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大堰河——我的保姆课例分析实践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大堰河——我的保姆课例分析实践报告.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重庆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报告实践形式: 教育见习 微格教学 课例分析教育调查 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 题 目 大堰河我的保姆课例分析实践报告 姓 名 邢蕊蕊 学号 20102104004 专业方向 学科教学(语文) 年 级 2010级 学 院 文学院 提交时间 2012年1月 实践报告审阅和成绩评定实习指导教师评阅意见:成绩: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评阅教师签字: 年 月 日学院意见: (盖章) 分管领导签字: 年 月 日注:1、本页为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报告封面,附于相应的实践报告之前; 2、根据实践报告的情况在上面相应的实践形式后的方框内打“”; 3、同一实践形式有2个及以上
2、的报告,须分别写出报告题目,评阅教师根据其内容综合评定给出评阅意见和成绩。大堰河我的保姆课例分析实践报告大堰河我的保姆是普通高中课程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第三课。这篇课文是一首叙事诗。主要内容主要是艾青在牢房监狱中孤独、寂寞时刻,回想起自己幼时的乳母兼保姆,对其一生的回顾,对“我”和乳母一起生活点点滴滴的回顾,回想起乳母对他至深的爱,回想起乳母悲惨的一生,诗人情感思绪澎湃不能自控,化成笔下的铅字。这篇课文出于第一单元的第三课,第一篇课文是沁园春长沙激扬的一首诗,第二课是雨巷和再别康桥抒情诗。与前两篇课文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叙事诗。在教学侧重点上,沁园春长沙着重分析,诗人建构起来的
3、湘江秋景,同时还有注意诗人如何通过意象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绪,怎样激扬的情怀。而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诗,着重在作者心中丁香姑娘的含义的理解和作者愁怅的心情。再别康桥是言语作品,教学的侧重点放在三美的把握即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而到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篇课文时,既是作为艾青的成名之作,本文同时又是一篇传统课文,具有永久的价值和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从第一单元的鉴赏重点“情感与意象”入手,既要品人,又要品人。首先我们要注意,大堰河的伟大形象与作者诗歌的情感脉络相结合来把握整首诗。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情感脉络大致:从诗人在铁窗中看到漫天的雪花触动心中最柔软的回忆,打开思绪脉络,追忆儿时被大堰河养育的往事
4、和大堰河的艰苦劳作与悲苦命运,到最后的真挚怀念和热情赞美,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撼。理清这一情感脉络,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大堰河的形象。正是这清晰叙事展开过程,通过排比、细节刻画、反复强调,把大堰河这一善良、朴实的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刻画,跃然纸上。在艺术形式方面,可重点向学生讲解这首诗所用的大量排比句式和重叠反复手法对比加强抒情效果的好处,还可适当讲解诗中运用的大量描述意象及其作用。在学生学情上,高一年级的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候,刚刚从初中升入高中。他们对于诗歌特别是长诗的形象思维特点、规律认识比较肤浅,阅读还停留在浅层次上,对于诗歌表现内容的把握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教师应当要充分利用学
5、生已有知识,引导他们体会这首诗的创作规律,并引导他们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他们的诗歌阅读能力。教师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大堰河这个形象的当代意义。他们身边有许多像大堰河一样的勤劳、善良、贫穷之人;生活中也有许多像诗人艾青这样有着博爱的人。通过这首诗的学习,进而从情感价值观方面要让学生有启发,有收获。这对以上我所说的教学注意事项和重难点,我对我自己的课例第一课时进行分析。一下是大概流程。一、 用体现母爱的图片,现实世间万物都有真情,都有母爱,导入。(自己仍然觉得当时导入还是过于生硬,导入语讲得很不自然)二、 在学习文本之前,范读课文和认识生字词(我当时是选择放录音,如果时间能重来一
6、次,我一定会选择自己尝试范读。),同时还有作者简介,主要介绍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处境和心情。三、 请同学们自己归纳总结大堰河人物形象,同时通过第一二节,介绍身份卑微的穷苦劳动妇女。四、 接着通过第三节回忆意象的手法,(当时提问时,对回答的同学进行追问,当时那位同学反映是有点举手无措。)通过第四节,介绍作者通过排比这个手法,展现大堰河生活细节,刻画大堰河人物形象的手法。通过第六节,作者在自己亲生父母家里的别扭与大堰河家的温馨形成鲜明对比,理解作者对于大堰河的感情。通过第七节,理解大堰河的“含着笑”的含义。接着归纳总结全部内容,总结出本文的运用排比的手法的独特之处,同时还引用课外例子用于例证。说说我
7、这课时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掌握排比修辞用法在诗歌中的运用2、把握作者的感情发展脉络和诗歌的思想内容,领会写作意图。 经验与反思:针对上面得目标和重难点,我觉得我都有涉及到,但是都是蜻蜓点水般的略过,我不了解同学们到底会吸收多少知识。但是我总体上感觉我还是讲得不透彻,在实施教学程序中,过于想让同学们回答出我想要的答案,而不是更注重于学生到底学习、掌握了什么内容。我觉得之所以让我讲得不够透彻的主要原因是我的教学设计上,在后面我主要是串讲下来的,我想呈现和教给同学的知识点太多、太散、太杂。只要这一小节,有涉及到这种用法,我就急于把揪出来,放在阳光下,让大家一起分析它。我没有想到其实这里的这种用法其实不是最典型的,可以略过的。因为多、杂、散,给人一种没有中心和中点的感觉,有同学反映说听了我的课一头雾水,觉得跳跃性很强。我当时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料到重重结果,而没想到会是这种初步体验,因为我在设计的时候还觉得整体思路非常的清晰。 总之,这一堂课,总体上我不是很满意,而且准备的时间不够充分,草草就定稿成型了,没有再去精雕细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