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oc
《浅谈计算机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计算机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浅谈计算机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白银市平川区第三中学 梁国香 在人类迈入21世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电脑、网络越来越为大家熟识,加之电脑价格、上网费用的降低,电脑操作过程简单化,上网已是常事,面对愈来愈普及的网络态势,以往在语文教学中以书本和口授为主,用挂图、自制幻灯、录音、模型、标本等媒体为辅的教学方式已经落伍、计算机多媒体电化教学(CAI)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丰富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渗透到了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及时掌握这种现代信息技术,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运用。一、 有效利用电脑网络资源,充实备课内容。计算机多媒体电化教学的介入,引起了传统备课方式的裂变,
2、可把课制成多媒体课件保存在高密度光盘上,电脑网络作为知识与信息载体而存在,可视为书籍视听媒体等教育媒体的自然延伸。它打破了一切时空界限,通过网络可随时查阅全球最新教学信息,鼠标轻轻一击,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各种美文名著,精彩华章,任你纵横捭阖,尽收眼底。我们可以根据课文,从电脑网络中选择合适的新闻、影视片、教学网站并加以收藏。对典型网站设置成上网时的同步,以便随时调用与下载。对来自电脑网络中的资源应注意收集,特别是多媒体资料和相关课件,如历年语文中考、初考、学期考的试题,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影视剧片段、旅游风光片等,适时据教学内容选择利用。另外,还可随时利用网络对某一具体内容与同行进行交流,并对
3、相关意见加以整理和修改,保存在硬盘和软盘上。可与学生用机联成网络,成为一种局域网。既可以把教师用机上信息在所有学生用机上显示,方便学生预习,又可把某个学生用机内容显在教师用机和其它学生用机上,共享学习成果,便于纠正共同错误,也为教师备课提供信息。二、 借助计算机多媒体,优化阅读课堂教学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大多数由影视图像或卡通图片剪接而成,具有图、文、声、影、动画并茂特点,能短时高效地创造出来与课文相吻合的生动引人的理想教学环境,使学生很快进入积极学习的心理状态,悟出语言之精妙。1. 音像互补,渲染气氛。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播,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CAI的动态,画面刺激学生感官,促使学生能
4、兴趣盎然进入教师所创设的特定氛围中,使课堂气氛成为激发学习动力的载体。教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可以充满激情地介绍周总理生前的光辉业绩和逝世前后一些情况,再播放设计好的课件:在凄凉、低沉的哀乐声中夹乌鸦的悲鸣,长安街上徐徐开来周总理的灵车,人们臂缠黑纱,眼噙泪水,泣不成声。看到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痛悼举动,学生入境生情,油然而生对总理的敬意、失去总理的痛惜之情。为更好地探究课文奠定了情感基础,使教学的双边活动始终处于活化状态,达到了以情促学,以情育德,润物细无声的目的。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笔者教学本课时,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小兴安岭去作一次愉快的旅游。同学们兴致盎然。然后我又用语言描述:请大
5、家上飞机,闭上眼睛。然后,我按下录音机键,教室里响起隆隆的飞机声,逼真的声音仿佛真让学生感到乘上了飞机,来到了小兴安岭。同学们一睁开眼睛,又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变化,听到娓娓动听的古乐,简明生动的解说,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议论开来;小兴安岭的树真多啊,小兴安岭真美啊学生们置身于小兴安岭的美景中,心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情,由衷的爱,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利用网络多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的特点,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受到充分的陶冶,激发学生内心情感的撞击,使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主动挖掘探索教材的内容及潜在教育内涵,不仅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而
6、且学习了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我制作的课件葡萄沟,开始出示课题之前,微机出示中国地形图,线圈山东新疆两地,中间一箭头由山东指向新疆,随着教师的导入: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坐火车到新疆的葡萄沟去看看。学生的好奇心一下被调动起来:葡萄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我调用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作背景:鲜绿的枝叶又多又密,像一个大大的凉棚,下面坠着一大串一大串五颜六色的葡萄。学生的积极性一下调动起来,激情高涨,思维活跃,已经自然而然的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了。2. 直观演示,突破难点。 利用CAI,语文教材中深奥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因为计算机能随时把间接知识转化为直接知识。再现知识原型,这种真实性和直观感使得一些原本
7、较抽象的问题变得简单化,更加通俗易懂,学生更易接受,加快了理解记忆的速度。教观潮时播放潮来时势如万马奔腾,惊天动地的壮观场面。教赵州桥时,可展示赵州桥的远景、近景、侧景及桥柱、栏板上各种雕龙的姿态。教葡萄沟时可展示荫房样子。再配上相合优美乐曲,使平面的语文内容立体化,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便于轻松掌握。比如学习詹天佑一课时,让学生理解詹天佑设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是这一课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山势的陡峭和詹天佑“人”字形铁路,并用动画向学生展示一列前后都有火车头的列车在“人”字形铁路行走的情景,还在展示过程中用文章的语言文字进行解说。这样图、文、声
8、、并茂,且有动感,这样学生既能直观地理解课文,又能激发起学习兴趣,一下子就理解了课文的有关内容,从而诱发学生从心里先赞叹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师。 又比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教师把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时的情景制作成多媒体动画课件,并配上感情的朗读。当学生学习到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幻想到的事物时,教师便出示这些图像,让学生力看图像边听朗读。这样图、文、声并茂,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他们对小女孩的同情,对残酷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憎恨和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热爱。 3、巧妙凸现,创设质疑情境。 人在主动投入活动中,明显意识到疑难时,会自觉发问以求解决。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运用CAI巧妙展现教
9、材内容,唤起认识上的困惑情境。如教古风时,声色并茂的展示三幅图景:春播的繁忙,丰收的喜悦,路边的饿殍,欢乐与悲哀,丰收与饥荒,如此矛盾而又统一的社会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学生必然会产生“丰收了怎么会饿死人?交租又怎么可能全交完呢?”的疑问。激活了学生独立思考质疑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 反复再现,强化重点。教材中的重点是学习必须掌握的部分,如何使学生愉悦地完全接受呢?翠鸟中描写外形一段,在反复熟读以至背诵后,可借助电脑强化记忆,让学生打开画板,画上翠鸟轮廓,然后依次找出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涂在相应的部位。教师可通过网络浏览学生作品,及时反馈指导,通过动手绘图,翠鸟形象已了然于胸
10、了。海底世界中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景色奇异之处:静中有声,暗中有光,动中有静。可让让学生当“小潜水员”,注视镜屏幕。先电脑动画演示海面波涛澎湃,伴着海浪拍石之声和海底寂静无声的对比情境,并分别提出用什么词来形容?解词意,体会动中有静之妙,再演示海面以下从100到来500米的由亮到逐渐黑的整个过程,并出现许多闪烁的光点(鱼),感悟暗中有光。最后让水中听音器在宁静的海底搜索,观察指示灯变化,红灯亮时,带上耳机听听由轻到响,动物发出的声音,领略海底静中有声的景观。4. 动画展示,增强识字效果。多年以来,我们教学生字,可以说是煞费苦心,用彩笔标注,编顺口溜,反复书写等虽有效却费时多,收效低,有了计算机,
11、就方便多了。我们可用动画拆分部件,放大易错部分。如“蔑”字可配上动听音乐,动画演示拆分部件,再放大“戊”。看清笔画,上色,放回字中,清晰生动,提高了识字效果。5. 辨析解释词语。 为了理解精彩的马戏中“倒竖蜻蜓”、“圆溜溜”、“好奇”、“顽皮”等词,可设计这样的课件:先用动画演示猴子爬竿,当在竿顶倒立时,定格延时,音乐变换,闪烁“倒竖蜻蜓”一词,然后类似处理其余各词。再次展示猴子穿衣到表演完的动画,配上观众大笑声。寓枯燥的解词于生动活泼的活动之中。为了辨析葡萄沟一文中“五光十色”一词与“五颜六色”区别,可在多媒体上,出示两幅图:一幅是各种颜色的花,一幅是闪烁着光泽的各类葡萄。让学生在两个词中选
12、合适的词给每幅图写个说明辞,从中品味两词的不同,理解葡萄不仅颜色艳丽,而且光泽饱满;再看另一幅,并背诵“五光十色”的那句话,深刻体会语言精妙。再如教学“黄继光身上腿上都负了伤,他用尽全力,艰难地挪动着自己的身体”中“挪动”一词,学生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其表层意思,但对其在句中的深层含意却难以理解。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进行“挪动”和“移动”的换词比较,出示电脑上自制的画面:黄继光负了伤,艰难地前进。并设置:“轰隆隆”(大炮的轰呜声)和“咯咯咯”机枪的狂叫声)的声音。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深有感触地说:“敌人的大炮在轰呜,机枪在狂叫,子弹像冰雹似地扫过来,黄继光只能紧紧地趴在地面上艰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计算机 多媒体 语文 教学 中的 运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