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第九讲孔孟与韩非子的决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古代史第九讲孔孟与韩非子的决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第九讲孔孟与韩非子的决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ppt(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中国史古代中国史 第九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九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历史讲师 李老师一、考点透视高考大纲 课标展示考查频率 能力层次 题型赋分考查方式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5年15考,属于高考中频考点。近年各地高考对古代农业的考查均以选择题为主要命题方式,非选择题有一定的涉及。(一)“百家争鸣”的含义和背景1.含义: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奇斗艳的局 面。“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诘难、批驳。2.历史背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
2、时代。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政治上:分封制瓦解,新兴封建地主阶级正在形成。【考点详解】(二)主要流派1.道家学派(1)老子(春秋晚期人)(2)庄子(战国时期人,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哲学思想“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2.儒家学派3.墨家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俭”评价: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结论: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方式的确立,出现大量小生产者,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他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环境来发展生4.法家韩非(代表新兴地主的利益)思想主张:主张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古代史 第九 讲孔孟 韩非子 决战 春秋战国 时期 百家争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