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





《七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忆读书教学目标:1识记课文中部分字词。2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尤其要理解“读书”的好处。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明确应多读书,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四重点难点:1 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理解“读书”的好处。2 难点: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五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文体知识介绍:记叙的六要素、记叙的顺序。二导入新课。利用名人名言引入新课,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三题目解说及作者简介。四基础知识积累。1字词注音。笸箩 聊斋 天罡 寇 消遣 烦琐 堆砌 呻 2词语解释。悬念:酷爱:消遣:若有所失:人情世故:索然无味: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一知半解:知道得不
2、全面,理解得不透彻。聊斋 天罡 寇 烦琐 堆砌 无病而呻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五感知文本。1读课文(齐读)2默读课文,明确文章中心。 第2课时一朗读课文。二默读课文,理清思路。1学生默读后思考: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想说什么?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意图的句子。明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2明确文章的写作思路及结构。3思考:文中记叙了作者幼时、少时读过哪些书?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三合作探究:读书的好处。(小组合作,互相讨论交流,代表发言)获得美的享受;扩大知识面;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提高品德修养。(反过来说,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呢?)能感染人、陶冶人,有
3、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写作的书,才能算好书)四小结本课。第3课时一读课文,回答问题:围绕中心,作者回忆了哪些具体事例?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是好书?二问题探究:问题一:作者幼时、少时读了大量的书,但她没有一一列举,而是选择了一部分,而且所选的这些书都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作者这样处理是有目的的,她告诉我们,读书一定要有选择,那么,她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挑选书的呢?请同学们从书上找出具体的例子。明确:比较、选择(12段)(指名学生朗读原文)问题二:课文中作者还作了哪些比较呢?明确:三国演义与国文教科书在引人入胜方面比较;水浒传与荡寇志比较;十二三岁时看红楼梦与中年时看此书的不同感
4、受比较。三自主探究,体味语言。1说说本文语言的特点。明白晓畅,凝炼简洁。亲切朴实,如话家常。2课后练习三。四作业布置。小结:作者冰心通过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提醒大家平时要多读书,要读好书,最终才能明白读书的好处,希望同学们今后也要多读书,读好书,因为“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天性。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2了解本文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及作用。体会马克温吐作品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本文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及作用。2难点:体会马克温吐作品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1课
5、时一导入新课。讲述与马克吐温有关的小故事引入课文。二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本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他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一直被推崇为“美国文坛巨子”。12岁时父亲去世,他不得不外出谋生。先后当过印刷所的学徒,排字工人,内华达银矿工人,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和报社的新闻记者。体验过各种各样的生活,积累了众多的文学素材。他一生创作了许多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政论、杂文,游记等,著名的有竞选州长,百万英磅、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P11)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就是写他在印刷所当学徒时发生的事情。三字词积累。粗糙 滑稽 差事 戏
6、谑 诽谤 撰写 煞费苦心 猝不及防 六神无主俗不可耐 心血来潮 言简意赅 刮目相看 乳臭未干 盛气凌人 微不足道 趾高气扬 四整体感知课文1自读课文(3分钟)2合作讨论:1)课文记叙的要素。时间:夏天的一个吉日地点:汉尼巴尔周报报社人物:“我”、叔父、希金斯、两位知名人士、新来的外乡人。事情的起因:叔父外出一周,临行前交代“我”编一期周报。经过:“我”撰文讽刺希金斯投河,嘲笑两位知名人士,挖苦一个新来的外乡人。将其发表在汉尼巴尔周报的同一期上。结果:这一期周报的销量大增,周围的人对“我”刮目相看。五小结。(学生小结后教师归纳)六作业。抄写字词第2课时一课文结构分析:第一部分:(1-5段)写作者
7、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具体内容。一层:撰写希金斯投河的报道。二层: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三层:给一个新来的外乡人的诗增写挖苦他的脚注。 第二部分:写了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巨大反响。二思考讨论问题: 1作者在他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中做了哪些事? 明确:撰文讽刺希金斯投河;嘲笑两位知名人士;挖苦一个新来的外乡人。2作者撰写嘲笑两位知名人士的原因是什么?不仅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应该指责,而且也由于我认为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是我的责任。3作者做这几件事产生了怎样的反响?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而且使这期报纸销量大增,使得周围的人不能不对作者刮目相看。4你认为这篇课文在语言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明确:语言诙谐讽刺,
8、笔调轻松幽默,简洁明快。5你认为马克吐温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谈、老师补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敢想敢做、勇于实践,有正义感,兴趣广泛、善于思考、善于抓住机会、善于推销自己,做事写文有创意。(一个少见的聪明孩子;一个求上进、有志气的少年。)三课堂小结: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很惊讶作者的文学尝试是在这么小的年纪开始的,还取得了成功,我想只要大家热爱生活,热爱文学,勇于尝试,也会有成功的一天。 3山中避雨一教学目标:1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2学会整体阅读,理解本文记叙的线索。3体味本文自然恬淡的语言美、朴素蕴藉的情趣美,理解比较的方法。二重点难点:3 重点: 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发展变化的线索。4
9、难点:弄清文章中心意思,感受音乐趣味。三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一 检查预习,导入新课。二学生自读课文,感知内容。1字词正音释义。仓皇 寂寥 嘈杂 冗长 和歌 应和 和面 陶冶: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怨天尤人:埋怨天,责怪人。形容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概抱怨客观条件。尤,责怪。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仰望的样子。兴,发出。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萍,浮萍。乐以教和: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3文题理解。4熟悉文本。读课文。理清课文六要素。4小结。 第2课时一读课文1理解本文记叙线索:事情线索:山中遇雨各人反映作者借琴作
10、者拉琴乐以教和依依惜别感情线索:作者:扫兴反觉趣味借琴安慰拉琴得乐(趣)欣然惜别。 女孩:怨天尤人转忧为喜喜极而歌难舍难分。2明确主题。二合作探究: 1两个女孩在避雨时的心境有什么变化?找出她们感和心理变化的词语?三家村的气氛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女孩:开始因遇雨而“怨天尤人,苦闷万状”,继而因作者借琴而开始转忧为喜,最后随琴声歌唱而无比兴奋。怨天尤人,苦闷万状很喜欢和歌来唱(欢乐)“三家村”:先前是“雨越下越大”,气氛寂寥而深沉,“顾客稀少”;后来作者拉琴两女孩和唱,“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继而“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最后“我离去三家村时,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第一 单元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