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发行基本案例5.doc
《报刊发行基本案例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报刊发行基本案例5.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天津每日新传媒发展有限公司 目 录前言 1一、 报纸营销的理论基础 1、 报纸营销的概念 12、 报纸营销的基本原则 13、 报纸营销的基本特点 24、 报纸营销的作用 4二、 报纸营销的环境分析1、 报纸营销的现实背景 52、 报纸营销的现状及问题 53、 报业市场竞争分析 7三、报纸营销的渠道策略运用1、国外的发行渠道模式 92、北京“小红帽”的渠道战略 103、对理想发行渠道的描述 11四、每日新传媒的发行渠道建设和管理经验1、每日新传媒现有的主要渠道 112、每日新传媒的渠道管理经验 12 (1)、灵敏的市场预警机制 12 (2)、市场的精耕细作 12 (3)、深度的读者服务 13
2、(4)、高效的流程 14结束语 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我国报纸由过去的“皇帝女儿不愁嫁”式的卖方市场转变为激烈竞争的买方市场,报纸市场的成长和变化,势必要求报纸营销从幼稚走向成熟,在这一过程中,运用营销理论来认真分析报纸营销的基本原则与特点,并进而通过实践去丰富与发展报纸营销理论就显得尤为重要。一、 报纸营销的理论基础1、 报纸营销的概念什么是营销?美国著名的市场营销学者尤金麦卡锡指出:“市场营销是指买方市场条件下的一整套引导思想、货物及劳务从生产者流转到消费者,有效地实现各种不同的供给能力与各种不同的需求相适应的策略与方法”。过去,人们习惯于把以报纸为代表的大众传播媒介视为一定阶
3、级用于舆论宣传的喉舌,报纸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只具有服务功能而不能成其为商品,自然也就不存在营销问题。随着对媒介认识的深入,报纸的商品属性得到了广泛共识,在激烈的竞争中,报纸同样需要营销这一武器去开拓或维护市场也为人们所认可,报纸营销的概念开始被人们提及并加以研究。根据美国传播学者厄尔威尔金森的观点,报纸营销就是“从市场需求出发,报业组织把报纸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变为商品的过程。” 在进行营销的过程中,报业组织通过与他人一同创造或交换产品与价值来获得各自所需。2、 报纸营销的基本原则报纸在总体类别上属于商品的范畴,它与一般商品的同质性无疑是主要方面,其生产和交换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必须遵循市场规
4、律,因此,报纸营销活动中要强调的营销基本原则包括:舆论导向原则。报纸营销和一般产品营销有相似之处,但在属性上是有区别的,报纸既有强烈的政治属性,又有鲜明的经济属性。所以,报纸营销必须坚持舆论导向原则。消费者导向原则。从营销角度看,惟有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有市场,报纸营销也必须以市场需求作为出发点,将媒介本位思想转变为受众本位思想,通过满足消费者需求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社会效益原则。即营销活动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短期需求,还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长远利益,对报纸而言,特别要注重社会效益的取得。创新原则。市场需求是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的,报业竞争要求报纸营销活动是一个动态和随时调整的过程,并在调整过程中进行内容
5、和形式上的创新。整体营销原则。现代营销不是在流通阶段才发挥作用的推销,它要求在报纸产品形成与流通的过程中对采编、组版、印刷、发行、广告等各个环节都有一以贯之的整体安排。 3、 报纸营销的基本特点报纸是商品,但是它又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商品,因此,除必须遵循以上营销基本原则外,报纸营销活动还应该紧紧围绕以下特点进行:第一、 报纸营销活动必须注意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报纸营销的目的之一是向社会和公众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除了履行告知功能、表达功能、解释功能和指导功能等组织层面上的专业功能之外,报纸还要发挥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和文化功能等社会层面上的公共功能。我国新闻传媒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
6、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因此报纸的经营管理带有很强的社会性与公益性。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宗源同志就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和宣传舆论阵地是我国报刊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我们的报刊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任务,担负着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重要任务,在事关政治方向的重大问题上,在舆论导向上,绝不能有半点偏差。”报纸营销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著名新闻学者王中先生就提出了报纸具有工具性和商品性双重属性的见解。报纸作为一种商品,如果在市场经济的交换过程中不能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其发展就会受到限制,我国报业改革提出要实现“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实际上就要
7、求报业组织在经营管理中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不失时机地发展并壮大自己。应该明确的是,报业经营注重经济效益是必要的,但是归根结底应当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华西都市报前总编席文举提出报纸应该“导向正确让党和政府满意,贴近生活令市民百姓喜欢”, 就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报纸的经营法则与办报理念的精辟总结。第二、 报纸营销活动必须兼顾读者与广告商两个市场。大众传播经济学将媒介产品视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并从形式上把它划分为内容商品与受众商品,前者关注信息如何转化为可在市场买卖的商品,后者则强调受众也是大众媒介的主要商品。图1描述了媒介产品的市场交换过程: 图1 媒介产品市场交换
8、图从上图可以看出,媒介产品作为商品直接面对的消费者是受众(读者或观众),媒介必须满足受众的需求,才能够有效传播;受众的数量则体现了媒介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广告商(广告主与广告代理者)购买媒介的版面或时段,并不是购买媒介的内容,而是购买媒介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或者说购买的是媒介的受众。这样媒介就在受众市场和广告商市场有了两次销售,一次是它所提供的内容商品,另一次是它的受众商品。作为媒介产品,报纸在营销过程中必然体现出这种独特的双重出售方式:第一次是把新闻资讯出售给读者(即报纸的受众),第二次出售是把读者(更准确的说,是传播力)卖给广告商。第一次出售时,报纸价格一般小于价值,为报业组织赚取资金的最终产
9、品是由其内容商品所吸纳到的受众商品,也就是说,报纸的真正利润来源于第二次出售过程把读者卖给广告商。读者市场与广告商市场两个市场的相互促进与融合,就构成现实意义上的报业市场,也形成了报纸营销活动必须面对的双环扣。其中,读者市场是根本与基础,直接决定报纸的生存能力与发展空间,广告商市场则是报纸服务功能的具体化,争取广告市场的最直接意义在于为报纸更好地争取与扩大读者市场提供经济动力。忽略其中任何一个市场,报纸营销都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4、 报纸营销的作用、充分实现报纸价值。报纸作为一种媒介产业,要保持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良性循环,必须有资金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业管理政策的主要变化就是逐步将报纸
10、推向市场,并最终要求报业组织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而报纸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只有通过营销活动才能完成,因此,通过营销,可以使得报纸价值充分实现,进而支撑报纸生产得以良性循环。、发现并利用市场机会。现代社会变动加剧,消费者的需求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同时也导致了一些新的机会涌现,报业组织经营者通过科学的市场分析,就可以对这些变化有更理性的把握,进而运用市场细分等营销方法去找出自己的市场机会,选择相对应的营销策略拓展市场。.促使报业组织在更大层面上展开竞争。市场营销牵一发而动全身,它势必要求报业组织重新整合内部资源,采编部门与广告部门、发行部门积极配合与协作,才能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与此同时,优胜劣汰的竞争
11、中,报纸市场营销活动也将通过价值规律与经济杠杆逐渐改进和优化我国现有的报业结构,这些都将促使报业组织在更大层面上展开竞争。二、 报纸营销的环境分析1、 报纸营销的现实背景报纸营销概念被重新提出并广为重视,这与我国报业市场化进程是密不可分的。随着党和国家政策的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定,我国新闻传播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报业也经历了从计划机制向市场机制,从完全的事业属性到“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模式,从以传者为中心的定位向以受者为中心的转变,报纸的商品化运作特征日益明显。20世纪80年代至今,报业市场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报业组织在公有制前提下对经营机制和模式进行了新的探索,
12、确立了市场意识、营销意识和质量意识,并引进了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与手段。恢复并加速发展了报纸广告业务。自1979年1月解放日报恢复刊登第一则商业广告后,广告收入已成为我国报业的主要经济支柱。报纸发行改变了传统的“邮发合一”体制,形成了多种发行所有制、多种发行方式并存的多渠道发行格局。新闻观念开始向着“以新闻为本位,以市场为导向”回归,对新闻规律的全方位、多视角、动态化的思考成为大多数报纸遵循的法则。报社经营活动的领域扩大到报纸经营之外,部分报业组织开始涉足资本经营。报业集团化取得了迅速发展,报业经营从经营单一报纸向经营系列报纸(刊)群转向。2、 报纸营销的现状及问题报业市场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13、随着读者与广告商的选择权日渐充分,中国报业在告别短缺的同时迎来了营销时代,90年代中期崛起的都市类报纸就是报纸营销的先行者,它们不仅填补了长期以来我国报业市场中以党报、行业报为主导,报业市场与普通百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间存在的空白,并且在营销方面进行了富有创新的探索,在这一时期,以报纸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逐步建立起来,很多报纸通过日渐丰富的营销手段在实践运作中获得了良好的效益。然而,我国报纸的市场营销仍然处在探索阶段,各报营销能力和水平差异很大,在报纸营销过程中也暴露出以下问题:、对营销活动缺乏整体思考与部署。该问题在报业发展初期尤为严重,很多报业组织开展营销活动时往往着眼于一时一
14、地的粗放式发展,没有注意形成良好的产品与品牌效应,更没有足以支持发展的营销整体方案,一旦市场发生变化就陷入困境。、过分强调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社会效益。少数报纸为扩大发行量走“低端市场”路线,或一味强调广告收入而忽略了读者对报纸内容的需求,置社会效益于不顾,出现了格调低下化、导向庸俗化等问题。 、营销管理缺乏有效沟通机制。部分报业组织没有充分考虑到读者市场和广告商市场的有机结合,新闻采编部门与发行部门、广告经营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营销过程中各自为政,不仅难以达成预期的目的,报纸的质量和形象也因此受损。、产品内容与报纸定位不相符合。报业组织能否真正占有目标市场,要看报纸的受众定位与功能定位是否合
15、理,这往往又是通过产品表现出来的,目前出现的不少报纸市场定位与报纸内容相脱离的现象,说明报纸营销理念并未真正贯彻并落实到产品内容上。 、报纸内容趋同,营销手段单一。 报纸定位类似,报纸内容雷同,由此导致过多报纸在同一个目标市场上竞争,这不仅不利于报业结构的优化,对报业资源而言也是一种浪费。在这种低层面的竞争中,价格战满天飞,炒作层出不穷,科学的营销手段却相对匮乏。3、 报业市场竞争分析报业竞争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层面考察,广义的竞争泛指除特定报纸以外的与之一起争夺读者注意力资源的一切媒介,狭义的竞争仅指现实和潜在的与之争夺特定目标地区的特定读者群的报纸。在这里,我们对报纸之间的竞争进行分析。就
16、类别来看,报纸可划分为党政机关类、都市类、专业类(经济、时政、体育类等报纸)等类;从发行时间看,还有日报、晚报、周报的区分;从发行范围看,又可分为有全国报、地区报。这些报纸尽管类别不同,出版周期也不相同,但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竞争,在同类型报纸间竞争更为激烈。目前,报纸间的竞争最突出的两个问题是:趋同化竞争问题。这主要表现在许多报纸无论在市场定位、版面设置,还是内容安排上都如出一撤,缺乏原创性,少有新颖独特的报道和独具匠心的写作角度。同质化竞争不仅无法优化报业结构,反而意味着彼此的优点和特点的泯灭,有损于报业的创新,同时也是对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无序竞争问题。报纸趋同化竞争必然带来竞争的失控
17、,在你有我有全都有的市场上,一些报纸不是从挖掘自身特色下工夫,而是通过一些急功近利的市场炒作来追求所谓轰动效应,于是就出现了以不正当手段诱导顾客、阻碍竞争对手的问题,报纸价格混战成为竞争中频频使用的手段,这对市场正常秩序造成了干扰,从而影响到报纸的健康发展。三、 报纸营销的渠道策略运用传统营销理论体系中,居中心地位的是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杰罗姆麦卡锡(J.Mccarthy)于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的4P理论,4P指的是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四个要素。几十年来,4P理论一直是营销理论的重心和基础,它主要适合于对无显著差异的消费者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报刊发行 基本 案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