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分析题型专题.doc
《实验分析题型专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分析题型专题.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实验分析题型专题实验分析类试题有两种题型,即解释实验现象、结果和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实验分析类试题与实验设计类试题虽然在题目形式和具体要求上有些差异,但在思考方法上非常相似,若有清晰的实验设计思路,往往也就具备了较强的实验分析能力。因此,实验分析类试题的解题基本步骤可参照实验设计类试题。一、实验分析、评价及改进: 实验分析题就是利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从实验取材、药品试剂、步骤及操作、结果及预测等进行分析,从而正确解答有关内容。评价及改进主要分析以下几点:1实验原理及方法是否正确;2实验步骤是否科学;3有没有充分利用实验条件;4有没有设置对照实验;5有无更为简单的实验方案;6实验能否顺利完
2、成;7实验的安全性如何。 1实验取材分析、评价及改进:选择实验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因此在实验分析时取材的分析往往是实验试题的内容之一。例如: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可溶性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生长素的研究实验、甲状腺激素的有关实验中,都必须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2药品与试剂分析、评价及改进:药品与试剂的量、浓度、纯度等都是影响实验正确结果的重要因素,在进行实验分析时要逐一检查,不能忽视。3步骤及操作的分析、评价及改进: (1)是否漏做某个实验步骤;(2)操作步骤是否颠倒;(3)操作方法是否正确。例为证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
3、消化作用”,某同学制订了下列实验方案。(1)实验目的(略)(2)实验材料和用具(略)(3)实验方法和步骤取2支试管,编号为A和B,各注入2 L浆糊。用凉开水漱口后,用小烧杯收集唾液。向A试管内加入2 唾液。向2支试管中各滴加2滴碘液。将2支试管振荡后放在37水中恒温10 。同时取出2支试管,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4)结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该实验的方法和步骤以及结论有没有错误?如果有请指出并改正。 答案: 实验方法和步骤中的错误:第步应在B试管中加入2 清水;第步和第步应作对调,以排除碘液对淀粉分解的影响。结论错误:本实验只能证明唾液对淀粉的分解作用,但不能证明具体分
4、解后的产物是什么。4结果、分析:(1)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合理解释(即实验结果的分析) 这类题目理论知识一般是以高中生物教材上的有关理论为知识背景,但实验的材料、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往往是书本外的,题目的情境设置很新颖。但只要撩开新情境的面纱,抓住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结果,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就不难得出正确的答案。(2)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推导实验结果 这类题目一般都是以已学过的知识背景作为设计题目的根据,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和知识迁移的能力。A:解题关键:找到实验中隐藏的因果(逻辑)关系。a在严谨的实验中,“因同则果同,因不同则果不同”。b如果出现“因不同而果相同”,要具体分析:如果因对立(即实
5、验变量是“有”和“无”),则此“因”不是形成果的真正原因,即题中的实验变量对结果无影响。如果因不对立,则两“因”中必有内在联系,即本质相同。B:解题思路:a通过实验目的或步骤(根据单一因素不同)找出实验变量,将实验分为多个对照组;b由因找果,分析实验变量与结果间的逻辑关系,先得出正确结论(分结论);c再根据各对照组中得出的“分结论”,综合为“全面结论(总)”;d在验证性实验中,如果实验目的已知,可直接作为正确结论,但全面性要因对照组而定。例3C4植物与C3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不同,这与它们的结构、生理有关。(1)科学家发现C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叶片中只有叶脉的维管束鞘细胞内出现淀粉粒,叶肉细胞
6、中没有淀粉粒;C3植物的情况正好相反。请你完成以下支持该发现的实验: .选取天竺葵(C3植物)玉米(C4植物)为实验材料,用_作为染色剂。.实验前,先让天竺葵、玉米在光下照射几小时,分别摘取二者新鲜的正常叶片,经退绿处理后滴加染色剂,然后用肉眼观察,其被染色的部位分别是_。(2)植物单个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可用通气方式测定,如模式简图所示,将叶片置于同化箱中,在适宜的光照、温度条件下,让空气沿箭头方向流动。.当B处气体的CO2浓度低于A处气体的CO2浓度时,说明 .请判断A、B两处气体的CO2是否可能相等,并说明原因: .用上述方法,在各自适宜的条件下分别测定天竺葵、玉米的光合作用强度,结果如曲
7、线图所示,其中_表示玉米的光合作用强度曲线。答案:(1).碘液 .叶肉、叶脉 (2) .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有可能,因为光合作用的强度有可能等于呼吸作用的强度.甲二、实验评价题型解题技巧1、首先看有无对照实验:如果无添加对照组,如果有步骤22、再看是否单一变量:在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都必须一致,特别注意实验过程中是否会因添加试剂、或进行某个操作而引起控制条件的不一致性。例如研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则温度为变量。除单一变量温度外,其他条件应完全一样:实验对象的一致性。 等量性原则每次实验所加试剂的量要相等。实验控制时间的一致性。实验条件的一致性。3.如果是单一变量,则看实验原
8、理、实验操作、语言叙述等是否有错误三、配套习题1. (广东、河南高考题)为证实“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某同学制订了下列实验方案:(1)实验目的(略)(2)实验材料和用具(略)(3)实验方法和步骤用一适当大小的玻璃罩罩住一株生长正常的盆栽绿色植物和一杯NaOH溶液,密封不漏气。将上述植物及装置放在暗室中饥饿,消耗掉叶片内贮藏的有机物。暗室内装有红色安全灯。饥饿一定时间后,自暗室中取出,照光若干小时,使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取一叶片,放人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绿素溶于酒精中。将已脱绿的叶片取出,平铺在一个培养皿中,用碘液,检测有无葡萄糖的特异颜色反应出现。该实验方案有几
9、项明显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改正。2.某同学由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联想到温度能否影响甲状腺素的活性。为了探索这一问题,他做了一个实验。在实验步骤(1)、(2)、(3)中各有一处错误或不妥之处,请改正并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实验步骤:(1)取三只相同的洁净玻璃缸,编上号,分别装上等量的蒸馏水、河水、自来水。(2)取发育状况不同的15只蝌蚪,分成三等份,分别放人1、2、3号玻璃缸中,三只玻璃缸放在相同的适宜外界条件下培养。(3)每天同时向1、2、3号玻璃缸中分别投入普通饲料、甲状腺制剂拌匀的饲料、用60温水处理1小时的甲状腺制剂拌匀的饲料。(4)过几天比较蝌蚪的发育状况。改正(在题中更改),预测实验现象及
10、结论:3.为了证实“甲状腺激素及甲状腺抑制剂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某同学制订了下列实验设计方案:a.取2个玻璃缸分别编号为1号、2号。b.在2个玻璃缸中,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水和新鲜水草,然后在每个玻璃缸中分别放人10条发育状态不同的蝌蚪。c.向1号缸投放含甲状腺激素试剂的饲料,2号缸投放含甲状腺抑制剂的饲料。d.每天分别向各缸中投放一些饲料。e.每隔一定时间观察一次,观察时用小网将蝌蚪捞出放在培养皿中,再将培养皿放在坐标纸上(1mmlmm),观察并且测量蝌蚪的体长变化(前肢和后肢的生长情况,尾的变化等)。上述实验设计方案中,有一些明显的设计缺陷或不妥,请你修改完善该设计方案。(1)该设
11、计方案的明显缺陷是 ,因此,a过程应改为(只须陈述修改内容,下同) ;c过程应改为 。(2)方案中存在着引起实验误差的不妥之处,b过程的不妥之处应改为 ,d过程的不妥之处应改为 。4.下表是验证唾液淀粉酶专一性的实验设计:已知(1)滴加本迪森试剂如出现黄色,证明还原性糖的存在。(2)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但不能水解蔗糖成为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果糖、葡萄糖具有还原性;淀粉和蔗糖不具有还原性。加人物质试管号12341%淀粉溶液/滴442%蔗糖溶液/滴44稀释的唾液/滴1蒸馏水/滴11恒温处理15min370C370C370C370C本迪森试剂/滴1111沸水浴/min3333现象不变黄不
12、变黄变黄不变黄(1)表中3号试管和4号试管各留下了一处空白,你认为3号试管空白处的操作应是 ,4号试管的空白处的处理应是 ,其理由是 。(2)实验中1号和2号试管起 作用的。(3)实验结果说明 试管内有还原性糖存在。(4)本实验中保持试管温度为37的理由是 。(5)本实验为什么可证明唾液淀粉酶的专一性?试分析其理由:_ 5.为了研究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是否对植物的开花具有影响,有人设计了以下实验:取20个水仙头,随机分成两组,一组10个不做任何处理,任其自然生长,作为对照;另一组10个水仙头均剥去部分鳞片叶,露出花芽,并用0.1mg/mL的萘乙酸处理。两组放在相同温度和湿度环境下培养。
13、实验组的10个水仙头除2个死亡外,其他8个分别在69天时间内开花,平均比对照组早开花一个月。(1)据此得出萘乙酸可以促进水仙开花的结论,实验还有哪些不够严密的问题?会对实验造成什么干扰?(2)若要完成本实验,请你重新进行设计合理方案。6以下为生物学家格里菲斯在小鼠身上进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几个实验: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和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并在小鼠体内发现活的S细菌,分析回答:(1)实验说明_对小鼠无毒害作用;实验说明_。(2)
14、该实验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型中,很可能含有促成这一转化的物质,但这种物质究竟是什么还不能被证明。请你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再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加以证明(写出主要步骤、预期结果和结论)。主要步骤和预期结果: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分离,分别得到蛋白质和DNA。结论:_。7已知纯种的粳稻与糯稻杂交,F1全为粳稻。粳稻中含直链淀粉遇碘呈蓝黑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糯稻含支链淀粉,遇碘呈红褐色(其花粉粒的颜色也相同)。现有一批纯种粳稻和糯稻,以及一些碘液。请设计两种方案来验证基因的分离规律。(实验过程中可自由取用必要实验器材。基因用M和m表示)。方案一:(1) 实验方法: 。实验步骤
15、:_,_。(2)实验预期现象:_。(3)对实验现象的解释:_。(4)实验的结论:_。方案二:(2) 实验方法: 。实验步骤:_,_。(2)实验预期现象:_。(3)对实验现象的解释:_。(4)实验的结论:_。 8日常饮食中都或多或少含有核酸。据研究,每100 g白米或面粉中含有核酸46 mg。核酸含量较高的是鱼类、海鲜、猪肝和豆制品等食物,如100 g鱼干核酸含量高达1187 mg。据报道,各种补充核酸的保健品以“基因食品”推出,号称能补充和及时修复人体受损基因,迅速消除疾病;从而成为21世纪第1个春节人们送礼的新宠,而且价格不菲。基因与健康的密切关系毋庸置疑。我国“人类基因组计划”重大项目秘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 分析 题型 专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