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课堂中设问的有效性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思想品德课堂中设问的有效性研究.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设问的有效性研究谷城县冷集二中: 汪艳琳 郑祥启【内容摘要】新课程理念特别强调“让学生学会学习”。理念的落实需要构建起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才能普及、 推广,转化为教学实践。通过 “有效的设问”引导学生创新、引导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方法是笔者近几年在实践中探索的方法。“有效设问”模式是依据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和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的发现,探索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独立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效设问”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动意识,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探索等自主活动
2、,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有效设问”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启发,开拓思维,加深理解教学内容,避免课堂出现满堂灌而使学生学习被动效率低下的现象,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是发展学生智力、落实三维目标的有效教学途径。【关键词】有效设问 主体意识 创新能力 会学【正文】新课程理念特别强调“让学生学会学习”。 理念的落实需要构建起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才能普及、 推广,转化为教学实践。通过 “有效的设问”引导学生创新、引导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方法是笔者近几年在实践中探索的方法。“有效设问”模式是依据初中思
3、想品德课教学内容和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的发现,探索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独立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不仅仅是一种理念、 更是一种能力,创新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教师要为不同秉性和不同潜能的学生创造一个发展空间,提供一个开发潜能的机会;教师要有民主的态度,要打破教师是主宰、是权威,打破教师滔滔不绝学生被动学习的思维定势;要认识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发展心智的活动,学生应该始终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所作所为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
4、都是以学生获得发展的需要为转移的,要为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条件。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舞台。一、情景设置是设问有效的提前疑问是思维的源头,问题是探索的中心。教学中及时、巧妙地存疑设问是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情景设置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适当的情境,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问题情景设置的优劣直接关系整节课质量的好坏,因此问题情景的设置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1、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确立三维目标,无疑处设疑,使其产生困惑,从而创设问题情景,把学生的思路带入一个新知情景中。例如我们在教学七年级思想品德(
5、下)第四课人生当自强第一课时“人生自强少年始”时,先让学生看一则羚羊的故事:在非洲大草原的奥兰治河两岸,生活着许多羚羊。动物学家发现,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的速度也比西岸的快。对这些差别,动物学家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他们在两岸各捉了10只羚羊,然后把它们分别送到对岸。一年后,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了14只,而送到东岸的羚羊只剩下3只。然后我就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东岸的羚羊比西岸的羚羊生命力更顽强呢?这个情景设置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好奇心和创造成就的需要,引起了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激起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2、切实反映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目的在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思维
6、共鸣。我们在上七年级诚信是金一框内容时,我的同事在上课时首先用“狼来了”的故事创设情景,设问并引入主题。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头,激起了学生的极大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在接下去的环节中,她引用了大量的案例:海尔集团的成功故事、百年老字号全聚德、同仁堂、冠生园的悲哀、金华毒火腿影响、劣质牛奶的危害等,超大的容量如过眼烟云,使学生眼花缭乱;由此设计的问题也如蜻蜓点水,从而使学生兴趣顿无,无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可见,思想品德老师应关注社会现实、关注学生身边的事例。其实有关诚信的事例在学生身边很多,在我们身边的社会上也很多,如同学之间的承诺、朋友之间的约定、考试中不作弊等,又如校本课程拨浪鼓文化中有关我们的
7、先辈如何因为诚信而走向成功的事例。这样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有清晰的认识,又使学生兴趣盎然,有话可说。3、力求从学生熟悉的旧知识、旧情景中提出新的问题,目的是深化对旧知识的理解,在这样的基础上创设新的问题情景。运用旧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解决新知识。学生学到的知识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是教学的最高技巧所在。”其实,这最高技巧就是教师要善于“点化”旧知识,从而启发学生对旧知识进行演绎、归纳、分析而获得新知识。孔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即是这个道理。 “点化”旧知识是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参与兴趣的。这是因为:第一,中学生正处在由经验型的
8、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所以,只要合理地利用大脑中已储存的知识经验进行逻辑推理、分析,是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在课堂中进入角色的。第二,这些旧知识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有成语、有谚语、有漫画很容易动员起学生各方面的感官,使学生乐于参与。第三,旧知识勾起了学生的回忆、思考,启动了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课堂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参与角色。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事实证明,只要一提及这些旧知识,学生就一触即发,然后再加上教师“点铁成金”的“点化”,他们就十分惊奇。这兴奋,这惊奇,足以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 、经常性地引入热点问题。社会热点问题往往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入社会热点问
9、题,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既可创设问题情景,又可使思想品德课充满活力。比如萧山女生分尸案,一个馒头果真引发了的血案。特别是案件当事人的年龄与初中生相仿,案情具有教育意义,把它作为权利与义务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激起学生的强烈兴趣,是教育的最佳素材,也是创设问题的最佳情景。、采用多种方式或语言描述,风趣幽默的语言表达往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方法,往往能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心,对课堂教学起到哄托气氛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或投影展示,尽量用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方义琼老师在上尊重和维护隐私权一课时通过多媒体展现情景故事:QQ密码的烦恼。妈妈要查看荣荣的聊天记录,向她要密码,给?还是不给?
10、在课堂中,方老师用两位好朋友聊天讨论的方式展现,这情景源于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倍感亲历,很有同感。“假如你是荣荣,你会有哪些感受?荣荣应该怎么办?”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引入高潮。二、问题有效是落实教学三维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提出问题是教学的逻辑起点。 因为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习和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作为教学过程起始环节提出问题,不同于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一问一答或半问接答式的随口而问,也不同于程序教学的程序作业,而是围绕教材的基本结构、重点难点、三维目标而提出的引导和激发学生认真读书,钻研教材 ,正确思维,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导学问题。这种问题,实质上就是把
11、教材中贮存状态的信息转化为传输状态的信息,用外部控制的手段,使学生通过“自奋其力”达到“自致其知”,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将知识内化、升华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 教师拟定和提出的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要求学生把握教材轮廓,重点难点“是什么”的问题。第二个层次是围绕理解重点难点而设置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弄清“为什么”而提出来的。此环节由教师依据课前创设的情景材料,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文,自己寻找发现解决问题的头绪。其目的是使学生养成独立钻研教材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如:在讲述“思想品德七上”第四课欢快的青春节拍
12、第二框“感悟青春”一课的“酷”的含义时,设置如下情境让学生自设问讨论:老师说:酷就是在装扮上标新立异,行为上学习某些名星的“拽”,老师的说法对吗?经过讨论,甲同学认为:“酷就是与众不同,处处表现得与别人不一样,所以我们应该从衣着打扮、谈吐、行为举止等方面表现得有个性、有特点”。乙同学认为:“追求个性不一定要在装扮上标新立异,人格独立也不是故作姿态,真正的个性在于从内心深处散发的魅力,真正的独立是逐渐摆脱依赖。一个人只有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所以我们应该在学习上努力追求,在生活上随意”。丙同学说:“你们的观点都不全面,酷不仅仅要有内在的美,还应要有外在的美,”。丙同学的说法正确吗?请运用所学知识,
13、评价甲乙同学的说法。这类题情景新颖,设问开放,答案多元化,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创新。有效的问题不仅仅需要老师在课前进行周密地安排预设,更应该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才是最有效的。因为学生通过学习、思考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来的问题才是最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才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的疑虑和困惑。三、讨论分析是落实设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讨论分析阶段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表现,有所发展,是落实设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为此教师必须事先设计好讨论问题内容及提纲,使学生在讨论中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活跃的气氛中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以满足学生参与感
14、和探索心,以及获取知识后的愉快感,让学生觉得知识的获取是自己努力探索的结果。维果斯基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维果斯基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它表现为“在不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在教师正确引导下,启发学生借鉴生活常识,类比推理,合理迁移,提高分析、判断预测能力,即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潘仕情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相机提问思想品德课中的概念、原理都比较抽
15、象,但所阐述的内容却是严肃的真理。学生普遍感到政治课比较枯燥乏味,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是学生有效进行学习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师驾驭课堂的一种教学能力的体现。要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是一个巧妙的引入,可以是一段师生精彩的对话,可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比喻,可是一个风趣幽默的插曲,也可以是一个看似平常的手势或教师的一个眼神,还可以是一次真诚的表扬和中肯的批评,甚至有时一个会心的微笑也可以。但是合理、恰当、有效的问题设计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当然,有些教学细节不一定都是在备课中全部能打造出来的,更多的是在课堂讨论中,在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中迸射出来的,
16、这就需要教师平时脚踏实地的积累和对每一堂课的精雕细琢。四、反馈讲解是设问有效性的提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吸收很大一部分知识,基本上能够回答导学的设问,但肯定还会有一些疑难和困惑。因而 需要根据导学的设问(主要是第二个层次的问题)和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反馈。反馈的方式可以采取讨论式和同伴帮助式(由同组同学或其他同学帮助解决)。即由一个学生作主要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纠正,不同的观点可以争论。这样可以增强探究和研究的气氛,引发多角度思维,拓宽思路,使正确的理解得到巩固和深化,不理解的地方暴露得更加充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逻辑水准。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反馈讨论,是否还需
17、要教师进行讲解呢?回答是肯定的。这不仅是因为讨论中会暴露出一 些不正确、不完善、不深刻的理解,而且,即使完全正确的理解,学生也期待着老师进行肯定。那么怎样进行讲解呢?从头再讲一遍是没有必要了,一般来说,教师应根据反馈讨论的情况进行一些评述性讲解,即肯定正确,补充不完善,纠正错误,完整准确地归纳概括知识要点即可。在学生反馈讨论中,常常有回答问题照本宣科的情况,这表明他们的理解还处在感性阶段,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引导的方法通常有如下两种:一是抓住问题的关键反问学生。例如,在上一例(思品七上第四课第二框教学)中,针对丙同学的说法紧跟着设问:“什么是内在的美?”“什么是外在的美?
18、”“你是怎样理解的?”经这一问,犹如一石投水, 激起学生思维的层层涟漪,从而把对问题的理解引向深入,转化为理性认识。二是举出一些事实、现象让学生辨析。例如,内在的美包括如良好的修养、丰富的学识、随和的个性等,外在的美包括如健康的体魄、漂亮的外表,有个性的言行举止等表现是否全面?是否还有其他的表现?在学生辨析基础上,教师再相机诱导进行评述讲解,就能使学生理解什么是真正的酷,真正的美,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五、理解应用是有效设问的升华理解应用是组织学生将探索归纳的新知识、新方法用于完成、解决实际问题,是知识的迁移、发展;让学生运用刚刚掌握的理论去独立地思考分析一些事实、现象或事件,说明一些问题
19、,使学到的知识成为继续获取新知识的手段,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和发展。操作此环节关键是教师还须事先编写一些综合性很强的反馈练习题或系列训练题,使学生有层次的完成,然后教师对难度较大的题目点拨解决方法和思路,让学生讨论解决。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做出正确答案,而且能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学生在独立分析这些问题的过程中,由于要反复用到刚刚学过的理论,因而,虽然没有机械地去背诵它, 但却能够比较牢固地掌握它而且还可以增长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设计训练问题时不仅要紧扣已学新知识、有分明的层次,而且还应该有适当的拓展和延伸,使学生能够实现知识的链接、迁移和整合。不仅授人以鱼,而且还授人以渔,这就是有效设计
20、问题的魅力所在。六、实施成效和体会思想品德课“设问有效性”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已显现出来。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设问有效性的教学实践具有如下一些优点和特点: 第一、它实现了教学重心的转移。设问有效性的教学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来组织教学过程,它不是由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问题导引下先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然后教师再进行评述性讲解。这就把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把单纯传授知识转移到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内化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轨道上来。“课堂上,教师要封住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叶澜,(1999年8月25日,新基础学校第一次教学研讨会上)“让学生快乐地
21、、努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让学生思考,不断感受到挑战。”叶澜,(1999年9月21日,新基础学校教学研讨活动)“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里,教师的讲课时间是不能超过10分钟的,其课堂是因预设而美丽,因生成而精彩”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有效设问的魅力。第二,它实现了教学过程“两主”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学生主体地位”。“孩子表现出来的并不完善,但他有他的美,美就美在他的幼拙。”“课堂一种生活,怎样在这段时间里积极地、主动地展示生命活力,是我们的课堂重点。”“师生共同创造课堂生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
22、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生充满勃勃生机。叶澜,2000年1月17日我们只有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的三维目标。设问有效性的教学把教师的主导作用置于引导和教会学生学习的基础上,以问题为杠杆来启动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之以学法,根据学情采取教法,这就把“两主”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把学法和教法融为一体。 第三、它是开放的教学模式。设问有效性的教学是综合目标教学,STS教育(在科学教育目标上,由过去片面追求个体认知的发展、知识的掌握转向包括认知、情感、态度在内的公民“科
23、学素养”的普遍提高。我国青年学者孙可平博士在对有关国家STS教育目标进行系统考察后认为:“尽管STS教育的目标千差万别,但有一点却是一致的,即所有的STS教育项目都扩展了科学教育的目标,突出了个人发展、社会发展与文化的目标”。就个体发展目标来说,包括:发展个体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对科技的兴趣与动机;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对科技议题的决策能力;发展学生的价值与伦理观念。在此基础上,STS教育还提倡科学教育的社会与人文理解的目标,,包括:扩展学生对社会的理解;理解社会生活中的合作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同情心。由此可见,STS教育突出了对科学的文化解读、对科学的社会价值与人生意义
24、的理解。)、发现法教学等的优点,结合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际而提出来的。其实质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因而它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在实践中它将不断地吸收古今中外一切有利于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教法和学法,不断完善、充实和提高。 第四,它是由他律向自律发展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由教师的外部控制向学生的自我控制转变的过程,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过程。他律和自律是两个不同质的阶段,但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不可分割。他律是自律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自律是他 律的必然结果和归宿。在他律阶段也要做一些自律的训练,如有些内容可以让学
25、生自主学习后,自拟问题,自问自答等。在自律阶段,教师也免不了要作一些必要的读书指导和问题解答。只有经过迂回曲折的途径,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发生质的飞跃。对学生来说,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提高了,主动探索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了,这充分说明问题导学模式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益,对教师本人来说有利于提高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使本人的教学逐渐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方式转变。开始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以培养学生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宗旨,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注意设问的针对性与辐射面。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第二,注意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时间与空间,不要逼迫学生做立即反映,或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第三,注意反馈的积极态势。教师应始终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自尊心与自信心。第四,注意鼓励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总之,“有效的设问”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动意识,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探索等自主活动,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有效的设问”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启发,开拓思维,加深理解教材内容,弥补讲课不足,有利于学习方法的掌握,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是发展智力的有效教学途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