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5601.pdf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560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5601.pdf(1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慈溪市龙山镇龙升小学学科教学计划 2018 学年 第 二 学期 数学 学科 任课教师 胡金丽 班级 四年级 学生情况分析 从以往的基础上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个别几个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四则运算、观察物体、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图形的运动、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总复习等。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在日常
2、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在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对称轴。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条
3、形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鸡兔同笼的数学思想理念,感受数学的魅力。1 教学目标 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
4、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认识条形统计图。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的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立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3、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
5、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4、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5、利用各种形式帮助后进生赶队,狠抓基础教育,提高教学质量。6、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好每一个学生。1 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 1 四则运算 2 四则运算、观察物体、运算定律 3 运算定律 4 整理与复习 5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6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7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8 三角形 9 三角形 10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复习 12 图形的运动 13 图形的运动 14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15 数学广角
6、 16 整理和复习 17 整理和复习 18 期末检测 19 20 21 1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一课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第 1 课时 教 学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任 务定 位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教学难点 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板 书 设 计 加、减法的意
7、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差被减数 减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铺垫 加减 5 分钟口算。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理解加法的意义。出示例 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 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 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1(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
8、法。(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2、理解减法的意义。(1)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 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2)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减法的意义)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3师归纳
9、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6.练习“做一做”四、总结 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一第4、5 题。课后活动与作业 课堂作业本P1.教学 反思 学生在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后,弄清楚加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成为本小节教学的重点。要想理解剪发的意义并不难,难得是学生是否弄清楚减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是相反的,因此,“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是本小节的教学难点。1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练习一 第 2 课时 教 学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
10、值观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及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任 务定 位 教学重点 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教学难点 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教学准备 课件 板 书 设 计 练习一 25+16=41()()()321 100=221()()()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化修改 1、复习旧知。(1)出示算式,让学生说出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在下列算式的里填上适当的数。105+56=161 400 175=225 161 =56 225+=400 -56=105 225=175
11、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练习一。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 1、完成教材第 4 页第 1 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解决,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用什么方法计算,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 4 页第 2 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写的,为什么这么写。3、完成教材第4 页第 3 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小组内交流。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并说明理由。总结后,让学生在同桌内互相出题,玩猜数游戏。4、完成教材第4 页第 4 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填表。反馈时重点
12、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三、巩固拓展 1、师:我们学过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那么应用这些关系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 小结后说明:应用这些关系,可以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出示教材第 4 页“练习一”第 5 题。2、加法的验算。出示前两道算式,让学生计算,并思考可以如何验算。3、减法的验算。出示后两道题算式,让学生计算,并用学过的知识进行验算。教师板书出验算的竖式,让学生说说运用了什么验算方法。四、课堂小结 1、巩固知识。(1)加、减法的意义是什么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2)运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2、师生共同小结。课后活动与作业 课堂作业本 P2.教学 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在上个
13、学期已经提了一些,学生对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都已经知道了,所以这堂课学生学得很轻松,也很主动,可是学生的口算能力不是特别好,口算经常出错,这方面还要不断加强。1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三课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第 3 课时 教 学目 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学生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任 务定 位 教学重点 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
14、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板 书 设 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 任何数加上0 还是 0。任何数乘0 都等于 0。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个性化修改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1、乘法的意义 出示例 1(1)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 4=12 师:为什
15、么用乘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1 2、理解除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出示例 2(2)(3)(1)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列式计算:123=4 124=3(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第、与的已知条件和问
16、题有什么变化 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1 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师概括: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做一做 5、教学例 3.关于 0 在除法中的特性,课后活动 和 作业 课堂作业本 P3.教后札记 教学 反思 本
17、节课同学们自始至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冰天雪地”的出现牵动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致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能积极 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在教学中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 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应用所学的知识 得到答案。是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1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四课 练习二 第 4 课时 教 学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任 务定 位 教学重点 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教
18、学难点 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教学准备 课件 板 书 设 计 练习二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化修改 一、师生谈话,引入练习 师: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师生交流后明确:学习了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师:今天,我们将通过“练习二”的习题来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成果。板书课题:练习二。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 17 题。完成教材第 7 页第 1 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列式计算,然后交流反馈。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分别用什么方法计算的。1 2、完成教材第 7 页第 2 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解决,并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然
19、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完成教材第 7 页第 3 题。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4、完成教材第 7 页第 4 题。出示题目后,由学生独立填写。5、完成教材第 7 页第 5 题。课件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6、完成教材第 8 页第 6 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读懂题意,明确要求,然后独立解答。师生交流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为什么这样列式。三、巩固拓展 出示“练习二”第 79 题。1、完成教材第 8 页第 7 题。题目出示后,学生直接口算,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想的。2、完成教材第 8 页第 8 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解题的方案
20、,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完成教材第 8 页第 9 题。出示题目,让学生明确图形表示的是什么数,再独立思考,作出正误判断。组织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和依据。四、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完成了很多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的相应练习。通过这节练习课,大家有哪些收获 2、师生共同小结。课后活动与作业 课堂作业本P4.教学 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在上个学期已经提了一些,学生对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都已经知道了,所以这堂课学生学得很轻松,也很主动,可是学生的口算能力不是特别好,口算经常出错,这方面还要不断加强。1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五课 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第 5 课时 教 学目 标
21、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任 务定 位 教学重点 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 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准备 课件 板 书 设 计 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教学过程设计 个
22、性化修改 一、复习引入: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 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 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 4、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二、新知探究 出示例 4:96 12+4 2 1、说说运算顺序。1 2、如果在 96 12+4 2 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 96(12+4)2,运算顺序怎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3、如果在 96(12+4)2 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变成另一个算式 96(12+4)2,运算顺序怎样
23、(说明: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96(12+4)2 =96 162 =96 32 =3 4、阅读“你知道吗”5、总结: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2、选择题:(1)47 与 33 的和,除以 36 与 16 的差,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A、47+3336-16 B、(47+33)(36-16)C、(36-16)(47+33)(2)750减去25的差,去乘
24、 20 加上 13 的和,积是多少正确列式是()A、(750-25)(20+13)B、(20+13)(750-25)C、750-2520+13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三 第 1、3 题。课后活动与作业 课堂作业本 P5.教学 反思 本节课内容是乘除混合的运算,教学内容是通过创设一个情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算出得数,着重在于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先算乘除理解,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解决,要先出哪一部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算式的解读和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这也可以看出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这方面还要加强。1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六课 租船问题 第 6 课时
25、 教 学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任 务定 位 教学重点 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准备 课件 板 书 设 计 租船问题 方案一:如果尽可能多的租大船;326=5(条)2(人)5 条大船,1 条小船一共;305+241=174(元)方案二:如果全部都租小船:324=8(条)248=192(元)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化修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四年级 下册 数学 教案 反思 560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