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一课.ppt
《必修2第一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2第一课.ppt(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必修二 古代中国经济 主题一 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一、早期农业的出现及发展(原始社会的出现及发展(原始社会 夏夏商周)商周)1、耕作方式:2、生产工具:3、农作物品种:4、土地制度:5、生活方式:一、早期农业一、早期农业的出现及发展(原始社会的出现及发展(原始社会 夏夏商周)商周)1、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使用耒耜耕作并逐步懂得灌溉、除草、施肥;集体劳作。2、生产工具:从木石到商周使用少量青铜3、农作物品种:从南稻北粟到西周丰富的五谷桑麻均具备4、土地制度:从原始社会土地归氏族公社公有到夏商周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5、生活方式:从迁徙到定居刀耕火种:刀耕火种:先清除地上的树木、杂草,晒干后先清
2、除地上的树木、杂草,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用石犁翻土播种播种左图为左图为打制石器。打制石器。右图为右图为磨制石器磨制石器。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黍稷粟麦稻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的产生与发展(春秋战国以来)1、耕作方式:2、耕作技术:3、耕作制度:4、水利灌溉:5、土地制度: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的产生与发展(春秋战国以来)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1)春秋战国出现,汉朝以后成主要方式(为什么?)2)铁犁牛耕在汉、唐的突出发展2、耕作技术:春秋战国、汉代、魏晋有何突出表现?3、耕作制度:汉代和
3、宋代以后有何显著不同?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的产生与发展(春秋战国以来)4、水利灌溉:战国、汉代、魏晋、唐朝、宋朝、明清有何突出发展?5、土地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发展铁制农具铁制农具汉代代田法汉代代田法 垄作法的特点是:在高垄作法的特点是:在高田里,将作物种在沟里,而田里,将作物种在沟里,而不种在垄上,这不叫做不种在垄上,这不叫做“上上田弃亩田弃亩”。在低田里,将作。在低田里,将作物种在垄上,而不种在沟内,物种在垄上,而不种在沟内,这就叫这就叫“下田弃畎下田弃畎”。高田。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墒;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墒;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排水防涝,且有利
4、于通风于排水防涝,且有利于通风透光。透光。在同一地块上的田垄在同一地块上的田垄在同一地块上的田垄在同一地块上的田垄隔年代换隔年代换隔年代换隔年代换所以称作所以称作所以称作所以称作代田法代田法代田法代田法。”水旱从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无荒年,谓之天府。天府。“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 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 都江堰。都江堰。都江堰。都江堰。(余秋雨余秋雨余秋雨余秋雨)李冰父子李冰父子李冰父子李冰父子 关中,或关中平原,指中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平均
5、海关中,或关中平原,指中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平均海拔约拔约500500米,又称关中盆地,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米,又称关中盆地,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山地、秦巴山脉,为陕西的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富庶南山地、秦巴山脉,为陕西的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富庶之地,号称之地,号称 八百里秦川八百里秦川。郑郑国国渠渠白渠白渠漕渠漕渠六辅渠六辅渠龙首渠龙首渠翻车的模型翻车的模型筒车筒车高转筒车高转筒车隋唐五代隋唐五代南方南方高转筒车高转筒车宋代宋代水转筒车水转筒车水力为动力水力为动力清代清代风力水车风力水车风力为动力风力为动力三三、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男耕女织小农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修 第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