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重庆市北碚区双凤桥小学:徐燕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文写如何在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课堂上实施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新授课、讨论、练习和评价中如何运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关键词:一年级;数学课堂;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凡是学生能够探究得出的知识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不要暗示;学
2、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要代替。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有关数学知识。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与合作,从而完成共同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我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发现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是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过程,离开了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就难以畅通地进行,在小
3、组中学生能主动操作、观察、思考、讨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增多;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想法的习惯;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总而言之,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一、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在新授课中的运用创设愉悦的教学情景,探求新知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地掌握新知识,有的知识教师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有的知识光靠教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反复机械地训练,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学生也不一定能掌
4、握得好,课堂教学必须是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富有创造地探求新知,而不是学生消极地接受、机械地模仿。教师可以在新授内容中有所选择地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所学的知识,有时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在新授课中合理地运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拥有主动权,改变了单纯的教师教算法,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凡是通过学习小组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他们自己解决,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讨论中的运用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在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需要认真地观察,
5、反复地比较、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这个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作保证。另外,有些老师往往会在学生自主探究前,给学生进行铺垫,看似明确了思维指向,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实质上是为学生设置了思维通道,缩小了探究的空间。因此,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工具,提供一个有较大自由度的环境,引导学生在充足、合理的空间中运用多种方法开展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虽然在时间上要比老师讲解花费得多,也许练习的数量会减少,有时甚至会来不及完成教学任务。但实践证明,没有亲身的体验,没有积极的活动,很多知识便如同“过眼云烟”,很难扎根在学生的脑海之中。“听过的,忘记了;看过的,记住了;做过
6、的,掌握了。”这很好地说明为了让学生真正弄懂、学透,“费时”“费力”些也是值得的。三、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在练习中的运用合作交流,增长技能练习时有些学生容易出错的题,孩子们各有各的说法,意见一时不能统一,教师如果马上公布答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效果不一定好,这时教师把问题放到学习小组中让大家一起思考,最后得出结论,学生在一起交流、争执的过程中更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所学的知识就能掌握得更牢固了。练习中有一些题要求较高,需要学生研究探讨,这时,把题目放到学习小组中大家集思广益,一起探讨,学生也不会因为说错或说得不好而有所顾虑,大家畅所欲言,把自己遇到的困难说出来,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讲出来全组
7、共同解决。这样一来,教师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给了学生,让学生共同看、说、做、想,在集体的智慧中积极探索、取长补短,从而解决问题。 在练习中,学生还会碰到一些开放题,这些题目有的答案多样化,有的解题思路多种。在解决这些题目时,学生寻求答案的思维没有局限。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能忽视对学生思维发散性的锻炼。教师应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而不是以教科书上的或教师事先预设的答案作为评价的依据,如果只拘泥于书上的一种解法或答案,就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如一年级第一学期出现的+=12、8-=等这些题目的答案有许多种,对于学生来说很快就能独立写出二、三种答案,通过小组交流,每个
8、学生几乎都可以从同组其他同学那里得到另外的答案,既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也提高了学生积极性。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让全体学生都有开动脑筋锻炼思维的机会,学生在互帮互学的氛围中主动地学习,这样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乐于寻找规律、思考问题全面的好习惯。 四、激励评价与竞争相互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性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评价运用得当,能够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产生高质量的合作学习效果。在实验探索中,我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引导学生把个人之间的竞争提升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
9、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即关注鼓励个人竞争,更关注小组合作情况。具体评价方法:对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汇报水平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评价。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对孩子的评价等方式,使学生在评价中互补,在评价中提高。我们在班上设立了最佳收集员、最佳交流奖、最佳听众奖、最佳记录员、最佳创新奖、最佳合作奖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对学生研讨、交流的即时评价。即时评价作得及时准确,能够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各小组的表现互相评价。小组间的互评可以让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可以让他们看到别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如:指出哪个小组解题思路最清晰、最易懂;哪一组最团结协作;哪一组最有创新;哪一组配合最默契;哪一组最守纪律等。自己小组与他们相比有哪些优点、哪些不足。对别人的成绩做到心服口服,对自己也是一个促进。一年来,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收到了令人欣喜的教学效果。班级中的学生对学习数学普遍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各学习小组间能互相合作、敢于竞争、勇于探究,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得到了保证。真正做到了“减负提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