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微博微信营销的基础理论研究.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关于微博微信营销的基础理论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微博微信营销的基础理论研究.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微信、微博营销及用户使用习惯的基础理论研究引言: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的全面普及,人们的生活已经从遥控器转到了鼠标,又从鼠标转向了触屏滑动。不论是大范围传播即时资讯公开性分享动态的微博,还是更为私密注重圈子更强调好友间互动的微信,都宣告着“微营销”时代的来临。本文将对微信、微博营销及其用户使用习惯的基础理论作出简要研究和分析,以此了解当前微营销的趋势和可行性。一、 什么是微博营销?微博营销是指通过微博平台为商家、个人等创造价值而执行的一种营销方式,也是指商家或个人通过微博平台发现并满足用户的各类需求的商业行为方式。在微博营销这个平台,每一个听众(粉丝)都是潜在营销对象,企业利用更新自己的微型
2、博客向网友传播企业信息、产品信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u 微博营销的注意事项1、注重价值的传递企业博客经营者首先要改变观念企业微博的“索取”与“给予”之分,企业微博是一个给予平台。只有那些能对浏览者创造价值的微博自身才有价值。企业只有认清了这个因果关系,才可能从企业微博中受益。2、注重微博个性化微博的特点是“关系”、“互动”,因此,虽然是企业微博,但也切忌仅是一个官方发布消息的窗口那种冷冰冰的模式。要给人感觉像一个人,有感情,有思考,有回应,有自己的特点与个性。一个浏览者若是觉得你的微博和其他微博差不多,或是别的微博可以替代你,都是不成功的。这和品牌与商品的定位一样,必须塑造个性。这
3、样的微博具有很高的黏性,可以持续积累粉丝与专注,因为此时的你有了不可替代性与独特的魅力。3、注重发布的连续性微博就像一本随时更新的电子杂志,要注重定时、定量、定向发布内容,让大家养成观看习惯。当其登陆微博后,能够想着看看你的微博有什么新动态,这无疑是成功的最高境界,虽很难达到,但我们需要尽可能出现在他们面前,先成为他们思想中的一个习惯。4、注重互动性加强微博的魅力在于互动,互动性是使微博持续发展的关键。第一个应该注意的问题就是,企业宣传信息不能超过微博信息的10%,最佳比例是3%5%。更多的信息应该融入粉丝感兴趣的内容之中。“活动内容+奖品+关注(转发/评论)”的活动形式一直是微博互动的主要方
4、式,但实质上奖品比你那个企业所想宣传的内容更吸引粉丝的眼球,相较赠送奖品,你的微博若是能认真回复留言,用心感受粉丝的思想,才能换取情感的认同。如果情感与“利益”(奖品)共存,那就更完美了。5、注重系统性布局任何一个营销活动,想要取得持续而巨大的成功,都不能脱离了系统性,单纯当做一个点子来运作,很难持续取得成功。企业想要微博发挥更大的效果就要将其纳入整体营销规划中来,这样微博才有机会发挥更多作用。6、注重准确的定位对于企业微博来说,“粉丝”质量更重要。因为企业微博最终的商业价值,或许就需要这些有价值的粉丝。如果在起步阶段很多企业博客陷入沉醉粉丝数量误区当中,完全以吸引大量粉丝为目的,却忽视了粉丝
5、是否目标消费群体这个重要问题,就容易造成假象,成为一个死微博。7、企业微博专业化企业微博定位专一很重要,但是专业更重要。同场竞技,只有专业才可能超越对手,持续吸引关注目光,专业是一个企业微博重要的竞争力指标。微博不是企业的装饰品,如果不能做到专业,只是流于平庸,倒不如不去建设企业微博,因为,作为一个“零距离”接触的交流平台,负面的信息与不良的用户体验很容易迅速传播开,并为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8、注重控制的有效性微博不会飞,但是速度却快得惊人,当极高的传播速度结合传递规模,所创造出惊人的力量有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因此,必须有效管控企业微博这把双刃剑。9、注重方法与技巧很多把微博定位成短
6、信,然后随笔、唠嗑。的确如此,但是对于一个企业微博来说,就不能如此。创造企业的价值是己任,任何不以创造企业价值为目的的企业微博都是耍流氓!微博话题的设定,表达方法就很重要。如果你的博文是提问性的,或是带有悬念的,引导粉丝思考与参与,那么浏览和回复的人自然就多,也容易给人留下印象。反之带来新闻稿一样的博文,会让粉丝想参与都无从下手。二、 什么是微信营销?公众号,是指移动互联网社交聊天应用的公众平台账号。目前中国有微信、易信和来往三大社交聊天工具推出了公众平台。随着微信营销进入白热化,公众账号的数量已难以统计。腾讯微信曾在2013年11月18日举办的公众合作伙伴沟通会上透露,公众号数量已突破200
7、万。微信产品部副总经理张颖也表示,微信公众帐号增长到200多万个用了15个月,每天保持8000个的增长速度,信息交互超过1亿次。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通过这一平台,个人和企业都可以打造一个微信的公众号,并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不同于微博的微信,作为纯粹的沟通工具,商家、媒体和明星与用户之间的对话是私密性的,不需要公之于众的,所以亲密度更高,完全可以做一些真正满足需求和个性化的内容推送。微信公众平台通过一对一的关注和推送,公众平台方可以向“粉丝”推送包括新闻资讯、产品消息、最新活动等消息,甚至能够完成包括咨询、客服等功能。也就是说,企业
8、应该将微信作为品牌的根据地,要吸引更多人成为关注你的普通粉丝,再通过内容和沟通将普通粉丝转化为忠实粉丝,当粉丝认可品牌,建立信任,他自然会成为你的顾客。u 微信营销的特点1.点对点精准营销:微信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借助移动终端、天然的社交和位置定位等优势,每个信息都是可以推送的,能够让每个个体都有机会接收到这个信息,继而帮助商家实现点对点精准化营销。2.形式灵活多样漂流瓶:用户可以发布语音或者文字然后投入大海中,如果有其他用户“捞”到则可以展开对话,如:招商银行的“爱心漂流瓶”用户互动活动就是个典型案例。3.位置签名:商家可以利用“用户签名档”这个免费的广告位为自己做宣传,附近的微信用户就能看到
9、商家的信息,如:饿的神、K5便利店等就采用了微信签名档的营销方式。4.二维码:用户可以通过扫描识别二维码身份来添加朋友、关注企业账号;企业则可以设定自己品牌的二维码,用折扣和优惠来吸引用户关注,开拓O2O的营销模式。5.开放平台:通过微信开放平台,应用开发者可以接入第三方应用,还可以将应用的LOGO放入微信附件栏,使用户可以方便地在会话中调用第三方应用进行内容选择与分享。如,美丽说的用户可以将自己在美丽说中的内容分享到微信中,可以使一件美丽说的商品得到不断的传播,进而实现口碑营销。6.公众平台: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用一个QQ号码,打造自己的微信公众账号,并在微信平台上实现和特定群体的
10、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和互动。7.强关系的机遇:微信的点对点产品形态注定了其能够通过互动的形式将普通关系发展成强关系,从而产生更大的价值。通过互动的形式与用户建立联系,互动就是聊天,可以解答疑惑、可以讲故事甚至可以“卖萌”,用一切形式让企业与消费者形成朋友的关系,你不会相信陌生人,但是会信任你的“朋友”。u 微信营销的缺点微信营销所基于的强关系网络,如果不顾用户的感受,强行推送各种不吸引人的广告信息,会引来用户的反感。凡事理性而为,善用微信这一时下最流行的互动工具,让商家与客户回归最真诚的人际沟通,才是微信营销真正的王道。三、 微博营销与微信营销的比较分析1.微博是自媒体,微信则是兼具自
11、媒体和用户管理(CRM)的双重身份。2.微博是一对多,微信是一对一,更具有针对性。3.微博更偏向传统广告,微信则是真正的对话。4.微博的曝光率极低,微信的曝光率几乎是100%。5.微博有点扰民,微信没有这个麻烦。6.微博是开放的扩散传播,而微信是私密空间内的闭环交流。7.微博是弱关系,微信是强关系,用户价值更高。8.微博是一种展示工具,微信是一种联络工具。具体分析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u 属性不同虽然微博和微信都是社会化媒体,但微博更倾向与社会化信息网络,对于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同时微博属于自由媒体平台,发布信息无论是好友还是陌生人都是可以看得到的,更像是新闻媒体平台,而微信则倾向于社会化关系网
12、络,平台注重用户圈子的维系,用户在圈子当中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分享。u 用户的使用习惯不同微博平台用户更倾向于PC客户端,也就是我们所使用的电脑,而微信则是移动互联网上面客户端的软件,主要包括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u 信息内容的传播范围不同微博的特性是我们既可以看到我们关注的朋友的微博,也可以看到我们没有关注陌生人的微博,微博内容是无限制的、广泛传播的。微信是一个私密闭环传播,用户发布的信息只能在自己关注的圈子或被关注的圈子当中传播,没有成为好友的陌生人根本看不到我们的信息,传播更具有隐蔽性。u 传播特性不同微博的传播没有限制,所以比较适合社会热点的时时传播,这同时也是媒体的传播特性,微博具备这一
13、媒体传播特性;而微信信息传播则更加精准,用户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对信息了解更加深入,可以说相较微博而言,微信是一个深度信息精确到达的平台。u 微博更像媒体,微信更倾向圈子微博平台是一种浅社交、泛传播、弱关系的平台,而微信是一个深社交、精传播、强关系的平台。微博更具备媒体特性,是个浅社交平台,每天发布的内容没有限制,从而也导致内容信息的同质化非常严重,单条信息价值贬值,是一个泛传播的平台,微博用户关注一个好友主要是看微博的内容是否值得加,显然是单方向的认可,所以用户之间的关系相对微信更微弱一些。微信更具有朋友圈子的特性,是个深社交的平台,用户发布的内容没有限制,目前微信公众平台每天只能群发一条信
14、息,所以单条内容更具有价值,用户更精准,是一个精传播的平台,用户之间必须是对对方了解很深才会加为好友,而且双方必须同时同意,这样就形成了非常强的关系。u 微博更适合做品牌曝光,微信更适合做客户维护。微博有媒体特性,更适合做企业品牌曝光,维护公共关系和媒体关系,也可以做客户关系的维护,而微信是个圈子的平台,适合企业的信息推送,维护客户关系,打折促销活动。四、 微博及微信用户的使用习惯分析u 用户使用习惯1. 周末高峰用户对品牌活动的参与度在周末比平时高17%。但是,只有19%的品牌会在周末发推文。2. 图片有效带图片链接的推文参与率是无图片链接者的2倍。3. 简洁为妙字数少于100的推文参与度高
15、出17%。对于带有链接的推文来说,120到130个字最讨巧。4. “#”标签带有“#”话题标签的推文参与度高出2倍。5. 移动用户由用户生成的、提到了品牌的推文中,有66%来自移动用户。6. 早晚高峰移动用户在上下班路上登录的概率比平时高出181%!上班族的早晚高峰不容忽视。7. 放大效应喜欢转发推文从而对内容起到“放大”作用的用户们,发送私信的可能性比不爱转发的用户高出122%,发送、收藏、查看照片、发照片和发视频的可能性也比不爱转发推文的用户高得多。此外,这些“放大者”中多达90%的人会在推文中提到电视节目。8 “求转发”如果在推文中提到“转发”的缩写“RT”,那么推文被转发的可能性会提高
16、12倍;如果提到“转发”的完整单词“retweet”,推文被转发的可能性会提高23倍!由此可见,“求转发”真的很有效!10. 链接助转发包含链接的文章被转发的可能性比不带链接的文章高出86%。u 女性成社交媒体重要推动力随着互联网应用日趋生活化、社交化,女性在互联网上的地位日益上升。微博、微信的兴起,更让女性互联网用户的能量充分释放。近一两年来,女性用户增长成为社交媒体成长的重要动力。刚刚用上微信(使用1个月以下)的女性用户比例大大高于男性用户,使用1年以下的微信女性用户比例也大多高于男性用户。同样,微博也是使用1-2年的女性用户比例较大。与男性相比,女性社交更注重与周围朋友的联系和沟通,这在
17、使用社会化媒体中表现相当突出。35%的微信女性用户和30%的微博女性用户在使用之前,是从周围的人那里了解到微信和微博。而男性用户对应的比例分别为30%和23%左右。此外,35.7%的微信女性用户第一次使用微信的原因是”周围的人在用”,高于男性用户(29.5%)。从关注内容看,女性社会化媒体用户较趋于生活化。用户喜爱浏览的微博和微信内容中,娱乐类、旅游类、生活类、教育类更受女性喜爱。新闻、财经、体育、科技、汽车、游戏类内容则是男性用户占主导。对于急待寻求商业化出路的社会化媒体来说,女性用户的偏爱不仅带来可观的用户规模增长,更使盈利点浮现得更清晰。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兴趣、发布/转发内容推荐商家信
18、息和广告,在微博和微信用户中可接受的比例分列前3位。而智能化推荐信息和广告更为女性用户接受。除微博的实时推荐外,其它类型的微博和微信推荐功能(LBS/地理位置推荐、微信的实时推荐、按兴趣推送广告)为女性用户接受的比例均高于男性。这表明,这类最具前景的商业模式未来也更能吸引女性用户。u 微信用户偏年轻,微博用户偏成熟年龄的差异,在微信、微博的用户群体上表现得更明显些。总体而言,微博用户偏成熟,微信的年轻用户比例更高。36岁以上,尤其是40岁以上的微博用户比例大大高于微信用户,35岁以下的微信用户比例均大于微博用户,尤其是18岁以下、19-24岁(90后)的微信用户比例更是远高于微博。在各年龄段的
19、人群中,80后对社会化媒体更热衷。他们喜欢长时间使用社会化媒体,每天使用5小时以上的微博和微信用户中,80后分别占10.5%和14.5%,高于70后和90后。他们的微信用户使用频率更高,34.8%的80后微信用户每天使用4次以上,高于90后(23.4%)和70后(19.5%)。70后的家庭化及经济优势表现明显。他们更喜欢在家中上社会化媒体,通常在家中上微信和微博的70后比例分别达到29.6%和29.1%,高于80后和90后。他们更多使用平板电脑上社会化媒体可能因为平板电脑在70后人群中更普及。对微信单独收费,70后的接受度较高,70后表示”肯定不会再用”的比例低于80后和90后,而表示”肯定还
20、会用”的比例高于80后和90后。u 社会化媒体用户群像写真从深访结果看,用户在社交媒体使用上的不同,对微博和微信的认识深度和角度也有所差别。根据用户使用微博和微信的特点,微博、微信用户可以分为四类人群:社交达人、聊天大虾、资讯明星、沉默宅人。社交达人是较早使用微博和微信的人群,爱尝鲜,平均每天使用微博2小时以上,微信为1小时以上。他们热衷于互联网的社交产品:喜爱使用豆瓣网,除微信外,使用过米聊、陌陌等即时通讯工具。不论是在微博还是微信上,平均每天原创、转发评论的次数均较多。对微博和微信的功能有较深入的了解,使用的深度较强。聊天大虾微信比微博使用早,使用时长平均每天微博为2小时以下,微信为1小时
21、以上。他们基本用微信取代了短信功能,平均每天微信的次数较高。他们很少在微博发原创,转发评论也相对较少,以浏览为主,而对微信的功能有深入的了解,十分认可微信的便捷性。资讯明星较早使用微博,较晚开始使用微信。平均每天用微博2小时以上,微信1小时以下。他们微博原创较少,以浏览相关资讯为主,喜爱通过转发评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喜爱使用微信与资讯相关的应用,如公众帐号、腾讯新闻等。沉默宅人在空闲时才会用微博和微信,平均每天微博为1小时以下,微信为30分钟以下。他们性格较为内敛,或有孩子后空闲时间转移。微博以浏览为主,很少发布原创,也不爱转发评论,对微博和微信的功能不太了解。u 微博微信使用及关注分享情况发现
22、一:用电脑上微博仍旧是主流,用平板电脑上微博是非主流。 在调研受访者上微博最常使用的终端工具时,86%的受访者选择电脑终端,而选择手机上微博的受访者只占13%,平板电脑的比例只有1%。 发现二:每天上30-60分钟是主流,5%的非主流就是传说中的微博控 5%的用户为微博控,在微博上的时间超过6小时,甚至全天挂在微博上。平均每天上微博的时间在半小时至1小时之间的用户最多,达到42%;1时至3小时之间的用户达到28%;19%的用户每天上微博的时间在半小时之内。 发现三:分享、获取信息和社交沟通是微博上的主流动力 分享、获取信息和社交沟通是用户使用微博的三大主要原因。78%的受访者最想通过微博来分享
23、自己的生活与心情,77%的受访者使用微博是为了获取信息、关注新闻动态和网络热点话题,64%的受访者通过微博与朋友保持联系和沟通。 发现四:关注亲友、同事和朋友很主流,行业专家的关注有点少 在微博上,用户关注最多的是身边熟识的人。83%的受访者关注了亲友、同事和朋友的微博,其次是热门话题/人气推荐微博(61%)及名人微博(59%)。女性受访者选择关注名人微博的比例达到64%,男性受访者则为56%,女性比男性用户更愿意通过微博了解名人的动态。 发现五:“心情语录、名人语录”最主流,大家一起转转转!受访者最愿意转发的内容依次是“心情语录、名人语录”(66%),网路上流行的热点话题(65%),以及国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微博微信 营销 基础理论 研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