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知识讲座曾志远.doc
《经济学知识讲座曾志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知识讲座曾志远.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经济学知识讲座曾志远第一部分 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笛卡尔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而且这种研究方法不是先天俱来,更不是凝固不化,而是伴随着历史发展、社会经济进程而逐渐深化。反过来,研究方法的每次革命、创新又推动着学科的成熟和向更高层次的推进。经济学的发展同样从来没离开过其方法论的嬗变,而且较之其他学科,经济学从一开始就更多地深受哲学思潮的渗透和推动,呈现出独特的演变轨迹和特征。综观经济学发展历程,每次研究方法的创新都带来了现代经济学的新发展。确定研究方法是经济学的首要出发点,它是分析经济问题的视角、工具和框架。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经济学
2、流派,各种学科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交叉、借鉴,导致了经济学的多元化。同时,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已深入到各种社会学科,形成了所谓的“经济学帝国主义”。经济学研究方法论是获取新的可靠知识的系统方法,是寻求解释的一个过程。它对于处理好知的经济学与行的经济学极其重要(李萍讲义, 2004) 。把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必须理解经济学的语言方式。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用“范式”(paradigm)来阐述这种语言方式。科学革命就是用新范式代替旧范式,库恩称为“格式塔转换”。所谓范式就是围绕假设前提、方法论、分析技术、事例等形成的一致看法,最终形成某一学科的概念体系(张东辉, 2004) 。例如,考察经济说
3、史可以发现,经济学的每次重大革命或突破都源于研究方法的转变。从重商主义、重农学派、古典主义、边际学派、新古典主义、凯恩斯革命再到新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无不首先开始研究方法的转变,然后才是经济学内容的创新。1、 经济模型分析方法经济模型是解释经济理论的框架。经济模型可以分为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分析经济模型,对应到静态模型上有静态分析方法和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对应到动态模型上有动态分析方法。静态分析方法是指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求得内生变量的分析方法。比较静态分析方法是指研究外生变量的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动态分析是指以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
4、差别,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所谓“静态”和“动态”无非区别于是否考虑时间的先后顺序。也就是说,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中所有变量都属于同一时间点,或者说,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适应于任何时期,比较静态分析中虽然外生变量有变化,但我们也没有考虑这种变化的时间属性;动态分析需要考虑变量的时间属性,研究不同时点上变量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作用对结果的形成和变化所产生的作用,也就是考虑结果随时间变化的实际过程。 经济模型往往包含了以下几个层次: (1)找出相关变量,确定解释变量和需要解释的变量。 (2)撇开非重要变量,保留重要变量。确定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 (3)假设。经济
5、学中的假设是解释经济现象的先决条件。没有假设,就没有经济学。假设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在假设下才可能找出变量之间的确定关系。 (4)证伪。如果不能够证明所得出的变量关系是错误的,那么变量关系就是成立的。 (5)预测。2、均衡分析方法均衡分析包括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是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个别商品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值的形成过程。即在某种商品的需要量和供应量相等时为均衡产量,此时的价格为均衡价格。一般均衡是在市场上商品的供给、需求、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所有的商品供求达到均衡状态。局部均衡分析假定“其它条件不变”,实质上这种分析法有一定的抽象意味,从而使这种分析法很容易揭示事物的
6、实质。然而在现实的经济运行中, “其它条件不变”这样的前提,只有在纯理论的推导中才存在,而真实的情况是供给、需求、价格等经济的因素和非经济的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以局部均衡分析法有其严重的局限性。一般均衡分析才更接近现实生活状况。然而均衡在经济运行中并非常态,非均衡才为常态。所以采用非均衡分析法在经济研究中就特别重要了。均衡原是物理学中的概念,它表示当一物体同时受到几个方面不同的外力作用时,若合力为零,则该物体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种状态就是均衡。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把这一概念引入经济学,主要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境界。用均衡分析法(
7、如局部均衡、一般均衡) 集中、系统地分析研究不同经济主体在利益驱动下的各种行为、过程及结果,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般均衡体系是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占据着统治地位。1994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三位获得者纳什、海萨尼和泽尔滕对博弈论的研究和推动,拓宽了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深化了经济学的分析层次,突出了理性人在经济分析中的价值与地位,侧重研究行为过程,完善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因为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市场经济中各经济主体利益的分配与协调,也就是利益均衡问题。但现有的许多经济理论和模型恰恰抽象了各经济实体的利益,使它们不能真实地反映经济体系的本质。博弈论在承认各经济实体利益的基础上
8、,更侧重研究主体行为的特征,注重协调他们的利益关系,因此,博弈分析方法已成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经济现象和人们如何进行权衡取舍的学问,正是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的欲望无止境性这一对基本矛盾才产生了经济学,逼迫人们做出权衡取舍的选择,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欲望。在权衡取舍选择过程中,对利益均衡问题的研究构成了经济学发展史的一条主线,利益均衡问题的实质是研究市场经济中各实体经济利益的协调过程和分布状况。一般均衡主要研究在市场供求相等(即所谓市场出清) 条件下利益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分配结果,这一利益分配过程是通过商品市场、要素市场以及更加细
9、分的市场的均衡具体表现出来的。其特征是市场参与者如何实现个体利益最大化。如消费者在商品市场中,在个人收入、商品价格、偏好既定条件下,通过购买各种商品使自己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以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厂商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指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 通过出售各种商品使总收益最大,也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取决于生产要素的价格,要素所有者在要素市场上以最高的要素价格卖出生产要素,实现个人收入最大化。一般均衡分析方法最典型的有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博弈均衡是指用博弈论方法建立起来的经济均衡概念、理论体系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博弈均衡是研究利益均衡问题的一
10、种手段和方法,现今已发展成为经济博弈论这样一门相对完整的理论学科。博弈均衡研究主要集中在互动式的决策,其特征是决策参与者的决策和活动的互动效应。基本分析方法是在特定的互动的环境中,运用数学方法对参与者的相互作用和特征结构,即他们的目标、知识、资金、可能的行动线路和行为规则做出假设,并从中推导出预期的结果。最典型的是非合作博弈的纳什均衡,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子博弈完美均衡,不完全信息博弈的贝叶斯均衡等。博弈均衡分析过程主线清晰、内在逻辑紧密、表述严谨科学,是对现实问题具有更强解释力的新的观念和方法。因此,博弈分析方法已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一部分,并引起了经济学的革命。3、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哲学原理告诉
11、我们,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对立统一。没有无质之量也没有无量之质。经济现象同样如此。这便决定了进行经济理论的研究要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对于事物质的认识是对事物认识的开始,同时也是定量分析的基础。没有对事物质的正确分析,量的分析便不可能是正确的。然而对事物仅有质的分析而无量的把握,这样的认识是过于粗糙。对经济现象作深入细致的定量分析比只作定性分析的意义更大。运用数学工具进行定量分析,可以使我们更精确地理解各种复杂的经济现象之间的比例关系,掌握其数量变化的规律。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我们难以想象不借助于数学、统计学等工具,而仅凭定性分析去揭示社会经济系统的运行规律。可以说,基于定性分析的定量分析
12、是把经济理论用来指导实践的前提,是对各种经济理论、假说进行检验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是,数学方法只是帮助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之一而绝不是万能的。例如:数学模型总是以已有的经济理论为基础,并作必要的简化,其理论意义以其依据的理论为界。对于不同的经济理论它并非有效。近年来,经济学研究表现出日益浓厚的定量化趋势。数量分析方法的加强,数学化、定量化是经济学迅速科学化的重要标志,也是诸多经济学家能获得诺贝尔奖的重要原因,但由于没有严格的数学推导与证明,因而所得出的结论往往难以令人信服。现代经济学发展表现出以下三个特征: ( 1)理论与实际越来越紧密的结合; ( 2)采用数学模型定量分析; (3)实证
13、分析的强化趋势。有专家认为,目前国内经济学家基本上不掌握数学,国内经济学界在数学上的运用和国际经济学界确实还有差距,所以,应该把数学学好。但是数学只是一个工具,而不是目的。掌握了数学工具,这样才较容易在一流的经济学刊物上发表文章,被国外一流的经济学家接受。不过当迈过这一门槛,成为一位有影响的经济学家的时候,就不能让数学来限制思维,要不断地发掘新的现象,到那时能够用一般均衡,就用一般均衡,不容易用一般均衡表达的时候,就用局部均衡。现在一些国际著名的经济学家的文章,就经常只用一两个等式把最重要的关系表示出来,连解也不解了,这样的文章仍在很重要的杂志上发表,为什么呢? 固然是因为他有名,更主要的是他
14、研究的是重要的别人尚未解释或解释得不到位的现象。所以,要掌握数学,应用数学,但不能为了数学而数学。因为,定量方法用于经济学研究本身可能存在诸多局限性,譬如: (1)忽视运用定量方法的理论基础而直接应用于经济分析; (2)数据来源与数据质量的限制; ( 3)对经济问题中难以量化的因素无法处理,如商业文化、交易习惯、制度的力量、一个经济体的“软实力”等,很难用数字、模型表达;(4)定量模型的假设条件不符合实际:毕竟经济学不是数学,决定经济交易的因素成千上万,而且几乎所有因素都是变量,不像数学模型所揭示的那样,只要满足给定的假设条件,就有相应的结果。有人会说,数学模型应用于经济学研究,仅仅是提供一种
15、思路,可一旦把一个或几个最重要的变量忽略,就有可能导致结论不准确,从而给人一个错误的思路。在很多情况下,定性研究不仅有必要而且应作为首选。即先定性,后定量,先掌握事物的实质,分析结构框架,再进一步选用适当的量化方法佐证定性结论的准确性。没有定性的定量分析,好比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肯定是没有生命力的。孙子兵法短短几千字,未看到一个数学模型,可他的思想影响了人们几千年,直到现在其生命力还仍很旺盛。其实,经济学作为经国济世之学,首先应该是致用之学,既应尽可能客观地解释经济现象,又应能据以制定经济政策。否则,一味强调数量化、模型化,而忽视对经济现象内在规律性的探求,经济学的社会价值将越来越低。就我国
16、现阶段经济学研究而言,当然首先要重视宏观经济环境与微观经济的数量关系,注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注重对经济理论的实证检验,注重数理方法的应用,但又不能迷信数学推演、数学模型,要提倡对真问题做真研究,反对提出假问题进行假研究、伪研究。重视定量研究,要正确运用定量研究方法。就定量研究方法的三个层次而言, ( 1)方法论层次最为重要,它能提供经济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模型,应首先能根据经济现象建立数学模型,把纷杂的经济现象抽象化。提出问题并将其抽象化,则问题的多一半就已经解决; (2)统计学层次也很重要,该层次是解决核算指标、计算方法、分析方法的问题,要解释经济现象,得先确定解释的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17、以及如何用这些指标来解释的具体方法; ( 3)数据层次则是经济现象能否被解释的实践检验,需通过搜集到的大量的真实数据来检验模型的正确性、表明数学模型对经济现象具有一般的解释力。可怕的是,一些研究者在所建模型不能被实际数据验证时,不是去做进一步研究,也不是去探究到底问题出在哪里,而是篡改数据,类似的研究即便用了数量方法,又有何价值?总之,对真问题、大问题的提出首先要用定性方法,对真问题进行真研究,既可采用定性方法,也可采用定量方法。先定性,再定量,对能定量的尽可能作定量研究,对不能量化的则重在揭示事物的本质。对经济研究者本人,也不应人人都用量化方法,而是让擅长定性研究的人做定性研究,擅长定量分析
18、的则鼓励其做定量分析。不在乎兵器和战法是什么,只要能打败敌人,就都是好兵器好打法,只要能解释并指导实践的研究方法,就都是可行的经济学研究方法。用总量指标衡量宏观经济运行是定量研究的典型事例。在微观经济学中,价格、利润、成本、产量都是重要的微观个量。4、边际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法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经济分析方法,同时形成了经济学的边际效用学派,代表人物有瓦尔拉(L. Walras)、杰文斯(W.S. Jevons)、戈森(H.H. Gossen)、门格尔(C. Menger)、埃奇沃思(F.Y. Edgeworth)、马歇尔(A. Marshall)、费希尔(I. Fisher)、克拉克(J.B.
19、Clark)以及庞巴维克(E. von Bohm-Bawerk)等人。边际效用学派对边际概念作出了解释和定义,当时瓦尔拉斯把边际效用叫做稀缺性, 杰文斯把它叫做最后效用,但不管叫法如何,说的都是微积分中的“导数”和“偏导数”。 在西方经济学中,边际分析方法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之一,是一个比较科学的分析方法。西方边际分析方法的起源可追溯到马尔萨斯。他在1814年曾指出微分法对经济分析所可能具有的用途。1824年,汤普逊(W.Thompson)首次将微分法运用于经济分析,研究政府的商品和劳务采购获得最大利益的条件。功利主义创始人边沁(J.Bentham)在其最大快乐和最小痛苦为人生追求目标的信条中,
20、首次采用最大和最小术语,并且提出了边际效应递减的原理。 边际分析法是把追加的支出和追加的收入相比较,二者相等时为临界点,也就是投入的资金所得到的利益与输出损失相等时的点。如果组织的目标是取得最大利润,那么当追加的收入和追加的支出相等时,这一目标就能达到。 边际分析法的数学原理很简单。对于离散discrete情形,边际值marginal value为因变量变化量与自变量变化量的比值;对于连续continuous情形,边际值marginal value为因变量关于某自变量的导数值。所以边际的含义本身就是因变量关于自变量的变化率,或者说是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改变量。在经济管理研究中,经常考虑
21、的边际量有边际收入MR、边际成本MC、边际产量MP、边际利润MB等。 (1)边际分析方法的内涵边际分析方法在西方经济学中,我们把研究一种可变因素的数量变动会对其他可变因素的变动产生多大影响的方法,称为边际分析方法。 边际分析法就是运用导数和微分方法研究经济运行中微增量的变化,用以分析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的一种方法。 边际即“额外的”、“追加”的意思,指处在边缘上的“已经追加上的最后一个单位”,或“可能追加的下一个单位”,属于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就是指在函数关系中,自变量发生微量变动时,在边际上因变量的变化,边际值表现为两个微增量的比。 这种分析方法广泛运用于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的分析
22、过程,如对效用、成本、产量、收益、利润、消费、储蓄、投资、要素效率等等的分析多有边际概念。 边际分析法之所以成为西方经济学研究中的非常重要的方法,是由西方经济学的对象决定的。由于西方经济学研究资源最优效率的使用,而最优点实际就是函数的极值点,根据高等数学的知识,很容易理解,数学方法求得极值就是对函数求导数,当它的一阶导数为0时,即找到极值点。 经济学研究经济规律也就是研究经济变量相互之间的关系。经济变量是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如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产量、收益等等。经济变量分为自变量与因变量。自变量是最初变动的量,因变量是由于自变量变动而引起变动的量。例如,如果研究投入的生产要素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23、可以把生产要素作为自变量,把产量作为因变量。自变量(生产要素)变动量与因变量(产量)变动量之间的关系反映了生产中的某些规律。分析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边际分析法。 “边际”这个词可以理解为“增加的”的意思,“边际量”也就是“增量”的意思。说的确切一些,自变量增加一单位,因变量所增加的量就是边际量。比如说,生产要素(自变量)增加一单位,产量(因变量)增加了2个单位,这因变量增加的两个单位就是边际产量。或者更具体一些,运输公司增加了一些汽车,每天可以多运200多名乘客,这200名乘客是边际量。边际分析法就是分析自变量变动一单位,因变量会变动多少。在根据边际分析法作出决策时就是要对比边际成本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学 知识讲座 曾志远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