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文化修养讲座》课程建设模式(1_).doc
《《大学生文化修养讲座》课程建设模式(1_).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文化修养讲座》课程建设模式(1_).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学生文化修养讲座课程的开发设计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设施农业技术专业为例陈慕鸿(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 铜仁 554300)摘要:我们根据对课程的性质和作用的分析,认为对人文素质的修养的教学必须提出新的要求,即不能按照传统的传授知识的理念和方法,而必须重视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求知性教育”转向“知行合一教育”,把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理论教学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学校与社会紧密结合的以项目为载体的行动教学。我们在广泛进行社会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行业、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分析研究出相关的人文素养要素,按照人才基本素质和社会从业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构建本课程内容体系,充
2、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为学生学好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关键词: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求知性教育;知行合一教育。一、课程和专业开发背景:从1995年原国家教委召开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会议以来,全国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已经整整15个年头,但取得的效果并不乐观。究其原因,一方面为,与大学生的科学精神特别是人文精神的培育相比较,高校教育更多注重的是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导致许多大学生在崇尚科技、尽情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却忽视了其内在的科学精神,丢失了对其内在精神的探究。因而在自身的文化素质构建中,只片面追求学科知识及专业技能的储备,而漠视了人文知识、人文素质
3、及人文精神的沉淀;另一方面,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尤其是“唯物质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冲击和影响,使学生萌生了“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对于目前已占据中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来说,在“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需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高职院校一贯制地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对于人文素质的教育则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导致高职生人文素质低下的现状。纵观高职生的人文素质,其现状颇令人担忧。剖析他们的人文素质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人文知识贫乏,学习目的功利驱动明显;人文价值残缺,缺乏整体判断能力、是非观
4、念、同情心和吃苦耐劳精神;感情冷漠、缺乏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举止失范。这些现象让人们感到,再不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科教兴国”将是一句空话!贵州是一个以农牧业生产为主的山区农业省,人均耕地面积约1167平方米,石漠化严重,地处黔东的铜仁更是一个“无灾不成年,十年有九灾”的地区。为此,贵州及铜仁地区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着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推进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力争到2010年全省三分之二的农民达到小康水平”。铜仁地区总人口近400万,要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由传统、粗放农业向现代农业、生态农业转变,结合贵州省“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和
5、地方经济发展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就必须借助设施农业技术生产技术,发展现代生态农业,走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目前全区农技推广机构有257个,而从事农技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仅1811人,每乡镇约7人,平均每两个村不足1人,专业人才严重匮乏,迫切需要一大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我们以“瞄准一个市场, 建好一个大棚,栽好一种花果”为切入点,以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力、知识、素质为核心,构建与职业岗位对接的“项目任务型”课程体系(见下图)。该课程体系的课程结构包括素质教育课程、行业通用能力课程、岗位能力课程和能力拓展课程四部分,其中素质教育课程22%,行业通用能力课程18%,岗位能力课程
6、50%,能力拓展课程10%。设施农业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表课程类型项目任务能力目标素质教育课程政治思想教育课程 大学生文化修养 英文阅读与表达 就业、择业与创业 体育与健康 计算机应用技术 培养良好人文及职业素质行业通用能力课程农用化学 植物生长与环境 园艺工程测量 农用微生物培养职业基本能力岗位能力课程营销能力课程园艺产品贮运技术 园艺产品营销 市场销售综合实训瞄准一个市场设施工程建造能力课程设施工程技术 设施园艺技术 植物工厂化育苗设施技术 设施工程综合实训建好一个大棚设施园艺生产岗位课程设施花卉生产技术 设施果树生产培技术 设施蔬菜生产技术 园艺植物保护技术 组织培养技术 工厂化育苗技术 设
7、施园艺生产综合实训栽好一种花果能力拓展课程生态农业园区规划 农业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园艺艺术做好一个农技服务人从课程体系可以看出,大学生文化修养是涉农类专业的重要素质教育课程。2、课程设计理念我们根据对课程的性质和作用的分析,认为对人文素质的修养的教学必须提出新的要求,即不能按照传统的传授知识的理念和方法,而必须重视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求知性教育”转向“知行合一教育”,把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理论教学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学校与社会紧密结合的以项目为载体的行动教学。因此,我们在课程设计理念上,紧紧抓住本课程具有严谨理论性、鲜明实践性和具体针对性的特点,遵循学生人文知识和人文
8、素质养成的基本规律,按照时代对高职学生应具备的职业人文素质的要求,着眼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强调实践教学和开放性教学,配合专业教育,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服务。我们在广泛进行社会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行业、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分析研究出相关的人文素养要素,按照人才基本素质和社会从业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构建本课程内容体系,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为学生学好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3、课程开发设计思路3.1 “培养目的贯彻一个宗旨”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党和国家为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和国际激烈竞争的挑战,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中
9、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迫切要求。未来社会的有用人才,无论其学历高低,都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基于这一教育目标,就要让素质教育成为高职学校的通识教育,让受教育者不仅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不仅要知识广博、技术专精,而且还要情趣高
10、雅。所以我们开设这门课程,通过向学生传授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伦理、科技、心理学等方面的基本文化知识,力求拓宽学生知识面,在传授人文知识的基础上来培养人文精神,提升其人文境界。3.2 “教学方法注重两个一体化”即人文知识传授、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和人文素质养成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3.3 “教学途径实现三个结合”就是校内教学活动和校外教学活动相结合,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围绕这一目标,采用两种教学途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内实践-讨论、演讲、辩论、文艺汇演、板报、案例分析等,课外实践-参观、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纪念扫墓等),并且两种教学手段并重,通过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文化修养讲座 大学生 文化 修养 讲座 课程 建设 模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