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2013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例20131.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主题阐述依据教学实际,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同时深入理解文本,说明教学内容的选择(筛选、调整、整合、重构和补充)与呈现方式(情境创设、问题设计、实验演示等)的理由,对其中的创新点可重点解说,字数控制在500字以内。在本节课前,学生在七上时已经了解了什么叫化学反应,在八下第一节又进一步知道了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即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生成新物质的过程。这两点都是从定性的角度描述了化学反应,但并没有涉及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之间的质量问题,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来探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总质量同生成物总质量之间的关系,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了多少物质方面的过渡,从定性引导
2、学生向定量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同时,运用化学反应的实质解释和分析质量守恒定律,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从而实现本节课难点的突破。本节课为后面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做铺垫,所以本节课地位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实本节课质量守恒的定义主要是通过探究得出的,所以教师一定要好好利用这些探究活动,但由于本课题的探究内容较多,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可以对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边操作、边观察、边思索,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多的锻炼机会。然后,在实验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通过水电解模型,总结出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
3、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 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2教学过程:分环节简要说明教学活动的安排,包括主要教学问题与教学情境的设计,采用文字叙述的格式。3板书设计: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有一定逻辑联系。4作业设计:简约、有效,具有针对性教学目标设计:知识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2)通过实验及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和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
4、生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情感目标:(1)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的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1、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 2、思考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不会发生改变?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有何关系?引导学生做出假设。 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A白磷燃烧前后的质量关系;B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溶
5、液反应前后质量关系;C铁钉和硫酸铜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并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 4、创设问题情境: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反应都适用?情景:实验探究盐酸和碳酸钠粉末在敞开烧杯中反应前后质量的关系及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的关系 5、通过播放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3)板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二、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1、微观原因: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宏观原因: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 作业设计: 1思考:你能否用实际生活中的其他事例
6、建立质量守恒的模型呢?2【家庭实验】用一杯白醋、一杯牛奶及天平,探究牛奶变质前后质量是否发生改变。 三、课堂实录片段展现教学过程有价值的片段,包括成功与失败的,可采用师生对话式,也可采用师生对话+描述式等。复习引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化学反应吗?生1:有新物质生成的反应。师:你能举例吗?生:比如食物腐败,钢铁生锈等师:回答很好,那么你能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吗?生:分子分裂成原子 ,原子重新组合成新 的分子师:你能不能说说看水电解的实质生:水分子首先变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师:请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2
7、电解水文字表达式;展示学生书写的文字表达式师:思考:从文字表达式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生: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师:这几点是从定性的角度描述了化学反应,那么10g氯酸钾分解后可生成多少g氧气?若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师 :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探究,进行小组分工,师:【提出问题】 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不会发生改变?生:【作出假设】1、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2、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相等。师:大家提出了这些猜想,我们就要想办法来证实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可选择什么实验来验证呢?【实验探究一】学生讨论,分组进行实验探究。 小组1:白磷的燃烧前后质量测定 小组2:铁钉和硫
8、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测定 小组3: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测定 师:小组都完成了自己的实验探究,我们请小组的同学向我们汇报他们的成果吧。小组1:我们小组对白磷燃烧前后质量进行了测定,反应前我们称量了装有少量白磷的密闭容器(向全班展示了实验的容器)的质量,然后我们将锥形瓶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得白磷燃烧,等冷却后我们再一次称量了容器的质量。在白磷燃烧时,我们观察到了锥形瓶中产生了大量的白烟。经过两次的称量发现前后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小组2:我们小组对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进行了测定,我们先将几根铁钉和装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共同称量,然后将铁钉放进烧杯中,静置了1-2分钟,观察
9、天平是否平衡。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时,溶液由蓝色变成了浅绿色,铁钉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物质。反应前后天平是平衡的,说明反应前后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小组3:我们小组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测定,我们首先把按锥形瓶和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中加上砝码,调节天平平衡,然后把滴管内溶液滴入瓶内,是两种溶液混合,发现有蓝色沉淀生成,观察此时天平依旧平衡,说明反应前后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 师:这三个小组都很成功的完成了实验探究,也向我们详细的介绍了他们的成果,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的成功喝彩! 师:反应物质量总和同生成物质量总和的关系怎样的呢? 生:是相等
10、的关系。 【总结】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设问】师:从定义中,我们知道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的规律,它是否对所有的化学变化都适用呢? 生1:适用生2:不适用 师:请同学们再次通过实验探究来验证你们的猜想。 【实验探究二】小组1:盐酸和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测定 小组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各小组完成实验后,向老师和同学汇报自己的成果 小组1:我们对盐酸和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进行了测定,发现前后天平不平衡,反应后天平的指针向右偏,也就是说反应后质量小于反应前的质量。在试验中,我们还发现了盐酸和碳酸钠反应时,碳酸钠粉末
11、在溶解而且有气泡产生。小组2:我们先称量了镁条和石棉网的质量,然后在石棉网的上方点燃了镁条,观察到了有耀眼的白光,并有白色固体生成落在石棉网上,我们又再次称量了石棉网和生成的白色固体的质量,发现反应前的质量小于反应后的质量。 师:两个小组通过实验都发现了有与质量守恒定律不相符的地方了,这是为什么呢?两个小组互换一下,去找找对方的实验有什么没考虑到的因素吗? 小组成员都在积极的查找对方的不足,并得出了结论; 小组1,:小组2的实验有氧气参加了反应,可是他们在称量反应物的质量总和时没有称量到氧气的质量。 小组2:小组1的实验有气泡产生,说明有气体生成,他们在称量生成物质量总和时,气体逸到空气中了,
12、并没有称量到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 师:同学们都很棒,能有发现的眼光看待问题。在这两个实验中都有气体参与,在称量时都未加上气体的质量,所以才会出现差错。同学们,考虑一下,我们应该怎样对小组1的实验进行改进,让生成气体的质量能被称量到呢? 生1:把烧杯改成锥形瓶,在锥形瓶上塞上橡皮塞,这样就成了一个密闭的容器了生2:不对,这样的话,如果气体产生过多的话,橡皮塞会被冲开的。 生3:嗯,我认为应该在锥形瓶口套个气球,这样可以缓冲。 师:你们赞同谁的观点呢? 生:生3的观点。 师:很好,那么同学们就亲手验证一下吧 学生实验,交流分析获得的实验结果,最后达成共识: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师:其实不仅仅是这几个
13、实验如此,无数的实验证明,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会守恒呢? 投影: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动画 生1: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 生2:还有元素的种类也没有变。【总结】师:很好,从微观的角度来说,正是因为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发生改变,化学变化前后的总质量才相等;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又是因为元素的种类和质量没发生改变,质量才守恒。:【课后练习】 1、将6.8克过氧化氢跟6克二氧化锰混合后,称得剩余物的质量为9.6克,则生成了 克氧气。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
14、断,在2XY3+Y2=2Z的反应中,Z的化学式应该是四、教学反思对教学设计与教学实际的落差,以及精彩与遗憾之处进行集中分析,做到深入浅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 一:学生在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即熟悉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又培养初步实验探究的能力。但在“作出假设”“实验方案的设计”“概括推理能力”等方面仍需提高。二让学生亲自动手发现质量守恒定律,将验证性实验改为自主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设计试验、完成实验,体验自己生产“质量守恒”这一知识结论的快乐。三是创设学生的认知冲突。当学生用自己预设的实验方案成功的实现了他们的设想时,同学们在分享喜悦的同时会认识到实验方案的设计对获取正确结论的重要
15、性,体验到认识的发展是理论和实践不断交锋和不断融合的过程。四是将更多地说话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的意见,使课堂始终充满自主、合作、开放、互动的气氛,针对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质疑、争论、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这种自主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和技能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最容易产生体验的过程。五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增添一些家庭小实验,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也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要做到在课堂上有的放矢新课程倡导在互动中,教师、学生和教学文本不断交汇碰撞,创造火花,不断发生迸发喷射;新的的信息、新的学习需要不断涌动产生,通过讨论、辩论、争论、认识不断提高、体验不断加深、情感不断深华,这就是生成性的课堂当五、文献研究提供参考文献,主要是与本课相关的教学理论性文献、教学实践性文献(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实录等),简要说明其中哪一两个资料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启发、影响最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科学 八年级下 教与学整体设计 全品作业本 书写格式:1. 使用统一封面(见附件),正文内不署学校及教师姓名。2. 标题为3号黑体,正文叙述用小4号宋体,正文点评用小4号楷体。3. A4纸张,每页字数为3035。每部分留空只是参考,都可自行调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