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细化解读培训稿.doc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细化解读培训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细化解读培训稿.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2年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细化解读培训稿-02l 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 你是怎样备课的?l 是怎样设置教学目标的? 你的课堂围绕教学目标了吗?l 目标落实得怎样?心里有数吗?要打造高效课堂,必须细化解读课程标准。一、回答两个问题:二、理清一些概念三、课程目标分解的方法或策略四、设计与学习目标相匹配的评价 一、回答几个问题: 1、课标解读所谓“课标解读”,就是通过研读课程标准,理解其基本理念和内涵精髓,分解课程目标,并指导教学实践,从而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课程标准解读与课程标准分解区别和联系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标准分解区别宏观 上位微观 具体理论层面技术层面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解决“怎么做
2、”的问题描述性的操作性的关注“目标维度”“学习领域”关注“目标陈述”提供的是“理念”“思路”提供的是“程序”“方法”“工具”联系解读课程标准是分解课程标准的前提、基础;解读课程标准是为了指导课程标准分解;分解课程标准是课程标准解读的延续;分解课程标准是为了实现解读课程标准的目的;分解课程标准是为解读并修订课程标准提供证据、依据;2、如何才能构建高效课堂我们解读课标,不是为解读课标而解读,而是在解读课标之后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标,保证课标、目标、教学活动以及课堂评价的一致性。如何才能构建高效课堂呢?身为教师应该清楚: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怎么知道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考虑如
3、何作出评价);我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通过怎样的教学准备和教学活动实施落实目标) 二、理清一些概念 1.“教学目标”的意涵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它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2.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教学目的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教学目的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课程目标是方向性的问题,它是国家和政府按照一定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培养目标。它受政府为教育制定的
4、教育目的的制约,是总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准则和指南。教学目的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的要求,制约着各个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发展趋势和总方向,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统贯全局的作用。教学目的的提出仅仅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是对教师要教什么的说明;一般采用“了解、领会、体会”等描述心理过程的内隐体验动词,因而比较抽象、笼统、模糊、不易测量。 通过比较,我们就能厘清教育目的、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它们是一级一级的包含关系。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的之间的关系 3.分解课程目标的意义在教学中我们如果直接用课程目标或教学目的代替教学
5、目标,就会出现教学目标笼统、虚化、泛化,课堂上无法检测评价,目标达成度不高。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目标无课标;有课标无分解;有目标无落实;无目标又费时,有目标不讨论,无目标忙探究。教学目标陈述的现状:教学目标错位、贴标签、缺乏操作性可以说,有效教学的所有问题几乎都与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落实有关,教学目标的设置和落实与课标的分解又密切相关。所以,分解课程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须,是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目标的必须。三、课程目标分解的方法或策略 (一)课程标准分解的要求分解课标是为了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它的核心要求就是“匹配”,目标与课标匹配,教学与目标匹配,评价与教
6、学匹配。就是用具体可测的教学目标呈现课程标准,并制定评估任务以验收目标达成的情况。 (二)课程标准分解的流程 分解目标标准章节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评价设计教学流程设计评价样题设计(根据教学需要安排)(三)课标分解的方法和技术要领叙写学习目标的四个构成要素l 核心概念l 行为动词l 行为条件l 行为程度1、课标分解的技术,可以用这四句话来概括:第一,用具体可描述的知识性名词呈现笼统的整体知识。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节的课标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第二,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动词,呈现认知心理动词。 (1)知识方面 了解水平包括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
7、或证据;举例;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行为动词如:说出、描述、举例、列举、识别、知道、了解、指认、确定等。如: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理解水平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出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行为动词如:解释、说明、比较、理解、归纳,判断、区别、预测、对比、收集、整理等。如: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分组准备某一大洲的资料,整理,宣纳后,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
8、。” 应用水平包括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行为动词如:应用、运用、设计、编辑、撰写、总结、评价等。如: “收集有关北京的图片资抖,编辑以北京概况为主题的地理小报。” “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组织有关人口问题的辩论会。” (2)技能方面 模仿水平包括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所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行为动词如模拟、模仿、重复、再现等。如: “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 “模拟一次暑期出国旅行,选择旅游路线,说出经过的主要国家和城市,描述可能见到的景观。” “有条件的学校可使用计算
9、机软件模拟演示大陆漂移。” 独立操作水平包括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行为动词如绘制、测量、测定、查阅、计算、试验等。如: “填绘全球海陆轮廓略图。” “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 迁移水平包括在新的情境下运用已有技能;理解同一技能在不同情境中的适用性等。行为动词如联系、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如: “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天气预报节目,并做记录,讨论当地天气情况,并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进行一次针对某一突发性自然灾害的自救演习。” “召开地理专题讨论会,对某一专题进行探讨。例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主要整治措施,珠江三
10、角洲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状况等。” 2有关体验性要求的目标动词。 (1)经历(感受)水平包括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行为动词如感受、体验、体会、尝试、感知、寻找、交流、参观、访问、调查、考察、接触等。如: “收集、交流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服饰的图片、资料,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调查当地的主要自然资源,列举合理或不合理利用方面的事例,并撰写简要报告。” (2)反应(认同)水平包括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作相应的反应等。行为动词如认同、接受、反对、欣赏、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重视、尊重、爱护、珍惜、拥护、帮助等。如: “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
11、习地理的兴趣。” “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 “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3)领悟(内化)水平包括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具有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行为动词如形成、养成、树立、建立、坚持、增强、领悟、追求等。如: “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第三,用与行为动词相匹配的行为条件呈现教学活动。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节的课标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 地理 课程标准 细化 解读 培训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