一丈,这样又过
26、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非常高,地沉得非常深,盘古额长得非常高大。天地开辟了以后,才出现了世间的天皇、地皇、人皇。数字开始于一,建立于三,成就于五,壮盛于七,终止于九,因此天距离地有九万里。27、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注释:逐走:赛跑。逐:竞争。走:跑。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 河,渭:黄河,渭水。 北饮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邓林:地名,现在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既“桃林”。 未至:没有赶到。 渴:他感到口渴。
27、 弃:遗弃。 全文翻译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28、共工触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译文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共工在大战中惨败)(共工)愤怒地用头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大地的绳索也断了。(所以)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 注释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
28、,炎帝的后裔。 触:碰、撞。 不周山:山名,传说在昆仑西北,淮南子载:“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昔者:从前 颛顼(zhunx):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 天柱折,地维绝: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挂地的绳子断了。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系挂。维,绳子。绝,断。 焉:文中译为“这,这里” 水潦(lo):泛指江湖流水。潦,积水。 尘埃:尘土,沙子,这里指泥沙。 地维绝:系大地的绳索断了。阅读理解(1)“怒而触不周之山 ”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2)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29、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3)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请你作一点推测。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 (4)尾声: 借助神话解释了人类的远古时代对大自然的困惑,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手法赋予浪漫
30、主义色彩。 小结(1)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 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 (2)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不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样的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之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黄帝等等传奇人物来。尽管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为民造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9、刑天舞干戚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于常羊之野。 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
31、干戚而舞。译文:刑天和黄帝争夺神的位置,黄帝砍断了他的头,把他的头埋葬在常羊山。于是他用乳头当做眼睛,用肚脐当做嘴巴,拿着盾和斧头挥舞着。注释:葬:埋。操:手持,拿着。干戚:干 ,盾;戚,斧30、舜耕历山 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舜(shn),是中国上古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 窳 y:1、粗劣,坏。仓廪:储藏米谷之所;仓:谷藏曰仓。廪:米藏曰廪。耕历山 :在历山耕作。 渔雷泽:在雷泽捕鱼。 陶河滨:在黄河边制作陶器。译文:尧舜在历山耕种,历山的人都让他在河畔耕种,在雷泽捕鱼
32、。雷泽的人都让他居住,在河滨制陶,在那里的陶器没有不好的。一年后他所居住的地方就聚集起来,两年后成了一个小镇,三年后就成了一个都市。尧于是赐给舜一套细葛布衣服,给他一张琴,为他建造仓库,还赐给他牛和羊。第八组 那些勤奋的人儿31、欧阳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一如成人。【翻译】 欧阳修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欧阳修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
33、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欧阳修只一心一意努力读书。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就与大人一样有文采。画荻教子(hu d jio z)是一个古代汉族民间传说故事。是指用荻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该成语于欧阳修有关。注释1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2欧阳公:指欧阳修。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3孤:幼年丧父。4资:财务,钱财。5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6 荻(d):芦苇杆。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7以:用办法8书:写。9闾(l)里:街坊,乡里,民间。10士人家:读书人家11或:有时。12因: 借:机会。13惟
34、读书是务:只致力于读书。14务:致力,从事。15文字:文章16资:财务,钱财。32、推敲(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注释】 贾岛:唐朝诗人 岛初赴举京师:贾岛当初到京城去考进士 赴举:参加科举考试 京师:京城(长安) 得句:想出诗句,一般指一句或两句 又欲”推“字:又想用”
35、推“字。 炼之未定:用心琢磨,反复锤炼,决定不下来 吟哦:吟咏 引手作推敲之势:伸出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势来 韩愈吏部权京兆:礼部侍郎韩愈代理京兆尹 左右拥至尹前:随从人员(拿下贾岛)带到韩愈跟前 讶:对感到惊讶 具对:全部详细回答 云云:如此 炼:锤炼,申引为反复思考 俄:不久 立马良久:让马站住很久 留连:舍不得离开 权:代理职务 京兆尹:京城地方长官 第三节:指韩退之仪仗队的第三节 尚:还,仍然 已:停止 俄:不久,指时间短 神游象外: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神:精神 游,离开象,眼前事物象外:现实生活,眼前事物之外 车骑:车马 辔:驭马的缰绳,这里指马 布衣之交:普通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布衣:平
36、民,百姓 引手:伸手 遂:于是就 至:到某地【翻译】 贾岛初次在京城里参加科举考试。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不停做着推和敲的动作,围观的人对此感到惊讶。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拥到韩愈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
37、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好几天不舍得离开。(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33、怀素写字 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 名其庵曰“绿天”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怀素居住在零陵的时候,十分贫困没有纸来写书法,于是种了一万多株芭蕉,用芭蕉叶来挥文泼墨,把他的庵叫做“绿天庵”。没有地方写了,于是找来一个木盘和一块木板,涂上漆,当做砚台和练字板。天天磨墨,天天写,墨干了再磨,磨完再写;写完就擦,擦净再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硬是把木盘磨漏了,木板擦穿了。 34、王冕好学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
38、,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原文: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选自元史王冕传 译文
39、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地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牛来责骂他们家的牛践踏田地,踩坏了庄稼。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事情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借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大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以后对此感到很惊讶,收他做弟子,后来他成了大学问家。韩性死后,他的
40、门人像侍奉韩性一样的侍奉王冕。那时王冕的父亲已死,王冕便将母亲带入越城供养。时间久了,母亲想念故乡,王冕就买了头白牛驾着母亲,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乡里的小孩都聚集在道两旁笑,王冕也笑。注释(1)牧:放牧。(2)陇:田埂。(3)窃:偷偷地,暗中。(4)辄:总是(常常)、就。(5)或:有人;有的人(6)蹊田:践踏田地,指踩坏了庄稼(7)挞:鞭打。(8)曷:通“何”,为什么。(9)去:古义离开,离去。今义:到。去。(10)潜:暗暗地、悄悄地。(11)执策:拿着书卷。(12)旦:早晨,天亮。(13)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14)恬:心神安适。(15)异:(意动)(16)一词
41、多义(之)父怒,垯之:他。执策应长明灯读之:无实义。(17)“被”通“披”:穿戴(18)亦:也35、宋濂嗜学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余:我。嗜(sh)学:爱好读书。(3)假借:借。(4)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指代抄书。 (5)走:跑,这里意为“赶快”。(6)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我小的时候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寒冷的时候,砚
42、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第九组 听孔夫子讲课36、学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旧的 而:就(承接) 可:可以 以:凭借 为:成为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自学而: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43、,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实习(或温习)。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说:通悦,高兴,愉快。 愠:恼恨,怨恨。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出自为政: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罔:迷惑,迷惑而无所得。 殆:疑惑,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了旧知识,又领悟了新知识,(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出自为政: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全句的意思是:子路啊,告诉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即对待学问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是知也”中的“知”通“智”(智慧的意思)。这是广为流传的一句名言,后世被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37、道与德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这句话中“道”指的是儒家的“仁义之道”,“死”是动词的为动用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