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有效评价的实践与探索.doc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有效评价的实践与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有效评价的实践与探索.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有效评价的实践与探索吴其亚评价改革是新课程实验的关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纲要(试行)指出,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这是建构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三项核心任务。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提出了新的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基本理念:“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
2、表现出来的情感态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这说明评价不但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包括对数学的兴趣、欣赏、意识、态度、信念、毅力、好奇心等;不但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包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指出:“对学生、教师与学校评价的内容要多元,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评价方法要多样,除考试或测验外,还要
3、制定便于评价者普遍使用的科学、简便易行的评价办法,探索有利于引导学生、教师和学校进行积极的自评与他评的评价办法。”这既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对课程评价的新要求,也符合国际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当前,我国教育评价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现行的学生评价往往过分强调评价的选拨功能,而忽视了评价的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新课程改革呼唤新评价理念指引下的评价方式发展性评价。为此,对评价多元化进行探索,力求建构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评价体系。下面谈谈在这方面的思考与实践。一、评价的主体以往的评价,主体是学校领导或教师,评价者居主导地位,决定一切,而学生则处在被动的被审视与被选择的地位,往往产生恐惧、消极、应付、粉
4、饰、作假、反抗等心理和行为,使评价失去了真实性,成为学生发展的障碍。而发展性评价强调主体多元化,不仅学校领导、教师是评价主体,专家、家长也是主体,就是学生本人也是评价主体,所有相关人员,都要通过评价对照自己,发现问题,改进、完善自己,提示、建议别人,从而实现评价角色的互换,使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站在平等地位上。这样,评价就从管理工作的外在手段变成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如成长记录袋变封闭、神秘为开放、民主,让教师、家长、学生有自评权、自述权、参与权、建议权,师生可获得来自多方面的评价信息,以改进和调整自己的教与学,促进教学的同步发展。为了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还设计了一系列非测试栏目,使学生学习
5、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诸多方面获得等级评价,而这些等级的评定主要是在平时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完成。注重平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建立活动档案,从而形成客观公正的评价结论。另外,在测试性评价旁边写上描述性、富有情感性的书面评语,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已经达到的水平和所具有的潜力以及教师对自己的期望,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喜悦和欢乐,激发了学习主动性和全面发展的积极性。二、评价的内容评价的主要内容为: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程度的评价,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的评价,数学思考与发展水平的评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的评价。1、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程度的评价对参与数学
6、活动程度的评价,应从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和有效参与等方面进行。评价目标为:是否积极、主动参与(举手发言的次数,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思考问题、完成作业是否认真,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等);是否有效参与(思考问题、完成作业是否认真,对问题的理解深刻,能从不同途径和角度去寻求问题的解答,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等)。评价时可采用调查报告、活动记录、探究后的反思、感悟与总结等形式。2、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的评价对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与能力的评价,可以通过课堂观察记录、交流讨论等进行。评价目标为: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同学合作,是否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交流时表达的语言
7、是否清楚、流畅、准确、简洁,表达的思路是否清楚,条理是否分明,逻辑是否严密。3、数学思考与发展水平的评价对数学思考与发展水平的评价主要是对数学思维过程及其思维品质、能力、策略与方法的评价。评价时可通过课堂观察记录、课堂提问、交流讨论、作业分析、考试测验、数学日记、调查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价目标为:数学思维品质(深刻性、灵活性、独立性、广阔性、敏捷性、批判性)的评价,数学观察能力的评价,数学猜想能力的评价,数学推理能力的评价,数学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的评价,独立思考的习惯,解决问题时数学思维的策略与方法是否恰当、高效,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4、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
8、决问题过程的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主要体现在数学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因此,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实际上就是对数学学习过程及其策略与方法的评价,评价时可通过课堂讨论、调查报告、数学小论文、探究性活动、检测等方式进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评价目标为:能否结合具体的情景发现问题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与提出问题,能否从数学内部或外部的情景中发现探究并提出数学问题,所提出的问题的深度如何,能否用文字、字母、图像等清楚地表达所提问题。 解决问题的评价目标为:能否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问题,能否恰当应用各种策略和方法解决问题或者自己独立探究出解决问题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程 理念 初中 数学 有效 评价 实践 探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