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注音版190.pdf
《诗经注音版19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注音版190.pdf(7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诗 经【导读】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 多年的诗歌 305 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一是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诗经305 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经过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产生这样一部诗歌总集是不可想象的。因而采诗说是可信的。一是孔子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
2、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诗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 6 世纪,此时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 年吴公子季札至鲁国观乐,鲁乐工为他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说明那时已有了一部诗,此时孔子年仅 8 岁。因此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够演唱的,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 -2-词。诗经的体例便是
3、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 15 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 160 篇。大部分是民歌。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 篇,小雅74 篇,共 105 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 篇,鲁颂4 篇,商颂5 篇,共 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
4、周后期至东迁时;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当产生于春秋时期。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其中有些诗,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有些诗,如魏风硕鼠、魏风伐檀等,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有些诗,如小雅何草不黄、豳风东山、唐风鸨羽、小雅采薇等写征夫思家恋土和对战争的哀怨;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等
5、表现了思妇对征人的怀念。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痛苦和灾难。有些诗,如周南芣苢完整地刻画了妇女们采集车前子的劳动过程;豳风七月记叙了奴隶一年四季的劳动生 -3-活;小雅无羊反映了奴隶们的牧羊生活。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如秦风兼葭表现了男女之间如梦的追求;郑风溱洧、邶风静女表现了男女之间戏谑的欢会;王风采葛表现了男女之间痛苦的相思;卫风木瓜、召南摽有梅表现了男女之间的相互馈赠;鄘风柏舟、郑风将仲子则反映了家长的干涉和社会舆论给青年男女带来的痛苦。另如邶风谷风、卫风氓还抒写了弃妇的哀怨,愤怒谴责了男子的忘恩负义,反映了阶级社会中广大妇女
6、的悲惨命运。周礼春官大师云:“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六诗在毛诗序中又作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例如豳风七月、卫风氓都是赋体:前者铺叙了奴隶春耕、采桑、纺织、田猎、造酒、贮藏和准备过冬等一年四季的全部劳动生活,表现了阶级的对立和奴隶们的悲愤之情;后者倒叙了弃妇与氓由恋爱到结婚直至被氓遗弃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弃妇的哀怨和决绝。又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比体:前者把剥削者比作贪婪的大老鼠;
7、后者把淫乱无耻的卫宣公比作大癞蛤蟆;二者都寄寓了极大的讽刺之意。另如周南关雎、魏风伐檀都是兴体:前者以贞鸟雎鸠的“关关”叫声起兴,联想起人的男女之情;后者以奴隶们的“坎坎”伐木声起兴,联想到奴隶主阶级的不劳而获。在诗经中,赋、比、兴手法常常是交替使用的,有“赋而比也”,有“比而兴也”,还有“兴而比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 -4-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
8、,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而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 11 世纪到公元前 6 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
9、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诗经的影响还越出中国的国界而走向全世界。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很早就传入汉文版诗经。从 18 世纪开始,又出现了法文、德文、英文、俄文等译本。诗 经 -5-sh 诗 j n 经 f n 风 “f n 风 ”d e 的 y 意 y 义 s h 是 s h n 声 d i o 调 。古 r n 人 s u 所 w i 谓 q n 秦 f n 风 、w i 魏 f n 风 、z h n 郑 f n 风 ,j i 就 r 如 x i n 现 z i 在 w 我 m en 们 s h u 说 s h n 陕 x 西 d i o 调 、s h n 山 x 西 d i o 调 、h 河 n
10、n 南 d i o 调 。f n 风 s h 诗 s h 是 b 不 t n 同 d 地 q 区 d e 的 d 地 f n 方 y n 音 y u 乐 ,d 大 b 部 f e n 分 s h 是 m n 民 歌 。s h 是 c n 从 z h u 周 n n 南 、z h o 召 n n 南 、b i 邶 、y n 鄘 、w i 卫 、w n 王 、z h n 郑 、q 齐 、w i 魏 、t n 唐 、q n 秦 、c h n 陈 、u 桧 、c o 曹 、b n 豳 d n 等 1 5 个 d 地 q 区 c i 采 j 集 s h n 上 l i 来 d e 的 t 土 f n 风
11、 歌 y o 谣 。n 共 1 6 0 p i n 篇 。sh 诗 j n 经 f n 风 zhu 周 n n 南 u n 关 j 雎 u n 关 u n 关 j 雎 j i 鸠 ,z i 在 h 河 z h 之 z h u 洲 。y o 窈 t i o 窕 s h 淑 n 女 ,j n 君 z 子 h o 好 q i 逑 。c n 参 c 差 x n 荇 c i 菜 ,z u 左 y u 右 l i 流 z h 之 。y o 窈 t i o 窕 s h 淑 n 女 ,w 寤 m i 寐 q i 求 z h 之 。q i 求 z h 之 b 不 d 得 ,w 寤 m i 寐 s 思 f 服 。
12、y u 悠 z i 哉 y u 悠 z i 哉 ,z h n 辗 -6-z hun 转 f n 反 c 侧 。c n 参 c 差 x n 荇 c i 菜 ,z u 左 y u 右 c i 采 z h 之 。y o 窈 t i o 窕 s h 淑 n 女 ,q n 琴 s 瑟 y u 友 z h 之 。c n 参 c 差 x n 荇 c i 菜 ,z u 左 y u 右 m o 芼 z h 之 。y o 窈 t i o 窕 s h 淑 n 女 ,z h n 钟 鼓 y u 乐 z h 之 。j i 樛 m 木 n n 南 y u 有 j i 樛 m 木 ,葛 l i 藟 x 系 z h 之 。l
13、 乐 z h 只 j n 君 z 子 ,f 福 l 履 s u 绥 z h 之 。n n 南 y u 有 j i 樛 m 木 ,葛 l i 藟 h u n 荒 z h 之 。l 乐 z h 只 j n 君 z 子 ,f 福 l 履 j i n 将 z h 之 。n n 南 y u 有 j i 樛 m 木 ,葛 l i 藟 y n 萦 z h 之 。l 乐 z h 只 j n 君 z 子 ,f 福 l 履 c h n 成 z h 之 。t o 桃 y o 夭 t o 桃 z h 之 y o 夭 y o 夭 ,z h u 灼 z h u 灼 q 其 h u 华 。z h 之 z 子 y 于 u 归
14、 ,y 宜 q 其 s h 室 j i 家 。t o 桃 z h 之 y o 夭 y o 夭 ,y u 有 f i 蕡 q 其 s h 实 。z h 之 z 子 y 于 u 归 ,y 宜 -7-q 其 j i 家 s h 室 。t o 桃 z h 之 y o 夭 y o 夭 ,q 其 y 叶 z h n 蓁 z h n 蓁 。z h 之 z 子 y 于 u 归 ,y 宜 q 其 j i 家 r n 人 。t 兔 j 罝 s 肃 s 肃 t 兔 j 罝 ,z h u 椓 z h 之 d n 丁 d n 丁 。j i 赳 j i 赳 w 武 f 夫 ,n 公 h u 侯 n 干 c h n 城 。
15、s 肃 s 肃 t 兔 j 罝 ,s h 施 y 于 z h n 中 k u 逵 。j i 赳 j i 赳 w 武 f 夫 ,n 公 h u 侯 h o 好 c h u 仇 。s 肃 s 肃 t 兔 j 罝 ,s h 施 y 于 z h n 中 l n 林 。j i 赳 j i 赳 w 武 f 夫 ,n 公 h u 侯 f 腹 x n 心 。h n 汉 u n 广 n n 南 y u 有 q i o 乔 m 木 ,b 不 k 可 x i 休 s 思 ;h n 汉 y u 有 y u 游 n 女 ,b 不 k 可 q i 求 s 思 。h n 汉 z h 之 u n 广 y 矣 ,b 不 k 可
16、 y n 泳 s 思 ;j i n 江 z h 之 y n 永 y 矣 ,b 不 k 可 f n 方 s 思 。-8-q i o 翘 q i o 翘 c u 错 x n 薪 ,y n 言 y 刈 q 其 c h 楚 ;z h 之 z 子 y 于 u 归 ,y n 言 m 秣 q 其 m 马 。h n 汉 z h 之 u n 广 y 矣 ,b 不 k 可 y n 泳 s 思 ;j i n 江 z h 之 y n 永 y 矣 ,b 不 k 可 f n 方 s 思 。q i o 翘 q i o 翘 c u 错 x n 薪 ,y n 言 y 刈 q 其 l u 蒌 ;z h 之 z 子 y 于 u 归
17、 ,y n 言 m 秣 q 其 j 驹 。h n 汉 z h 之 u n 广 y 矣 ,b 不 k 可 y n 泳 s 思 ;j i n 江 z h 之 y n 永 y 矣 ,b 不 k 可 f n 方 s 思 。sh 诗 j n 经 f n 风 zho 召 n n 南 -9-q u 鹊 c h o 巢 w i 维 q u 鹊 y u 有 c h o 巢 ,w i 维 j i 鸠 j 居 z h 之 ;z h 之 z 子 y 于 u 归 ,b i 百 l i n 两 y 御 z h 之 。w i 维 q u 鹊 y u 有 c h o 巢 ,w i 维 j i 鸠 f n 方 z h 之 ;z
18、 h 之 z 子 y 于 u 归 ,b i 百 l i n 两 j i n 将 z h 之 。w i 维 q u 鹊 y u 有 c h o 巢 ,w i 维 j i 鸠 y n 盈 z h 之 ;z h 之 z 子 y 于 u 归 ,b i 百 l i n 两 c h n 成 z h 之 。c o 草 c h n 虫 y o 喓 y o 喓 c o 草 c h n 虫 ,t 趯 t 趯 f 阜 z h n 螽 ;w i 未 j i n 见 j n 君 z 子 ,y u 忧 x n 心 c h n 忡 c h n 忡 。y 亦 j 既 j i n 见 z h 止 ,y 亦 j 既 u 觏 z
19、h 止 ,w 我 x n 心 z 则 j i n 降 。z h 陟 b 彼 n n 南 s h n 山 ,y n 言 c i 采 q 其 j u 蕨 ;w i 未 j i n 见 j n 君 z 子 ,y u 忧 x n 心 c h u 惙 c h u 惙 。y 亦 j 既 j i n 见 z h 止 ,y 亦 j 既 u 觏 z h 止 ,w 我 x n 心 z 则 s h u 说 。z h 陟 b 彼 n n 南 s h n 山 ,y n 言 c i 采 q 其 w i 薇 ;w i 未 j i n 见 j n 君 z 子 ,w 我 x n 心 s h n 伤 b i 悲 。-10-y 亦
20、 j 既 j i n 见 z h 止 ,y 亦 j 既 u 觏 z h 止 ,w 我 x n 心 z 则 y 夷 。o 羔 y n 羊 o 羔 y n 羊 z h 之 p 皮 ,s 素 s 丝 w 五 t u 紽 ;t u 退 s h 食 z 自 n 公 ,w i 委 s h 蛇 w i 委 s h 蛇 。o 羔 y n 羊 z h 之 革 ,s 素 s 丝 w 五 y 緎 ;w i 委 s h 蛇 w i 委 s h 蛇 ,z 自 n 公 t u 退 s h 食 。o 羔 y n 羊 z h 之 革 ,s 素 s 丝 w 五 z n 总 ;w i 委 s h 蛇 w i 委 s h 蛇 ,t
21、 u 退 s h 食 z 自 n 公 。j i n 江 y u 有 s 汜 j i n 江 y u 有 s 汜 ,z h 之 z 子 u 归 ,b 不 w 我 y 以 !b 不 w 我 y 以 ,q 其 h u 后 y 也 h u 悔 。j i n 江 y u 有 z h 渚 ,z h 之 z 子 u 归 ,b 不 w 我 y 与 !b 不 w 我 y 与 ,q 其 h u 后 y 也 c h 处 。j i n 江 y u 有 t u 沱 ,z h 之 z 子 u 归 ,b 不 w 我 u 过 !b 不 w 我 u 过 ,q 其 x i o 啸 y 也 歌 。sh 诗 j n 经 f n 风
22、b i 邶 f n 风 -11-l 绿 y 衣 l 绿 x 兮 y 衣 x 兮 ,l 绿 y 衣 h u n 黄 l 里 。x n 心 z h 之 y u 忧 y 矣 ,h 曷 w i 维 q 其 y 已 !l 绿 x 兮 y 衣 x 兮 ,l 绿 y 衣 h u n 黄 s h n 裳 。x n 心 z h 之 y u 忧 y 矣 ,h 曷 w i 维 q 其 w n 亡 !l 绿 x 兮 s 丝 x 兮 ,n 女 s u 所 z h 治 x 兮 。w 我 s 思 古 r n 人 ,b 俾 w 无 y u 訧 x 兮 !c h 絺 x 兮 x 绤 x 兮 ,q 凄 q 其 y 以 f n 风
23、 。w 我 s 思 古 r n 人 ,s h 实 h u 获 w 我 x n 心 !y n 燕 y n 燕 y n 燕 y n 燕 y 于 f i 飞 ,c h 差 c h 池 q 其 y 羽 。z h 之 z 子 y 于 u 归 ,y u n 远 s n 送 y 于 y 野 。z h n 瞻 w n 望 f 弗 j 及 ,q 泣 t 涕 r 如 y 雨 。y n 燕 y n 燕 y 于 f i 飞 ,j i 颉 z h 之 h n 颃 z h 之 。z h 之 z 子 y 于 u 归 ,y u n 远 y 于 j i n 将 z h 之 。z h n 瞻 w n 望 f 弗 j 及 ,z h
24、 伫 l 立 y 以 q 泣 。-12-y n 燕 y n 燕 y 于 f i 飞 ,x i 下 s h n 上 q 其 y n 音 。z h 之 z 子 y 于 u 归 ,y u n 远 s n 送 y 于 n n 南 。z h n 瞻 w n 望 f 弗 j 及 ,s h 实 l o 劳 w 我 x n 心 。z h n 仲 s h 氏 r n 任 z h 只 ,q 其 x n 心 s i 塞 y u n 渊 。z h n 终 w n 温 q i 且 h u 惠 ,s h 淑 s h n 慎 q 其 s h n 身 。x i n 先 j n 君 z h 之 s 思 ,y 以 x 勖 u 寡
25、 r n 人 j 击 鼓 j 击 鼓 q 其 t n 镗 ,y n 踊 y u 跃 y n 用 b n 兵 。t 土 u 国 c h n 城 c o 漕 ,w 我 d 独 n n 南 x n 行 。c n 从 s n 孙 z i 子 z h n 仲 ,p n 平 c h n 陈 y 与 s n 宋 。b 不 w 我 y 以 u 归 ,y u 忧 x n 心 y u 有 c h n 忡 。y u n 爰 j 居 y u n 爰 c h 处?y u n 爰 s n 丧 q 其 m 马?y 于 y 以 q i 求 z h 之?y 于 l n 林 z h 之 x i 下 。s 死 s h n 生 q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经 注音 19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