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案例报告.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项目管理案例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管理案例报告.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计算机辅助项目管理实验报告班 级: 工程管理07-1班 组 员: 王 娟(02070910) 马嗣飞(02070892) 杨 浩(02070899) 组 长: 蒋宜强(02070890) 完成日期: 2010.7.2 目录1 项目总概况11.1 项目简介11.2 项目任务关系、固定成本及资源需求量11.3 可用资源12 项目实施计划22.1 初始计划22.2 基准计划42.3 初始计划与基准计划的对比分析73 四轮跟踪管理83.1 第一轮监控73.1.1 信息的录入3.1.2 监控优化前分析3.1.3 项目优化过程3.1.4 项目优化后的对比分析3.2 第二轮监控133.2.1 信息的录入3.
2、2.2 监控优化前分析3.2.3 项目优化过程3.2.4 项目优化后的对比分析3.3 第三轮监控163.3.1 信息的录入3.3.2 监控优化前分析3.3.4 项目优化后的对比分析3.4 第四轮监控183.4.1 信息的录入3.4.2 监控优化前分析3.4.3 项目优化过程3.4.4 项目优化后的对比分析4 竣工报告21计算机辅助项目管理案例报告1 项目总概况1.1 项目简介项目的主要工作是维修某主要道路下一段长约1公里的供水管道,市政局要求电力部门配合施工,同时铺设一条地下电缆,以增加该道路两侧的用电用户。由于该项目是在现有道路上开挖,故市政局决定在回填后顺便铺设新的混凝土路面。为此,专门成
3、立了一个项目管理办公室,以便于管理、协调该项目。项目内容包括:供水工程、电力工程和道路工程。整个项目以2010年7月1日提交预算报批为起点,市政局希望将项目施工对公众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故希望该项目能在2010年10月底竣工并恢复交通。1.2 项目任务关系、固定成本及资源需求量项目各项任务逻辑关系及固定成本(设备费、材料费和管理费等)、资源需求量如表1-1。表1-1 工程工艺关系、固定成本及所需资源表编号工序名称固定成本紧前工序资源需求技工壮工人数工日人数工日1道路及配套工程2准备工作3预算报批50004对外公告150035开走路上停留的车辆20004366开挖槽沟500005152007供水
4、工程50008维修水管50000612200355009压力试验1500851010电力工程11支设新电杆150005550107512铺设电缆5000068502515013吊装变压器7500011,12,16151002525014电力入户2500013202402024015道路工程2500016剪除树枝1500561217复铺路面1500009,12203003042018恢复交通14,17预算报批需1周,对外公告需2周时间。1.3 可用资源项目施工可用资源(仅考虑劳动力)及其费率如表1-2所示,项目实施期间的日常管理费用为每天50元。表1-2 项目可用资源(劳动力)数量及费率资源名称
5、最大限量(人)费率(元/工日)备注技术工人(技工)2050非技术工人(壮工)50302 项目实施计划2.1 初始计划根据项目的基本情况,将各项工序、开始时间、固定成本、紧前工序、资源需求等信息录入Project软件中,通过对壮工、技工人数的确定,以及各工种工时的分配,得到了项目的初步计划。项目的开始时间为2010年7月1日,完成时间为2010年9月28日,预计使用工期为64个工作日,工时为2867个工作日。对于一个项目,其成本主要由固定成本其中包括设备费、材料费和管理费等和可变成本包括原料费、租赁费、设备使用成本、人工费等组成。在该项目中,固定成本已知,可变成本由人工费组成,包括技工、壮工和管
6、理人员的费用等构成。对于这个项目的总成本为562790元,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由壮工工作而产生的成本(壮工工作的工时和*壮工工作的标准费率)(6+200+500+75+150+250+240+12+420)*30=55590元(2)由技工工作而产生的成本(技工工作的工时和*技工工作的标准费率)(200+10+50+50+100+240+300*50=47500元,(3)固定总成本(各项任务的固定成本之和)5000+1500+2000+50000+5000+50000+1500+15000+50000+75000+25000+250000+1500+150000=456500元,(4)
7、管理费用(项目实施期的天数*每天的管理费)64*50=3200元由以上四项之和就得到了计划的总成本:55590+47500+456500+3200562790元。由固定成本和每项任务产生的技工、壮工的工时产生的成本之和为559590元。根据以上成本的分析,总成本已经超过了50万元,因此项目的计划成本无法控制在50万元范围内。根据报告的要求,要求求得初始计划的甘特图、任务分配状况、资源工作表、资源使用状况,这样就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项目的初始状况。(1)初始计划甘特图,包含:任务名称、工期、固定成本、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及完整的甘特图;图2-1 初始计划甘特图(2)初始计划任务分配状况,包含:任务名
8、称、工期、固定成本、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图2-2 初始计划任务分配状况(3)初始计划资源工作表,包含资源名称、类型、最大单位、标准费率和累计工时;图2-3 初始计划资源工作表(4)初始计划-资源使用状况,包含:资源名称和工时;图2-4 初始计划资源使用状况2.2 基准计划根据实际情况,项目每天的可用资源(劳动力)数量有限制,初始计划的资源使用状况存在过度分配的问题,对初始计划进行调整,可以根据Project软件中工具工具调配开始调配的基本工序,再具体调整后,可将初始计划进行合理的调配,即得到基准计划,这样操作虽然可以将过渡资源得到适当的分配,但是会给后续的工作带来一些不便,所以我们决定自己手动
9、完成。在资源使用状况表中,有红色标识的过渡分配任务,可以看出项目实施计划中技术人员和非技术人员的最大使用量已经超过了最大单位,说明资源已经过度分配。计划中只考虑了工序之间的先后连接问题,而没有充分考虑几个工序同时进行施工的时候对资源的使用是否符合要求。解决资源过度分配可采用两种方法:第一,在总工期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资源量,使其能很好的完成任务;第二,在资源量不变的情况下,延长总的工期,使其满足完成任务的需要。在本案例中,由于工期还有富余,所以我们采取保证资源量不变,主要根据“向关键线路要时间,向非关键线路要资源”的原则,对关键线路的某些工序进行拆分,适当延长某些非关键线路的时间,来达到合理整合
10、资源的目的,最终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达到优化的最终目的。项目开始时间为2010年7月1日,完成时间为2010年10月19日,工期为79个工作日,工时为2882个工作日,能够达到项目能在2010年10月底竣工并恢复交通的目标。成本为563539.9元,与初始计划的成本相比增加了749.9元。基准计划形成之后,将由其决定的各种指标,如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工期、成本等设为比较基准,以便作为后序工作的对比依据。图2-5 基准计划甘特图图2-6 任务分配状况图2-7 网络图2.3 初始计划与基准计划的对比分析由于项目每天的可用资源劳动力有限制,在初始计划中存在着资源的日使用量超过限制条件的情况,对
11、初始计划进行调整,使资源的日使用量不超过限制条件。为了控制计划工期最短,尽量使每日的资源使用量达到最大的限制条件,使资源得到最大利用;为了使工期最短,在调配资源时关键路线上资源的分配优先于非关键路线上资源的分配。图2-8 初始计划关键任务图对比初始计划的关键工序和基准计划的关键工序,由于调整前后关键工序工期的延长,导致项目计划工期的延长,计划工期由初始计划的64个工作日延长至基准计划的79个工作日。这就是由于我们手动调整过渡分配资源的结果,是在资源限制要求的基础上得到的更加合理的方案,也为后续的跟踪控制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图2-9 基准计划关键任务图由于计划工期的延长,在成本方面,固定成本不变,
12、由于每项任务的总工时未变,技工和壮工的使用产生的成本不变,工期延长导致管理费用的上升,因而导致计划成本的上升。3 四轮跟踪管理根据题目中所给出的四轮监控的信息,首先将信息依次录入,然后分析其对项目工期和成本的影响,本着“向关键线路要时间,向非关键线路要资源”的原则,找出关键线路,对项目的资源、工期等反复进行了优化调整,使得项目在充分利用资源的情况下达到工期最短。现将四轮跟踪管理的情况一一介绍,并以第一轮监控为例,分析其执行情况、是否存在偏差、以及产生偏差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3.1 第一轮监控3.1.1 信息的录入由于预算在2010年7月31日才获批准,即工序“预算报批”的实际完成时间
13、是2010年7月31日。因此,设置工序“预算报批”的完成百分比为100%,完成时间为2010年7月31日,这样“预算报批”的工期变为22天。具体如下图所示:图3-1 预算报批的任务信息3.1.2 监控优化前分析因为项目各个任务之间存在逻辑关系,所以“预算报批”实际工期的延长,将导致整个项目工期的延长,由基准计划的79个工作日延长至96个工作日,项目的完成时间由2010年10月19日变为2010年11月11日;由于总工期的延长,相应的管理费用增加,总成本由原来的563539.9元,增长为564389.9元,共增加总成本850元。因此,“预算报批”工序的延期导致了项目总工期的延误和成本的增加。该情
14、况下的甘特图和成本表如下。图3-2 第一轮监控调整前的甘特图图3-3 第一轮监控调整前的成本图3.1.3 项目优化过程由于总工期和成本的增加,所以要对项目进行优化。由于项目的工期是由关键线路上的任务的工期决定的,因此在保证资源分配合理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关键线路任务的每日的资源使用量,减少非关键任务上的资源的分配,分别使技工和壮工达到日最大资源使用数量,从而缩短总工期。由于调整,关键任务和非关键任务会发生变化,因此调整需反复进行几次。3.1.3.1 找出关键线路首先找出关键线路为:对外公告开走路上停车辆开挖槽沟铺设电缆吊装变压器电力入户。然后在固定工时的情况下,缩短关键线路上的工期,即加大资
15、源的用量。再将过度分配的资源用非关键线路上的剩余可用资源弥补。最终在保证总资源不变的情况下,充分利用非关键线路上的剩余可用资源达到压缩工期的目的。3.1.3.2 对工序“对外公告”优化工序“对外公告”优化前为10个工作日,因为“对外公告”并不占用任何资源,故可将其压缩,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我们将其压缩为7个工作日。3.1.3.3 对工序“开走公路上的车辆”优化工序“开走公路上的车辆”优化前为2个工作日,把窗口进行拆分,选择“固定工时”首先将其工期压缩为一个工作日,如下图3-4。图3-4 “开走路上停留的车辆”的调整情况图因为壮工的每日最大使用量为50人,所以把工期压缩为一天时的壮工使用量为6人,并
16、不存在资源的过渡分配问题,所以可将工序“开走路上停留的车辆”压缩为一个工作日。3.1.3.4 对工序“开挖槽沟”优化关键线路上的工序“开挖槽沟”优化前为13.33个工作日,压缩3个工作日即“开挖槽沟”的工期为10.33个工作日时,并未出现资源的过度分配问题。此时的起源使用状况表如下所示。图3-5 “开挖槽沟”压缩为10.33个工作日时的资源使用状况表然后,继续压缩,当压缩到9.33个工作日时,出现了技工的资源分配问题。如下图3-6:图3-6 “开挖槽沟”压缩为9.33个工作日优化前的技工资源使用状况图因为工序“维修水管”为非关键线路,所以调整其资源,使得资源分配合理。继续压缩,当压缩到8.3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项目 管理 案例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