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第一册我与地坛 教学案例7.doc
《高中语文人教第一册我与地坛 教学案例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第一册我与地坛 教学案例7.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领悟文意 体悟情感 参悟生命我与地坛教学案例一、教学设想1、课前思路。面对我与地坛一文,我打算遵循这样的教学设想: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概括前后两部分要点,感悟由“死”到“生”的复杂情感,解读“我”、地坛、母亲三者的关系;组织学生讨论探究,深刻体会作者截瘫后十五年来生活中那些最重要的复杂难言的真切感受,进一步提高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增强应对苦难、挫折的勇气和信心;激发学生理解母亲、感受母爱,把发自内心的、最真最美的赞语献给母亲。既重情感教育,又促使学生激情表达,张扬个性,提高人文素养。2、课件制作。本堂课课件共18张。除首尾外,其余使用过程是:(1)2-4张介绍作者,其中2、3两张以图片形式介绍不同
2、时期的作者,为课堂推进作铺垫。(2)第5张,思考:概括第一部分大意,温习表达方式的运用。(3)6-7张,揣摩语言,体味精彩片段。(4)第8张,解决结构问题,自然地转入“我与母亲”部分,突出母亲的悲苦形象。(5)10-12张,品味细节描写,体会作者情感。(6)第13张,读写示例,拓展教学内容。(7)第14张,配音朗读倒数第三自然段,进一步将师生情感推向高潮。(8)第15张,讨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迁移、致用。(9)第16张,提纲总结,再次梳理课文结构,整体感知。(10)第17张,作业的布置。二、课堂任务1、教学目标:(1)体味史铁生对苦难及生命的独特感悟,学习顽强求索的精神。(2)学习感念母爱的苦
3、难与伟大,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3)揣摩精彩片段,欣赏文章感情沉郁、富有哲理的语言魅力。2、教学重点:(1)研习精彩片段,感受语言的厚重沉静之美及其感染力。(2)感受母爱,培养关爱品质。3、教学难点:体味作者对苦难及生命的独到感悟。三、预习要点1、了解史铁生的情况,认真品读课文第一部分中第三段写静物、第五段中写小动物和第七段中的排比句,品味语言特点和文章蕴涵的深度情感。2、读第二部分,勾画并揣摩表现母亲悲苦命运的细节描写,体味作者的感受。3、有感情地熟读课文倒数第三段和品味散文秋天的怀念(印发),搜寻阅读其他作品。四、教学实录时间:2004年10月26日。地点:浙江省平湖中学3号多媒体教室。班
4、级:平湖中学高一(16)班(学生56人)。类别:借班上课。性质:平湖市高一语文展示课。听课教师:平湖市中语教研员、各所中学高一语文教师40余人。(课前,多媒体播放歌曲懂你,渲染气氛。上课铃响,师生问好。)(一) 导入师:刚才这首歌是谁唱的?生:满文军。师:歌名叫什么?生:懂你。师:会唱吗?生:不会。师:我唱两句好不好?生:好!(鼓掌)师:“你寂寞的心有谁能够理解多想告诉你其实我一直都懂你”(掌声)是啊,一曲懂你包含了满文军对母爱的全部理解,同学们知道吗?在成名之前,满文军历尽艰辛,由于长相不出众,多次在歌唱大赛中名落孙山。然而,正是靠着母爱的推动和战胜自我的信心,最终,他走出了人生的阴霾,获得
5、了成功。常人如此,那么,一个双腿瘫痪的人又会怎么样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跟随他的思考,感受母爱,审视生命的意义。(二)熟悉作者史铁生师:同学们有没有看到过史铁生的照片?生:没有。师:想看吗?生:想!师:多媒体飞入史铁生坐在轮椅上的黑白照片。生:(发出感叹)师:a.这就是史铁生,21岁生日那天因腿脚发病而住院,从此就再也没有站起来。 b.这是史铁生与美国著名短跑名将刘易斯会晤的图片。 c.这是史铁生与刘易斯在一起。短跑名将送给他一双跑鞋,意味深长:双腿不能跑了,但精神还可以继续跑下去 d.这是史铁生脸上写满沧桑的特写近照。 e.这是他的另一张近照。看,一脸的沧桑,想必同学们对
6、史铁生的情况略知一二吧。生:(点头)师:他哪年出生的?生:1951年!师:什么时候开始发表小说的?生:1979年!师:有哪些作品? 生:我遥远的清平湾务虚笔记法学教授及其夫人师:同学们掌握得不错!(一边在近照右侧飞入作者介绍,一边说)请同学齐读。生:(齐读)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初中毕业,1969年去陕北农村插队,3年后双腿癍痪转回北京。回京后在一家街道工厂做临时工,7年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始有小说、散文、剧本等作品发表。主要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等。(语调里充满崇敬之情)师:正是这位其貌不扬,双腿瘫痪的作家写下了我与地坛这样感人肺腑的文章,这么多年来,每
7、次读到这篇文章,我就会有心酸、想哭的感觉。好,让我们进入正文。(三)研读赏析第一部分1、师:首先赏析第一部分,请同学们结合预习思考两个简单的问题。(多媒体出示题目)(1)这部分大意是在写什么?请用简单的几个字概括。(2)在这部分里作者主要是用什么表达方式来写地坛的景物的?生1:这部分写了地坛里的一些景物和他的心情,以及他的感受。师:你大意把握得不错,但要求“用几个字”“概括”。生1:师:文章是谁写的?这部分里所写的对象是什么?其他学生轻声地:史铁生地坛生1:史铁生和地坛。师:很好!我与地坛。(多媒体字幕飞出)师:表达方式是初中里学的,想想看,“写景物”,应该是什么?生:描写!(多媒体字幕飞出)
8、师:同学们看看,文章中的景物描写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生:第三段,第五段,第七段。师:课文太长了,不能面面俱到,我们就集中体味几个片段。2、朗读体味下列三个精彩片段:(多媒体字幕出示三个片段内容) (1)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的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师:这个片段用哪些词语来写地坛里景物的?生:剥蚀、淡褪、坍圮、散落师:这些都是什么词?生:动词。师:描写事物仅仅只用动词吗?还用了什么?哪些?生:形容词。浮夸、炫耀、苍幽、茂盛、自在坦荡。师:哦。从这些词语看,地坛曾经怎么样?生:荒芜
9、。师:是一开始就荒芜吗,“琉璃朱红高墙玉砌雕栏”,想想?生1:繁华。生2:富丽堂皇。师:请问这个句子的主语是什么?生:“它”,地坛。师:现在这个句式特点是“它,剥蚀了淡褪了坍圮了散落了”,而一般性表达是“琉璃剥蚀了朱红淡褪了高墙坍圮了玉砌雕栏散落了”, 主语是分散的。两相比较,那个好?生:原句。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生:这样写更能表现出地坛的破败荒芜状。师:可见作者这时的心情怎样?生:低落、伤感。师:那位同学来朗读一遍?读出这种情感来。生1(男):朗读。师:(问生2)他的朗读处理得如何?生2:响亮,但声音高了,应该低沉些。师:大家说。生:好!师:生1的读法也有可取之处,比如“到处的野草荒藤
10、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里就可以读得相对响亮些,抓住了“茂盛”和“自在坦荡”,请同学们齐读这里试试。生:齐读。师:来看这个片段。(多媒体字幕切换内容)(2)“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悉悉窣窣片刻不息。”师:这个片段所写的景物与上一个片段所写的景物有何区别?是些什么样的景物?生1:上一个片段是静态描写,这里是“动态”,写了蜂儿、蚂蚁、瓢虫等小生命。师:从
11、这些景物的描写可看出地坛其实充满了生:生机!师:作者因此获得了怎样的真实感受?他是怎样记录的?生:“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师:那就请一位同学来朗读,最好是女生,女生声音要亮些,谁来?生1(女):(朗读)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史铁生当初进入地坛时的心态,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突然残废了双腿,他摇了轮椅到地坛里去是为着什么?生:为了逃避。师:读出原句来。生:“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师:那时侯他很专心很耐心所想的事情是什么?生:死和生。师:而他最终选择了什么?生:生!师:他是因为什么而舍死求生的?生1:他看到了充满生机的地坛。生2:他从园子里的小生命看到了希望。师:所以他想了十多年
12、终于弄明白了什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里的“答案”。生:“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个可以辩驳的问题,而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教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师:生怎么怎么样,死又怎么怎么样,还扯到了上帝,这样的句子富有什么?生:哲理。师:哦,哲理这玩意儿真是太奇妙了,它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这么一想,史铁生的心情由当初的颓废沉重变得怎样了?生:好起来了,好多了师:书上怎么说的?生: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师:有人说,人生是杯酒,是苦是甜都要喝,人生是条河,是深是浅都要过。心智敏感的史铁生相信风雨过后会是彩虹,寒
13、冬过后一定会是春天!这时候,他集中思考的是什么问题?生:怎样活。师:不难想象,一个人一旦憧憬生活,热爱生命,那么,他就会在自己有限的眼里发现生命盎然的情趣和客观世界无限的美!请同学们齐声品读这个排比句,体味作者绝处逢生后的那种暗自喜悦的情感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
14、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师:啊,地坛,多美! 因为这地坛,作者的心胸开阔起来了,开始由思考自己转向思考谁?生:母亲。(四) 研读赏析第二部分师:现在我们来赏析第二部分,请同学们回答两个问题。(跟进字幕和悲苦母亲图象)1、第一部分是写我与地坛,这部分是在写什么呢?2、作者想到母亲后,给母亲下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判断,是那一句?师:第一问,很简单。生:我与母亲(多媒体字幕飞出)师:第二问,大家想想,提到母亲,几乎都会联想到“幸福”、“
15、温暖”这样的词。作者是怎样给自己的母亲下结论的?生1: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师:是吗?其实很多母亲都有这个特点。生2: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多媒体字幕飞出)师:很好!生:(掌声响起)师:母亲的“苦”体现在哪些地方?作者是怎样写的?请同学们找出几个细节品读。(学生说,教师用准备好的多媒体字幕跟进。)品味细节:(1)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反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待她再次送我出门的时候,她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2)现在我可以断定,以她的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人教第一册我与地坛 教学案例7 高中语文 人教第 一册 教学 案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