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一堂化学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上好一堂化学课.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家视角 怎样上好一堂化学课 1一堂好课,首先应是“学习课”,而不是单纯的“教学课”。 一堂好课给人的感觉,应该师生都是学习者,都在超越 自我,同时互相帮助和交流,学生不但能看到教师思维的结果,而且能看到教师思维和探索的过程。教师不应摆出一副专门教导别人的架式,学生也不可以摆出等待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架式。在一堂好课上,教师首先是个学习者(学者),其次是个引导者,最后才是个管理者和领导者。这样的课,才是“学习社会”所需要的好课。 2一堂好课,应该是“自主课”,而不是单纯的“执课”。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个策划者而不是单纯的执行 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工程师而不是一个“教育技术工人”。在遵循大
2、纲要求和教育教学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他应该有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应该能够自主策划一堂课,一周课,一学期的课,一年的课。教学活动如果由少数人策划,多数人去“落实”,这种课充其量不过是“批量生产的拷贝”,其必然缺乏创造性。许多人认为学习期间的任务只是接受,将来工作时才需要创造,殊不知创造性是从小养成的一种心态和思维方式,如果课堂教学向 无创造性,势必潜移默化地养成学生复制型的思维方式、非创造性的人格,将来也难以有创造。 3一堂好课,应该有“个性化”色彩,不应该是“标准 件”。 没有个性就没创造。在遵守教育基本原则和教学大纲的前 提下,应该允许教师有自己的教学特点。整齐划一、面面俱到地分项目评价教师的
3、堂课是否优秀,有鼓励平庸的危险,因为许多创新给人最初的印象往往是“出圈”、“片面”、“偏激”等等。 4一堂好课,应该是网络中的一个点,而不是直线中的 一个点。 现在评价一堂课的好坏,往往首先看它是不是完成了教学 目标,而这目标却是教参或上级规定的,是线性的(即机械的“知识点”,“章节过关”),而且统得过细过死。其实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网络,知识的网络,人的发展的网络。教学效果要“算总帐”。评价一堂课,要问教师自己是怎么策划的,这堂课在他的整个教学网络中处于什么位置,达到目的没有,而不能用评价者的一把刻度过密的直尺来衡量。 5一堂好课,是给学生上的,不是给听课人上的。课上得好坏,首先要向学生调查,
4、看孩子是否真正得到了 发展。应该“以人为本”,不应“以知识点为本”;应该“眼睛向下”,不应该总是“眼睛向上”;应该是“本色”而不应该是 精心排演的“一台戏”。 “新基础教育”的一堂好课的标准 叶澜教授在他们的“新基础教育”中,针对“什么样的 课是一堂好课”这一问题,概括了以下的五个方面: 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 了能力,在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就面而言,对全班学生 中的多少学生有效率,其包括了好的、中的、有困难的具有不同的效率;其次,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
5、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 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 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 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由于长期受公开课的影 响,一遇到有人听课,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这样教师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上变成把准备好的东西背一遍,表演一下。当然课前的准备对于师生的能力提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课堂有其自身的价值,这一价值在于它是一个公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要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的构成,并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因此,我是 反对借班上课的,而且要淡化公开课的意识,在我们“新基础教育”研究共同体中,大家不提“公开课”这个词,现在又强调,上研究课时,不管听课者的身份有多高,教师尽量要做到旁若无人,因为,你是在为学生上课,不是上给听课的人听的。 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任何课都不可能是十 全十美的,如果是,那么假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这种课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因此是值得反思的,需要去重建的。在我们“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上好了课,总是要反思和重建。我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只要是真实的,总是有缺憾的。但很多的公开课,往往追求要上成一点也没有问题的课,这种预设的目标首先是错误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