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人教版必修2).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课题发达的古代农业考纲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教学课时1课时拓展: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人类经济活动本质上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部分组成;生产力含义: 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界的能力 包括三大要素 人的生产积极性 ; 生产工具 ; 自然界 ;举例: 铁犁牛耕 ; 蒸汽机的运用 ; 电力的应用 ;生产关系含义: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包括三大要素: 生产资料所有制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产品分配形式 ;举例: 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2、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过程:从 刀耕火种 到 铁犁牛耕 1. 原始社会的耕作方式是: 刀耕火种 ;后来,出现了新的松土工具叫 耒耜 ;2、 商周 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原因是 价格昂贵 ; 3、 春秋战国 时期,人们开始使用 铁农具 和 牛耕 ; 4、 西汉 时期,赵过推广 耦犁 (二牛三人;后来改进为二牛一人和安装了 犁壁 )5、 汉朝 以后, 铁犁牛耕 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6、 隋唐 时期,江东地区出现 曲辕犁 ,标志我国的耕犁相当完善。【当场消化1】出土文物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下列文物图片解
3、读正确的有( ) 图一春秋穿有鼻环的牛尊 图二春秋时期的铁器 图三 战国时期的铁农具春秋战国时已经使用铁农具 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牛耕并逐步推广春秋战国时耕作方式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 春秋战国时冶铸业获得划时代的发展A B C D 【当场消化2】右图中能获得历史典型信息是 ( )A集体劳动 B农作物以水稻为主 C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D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技术【当场消化3】假设古代最高统治者为表示重视农业生产而示范犁地,右图中扶犁的应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隋炀帝 D唐太宗【当场消化4】关于右图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是继汉代犁耕发展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B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C与旧犁相比具
4、有省力、提速、适应范围广的特点D标志着中国传统耕犁的基本完善规律认识:生产工具变化本质上说明了 生产力的进步 ;【当场消化5】中国农业生产工具演变的趋势是( )A石器青铜器铁器 B青铜器石器铁器C铁器石器青铜器 D石器铁器青铜器二、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1、原始社会: 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隶社会: 井田制(土地国有制) 3、封建社会: 封建土地私有制 具体三种形式: 君主土地私有制 ; 地主土地私有制 ;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当场消化6】从秦代到清代,在各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地主土地私有制 B贵族土地私有制 C君主土地私有制 D自耕农土地私有制重点:(一)、封建土地私有
5、制形成的原因(1) 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 (2) 春秋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频繁 (3) 各国的税制改革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当场消化7】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主要途径是( )A水利工程的兴建 B各国诸侯实行变法运动 C私田的大量开垦 D铁犁牛耕的逐步使用(二)形成时间: 春秋战国 (三)形成经过:(1)春秋时期:鲁国规定不论 公田 和 私田 ,都要按 亩 交税,实际上承认了 土地私有制 的合法性。(2)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除 井田制 ,以 法律形式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四)评价(1)积极:农民掌握了一定的土地,调动其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2)危害:导致土地兼并严重【解决办
6、法】北魏至唐朝推行 均田制 ,政府规定占有土地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明朝重新丈量全国土地,按照 人丁 和 田亩数量 缴纳赋税;【当场消化8】墨子说:“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 上述引文反映的信息是A. 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困苦 B. 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激化C. 铁器牛耕推广,垦荒面积扩大 D. 生产关系变革,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时间: 春秋战国时期 2、形成原因:(1) 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 (2) 封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特点: 材料呈现: “农夫早出暮入,耕
7、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1) 男耕女织 (2)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分散性) 材料呈现:“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3) 自给自足(封闭性) (4) 脆弱性 4、地位: 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5、影响:(1)积极: 推动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成为封建王朝的主要财源 (2)消极: 十分脆弱,容易破产;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民族性格: 形成了内敛、保守和封闭的民族性格 (4)生态环境: 对土地的过度开垦,破坏了人类的生态环境 (4)长远: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6、破产: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7、认识:在封建社会形成和
8、发展时期,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推动封建经济发展;到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逐渐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四、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基本模式: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2、耕作方式:铁犁牛耕3、耕作水平:精耕细作4、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5、总体水平:长期发达,领先世界【当堂吸收】1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2吕
9、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3、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实数收税。这一税制改革( ) A成就了鲁国的霸主地位 B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C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发生变革 D促成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4.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他的名著中国食物里谈到,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历史传统的不同
10、 B.生产方式的不同 C.生活习俗的不同 D.宗教信仰的不同5.黍和稷为同一类作物,粘性的叫黍,不粘的称稷。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由此,研究者可能作出的判断是 ( ) A.诗经包含了大量反映农事的作品B.甲骨文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资料C.黍和稷是商周最重要的粮食作物D.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6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妇女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的起源与我国古代“牛郎和织女”的美丽传说密切相关。这一节日形成和长期延续的主要原因是( )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B牛郎织女优美传说的无穷魅力
11、C人们对牛郎织女遭遇的同情 D中国古代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7.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8汉代晁错在论贵粟疏中写道:“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连续性 D脆弱性 9中国农民以勤
12、劳勇敢著称,他们中间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曾经创造和支撑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但是,这个中国传统社会中最大的群体,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却长期处于受剥削、受欺压的弱势地位,其根本原因是( )A小农经济的封闭、分散和缺乏组织性 B地主阶级拥有武装力量,对农民进行镇压C国家政权掌握在地主阶级手中 D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10.均田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推行该制度的朝代有( )西周 北魏 唐朝 明朝 A. B. C. D. 11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横于辕之前末曰槃,言其可转也。左右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
13、。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出现于( )A春秋战国 B西汉 C东汉 D隋唐12、“女吸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不能反映的是( )A、自耕农经济的封闭性 B、自耕农经济的完善性C、自耕农经济的保守性 D、自耕农经济的稳定性13、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14.(晋江四校联考)吕氏春秋记载:“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下列不属于上述思想的是( ) A古代不重视渔业和山林开发 B古代人民提倡不要过度捕鱼和焚毁山林C战国时期就有关于环境保护的思想 D反映了古代人民已经具有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15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话 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 )A B C D第 6 页 共 6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