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表格.doc
《开题报告 表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题报告 表格.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时间:立项号2011XKT-XXWY064课题名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负责人雒转所在单位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小学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一问题的提出:课堂的提问与引导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好的课堂提问可以增强课堂的有效性。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数学课堂提问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创造教育过程,只有引导学生经历综合的创新,并在这一综合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发现、创造,它才可能真正得以养成。而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盲目,随意,无效的提问充斥着整个课堂。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为了表面
2、上的热闹而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课堂上占半数的提问是缺乏科学的依据与科学设计的;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或不能、不善于提出问题。怎样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这个问题一直困绕着我。二研究的意义: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知,只在每事问。”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从某种程度上看,课堂教学的艺术也正是提问的艺术,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改革课堂提问。所以我把“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申报,一方面通过自己和其他教师的教学案例,思考如何增强数学课堂
3、提问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改进和提高课堂提问的基本技能。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一 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国外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始于20世纪上半叶。史蒂文思(1912)做了一项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他发现他研究的教师们课堂上所提的百分之六十六的问题,属于直接从教科书上提取的记忆型的问题。时隔54年以后,佛洛伊德(1966)的重复研究,他所抽样研究的教师们所提的问题中百分之七十七的答案要求是具体的事实。国内有南京晓庄学院附中张小英的提高教学能力,优化课堂提问和南京考鹏小学课题组小学课堂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涉及到
4、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本课题研究具有开创性和可发展性。二 本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教学设施的投入,取得课堂提问的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一研究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二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在自
5、然状态下一边实践,一边研究,一边解决问题。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对有关资料进行整理,不断反思自己的研究,发现新问题然后进一步制定下步计划及行动方案。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三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1年5月)搜集资料,学习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并进行整理、采集、吸收,寻找能够支撑本课题研究的研究思想和教学理念,从而为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方
6、向、角度奠定基础,使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得以足够的理论支持,确保研究思路的清晰、准确。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5月2011年11月)继续加强理论学习,进行研究实践。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1月)完成课题结题报告,整理研究成果。四研究举措(具体内容)1、课堂提问指向性要明确 课堂提问的指向必须清楚,明确。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设计指向性明确的提问。 学生操作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1:半径2=直径 师:“也就是说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1/2);用字母怎么表示它们的关系
7、?”然后板书:d=2r。 生2:我发现圆是个轴对称图形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2:我对折了 生3补充发言: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4: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师:圆的对称轴就是圆的什么?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5:圆是平面图形,没有角。 师:圆的边线是弯的,是曲线图形。 师:有没有量一量直径、半径的? 生:(没人回应) 师:折一折,再折一折,长度方面有什么规律? 生:半径的长度是相等的 师:那直径的长度呢?理由呢? 师:半径长度都相等,直径长度都相等,有没有问题? 生:根本不相同 师:有什么问题?这里有一个什么前提条件? 生:在相等的圆里 师:(未对学生的回答作肯定)前提条件
8、是要在同一个圆内。 师(小结):在同一个圆内,无数条的半径相等;在同一个圆内,无数条的直径相等。在这个案例里,我们看到老师在学生操作前已提供了明确的要求,在学生操作完后交流时,又通过一个个指向明确的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来不断完善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反观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提问太抽象逻辑、太发散,使学生的思考无从入手。因此,我们应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设计指向性明确的提问。从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点拨提问:“这三层书架中每层的书各有多少份?每一份的本数是都相等吗?为什么?这三层共有多少份?”经这样一问,学生思路
9、顿开:上层有4份,中层有5份,下层有6份,所以一共有15份。下层占科技书总本书的6/15,也就是360本的6/15。这道难题就这样被解决了。可见教师的这一问正是问在了知识的关键处,指向十分清楚、明确,既疏导了学生思维的障碍,解决了疑难,有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提问要有新颖性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也就可想而知了。相反,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提炼一下提问的方法,让学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又会如何呢?那种场景一定也是不少老师一直向往和追求的,一种和谐中带着活跃的课堂。
10、三、提问要有适度性 浅显的随意提问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维的深度,超前的深奥提问又使学生不知所云,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对难点问题,要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系列提问,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逐步突破难点,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提问时还应尽量避免那些“对不对”之类的无效提问,以及由此引出的简单答复。有些课堂上热烈的气氛,只是学生揣摩教师心思,投其所好的齐声应付,并非整体性的效果,有时甚至掩盖了真正的无知,这样的提问也是无效的。 四、提问要有灵活性 围绕教学中心、重点难点而精心设计几个提问是十分必要的。但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谁都无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开题 报告 表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