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力学主干知识专题讲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物理力学主干知识专题讲座.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一 力与运动【考纲解读】静力学和运动学是高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它们通过牛顿运动定律才能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也是高考的热点,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几乎年年都有这方面的考题。复习时应把握以下几点:1重力、弹力和摩擦力是力学中经常遇到的三种力,其中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断,以弹簧为素材利用胡克定律进行分析和计算是高考的热点,其中涉及平衡条件的运用。2运动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基础,其理论体系为用数学函数或图象的方法来描述、推断质点的运动规律,公式和推论众多其中,平抛运动、追及问题、实际运动的描述应为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3无论是平衡问题,还是动力学问题,一般都需要进行受力分析,而正交分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相结合
2、是最常用、最重要的思想方法,每年高考都会对其进行考查4纵观近几年各种形式的高考试题,涉及本部分知识的命题一般构思新颖、过程比较简单,题型有选择题、计算题等,大都为难度不高的基础题和中档题,趋向于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生产、生活和科技中的实际问题5此外,经常把平衡状态与运动学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以及电磁场等知识有机地结合,构成难度较大的综合性试题,对考生的空间想像能力、物理过程和运动规律的综合分析能力,及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6圆周运动中包含两类问题或者说两大题型,无论是星体问题还是其他圆周运动的问题,往往都要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功能关系进行求解,但由于在高考中地位重要,因而
3、单独作为一个专题进行总结、分类和强化训练航天与星体问题是近几年各地高考卷中的必考题型各类题型都有,考得很细,所以历年高考试题往往与近期天文的新发现或航天的新成就、新事件结合,我们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应多思考这类天文新发现和航天新事件中可能用于命题的要素在高考卷中,关于航天及星体问题的大部分试题的解题思路明确,即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设问的难度不大,但也可能出现设问新颖、综合性强、难度大的试题【知识框架】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分析2.临界问题某些物理量在渐变过程中会发生突变,在即将发生突变时就出现临界问题。求解极值的方法可归纳为两种1、用物理规律求极值。如临界条件、边界条件等等。2、用数学方法求
4、极值。如不等式、二次函数、三角函数和解三角形等等。3动力学中多过程问题的分析方法求解多过程问题,要能够将多过程分解为多个子过程,在每一个子过程中,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正确求解加速度是关键求解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当物体的受力情况发生变化时其加速度也要变化;(2)两个过程的衔接前一过程的末速度是后一过程的初速度特别注意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时,物体可能会两次经过同一点,在沿斜面向上和向下运动过程中其加速度要发生变化4连接体问题(整体法与隔离法)高考卷中常出现涉及两个研究对象的动力学问题,其中又包含两种情况:一是两对象的速度相同需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二是两对象的加速度不同需分析各自的运动或
5、受力隔离(或与整体法相结合)的思想方法是处理这类问题的重要手段1整体法是指当连接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时,可以把连接体内所有物体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考虑,分析其受力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2隔离法是指当研究对象涉及由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时,若要求连接体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则应把某个物体或某几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分析其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对隔离出来的物体列式求解的方法3当连接体中各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相同或要求合外力时,优先考虑整体法;当连接体中各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要求物体间的作用力时,优先考虑隔离法有时一个问题要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才能
6、解决5.超重与失重1超重与失重只是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具有加速度时所受支持力不等于重力的情形2要注意飞行器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在竖直方向上具有向心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6.竖直面内完成圆周运动的临界条件 要完成圆周运动,对图甲和图戊在最高点: ,所以 。并要会分析, , 时受力情况。对图甲、图乙、图丁,在最高点:v=0,并要会分析v0时,受力情况及图丁 的运动情况。(若除重力外,还受其他恒定的外力,可将该力与重力等效为新的重力mg,进行分析,并要注意相应的最高点的变化。)l 模型专题一、斜面问题1自由释放的滑块能在斜面上(如图1 甲所示)匀速下滑时,m与M之间的动摩擦因数gtan 图1甲2自由释放的滑
7、块在斜面上(如图1 甲所示):(1)静止或匀速下滑时,斜面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2)加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右;(3)减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左3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图1乙所示)匀速下滑时,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这一过程中再在m上加上任何方向的作用力,(在m停止前)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依然为零图1乙4悬挂有物体的小车在斜面上滑行(如图2所示):图2(1)向下的加速度agsin 时,悬绳稳定时将垂直于斜面;(2)向下的加速度agsin 时,悬绳稳定时将偏离垂直方向向上;(3)向下的加速度agsin 时,悬绳将偏离垂直方向向下5在倾角为的斜
8、面上以速度v0平抛一小球(如图3所示):图3(1)落到斜面上的时间t;(2)落到斜面上时,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恒定,且tan 2tan ,与初速度无关;(3)经过tc 小球距斜面最远,最大距离d6如图4所示,当整体有向右的加速度agtan 时,m能在斜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图4二、叠加体模型叠加体模型在历年的高考中频繁出现,一般需求解它们之间的摩擦力、相对滑动路程、摩擦生热、多次作用后的速度变化等,另外广义的叠加体模型可以有许多变化,涉及的问题更多叠加体模型有较多的变化,解题时往往需要进行综合分析),下列两个典型的情境和结论需要熟记和灵活运用1叠放的长方体物块A、B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匀速运动或在
9、光滑的斜面上自由释放后变速运动的过程中(如图9所示),A、B之间无摩擦力作用图92如图10所示,一对滑动摩擦力做的总功一定为负值,其绝对值等于摩擦力乘以相对滑动的总路程或等于摩擦产生的热量,与单个物体的位移无关,即Q摩fs相图10三、含弹簧的物理模型纵观历年的高考试题,和弹簧有关的物理试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高考命题者常以弹簧为载体设计出各类试题,这类试题涉及静力学问题、动力学问题、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问题、振动问题、功能问题等,几乎贯穿了整个力学的知识体系为了帮助同学们掌握这类试题的分析方法,现将有关弹簧问题分类进行剖析对于弹簧,从受力角度看,弹簧上的弹力是变力;从能量角度看,弹簧是个储能元件因此
10、,弹簧问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故备受高考命题老师的青睐题目类型有:静力学中的弹簧问题,动力学中的弹簧问题,与动量和能量有关的弹簧问题(下一专题再议)1静力学中的弹簧问题(1)胡克定律:Fkx,Fkx(2)对弹簧秤的两端施加(沿轴线方向)大小不同的拉力,弹簧秤的示数一定等于挂钩上的拉力2动力学中的弹簧问题(1)瞬时加速度问题(与轻绳、轻杆不同):一端固定、另一端接有物体的弹簧,形变不会发生突变,弹力也不会发生突变(2)如图所示,将A、B下压后撤去外力,弹簧在恢复原长时刻B与A开始分离四、传送带问题皮带传送类问题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这类问题中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运动
11、性质都具有变化性,涉及力、相对运动、能量转化等各方面的知识,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分析物理过程及应用物理规律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 对于滑块静止放在匀速传动的传送带上的模型,以下结论要清楚地理解并熟记:(1)滑块加速过程的位移等于滑块与传送带相对滑动的距离;(2)对于水平传送带,滑块加速过程中传送带对其做的功等于这一过程由摩擦产生的热量,即传送装置在这一过程需额外(相对空载)做的功Wmv22Ek2Q摩【典例分析】F例1(2011安徽)一质量为m的物块恰好静止在倾角为的斜面上。现对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如图所示。则物块 A仍处于静止状态 B沿斜面加速下滑 C受到的摩擦力不便 D受到的合外力增大例2
12、 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固定三个等质量的带电小球A、B、C,三球排成一直线。若只释放A球,其初始加速度大小为1m/s 2,方向向左;若只释放C球,其初始加速度大小为3m/s2,方向向右;现若只释放B,其初始加速度应为( )A2m/s2,方向向左 B1m/s2,方向向左 C2m/s2,方向向右 D1m/s2,方向向右例3如图116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中间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相连,在外力F1、F2的作用下运动已知F1F2,当运动达到稳定时,弹簧的伸长量为()ABC D例4如图所示,在倾角为的固定光滑斜面上有一块用绳子拴着的长木板,木板上站着一只猫已知木板的质量
13、是猫的质量的2倍当绳子突然断开时,猫立即沿着板向上跑,以保持其相对斜面的位置不变则此时木板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 ()Asin Bgsin Cgsin D2gsin 例5 (新课标理综第21题).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例6图16甲所示,m为在水平传送带上被传送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A为终端皮带轮。已知皮带轮的半径为r,传送带与皮带轮间不会打滑。当m可被
14、水平抛出时,A轮每秒的转数最少为()A BC D例7 质量为m=1kg的小物块轻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的P点,随传送带运动到A点后水平抛出,小物块恰好无碰撞地沿圆弧切线从B点进入竖直光滑圆弧轨道。B、C为圆弧的两端点,其连线水平。已知圆弧半径R=1.0m,圆弧对应的圆心角=106,轨道最低点为O,A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0.8m。小物块离开C点后恰能无碰撞地沿固定斜面向上运动,0.8s后经过D点,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0.33 (g=10m/s2, sin53=0.8,cos53=0.6),试求:hPABDCO(1)小物块离开A点时的水平初速度v1(2)小物块经过O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15、(3)斜面上CD间的距离(4)假设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0.3,传送带的速度为5m/s,则PA间的距离是多少?例8 (2010海南物理)16图1中,质量为m的物块叠放在质量为2m的足够长的木板上方右侧,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0.2。在木板上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在03s内F的变化如2图所示,图中F以mg为单位,重力加速度g=10m/s2。整个系统开始时静止。求1s、1.5s、2s、3s末木板的速度以及2s、3s末物块的速度;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03s内木板和物块的v-t图象,据此求03s内物块相对于木板滑过m2mF图1O11.523t/s10.4F/
16、mg图2的距离。 专题二 功和能一、考纲解读本专题涉及的考点有: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大纲对本部分考点均为类要求,即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功能关系一直都是高考的“重中之重”,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涉及这部分内容的考题不但题型全、分量重,而且还经常有高考压轴题。考查最多的是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易与本部分知识发生联系的知识有: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等,一般过程复杂、难度大、能力要求高。本考点的知识还常考查考生将物
17、理问题经过分析、推理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所以复习时要重视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掌握,加强建立物理模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本专题涉及的内容是动力学内容的继续和深化,是高中物理的重点,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要准确理解功和功率的意义,掌握正功、负功的判断方法;要深刻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够运用功能关系解决有关能量变化的综合题。二、例题精析【例1】一位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重心升高h后,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速度为v,在此过程中,A地面对他做的功为B地面对他做的功为C地面对他做的功为D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解析:地面对人作用力的位移为零,所以做
18、功为零。答案:D。题后反思:本题考查功的概念。高考题素有入题容易下手难的美誉,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到底做功不做功?如果不做功那人的动能哪里来的?高考题就是把对基本规律、概念的考查融入到人们所熟识而又陌生的情境下进行考查的。【例2】荡秋千是人们都喜欢的健身娱乐活动。会打秋千的人,不用别人帮助推,就能越摆越高,而不会打秋千的人则始终也摆不起来。要使秋千越摆越高,以下做法合理的是:A从高处摆下来的时候身体迅速下蹲,而从最低点向上摆起时,身体迅速直立起来B从高处摆下来的时候身体要保持直立,而从最低点向上摆起时,身体迅速下蹲C不论从高处摆下来还是从最低点向上摆起,身体都要保持下蹲D不论从高处摆下来还是从最低
19、点向上摆起,身体都要保持直立解析:从高处摆下来的时候身体迅速下蹲,重力对人体做功,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而从最低点向上摆起时,身体迅速直立起来,克服重力做功,体能向机械能转化,使机械能增加。故A选项正确。答案:A。题后反思:本题涉及到功、能量转化与守恒等知识。荡秋千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项体育活动,但有的人可能并没有认真去领会其中所包含的物理规律。高考往往会捕捉到人们越熟悉也是越容易忽视的试题素材进行命题。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推理能力。【例3】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度为L的轻绳系住,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运动过程中小球受空气阻力作用已知小球经过最低点时轻绳受的拉力为7mg,经过半周小球恰好能通过最高点,
20、则此过程中小球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为 ( )AmgL/4 BmgL/3 CmgL/2 DmgL解析:由牛顿运动定律得,小球经过最低点时7mg-mg=mv12/L,小球恰好能通过最高点的条件是重力提供向心力,即mg=mv22/L,由动能定理得,mv12/2- mv22/2=2mgL-Wf,解以上各式得,Wf= mgL/2,故选项C正确。答案:C。题后反思:本题涉及到功和能、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向心力等多方面知识。要求考生能分析绳拉着小球做圆周运动到最高点的条件,体现了对考生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功能关系与圆周运动相结合在历年高考中重现率都是较高的。【例4】如图所示,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在长木板M的左
21、端,右端与小木块m连接,且m、M及M与地面间摩擦不计开始时,m和M均静止,现同时对m、M施加等大反向的水平恒力F1和F2,设两物体开始运动以后的整个运动过程中,弹簧形变不超过其弹性限度。对于m、M和弹簧组成的系统 ( )A由于F1、F2等大反向,故系统机械能守恒B当弹簧弹力大小与F1、F2大小相等时,m、M各自的动能最大C由于F1、F2大小不变,所以m、M各自一直做匀加速运动D由于F1、F2均能做正功,故系统的机械能一直增大解析:由于F1、F2对系统做功之和不为零,故系统机械能不守恒,A错误;当弹簧弹力大小与F1、F2大小相等时,速度达到最大值,故各自的动能最大,B正确;由于弹力是变化的,m、
22、M所受合力是变化的,不会做匀加速运动,C错误;由于F1、F2先对系统做正功,当两物块速度减为零时,弹簧的弹力大于F1、F2,之后,两物块再加速相向运动,F1、F2对系统做负功,系统机械能开始减少,D错误。答案:B。题后反思:本题涉及到弹簧,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力和运动的关系等较多知识。题目情景比较复杂,全面考查考生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功能关系与弹簧相结合的考题在近年高考中出现得较多,复习中要加以重视。【例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光滑水平面上,一根绳子跨过定滑轮一端固定在物体上,另一端在力F作用下,以恒定速率v0竖直向下运动,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到绳与水平方向夹角=45过程中,绳
23、中拉力对物体做的功为Fv0Amv02 Bmv02Cmv02 Dmv02解析: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绳中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增加的动能。物体运动到绳与水平方向夹角=45时的速率设为v,有:vcos45=v0,则:v=v0所以绳的拉力对物体做的功为W=答案:B。题后反思:本题涉及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功、动能定理等多方面知识。要求考生深刻理解动能定理的含义,并能够应用矢量的分解法则计算瞬时速度。题目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例6】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小球A、B用长为L的细线相连,放在高为h的光滑水平桌面上(L2h),A球刚好在桌边。从静止释放两球,若A、B两球落地后均不再弹起,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24、hLABAA球落地前的加速度为BB球到达桌边的速度为CA、B两落地的水平距离为hD绳L对B球做的功为解析: A球落地前以两球整体为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求得加速度为,A正确;从释放到A球落地,根据机械能守恒,有:,解得:;两球落地后均不再弹起,所以A、B两落地的水平距离为s=vt=,B错,C正确。绳L对B球做的功等于B球获得的动能,W=,D正确。答案:ACD题后反思:本题涉及到连接体系统机械能守恒、牛顿第二定律、平抛运动、动能定理等多方面知识。过程多,情景复杂,要求考生能够合理地选取研究对象并对物理过程进行正确分析,充分考查考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例7】如图所示,光滑坡道顶端距水平面高度为h
25、,质量为m的小物块A 从坡道顶端由静止滑下,进入水平面上的滑道时无机械能损失,为使A制动,将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滑道延长线M处的墙上,另一端恰位于滑道的末端O点。已知在OM段,物块A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其余各处的摩擦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求:(1)物块速度滑到O点时的速度大小;(2)弹簧为最大压缩量d时的弹性势能 (设弹簧处于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3)若物块A能够被弹回到坡道上,则它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解析:(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解得(2)在水平滑道上物块A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以上各式联立求解得(3)物块A被弹回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仍为由能量守恒定
26、律得 解得物块A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为:题后反思:本题考查机械能守恒、摩擦力做功、能量守恒等知识点。其中有斜面、有弹簧,还有摩擦力,可见命题者匠心独运,让我们能感受到物理的博大精深。此部分考点还可能与圆周运动、平抛运动、电场等知识结合考查能量守恒,毕竟能量守恒是力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物块A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滑动摩擦力做功与路径有关,应等于滑动摩擦力与路程的乘积。【例8】如图所示,质量m=0.5kg的小球从距地面高H=5m处自由下落,到达地面恰能沿凹陷于地面的半圆形槽壁运动,半圆槽半径R=0.4m。小球到达槽最低点时速率为10m/s,并继续沿槽壁运动直到从槽左端边缘飞出,
27、如此反复几次,设摩擦力恒定不变,小球与槽壁相碰时机械能不损失,求:(1)小球第一次离槽上升的高度h;(2)小球最多能飞出槽外的次数(取g=10m/s2)。解析:(1)小球从高处至槽口时,由于只有重力做功;由槽口至槽底端重力、摩擦力都做功。由于对称性,圆槽右半部分摩擦力的功与左半部分摩擦力的功相等。小球落至槽底部的整个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解得J 由对称性知小球从槽底到槽左端口克服摩擦力做功也为J,则小球第一次离槽上升的高度h,由得4.2m(2)设小球飞出槽外n次,则由动能定理得即小球最多能飞出槽外6次。题后反思:本题涉及的考点有:机械能守恒定律、摩擦力做功、过程分析等诸多知识点。综合性较强,考查
28、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这类问题历来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情景复杂多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可以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小球在凹槽内克服摩擦力做功的数值关于最低点的对称性。小球往复运动,每经历凹槽一次损失的机械能都相同。【例9】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的轨道ABCD由水平轨道AB与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CD组成,AB恰与圆弧CD在C点相切,轨道固定在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从轨道的A端以初动能E冲上水平轨道AB,沿着轨道运动,由DC弧滑下后停在水平轨道AB的中点。已知水平轨道AB长为L。求:(1)小物块与水平轨道的动摩擦因数。(2)为了保证小物块
29、不从轨道的D端离开轨道,圆弧轨道的半径R至少是多大?(3)若圆弧轨道的半径R取第(2)问计算出的最小值,增大小物块的初动能,使得小物块冲上轨道后可以达到最大高度是1.5R处,试求物块的初动能并分析物块能否停在水平轨道上。如果能,将停在何处?如果不能,将以多大速度离开水平轨道?解析:(1)小物块最终停在AB的中点,在这个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得 (2)若小物块刚好到达D处,速度为零,同理,有解得CD圆弧半径至少为 (3)设物块以初动能E冲上轨道,可以达到的最大高度是1.5R,由动能定理得解得物块滑回C点时的动能为,由于,故物块将停在轨道上。设到A点的距离为x,有 解得 即物块最终停在水平滑道AB
30、上,距A点处。 题后反思:本题涉及匀变速直线运动、功、能量守恒、临界问题等多方面知识点。解题方法灵活多样,综合性较强,考查学生分析、解决滑轨类问题的能力滑轨类问题历来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情景复杂多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是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良好载体。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恰当的选择物理过程,弄清初、末状态,比较物块滑回C点时的动能与在水平板上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大小关系,从而快速确定是否能从板上滑出。专题三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一、考纲解读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波,本专题涉及的级要求有三个:弹簧振子、简谐运动、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单摆,在小振幅条件下单摆做简谱
31、运动,周期公式;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波、横波和纵波、横波的图像、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它们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其中振动与波动的结合问题是高考出题的一个重要方向,单摆的问题经常结合实际的情景进行考查,有时也综合题出现,但往往比较简单,以考查周期公式为主。涉及的I级要求有五个,其中共振,波的叠加、干涉、衍射等问题都曾在高考中出现,复习中不能忽视。只要振动的能量转化、多普勒效应在高考中出现次数的相对较少是考查的冷门。二、典型例题例1 如图5-1,在质量为M的无底的木箱顶部用一轻弹簧悬挂质量均为的A、B两物体,箱子放在水平面上,平衡后剪断A、B间细线,此后A将做简谐振动,当A运动到最高点时,木箱对地面的
32、压力为:( )A、 B、C、 D、解 剪断A、B间细绳后,A与弹簧可看成一个竖直方向的弹簧振子模型,因此,在剪断瞬间A具有向上的大小为的加速度,当A运动到最高点时具有向下的大小为的加速度(简谐运动对称性),此时对A来说完全失重,从整体法考虑,箱对地面的作用力为,选A。评析 注意应用弹簧振子模型中运动的对称性,及超重、失重知识,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利用理想化模型使复杂的物理过程更加简单。例2 如图5-3,一列横波沿轴传播,波速。当位于处的A质点在轴上方的最大位移处时,位于处的质点恰好在平衡位置,且振动方向沿轴负方向,求这列波的频率。解 设波沿轴正方向传播,当波长最长时,A、B之间的波形如图5-3
33、a示,由波的周期性,有,由得,;同理波沿轴负方向传播,当波长最长时,A、B之间的波形如图5-3b示,有,评析 应注意A、B两点间水平距离与波长的关系考虑波长的空间周期性及波传播方向的双向性。例3 某质点在坐标原点O处做简谐运动,其振幅是0.05m,振动周期为0.4s,振动在介质中沿轴正方向直线传播,传播速度为1m/s,已知它在平衡位置O向上开始振动,振动0.2s后立即停止振动,则停止振动后经过0.2s时间的波是图5-4中的( )解 由题意得,振动在介质中沿轴正向直线传播,且开始振动时方向向上,由此可知介质中各质点的起振方向均向上,由于振动周期为0.4S,而振源振动0.2S后立即停止振动,所以形
34、成的是半个波长的脉冲,波形一定在轴上方,振源停止振动后经过0.2S,波形沿轴正方向平移半个波长即0.2m,波形不变,故选B。评析 此题应注意的是O点起振时方向是向上的,振动传播至任何一点该点的起振方向均应向上,0.4S振动向外传播一个波长。应用简谐横波中介质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的关系,是解此类题的关键。例4 振幅是2cm的一列简谐波,以12m/s的速度沿轴正方向传播,在传播方向上有A、B两质点,A的平衡位置,B的平衡位置。已知A在最大位移处时,B正在平衡位置处向方向运动,试求这列波的频率的值。解 当A在正向最大位移处时,AB间距离最少为,考虑波动空间的周期性,应有AB=,即有=6,根据知:;
35、同理,当A在正向最大位移处时,AB间距离最少为,考虑波动空间的周期性,应有AB=,即有=6,根据知:;因此这列波的频率值为或评析 应注意A、B两点水平距离与波长的关系考虑波长的空间周期性,另应注意A点是在正向还是在负向最大位移处。例5 如图5-5,表示两列同频率相干水波在t=0时刻的叠加情况,图中实线表示波谷,已知两列波的振幅均为2cm(且在图示范围内振幅不变)。波速为2m/s,波长为0.4m,E点是BD连线和AC连线的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C两点是振动减弱点B、E点是振动加强点C、B、D两点在该时刻的竖直高度差4cmD、t=0.05s时,E点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2cm解 A、C
36、两点均波峰与波谷叠加,使振动减弱,故A正确。E点为AC与BD连线的交点,它到波峰CD及波谷BC距离相等,因两列波传播速率相等,故将同一时刻在E点叠加,故E点振动减弱,B错;B、D两点均为加强点其振幅均为4cm,故此时两点的高度差8cm,C错。波的周期T=0.2s,t=0.05s=T/4,t=0时,E点处于平衡位置,经T/4周期,其位移大小为4cm,故D错。应选A。评析 此题重点考查波的干涉中加强与减弱的条件,即波峰与波峰相遇或波谷与波谷相遇是加强,波峰与波谷相遇是减弱,应切实抓住这一点。专题四 光学【考纲解读】光学是一门古老而有年轻的学科,是研究光的本性、光的产生、光的传播、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37、及光在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中各种应用的科学,激光的出现和发展使光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使光学与现代科学技术有了更加密切的联系。高考中主要考查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平面镜成像作图法;折射率,全反射和临界角; 光的干涉(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光的衍射、偏振、电磁波谱及其成员、光谱等【知识框架】一、光的传播(一遇界面分两线)二、光的本性(两种争论归统一)【典例分析】r例1:从桌面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有一半径为r的圆柱形平行光垂直入射到圆锥的底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则光束在桌面上形成的光斑半径为()Ar B1.5r C2rD2.5r例2:(2010年重庆卷)如题所示,空气中在一折射率为的玻璃柱体,其横截面是圆心角为90、半径为R的扇形OAB,一束平行光平行于横截面,以45入射角照射到OA上,OB不透光,若只考虑首次入射到圆弧AB上的光,则上AB有光透出部分的弧长为450ABOA B C D 例3:先后用甲、乙两种不同的单色光,在相同的条件下用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做实验,在屏幕上相邻的两条亮纹间距不同,其中甲光间距较大。则甲光比乙光( )在真空中的波长短 在玻璃中传播速度大在玻璃中传播时,玻璃的折射率大 其光子能量小A B C D1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