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陈作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陈作尧).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年级数学广角教学案例孝南区新铺镇中心小学陈作尧背景分析: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如用两个数字卡片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三个小朋友两两握手的组合数等。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决定首先由肯德基的2种主食与2种饮料搭配,再延伸到2件上衣和3件下装搭配,我认为,这并不影响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降低一点难度,能避免学生在一开始就遇见困难、受到挫折,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第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也是课能否上得成功的关键。我开始冥思苦想,用什么来吸引学生。学生对肯德
2、基(尤其是我们农村的孩子)很感兴趣,何不把数学问题放进孩子们的生活里,让数学问题生活化,让生活问题数学化,又能够达到激发兴趣、探究方法、解决问题、训练思维的目的呢?因此,我创设了模拟吃肯德基的情境,让孩子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又得到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第三,除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究,更要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数学家郑毓信说过“数学化是人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素养”。在本课教学中,我想从两个方面来渗透数学化思想。由2种主食品搭配2种饮料的早餐问题,再到2件上衣和3件下装搭配的问题,让学生经历横向数学化的过程;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连一连,算一算的方法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提高,让学生经历由“物体
3、”到“符号”(图形),再由“符号”(图形)抽象到“数”的纵向数学化的过程。片段描述及反思:【片段一】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肯德基吗?生:喜欢!(学生都异常兴奋)师:你喜欢吃肯德基中的哪些食品?生:薯条、汉堡、鸡肉卷、可乐(争先恐后的回答)师:(出示肯得基的图片)今天,肯得基早餐提供两种主食,分别是汉堡和虾卷,我们一般习惯一边吃肯德基,一边和饮料,因此又为我们提供了两种饮料,分别是可乐和果汁。如果,每人可以选择一种主食搭配一种饮料,那么,你想怎样搭配呢?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案呢?生:跃跃欲试。师: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生:可以摆一摆!生:可以算一算!生:可以画一画!生:可以连一连!(师有
4、意识地按以下顺序板书摆一摆;画一画;连一连;算一算。)师:还有其他的办法吗?生:没有了。师:现在请你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法,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动手操作。有的拿出学具摆,有的在纸上画、连线师:谁想把你的方法与大家分享?生1上台,在黑板上摆出了四种搭配方案。生2:我先算12=222=4师:你是怎么想的呢?生:汉堡可以搭配2种饮料,虾卷也可以搭配2种饮料,一共有4种,所以我写12=2,22=4。师:你的想法真不错。谁能理解他的想法,帮他再说一说?生:1种主食搭配2种饮料,2种主食就是2个2种,就可以用12=2,22=4来算。师: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吗?生:我用画的,再连线。师:你怎么画呢?生:我想画汉
5、堡、虾卷、和饮料。师:请你上台来画吧!生上台,怎么画也不象师:很难画是吧?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图形或别的什么来代替呢?生:用圆形表示汉堡和虾卷!生:用三角形表示饮料!师:那请你试一试他们建议的办法吧。生:画出2个圆形、2个三角形。【片段二】师:肯德基餐厅送给我们两件上衣和三件下装(课件出示两件上装和三件装)下现在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大家想不想动手试一试。师:大家利用学具袋里的学具摆一摆、连一连,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活动)展示汇报:生1:(边摆衣服卡片边说)先用一件上衣配下装,有3种,再用另一件上衣配下装,有3种,3+3一共有6种。生2:(边摆衣
6、服卡片边说)我是确先定好下装,每件下装可以配两件上衣,就有6种配法。生3展示衣服连线:师小结:有的是固定上衣,用下装搭配,有的是固定下装,用上衣去搭配。(课件同步演示衣服和裤子的搭配方式)师:如果没有衣服让我们摆,有什么简便的方法把它记录在本子上?生:画图形,画圆表示衣服,画三角形表示裤子和裙子。生:写衣服和裤子表示。生:写1、2、3、4、5表示。生:写1、2、3、4、5表示。学生尝试记录。互相交换看。汇报交流:生1展示:用表示上衣,用表示下装,共6种搭配。生2展示:生3展示:生4展示:ACADAEBCBDBE师小结:如果没有衣服让我们摆,我们还可以用画图、文字等方式,把各种搭配方法记录下来。
7、只要有顺序地搭配,就会不重复、不遗漏。反思新课标实验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最大特色在于增添了许多数学思想的教学。如何让只有8、9岁的小学生懂得深奥的数学思想,这节课的教学让我体会到:1.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创设了学生感兴趣吃肯德基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非常好。2.学生提出用“算一算”的方法来解决,这是我预先没有想到的。后来,竟出现了用12=2,22=4的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更是超越预设的自然生成。此时,教师如何应对,是压制或是顺势引导呢?我采取了顺其自然、顺势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说清楚思维过程,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3.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遇到困难,自发产生用符号或图形表示物
8、体的需要,而不是直接把方法教给学生。4.本节课我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学习中收获快乐、收获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5.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学会主动建构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也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在数学活动中,要有数学思考的含量,要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数学化的过程使学生更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发展,更有利于知识结构的建立。课一开始,复习二年级已经学过的两件上装和两件下装的搭配,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有序的搭配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9、;再添加一件裙子时,人人独立地动手摆一摆、连一连,亲身去体验有序的思考方法,与他人交流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个基础上,问学生:如果没有衣服让我们摆,有什么简便的方法把它记录在本子上?学生自然联想到以前经常用学具代替实物摆一摆、用图形等代替实物画一画的办法,纷纷地用图形、文字、字母等方式表示出来,学会了用符号来交流自己的想法;甚至,有的学生想到列加法算式、乘法算式解决这个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它把现实生活不断地抽象化、不断地符号化,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了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主地开展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会了有序的思考方法,还懂得了用符号来代替,
10、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学生面对搭配衣服的问题,用数学思维的方式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经历了数学问题的产生、数学知识的形成、数学结论的得出的过程,学生不仅会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还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拓展学生探究的空间。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提供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各种层次的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进行不同层次的探索,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问题探讨】1.有限教学时间内,达成认知目标与落实数学思考究竟孰轻孰重?“数学广角”的认知目标相当明确,研究的层面比数学知识技能更高,属于数学思想方
11、法,是数学应用价值在更高水平上的体现,例如排列组合、逻辑推理、统筹优化等,很多内容属于组合数学的范畴。因为较难,因此,达成这一认知目标就会花时较多,往往将这一问题分析透了,也就下课了。那么,是不是认知目标就是教学的重心呢?事实上,“数学广角”应该是落实数学思考的良好载体,就如本案例中的“有序思想”“优化意识”“符号化思想”才是教学的价值所在,而这些目标的达成,只有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展开,让学生经历探究才能得以实现,如果较快地提炼方法,应用巩固,那么,将使学习成为结果的记忆和套用,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宝贵的教育资源就不能被充分开发利用。但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由于研究的问题较难,必然会使知识落实花时较多,如四年级上册的“烙饼问题”、五年级上册的“找次品”等内容,那么此时,达成认知目标与落实数学思考究竟孰轻孰重?依然是我感到困惑的问题。2.教学的起点与落点在哪里?由于教材是遵循“螺旋上升”的原则编排的,此内容是在二年级上册学习基础上的后续学习。以下是二年级上册的例题: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只是将两件下装改为三件下装,例题如下:由于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支撑,以及二年级的学习基础,因此,必然有不少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序枚举的思想方法,甚至也感悟到了计算的方法,此时,学生的起点已经较高时,如何着眼于学生的认知起点进入教学、如何使教学目标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增量,也就成为我的另一困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