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十二五_规划与民生.pdf
《_十二五_规划与民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_十二五_规划与民生.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4专 题 论 谈 民生问题是中国改革发展的永恒动力民生维艰是30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根本动力。如何看待中国改革开放的动力?客观的、历史的结论应当是穷则思变。因为30年前的GDP仅3600多亿元,国家财政收入仅1100多亿元,农村绝对贫困人口达2.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近30%,许多人处于挨饿受冻的生存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改革开放便不会有出路。民生改善是中国改革发展30多年来的主要成果。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卓越成就,最重要的无疑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与国民财富的快速膨胀,GDP、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均在100倍以上。经济发展带来的客观结果是绝对贫困人口从2.5亿人迅速下降到2000多万人,中国成为
2、世界公认的减贫效果最显著的国家,绝大多数城乡居民在解决温饱问题后,进入了小康与富裕阶层,共同贫穷的时代被送进了历史。因此,民生得到持续大幅度改善,应当是30年来国家发展的主要成果。近年来民生问题全面升级是国家必须认真应对的挑战。在肯定民生得到持续大幅度改善的同时,不必讳言,近年来人民群众的不满意度在明显上升,对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各种民生问题的诉求全面升级。例如,尽管教育事业在发展,公共教育投入在持续增长,教育福利性在不断增强,但城乡居民对教育机会的公平性、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教育事业发展的均衡性以及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等的满足程度均存在着不满;尽管30年来转移
3、了2亿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十二五”规划与民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郑功成民生大计与和谐之基 编者按: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将改善民生列为今后工作的首要任务。在此大背景下,本着“关注民生、研究民生、服务民生”的宗旨,民盟中央首届“民生论坛”近日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从综合与专题的不同视角,共同探讨我国财富分配格局的合理化与改善民生的可行途径。现将部分发言摘编如下。5专 题 论 谈 就业岗位的增长几乎相当于欧洲国家全部就
4、业人口,但就业难、就业不平等、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仍然是公众不满的重要方面;尽管30年来国民财富在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普遍得到了国家发展的实惠,但对收入分配现状的不满却明显具有普遍性;尽管30年来社会保障体系在改革中加快建设,但公众的不安全感并未消除,后顾之忧甚多,更普遍缺乏稳定的安全预期;尽管农民工的境况得到了极大改善,就业歧视在许多领域不再存在,但新生代农民工与流入地居民的利益冲突却在不断强化,同工同酬同制同权的诉求急剧高涨;尽管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普遍大幅度改善,家庭财产结构走向电气化、机动化、金融资产化,但因环境污染、公共文化缺失、竞争激烈等多种原因,城乡居民的幸福感却在某种程度上下降了,等
5、等。由此可见,民生问题确实在全面升级,这既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客观表现,更是国家发展进程中必须认真应对的挑战。如果不能从历史的、辩证的视角看待民生问题的发展变化,国家发展就可能迷失方向;如果不能从发展的视角解决好新时期的民生问题并顺应不断升级的民生要求,国家发展就可能迷失目标。因此,民生问题客观上构成了中国改革发展进程中的永恒主题。全面改善民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核心使命从上述分析可知,民生问题全面升级不等于民生问题全面恶化,民生问题升级是国家发展进步的表现,而民生问题恶化却是国家停滞倒退的标志。然而,无论从怎样的角度看待现实中的民生问题,都决定了全面改善民生应当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核心使命。民生改善应
6、当与国家发展升级保持同步。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不仅将共同贫穷送进了历史,也将发展不足与贫穷落后、财力薄弱送进了历史,目前我国虽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从农业国到工业国,从农牧文明到现代文明,不仅应当表现在经济总量、产业结构与城镇化率等的巨大变化上,还应当表现在城乡居民的生存状态与生活质量同步得到改善方面。因此,不能只看到高估中国发展成就会损害经济社会正常发展,还要看到低估中国发展成就同样会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而拒绝承认中国的发展已经升级,也不利于民生事业的发展与民生的持续改善,最终导致的可能是深刻的社会危机,乃至深刻的经济危机与政治
7、危机。利益失衡与社会冲突必须通过全面改善民生才能化解。收入分配的长期失衡,直接影响了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它不仅使利益分割的格局趋向固化,社会结构急剧分化,贫富差距持续扩大,而且构成了现阶段一切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的深刻根源。公众对社会公平的认可度严重偏低,群体事件与极端个案不时爆发,官民对立情绪不断恶化等等,均揭示了社会风险在高速积累。因此,只有全面改善民生,才能促使利益格局趋向合理化,才能缓和社会冲突,才能真正迈向和谐社会。人民的呼声与民生诉求需要顺应。从国家的本质而言,权为民所赋,利为民所谋,在当代世界应属天经地义,政府的合法性应当来源于顺应人民的呼声并不断满足民生诉求。在民
8、生问题全面升级的现实背景下,理性的发展对策便应当是民生为重,将富民摆到优先位置。只有这样,国家才能持续、健康发展进步,民生才能持续、不断地得到改善。总之,在完成了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蜕变、从传统农业国家向新兴工业化国家蜕变的使命后,中国未来发展的目标追求便是从中等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从新兴工业化国家向现代化强国迈进,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全面改善民生无疑是国家发展的核心使命。“十二五”规划要追求民生为重、富民优先基于民生问题升级的现状,基于国家发展已经奠定的物质基础,“十二五”期间无疑应当追求民生为重、富民优先,确保民生全面得到改善。为此,我认为应当明确一个发展目标指向,实现六个转变,同
9、时确立一套具有约束性和预期性的民生指标。明确一个发展目标指向。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具体落实到民生为重,富民优先,通过调整相关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加大民生福利公共投入,创6专 题 论 谈 新保障民生与改善民生的机制,将全面改善民生作为国家“十二五”期间的目标任务。实现六个转变。教育为民生之基,需要从停滞不前的九年义务教育向不断扩展、公平普惠的教育福利转变,尤其是幼儿教育、职业教育。就业是民生之本,需要从单纯追求数量增长型向数量增长和质量提升并重型转变。应当适应劳资供求已经发生的深刻变化,在继续努力增加就业机会与就业岗位的同时,使就业质量得到提升。分配是民生之源,需要从先富后富型向共享共富型转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二 规划 民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