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微课题研究.doc





《如何开展微课题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开展微课题研究.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何开展微课题研究工作(2013年观堂中学报告)一、 何为微课题?微课题就是微型课题,即研究者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诸环节、诸要素中提炼出的,有一定典型性的具体问题,通过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方法进行研究并取得一定研究成果或形成典型案例的小课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大致把握这个概念,其一是微型,与问题相比它是成型的、典型的,有一定代表性的,具体而微,比问题研究和现象分析更为系统和规范;其二是课题,是对问题的提炼、研究和操作实践。与宏观科研课题、中观科研课题相比,研究过程、方法相似,但规模小,范围窄,侧重“点问题”的研究和突破,不强调系统性和理论性,突出强调“问题即课题,实践即研究,收获即成果”。所以,
2、我们大致可以这样来认识微课题:理论层面是与宏观、中观科研课题相区分的、教育教学与管理中具体的环节、策略、现象和问题的观察、分析和研究;实践层面可以通过个体行动研究、个案研究,一至两个人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一至两个学期)可以完成发现问题、形成课题、完成研究和实证的课题。二、 为什么要开展微课题研究?大家对课题研究并不陌生,每年我区都有很多教师申报省市级课题并获得立项审批。综观这些省市级立项课题,大多是课题组对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某类现象和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立意高远,对整体提升教育教学与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价值,但研究周期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课题的管理、研究和实践
3、。如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如丹华小学的省级课题地方文化资源向课程资源的转化与应用研究),教育教学现象的归因研究(如亳州五中的省级课题英语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的研究,模式化教育教学策略的研究(如亳州二中的省级课题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教学课堂的师生“互喻教学方式”研究,大杨中学的市级课题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这些课题,在实践中容易遇到管理、研究的瓶颈,如果能顺利得以突破,无疑会大大提升研究的价值,但有些课题也因此流产。这些流产的课题,以及一些闭门造车的、务虚的课题,大大影响了大家对课题研究工作的正确认识。区教研室一直着力于开展一些更富有实效的科研工作,在近三年的区级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中,我们一直把案
4、例研究作为一个独立项进行评审,以引导广大教师开展行动研究。但是,每年申报的数量微乎其微,这一方面说明了教研室在这方面缺乏直接指导,学校在这方面缺乏足够的引导,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广大教师对于科研的认识不足,没有树立“问题即课题,实践即研究”的课题研究意识。为了解决这类问题,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开始探索对课题实行三级三类管理,为此专门下发了一个关于加强课题研究工作的意见的文件,明确了对我区的课题工作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即省市级立项课题,加强指导和规范管理;区级重点攻关项目课题,由学校推动和实施研究;区级微课题,在区教育局统一部署下,由教师个人实施研究。对微课题的关注,我们主要出于以下几点思考:
5、第一, 解决课题研究的管理瓶颈。以前很多课题研究的中断原因就在于课题管理,尤其是人员管理不力,课题组成员成分复杂,跨学科、跨年级,学术水平、敬业精神参差不齐,挂名的多,不干活的多,不能干活的多,课题组负责人很难按既定方案推动研究。开展微课题研究工作以后,每个课题基本上只有一个人,最多不超过两人,所有的研究都可按申报人的初衷进行。第二, 解决课题研究的门槛效应。以前很多课题立意太高太远,需要探讨的问题与课题组的认知层次相距甚远,需要应用的研究方法与课题组的操作水平也有一定的差距(如相关性研究),课题论证的时候又大而化之,没有充分估计困难,起始门槛太高,导致开题后推进困难,举步维艰,令人望而生畏而
6、放弃。开展微课题研究,对每个研究者来说,起点低,入手易,对理论和相关知识要求不高,研究形式和研究过程简易,真正实现了人人都是研究者,人人都能做研究。而且,通过做微课题研究积累的科研经验,可以在做大科研课题研究的时候充分发挥作用,对于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第三, 解决科研与实践的深度衔接。以前由于科研课题偏重于梳理普遍规律,强调共性,忽略了对具体学校、具体教师、具体学生以及具体操作策略和现象的研究,导致课题研究成果不能马上投入应用,科研的效益没有充分体现,给人一种科研与实践脱钩的假象。近年来,我区的科研成果十分丰富,如亳州五中的电教课题成果“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在全区性的
7、网络集体备课、亳州八中的创新化学实验的课题成果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丹华小学的地方文化资源转化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得到了一些应用,但这样与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紧密结合的课题成果确实很少。通过开展微课题研究,直面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的某个节点突破,通过个体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等方式,在教学中研究,在管理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在研究中管理,两方面深度融合。三、 如何开展微课题研究?微课题研究属于微科研的范畴。第一,选题恰当,要遵循宜小、宜实、宜近、宜真的原则。所谓小,就是个人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一些这样的问题:在别人那里也许并不存在,不是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性问题,凭个人力量、以较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投入
8、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比如,教学情境可分为新课导入情境、教学活动情境、问题情境等多个方面,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亳州九中李奎)这个微课题选取教学情境创设的一个很小的侧面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突出了“小”这个特点。所谓实,就是我们在从事这些问题的研究时,直接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不寻求理论突破或理论建树。比如,近七年安徽高考文言实词考核情况研究(亳州二中彭芳、汤才芳)这个微课题就把研究视角直接对准高考中的一个现象,研究的成果直接应用于复习备考。所谓近,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不是那种十分具有超前性的问题,它的效果立即可以见到而不是束之高阁,等若干年后才体现出它的价值。比如,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的研究(
9、城父中心中学郭飞)这个微课题研究体育课教学中的安全问题,紧密结合体育课教学并可立即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体育课教学,没有所谓的前瞻性。所谓真,就是我们研究的问题或现象是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遭遇到的真实存在的,可以模拟,但不可以虚构。比如我们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论证的时候,需要对各个环节的实施进行思考,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课题我们也认为是真实的,研究的价值无疑是存在的。但最好还是老师们遇到过的问题或现象。比如,小学生在数学练习中常出现的错误的案例研究(古井一小王庆林)这个课题进行案例研究,那么所选取的案例一定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是已经发生过的。第二,要明确课题研究的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开展 课题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