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零售业盈利模式的演进与发展趋势doc.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零售业盈利模式的演进与发展趋势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零售业盈利模式的演进与发展趋势doc.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零售业盈利模式的演进与发展趋势近几年,工商关系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厂商、零售商和管理学界十分关注的话题。厂商强烈抱怨零售商通过向自己转移多种费用轻松地获得利润,政府开始酝酿出台相应的管理条例制止零售商向厂商乱收费的行为,零售商则委屈地申诉自己的纯利率长期在2%徘徊,不向厂商收费就无钱可赚。各说各的理,谁也不服谁,厂商开始筹划自建店铺,零售商业不断推出自有品牌,结果工商关系变得异常的紧张,规范的市场秩序受到威胁,高效率的流通价值链难以建立起来。其实,问题产生的根源是零售业盈利模式发生了更替变化,从而导致工商之间的新矛盾,这个问题的根本上解决,必须研究零售业盈利模式更替的原因及带来的相关风险,从
2、而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本文建立了一个零售业盈利模式的分析框架,并应用这个框架对我国零售业盈利模式的演进历程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未来盈利模式的发展趋势。这在当前零售领域竞争白热化,尤其是外资零售商业大举进军中国市场,导致本土零售企业生存危机的背景下1,对提升本土零售商业的盈利水平和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零售盈利模式分析框架(一)盈利模式基本概念学者们给出了不同的盈利模式定义。一种观点认为,它是企业通过自身和相关利益者资源的整合而形成的一种实现价值创造、价值获得和利益分配的组织机制和商业架构2。另一种观点认为,它是探求生意的利润来源、生成过程和产出方式的系统方法,俗称商业模式,即
3、对企业的所有经营要素进行价值识别或管理,从所有经营要素中找到盈利机会3。前者将盈利模式视为一种商业架构,后者将其视为一种盈利的方法。实际上,二者没有本质的差别,其核心都是强调:盈利模式是企业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同时,能够获得一定利润的企业要素的组合方式。(二)零售业盈利模式的分析框架图1零售业盈利模式分析框架图盈利模式分析框架的核心就是识别出各个组合要素为顾客价值和企业利润做出的贡献水平。尽管学者们对这一点没有异议,但是已经提出的若干盈利模式分析框架还存在模糊化和随机化倾向,造成对同一家企业的盈利模式描述不同。例如,对于沃尔玛公司盈利模式的描述存在着至少三种说法:区域领先模式4、自选+廉价模式和
4、规模盈利模式。这种现象的出现在于盈利模式的识别方法不够具体和详细,盈利模式的具体构成要素和层次还是一个“黑箱”,自然无法给出各个组合要素对顾客价值和企业利润的贡献水平,这样人们从不同的企业特点出发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零售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零售商在零售环节为厂商承担了销售职能,厂商转让的价值,可称为让渡利润;二是在零售环节为顾客创造了新价值,顾客转让的价值,可称为追加利润。零售环节包括采购、配送和销售等基本活动,涉及厂商、零售商和顾客三个主体,发生一买一卖两次交易行为,其模式形成的核心是围绕着经济利益的分配,表现为零售商的购销差价水平,采购价格水平取决于零售商和厂商的博弈,销
5、售价格水平取决于零售商和顾客的博弈,因此购销差价的“差额”是三者之间博弈的结果,谁在博弈当中占据主导地位,就会形成以谁为中心的零售业盈利模式5。我们运用零售顾客满意度评价系统,识别零售企业为顾客带来的利益组合状态,从而分析出各个营销组合要素为顾客价值做出的贡献,我们视其为零售企业盈利模式的表现层,简称为顾客价值层。顾客价值和企业利润的实现,依赖于相应的内部业务流程6。零售企业核心的业务流程就是:采购配送销售采购的循环往复。这个流程产生的费用构成经营成本,“顾客支付的价格”和厂商缴纳的通道费用之和构成经营收入,简单计算就可以得到零售商利润。我们视其为零售企业盈利模式的中间层,简称为企业利润层。由
6、此,我们可以得出零售企业盈利模式的分析框架(图1)。二、中国零售业盈利模式的演进从建国至今,中国零售业盈利模式经历了两个主要的演变阶段,第一阶段是依靠销售商品获得盈利,第二阶段则是依靠展示商品获得盈利。(一)依靠销售商品盈利的阶段1.该阶段的市场环境从建国至1989年,我国商品供应处于短缺的状态,为了维持市场的供求平衡,政府采取了凭票证券(票为购买某种商品的专用票,证为购买某种限量供应商品的本,券为购买若干种工业品的综合购物券)进行供应的计划经济模式。从1953年开始,粮食、食油实行票证供应,1954年又扩展至棉布和絮棉,1957年扩大至猪肉和食糖,1960年达到四五十种7,随后超过200种,
7、进入八十年代中期凭票证券供应商品才逐渐减少,1993年5月因粮票作废才使全部票证券取消8。有关单位在1988年曾对主要工业品和农副产品进行供求排队,505种工业品种供不应求的有201种,占39.7%;141种农副产品中供不应求的有55种,占39%。可见,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市场仍然处于短缺的状态。2.该阶段的顾客价值在商品短缺和凭票证券供应的条件下,顾客对主要生活用品的购买方式受到种种限制,购物票、证、券规定了购买什么,购买多少,在什么时间购买,在什么地方购买,而国家制定价格又决定了花多少钱。因此,顾客价值就简单地表现为顾客按着政府规定的零售价格,能够买到想买的商品,对商品质量、人员服务、
8、店铺位置、信息沟通和店铺环境都无法苛求。这样,顾客价值的衡量标准简化为买到商品。3.该阶段的利润来源在商品短缺和计划经济的条件下,一方面处于卖方市场趋向,谁是卖者谁主导着交易双方的利益分配;另一方面属于国家控制体系,国家将影响着交易双方的利益分配。(1)从利润来源的销售额方面看,其多少取决于商品销售量和单位商品价格,在1978年之前国家规定商业部门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工业品达278种,统购派购的农产品有127种,1984年二者还分别有26种和12种。这意味着零售商销售多少商品,单价是多少,在很大程度上由政府控制。(2)从利润减少的经营成本看,人员工资、仓储运输费用也由国家的储运总量和价格计划控
9、制,同时在卖方市场的环境下,无法向厂商收取各种渠道费用和拖欠货款,相反常常需要先将货款交给厂商,以换取厂商能按国家计划供货。这就使零售商的盈利模式单纯地表现为国家控制下的进销差价盈利模式,差价源于零售商为厂商承担销售职能和本身延续的生产职能(仓储运输)而获得的利润分配,概括地说,就是通过零售商品盈利。在20世纪80年代,全国29家重点百货商店纯利率在7%左右,28家重点副食品零售商店纯利率在4-5%之间,行业平均纯利率在3%左右。(二)依靠展示商品盈利的阶段1.该阶段的市场环境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从1990年开始,我国商品供应短缺的状况明显缓解,传统的计划经济瓦解,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10、,1993年全部票证券取消,消费者拿着单一货币就可以购买很多自己想买的商品。原国内贸易部曾在1995年对596种主要商品供求情况进行了排队分析,78种商品供不应求,431种商品供求基本平衡,87种商品供过于求。1998年调查商品610种,供求基本平衡的有403种,占66.1%;供过于求的有206种,占33.8%;供不应求的仅有1种,占0.2%。国内贸易局宣布:1998年中国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结束了困扰我国几十年的“短缺经济”,初级的“买方市场”格局逐渐形成9。从此,600种进行供求排队的商品,基本没有再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表1结构变量的评价分值及其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大小 感知价格满意度 6
11、7.86 0.28* 0.000商店形象满意度 74.60 0.18* 0.000店内商品满意度 74.11 0.17* 0.000购物环境满意度 74.39 0.11* 0.000人员服务满意度 69.20 0.08* 0.000结账过程满意度 77.09 0.07* 0.000售后服务满意度 69.02 0.05* 0.000商店政策满意度 69.47 0.03* 0.000商店设施满意度 54.24 0.01* 0.057购物便利满意度 74.56 0.00* 0.934注1:评价分值为行业均值;注2:*在pO.001统计水平上显著。2.该阶段的顾客价值在商品非常充裕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12、买者成为市场的主导,货币成为购买的唯一条件,消费者可以在市场上自由地选择商品,因此顾客价值已经不体现为买到商品,而体现为物美价廉。清华大学中国零售研究中心在2005年曾经对中国大型综合超进行顾客满意度的调查研究,调查样本数5028个,其结果显示:(1)顾客价值(顾客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依重要程度排序):感知价格、商店形象、店内商品、购物环境、人员服务、结账过程、售后服务。这表明顾客价值取决于零售营销组合的全部要素,但是价格是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2)满意度超过70分的有商店形象、店内商品、购物环境和结账过程,低于70分的有感知价格、人员服务。这表明,尽管近几年零售商店频繁打折促销、降低价
13、格,但是顾客并没有满意目前已经实现的价值(见表1),零售商的出路在于向消费者让渡更多的价值。3.该阶段的利润来源在商品充裕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方面处于买方市场趋向,谁是买者谁主导着交易双方的利益分配;另一方面属于市场控制体系,市场将影响着交易双方的利益分配。(1)从利润来源的销售额方面看,在商品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条件下,零售商在与顾客发生交易行为时处于卖者的被动地位,加之零售商数量趋于饱和状态,顾客感知价值提高越来越来要求零售商让渡更多的利益,零售商只好尽力地讨好他们,频繁地降价促销,甚至不赚他们的钱。上海连锁经营研究所对一家超市前20位供应商2632个产品的调查结果显示:1996年至200
14、1年其零售价格基本保持不变,但是一些周转快的商品进价和售价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毛利率明显下降10。同样,尽管国美、苏宁等大型家电零售公司凭借着规模优势,不断地降低采购价格,但是并没有扩大毛利率,通过低价竞争策略直接把好处转让给了消费者。一项对我国最具有竞争力的10家零售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平均毛利率仅为10%11。这样单位产品不能通过毛利率获得利润,销售额增加也就无法积小利为大利,盈利方式就转化为降低经营成本。(2)经营成本的降低取决于直接降低营销费用或是建立高效率的业务流程。由于连续地降价打折,且幅度越来越大,顾客感知价值更多地依赖于价格,加之出现的零售设施饱和态势,使营销费用直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零售业 盈利模式 演进 发展趋势 doc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