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成为体育人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任何成为体育人口.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国判定体育人口的标准是: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含3次)以上; 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 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 附: 何谓中等强度和高强度的身体活动?身体活动强度 强度指身体活动的做功速率或进行某项活动或锻炼时所用力量的大小。可以认为是“完成活动的用力程度”。 不同类型身体活动的强度因人而异。身体活动的强度取决于个人以往的锻炼情况及其相对健康程度。因此,以下实例仅作为指导,应因人而异。 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约3-6 METs*)需要中等程度的努力并可明显加快心律。中等强度锻炼的例子包括:快走 跳舞 园艺 家务 传统打猎和聚会 与儿童一起积极参与游戏和体育运动/带宠物散步 一般的建
2、筑工匠工作(例如,铺瓦、葺茅草屋顶、刷油漆) 搬运中等重量的物品(6 METs)需要大量努力并造成呼吸急促和心律显著加快。高强度的锻炼例子包括:跑步 快速上坡行走/爬山 快速骑自行车 有氧运动 快速游泳 竞技体育运动和游戏(例如,传统运动、足球、排球、曲棍球、篮球) 用力铲挖或挖沟 搬运沉重物品(20公斤) *通常用代谢当量(METs)表示身体活动的强度。MET是一个人工作时的代谢率与休息时代谢率之间的比率。一个MET系指静坐时的能耗,相当于消耗1千卡/千克/小时的卡路里。据估计,与静坐相比,一个人消耗的卡路里在进行中等强度活动时可达3至6倍(3-6 METs), 在进行高强度活动时可达6倍以
3、上(6 METs)。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的10条标准: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的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天休息,睡眠良好。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适当,体态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不出血。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国际上判定体育人口的标准差异较大,在确定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时,我们认为提出以下的体育人口判定标准是符合我国多
4、数居民实际情况的,是可行的:* 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含3次)以上;* 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 * 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体育人口的发展呈日益增加的趋势。体育人口中的主动体育人口、实质性体育人口和终身体育人口也呈增加的趋势。发展社会体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增加体育人口、增加自觉参与、不间断参与和终身参与的高质量的体育人口。是目前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群众体育开展情况的主要客观标准之一,它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基本状况,是鉴定群众体育开展情况的重要社会学指标。非体育人口是反映不参加或偶尔参加体育活动人群的重要参数是目前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群众体育开展情
5、况的主要客观标准之一,它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基本状况,是鉴定群众体育开展情况的重要社会学指标。非体育人口是反映不参加或偶尔参加体育活动人群的重要参数,能够从相反的角度反映出限制人群体育活动的主客观因素,利于依此有的放矢地制定群众体育政策具体转化体育人口,指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它是以体育为重要特征的、具备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布三要素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亚人口。 直接参加各种身体活动,即具有亲身体育实践,是体育人口的基本特征,他们通过采取某种特定的身体练习方法,达到体育的目的,即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提高运
6、动技能,改善生活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完善发展。这部分人口可称实质性体育人口。在本书中所界定的体育人口,即指实质性体育人口。由于学校体育、武装力量体育和高水平竞技体育的参与行为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稳定性,这些体育人口的群体与相应的总群体区别不大,可视为当然体育人口。而社会体育中,体育人口与总群体之间的差异存在着管理学和社会学意义,即对社会体育管理水平和制约人们体育参与的社会因素的评价,也存在着对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体育价值观念的判断,因此,世界大多数国家在确定体育人口时主要在社会体育领域内进行。我们强调体育人口对体育的直接参与性,然而事实上存在着大量的不直接参加体育活动,但十分热衷高水平竞技体育比
7、赛表演的观赏者和体育传媒的视听者。这一人群与体育的关系十分密切,而且数量相当大,他们是体育市场的主要消费者群体之一,也是体育社会实践的重要支配群体之一,他们与体育的亲和程度很高,具有从非实质性体育人口向实质性体育人口转化的基本条件,做好他们向实质性体育人口的转化工作,是社会体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研究体育人口时不能忽略和排斥他们的存在。由于条件的限制,在本研究中没有展开对这部分非实质性体育人口的讨论。体育运动的教学、科研、新闻、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与体育的关系十分密切,但是其中也确有一部分人不是实质性体育人口。但这部分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大,对他们的忽略不影响统计结果。下棋、打牌、钓鱼等类活
8、动中,被采用的体育手段不多,身体活动性不明显,增强体质的作用尚待进一步探讨,因此在本研究中暂不将仅以这类活动作为体育参与的人列为实质性体育人口。由于决定体育人口的参数比较多,如参与者自身的初始健康状况、年龄性别、选择活动的方式、活动频度(即每周锻炼的次数)、每次活动时间、活动时的负荷强度、活动后的实际健身效果等等,因此制定一个客观、科学又便于操作、统计的统一判定标准非常困难。国际上判定体育人口的标准差异较大,在确定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时,我们认为提出以下的体育人口判定标准是符合我国多数居民实际情况的,是可行的:* 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含3次)以上;* 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 * 每
9、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本次调查得到如下关于体育人口和体育参与情况的基本数据:* 1996年我国有33.26%的16岁以上的人参加了至少一次体育活动,66.74%的成年人一次体育活动都没有参加。 * 以上参加体育活动者中有部分人参加了体育比赛和表演,占成年人总数的23.05%。参加次数以1至3次者居多。 * 在1996年33.26%的体育活动参加者中,参加活动的频度是比较高的,有84.46%的人每周至少有一次活动,其中49.54%的人达到了体育人口的评价标准。* 在每次锻炼达到30分钟以上的占96.01%,且每周3次以上者中,锻炼的运动负荷强度在中等以上者为15.46%。因此可以认为199
10、6年我国16岁以上的人口中,达到体育人口判定标准的人口比例是15.46%,约为1.40亿人。+1 已赞过 我们国内统计体育人口是用这几种方式,或也叫由这几个部分构成。1、是在校的大中小学生,2、是对城市和农村进行抽样调查。以每周是否参加23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决定标准。那么就存在下面几个很令人不解的问题:大中小学生每周有二到三节体育课,这无可争议能算是体育人口。但城市和农村就不一样,城市参加运动健身的绝大部分是退休人员,或因为身体不好才去锻炼,身体好的不去锻炼。农村问题就更大,农民们有目的性的生产劳作一天下来,体力消耗较大,他们根本不再需要另外的体育运动,而他们就不是体育人口。现在各国都把
11、体育人口百分比来衡量本国是否为体育强国的指标之一。在我国,虽然当前统计到体育人口为33.93%,但这是些什么人的数据啊,一大半是学生,另一大部分是老年人,还有一部分是病人。真正具有实际意义上的体育人口微乎其微!难道就是用这些人来评价该国的体育开展情况或体育强国吗?还有人们对体育的认识远远不够,是不是我真的应该说一句中国无体育人口啊我国应该结合时代发展制定出弹性并且以人为本的体育人口标准。有些成年人无法达到一周3次的标准,而往往集中锻炼2-3个小时,而且强度较大,这种效果可能比3次中强度的锻炼还要好一些。还须运动人体科学专家制定出标准来。体育人口的概念: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
12、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它是以体育为重要特征的、具备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布三要素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亚人口。当然体育人口:由于学校体育、武装力量体育和高水平竞技体育的参与行为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稳定性,这些体育人口的群体与相应的总群体区别不大,可视为当然体育人口。体育人口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各种研究中,都有意无意的使用了这个概念。如在各位毕业论文和研究中研究对象的选取上就是隐性的对人群进行了区分。更有两个人群需要注意和研究:事实上存在着大量的不直接参加体育活动,但十分热衷高水平竞技体育比赛表演的观赏者和体育传媒的视听者。这一人群与体育的关系十分密切,而且数量相
13、当大,他们是体育市场的主要消费者群体之一,也是体育社会实践的重要支配群体之一,他们与体育的亲和程度很高,具有从非实质性体育人口向实质性体育人口转化的基本条件,做好他们向实质性体育人口的转化工作,是社会体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研究体育人口时不能忽略和排斥他们的存在。下棋、打牌、钓鱼等类活动中,被采用的体育手段不多,身体活动性不明显,增强体质的作用尚待进一步探讨,因此在本研究中暂不将仅以这类活动作为体育参与的人列为实质性体育人口。国际上判定体育人口的标准差异较大,中国的标准: * 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含3次)以上; * 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 * 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日本称为
14、运动习惯者根据健康日本21第2-8页所载每周 2次,一次30分钟以上,持续1年以上的人,称为运动习惯者。你是体育人口吗? (2005-6-2 09:39) 你是体育人口吗?每天锻炼半小时,健康幸福一辈子(给全市人民的倡议书) 为了深入贯彻实施江苏省全民健身条例、苏州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隆重纪念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十周年,积极响应联合国的“国际体育运动年”号召,倡导全新的全民健身理念,营造十运会的浓厚氛围,全面展示我市十年来群众体育取得的成就,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文化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掀起全民健身新热潮,倡导市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全市人民的身体素质,更好地为我
15、市实现两个“率先”服务,特向全市人民提出如下倡议:一、提高认识、全民参与,增强体育健身自觉性。人的健康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体育,做好全民健身工作的意义,就在于培养和造就体魄强健的高素质劳动者,在于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喜闻乐见、健康文明的全民健身活动不仅有利于增强人的体魄,而且有利于建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创造文明进步、友好和谐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丰富大家的精神生活,凝聚大家的精神力量。因此,倡议市民人人都来参加体育健身,我锻炼、我健康、我幸福!二、因地制宜、从我做起,积极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坚持“业余自愿、户外为主
16、、小型多样、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适时适度”的原则,积极开展慢跑、快走、登山、广播操、太极拳、木兰扇等适合自身特点的健身活动,要从自身做起,坚持每周参加健身活动3次以上,每次活动30分钟左右。建议健身上下班,能走路的不骑车,能骑车的不坐车,能爬楼梯的不乘电梯。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收到强身健体的效果。三、坚持科学健身、有效增强体质,提高防病抗病的能力。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必须科学健身意识,学会正确的健身知识和方法,针对个人特点,制订健身计划。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持之以恒,掌握适宜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于疲劳和运动损伤,防止抵抗力降低。要注意增加营养,保持充足的体力,提高防病和
17、抗病的能力。四、加强保健意识,养成健康习惯,切实发挥体育健身的积极作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倡以户外健身活动为主,特别是要到空气清新、阳光充足的地方参加健身活动。在室内健身时要注意通风,在公共健身场所活动时要注意卫生习惯,冬季还要注意保暖,防止因气候变化引起感冒等其他病症。生命在于运动,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每天锻炼半小时,健康幸福一辈子”。全市人民行动起来,加入到体育人口的行列中来吧!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人人健康、家家欢乐!每周至少锻炼3次,每次时间不少于30分钟,感觉到中等以上的负荷强度。我国体育人口比率也就是30左右远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比如日本、芬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体
18、育人口达到了70以上 体育人口,指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它是以体育为重要特征的、具备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布三要素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亚人口。 直接参加各种身体活动,即具有亲身体育实践,是体育人口的基本特征,他们通过采取某种特定的身体练习方法,达到体育的目的,即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提高运动技能,改善生活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完善发展。这部分人口可称实质性体育人口。在本书中所界定的体育人口,即指实质性体育人口。 中国体育人口指的就是指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具有统计意义的中国人国家体
19、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副司长续川14日表示,到2010年,我国体育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力争达到40。在北京奥运新闻中心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续川对体育人口做了解释。他说,体育人口是衡量一个国家大众健身的重要指标,它指的是那些每周运动三次以上,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且活动强度为中等强度以上的人群。2000年,国家体育总局曾针对体育人口进行过专项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当年我国的体育人口占人口总数的34。续川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体育人口已达到人口总数的37,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续川说,体育人口比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国一直不断努力改进工作,使更多的
20、人能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目前全国已建立了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42万人,他们接受专业培训后,再向广大群众传播体育健身知识。另外,国家及地方的体育部门积极致力于群众健身活动场点建设,为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体育锻炼提供便利。 1996年,我国进行了一次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确定的中国体育人口标准是:每周至少锻炼3次,每次时间不少于30分钟,感觉到中等以上的负荷强度。结果表明,我国体育人口总数为314。这远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比如日本、芬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体育人口达到了70以上。经过几年努力,全国体育人口到2002年年底约占总人口的35,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按照我国体育
21、人口的判定标准,通过对众多高校在校生的体育人口现状的调查研究,发展高校体育人口可以作为当前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采用前苏联模式,基本上走的是三级培养的路。运动员几乎都经过业余体校、省市运动队的层层选拔,只有最有天分的极少数苗子才能被选进国家队。在三级培养模式中,运动员自始至终经历的都是单一的、没完没了的体育技能训练。杨立国说,在当时的情况下,举国体制使得许多运动项目很快就显出了人才优势。即使到现在,这种模式在国际上依然还很有竞争力。但是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并没有采用这种模式,他们令人羡慕的体育人才队伍,显示出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
22、优越性。按照三级模式培养的运动员,文化水平与运动水准发展不同步,甚至有些运动员连教练员讲的技战术都听不懂。比运动员文化水平低更严重的弊端是:在培养尖子体育人才的金字塔塔基上,许多从小走上体育专业道路的孩子,一旦被淘汰,生存都成了问题。“金字塔要伤亡多少人,才能成就一个人啊!”杨立国感慨道。三级培养模式的另一大弊病就是直接导致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数太小。每个地级市只有一所业余体校,每个省只有几个项目的专业运动队,能被选入国家队的运动员更是凤毛麟角。与外国随处可见、不计其数的社区足球队、校园运动队相比,中国的体育人口其实是个基座极小的金字塔。体教结合在坎坷中走了20年带着对三级培养模式的疑惑,1985
23、年底,当时的国家教委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提出了一个新的运动员培养思路:体育要与教育结合。但体教结合在当时还只是一个虚拟的概念,这桩“婚姻”也是有名无实。杨立国说,所谓的体教结合就是争取把运动队办在学校,让运动员们一边训练一边上学。当时设计的一条龙培养体系在今天看来,仍然带有强烈的计划经济色彩。比如,小学、中学和大学各自要培养多少人,在哪些项目上培养,怎样布局等等。体教结合的婚姻似乎看起来圆满了,但是新问题又出现了。有人认为,体教结合就是安排优秀运动员退役后进高校读书。一时间,国际顶级赛事的金牌选手炙手可热。但是,社会上有人不认同这种联姻形式。有些教育专家表示,国家完全可以用金钱、地位等种种方式来
24、奖励运动员为国家获得的荣誉,但不能把大学的入学资格当作奖品。上世纪90年代,又刮起一股歪风,高校没有按照新的培养模式,把各中学培养的优秀运动员吸引到高校来进行再培养,而是直接从专业队招收高水平运动员,赋予职业选手学生的身份,希望借此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中取得好成绩。结果,这种招生方式扰乱了体教结合模式的正常发展。等于掐断了龙头,“严重打击了中小学培养体育人才的积极性。”杨立国说。怎么办?学生体育协会想出了个一条龙的注册办法。学校培养的运动员们从小学就开始注册,逐级建立起运动员档案系统,教育部学生体协进行跟踪调查。对于在高水平比赛中获奖的运动员进入高校学习,教育部也进行严格控制。一条龙培养模式走过
25、了整整20年。当被问及结果怎样时,杨立国说,这条路走得很好。既解决了运动员的文化素质问题,也不耽误选拔优秀的运动员。“去年我们带北京理工大学的足球队参加大运会,从出关到登机、进港、参赛,我们这些领队非常轻松,再也没有运动员因为语言不通找不到行李,再也没有人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他们和外国学生运动员交流得非常开心。北理工足球队的金志杨教练告诉我们,这些大学生运动员在技术水平上、身体素质和战术意识与专业运动员相比,是差得很多。但他们赢球靠的就是很好的文化素质,他们是在用脑子踢球。”培养体育人口才是学校体育之本一个良性循环系统正在慢慢形成:学生队伍训练素质越来越高。在重点赛事上,体育总局允许这些学生运
26、动员以青年队的身份参加赛事,可以与专业选手一较高下。“高校有能力培养奥运冠军,但这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杨立国时刻不忘自己的本职。“中国体育人口金字塔的基础不够厚重,所以,我们的塔尖也显得单薄。”2003年5月,体育总局把大学生体育协会对外联络工作和对外组团工作交给教育部,教育部从此承担起全部培养学校体育人才的任务。这对全民体育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就说赛事吧。”杨立国说,大体协、中体协和各个单项协会每年都有很多赛事。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虽然赛事水平还不尽理想,但已呈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参加学校约达600所;大学生足球联赛也有500多所学校参赛。一些普及性运动,比如三对三的篮
27、球比赛,受欢迎的程度超出了管理者们的预料。杨立国记得,这项赛事第一天在复旦大学报名,一所大学竟然涌现出1800个队伍。他们对这个项目的喜爱完全是发自内心。杨立国对记者说:“我们国家现在实行的是9年义务教育制,所有的学龄儿童都要进入正规学校接受系统的教育,当然也包括正规的体育教育。这样,每一个学生都在理论上成为我们的体育人口,成了我们的选拔对象。而大多数不做专业运动员的学生,正规的体育教育会让他们熟悉和了解体育训练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和训练的基本技巧。让他们把参加体育运动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让所有接受过学校教育的人口都变成中国的体育人口。”这是中国学生体育协会和大学生体育协会的理想。满
28、意回答2012-12-16 12:06体育人口,指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它是以体育为重要特征的、具备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布三要素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亚人口。 直接参加各种身体活动,即具有亲身体育实践,是体育人口的基本特征,他们通过采取某种特定的身体练习方法,达到体育的目的,即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提高运动技能,改善生活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完善发展。这部分人口可称实质性体育人口。在本书中所界定的体育人口,即指实质性体育人口。 由于学校体育、武装力量体育和高水平竞技体育的参与行为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稳定性,这些体育人口的群
29、体与相应的总群体区别不大,可视为当然体育人口。而社会体育中,体育人口与总群体之间的差异存在着管理学和社会学意义,即对社会体育管理水平和制约人们体育参与的社会因素的评价,也存在着对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体育价值观念的判断,因此,世界大多数国家在确定体育人口时主要在社会体育领域内进行。 我们强调体育人口对体育的直接参与性,然而事实上存在着大量的不直接参加体育活动,但十分热衷高水平竞技体育比赛表演的观赏者和体育传媒的视听者。这一人群与体育的关系十分密切,而且数量相当大,他们是体育市场的主要消费者群体之一,也是体育社会实践的重要支配群体之一,他们与体育的亲和程度很高,具有从非实质性体育人口向实质性体育人口
30、转化的基本条件,做好他们向实质性体育人口的转化工作,是社会体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研究体育人口时不能忽略和排斥他们的存在。由于条件的限制,在本研究中没有展开对这部分非实质性体育人口的讨论。 体育运动的教学、科研、新闻、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与体育的关系十分密切,但是其中也确有一部分人不是实质性体育人口。但这部分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大,对他们的忽略不影响统计结果。 下棋、打牌、钓鱼等类活动中,被采用的体育手段不多,身体活动性不明显,增强体质的作用尚待进一步探讨,因此在本研究中暂不将仅以这类活动作为体育参与的人列为实质性体育人口。 由于决定体育人口的参数比较多,如参与者自身的初始健康状况、年龄性别
31、、选择活动的方式、活动频度(即每周锻炼的次数)、每次活动时间、活动时的负荷强度、活动后的实际健身效果等等,因此制定一个客观、科学又便于操作、统计的统一判定标准非常困难。 国际上判定体育人口的标准差异较大,在确定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时,我们认为提出以下的体育人口判定标准是符合我国多数居民实际情况的,是可行的: * 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含3次)以上; * 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 * 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 本次调查得到如下关于体育人口和体育参与情况的基本数据: * 1996年我国有33.26%的16岁以上的人参加了至少一次体育活动,66.74%的成年人一次体育活动都没有参加。
32、* 以上参加体育活动者中有部分人参加了体育比赛和表演,占成年人总数的23.05%。参加次数以1至3次者居多。 * 在1996年33.26%的体育活动参加者中,参加活动的频度是比较高的,有84.46%的人每周至少有一次活动,其中49.54%的人达到了体育人口的评价标准。 * 在每次锻炼达到30分钟以上的占96.01%,且每周3次以上者中,锻炼的运动负荷强度在中等以上者为15.46%。因此可以认为1996年我国16岁以上的人口中,达到体育人口判定标准的人口比例是15.46%,约为1.40亿人直接参加各种身体活动,即具有亲身体育实践,是体育人口的基本特征,他们通过采取某种特定的身体练习方法,达到体育
33、的目的,即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提高运动技能,改善生活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完善发展。这部分人口可称实质性体育人口。在本书中所界定的体育人口,即指实质性体育人口。由于学校体育、武装力量体育和高水平竞技体育的参与行为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稳定性,这些体育人口的群体与相应的总群体区别不大,可视为当然体育人口。而社会体育中,体育人口与总群体之间的差异存在着管理学和社会学意义,即对社会体育管理水平和制约人们体育参与的社会因素的评价,也存在着对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体育价值观念的判断,因此,世界大多数国家在确定体育人口时主要在社会体育领域内进行。怎样成为体育人口一、体育人口的概念体育人口,指经常从事身体锻炼、
34、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它是以体育为重要特征的、具备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布三要素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亚人口。 直接参加各种身体活动,即具有亲身体育实践,是体育人口的基本特征,他们通过采取某种特定的身体练习方法,达到体育的目的,即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提高运动技能,改善生活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完善发展。这部分人口可称实质性体育人口。界定体育人口,即指实质性体育人口。二、体育人口的意义各国都把体育人口百分比来衡量本国是否为体育强国的指标之一,体育人口是衡量一个国家大众健身的重要指标。体育人口比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是一项系统工程,
35、我国一直不断努力改进工作,使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1996年,我国进行了一次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确定的中国体育人口标准是:每周至少锻炼3次,每次时间不少于30分钟,感觉到中等以上的负荷强度。结果表明,我国体育人口总数为314。2000年,国家体育总局曾针对体育人口进行过专项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当年我国的体育人口占人口总数的34。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体育人口已达到人口总数的37,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比如日本、芬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体育人口达到了70以上。2009年10月1日起,全民健身条例已经实施,对各级政府来说,要从以人为本的高度,把公共体育服务作为政府基本职能
36、,增加投入,多建些优质低廉的体育场所,让工薪阶层、普通群众能走进体育场馆,充分享受体育带来的健康和快乐,早日解决群众健身需求和社会体育资源之间的突出矛盾。三、体育人口的标准我国判定体育人口的标准是:1、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含3次)以上;2、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3、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1、2标准好界定,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的标准不好界定,我在这里给大家一个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简单计算公式:本人年龄+运动时的脉搏次数=170,但还要因人而异,身体素质好的运动强度大于170,反之小些。四、成为体育人口的锻炼方法 成为体育人口的锻炼方法很多,如快走 、跑步、跳舞 、快速上坡行走、
37、爬山、与儿童一起积极参与游戏和体育运动、带宠物散步 、骑自行车 、游泳 、竞技体育运动和游戏(例如,传统运动、足球、排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等,最主要是两点:1、贵在坚持,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含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2、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强度要把握好,用简单的方法判定,锻炼的时间长了,自己就能感觉出来。目前我国针对增强全民身体素质(体育人口)已建立了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42万人,他们接受专业培训后,再向广大群众传播体育健身知识。另外,国家及地方的体育部门积极致力于群众健身活动场点建设,为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体育锻炼提供便利。只要坚持业余自愿、户外为主、小型多样、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适时适度的原则,积极开展慢跑、快走、登山、广播操、太极拳、健身舞以及足球、排球、篮球、乒乓球等适合自身特点的健身活动,要从自身做起,按照体育人口标准进行锻炼,持之以恒,成为体育人口指日可待。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