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导学案二课时.doc





《三峡导学案二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峡导学案二课时.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巴阳初中 八年级(下) 语文导学案 (总第3课时)26三峡主备:何 洪 日期: 审核人: 学生: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 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2 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3 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学习重点:1 把握重点词句。2 文章思想内涵的把握。一、 自主学习(预习作业)1、阅读课文:你认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2、阅读课文,用自已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 3、全文是按先 后 的顺序来写,描写四季景色时,主要突出夏水的 ,春冬之水的 ,秋景的 。二、合作探究1、文章第一句写出山的 和 。这
2、是正面具体写出山的绵延不断的景致。2、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 3、怎样理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这一句? 4、文段中引用“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什么作用? 5、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春季: 秋季: 夏季: 冬季: 6、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什么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7、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从夏、春冬写到秋? 8、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 互动提升1、请展示我们小组有争议的内容。2、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3、你不懂的知识,说出来大家交流交流。四、测评反馈1、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分别是(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A除非正午和半夜,看不见太阳和月亮。B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A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B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和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2、完成课后练习一。3、昔日郦道元笔下的美丽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是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峡 导学案二 课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