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类现象的例子21959.pdf
《缺类现象的例子2195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缺类现象的例子21959.pdf(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举例说明缺类研究的意义 缺类现象指的是一种文体在某国或某民族文学中存在但在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学中却没有。对这一现象的思考为文体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比如说中国古代的赋为什么西方没有?中国有没有史诗?中国有没有悲剧?“缺类研究”与文类发生学有关系,它研究一种为何在这个国家里有,而在其他国家则没有,或者即使有这种文体的形式,而其实质或表现形式又相差甚远等。在这些研究中,中国有没有长篇叙事史诗,有没有按照西方古典文论界定的悲剧等,就成为要涉及的内容。中国的史诗出现在周文王时代,“文王史诗”这种中国式的史诗所表现的不是西方史诗中的那种尚武英雄主义,而是一种所谓的崇文的英雄主义。这种中国史诗中的英雄
2、是聪明睿智、文质彬彬的圣哲,而不是西方史诗中那种骁勇善战、极端表现个人的英雄,二者明显不同。中国少数民族的史诗格萨尔王传与外国相比,恐怕也难分高下。格萨尔王传产生于 11 世纪至 13 世纪,在我国西藏部分地区广泛流传。至于中国有无悲剧的问题,有关学者各抒己见,至今无定论。朱光潜先生发表了题为悲剧心理学的博士论文,“事实上,戏剧在中国几乎都是喜剧的同义词,仅仅元代(即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就有五百多部剧作,但其中没有一部可以真正算得悲剧”对人物排名,要读很多书才有资格,也就是说要读很多,相反中国小说人物。例如:对四大吝啬鬼中夏洛克,其实夏洛克并不吝啬。上面说了缺类现象的内涵和范例,同时提到了它是文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各种文类的特征及其在发展中的相互影响与演变有什么意义呢?我认为一是从学理上讲,它对于比较文学的意义是一个方法论的地位。缺类现象特别得强调其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的概念,要不然怎么能知道是这个国家缺少的呢,肯定是比较的结果。第二个意义,那就从缺类本身来讲,他证明了各国文学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反照的关系。通过研究自己没有的文类,加快借鉴的步伐,同时观照自己的优势文类,加强民族自豪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象 例子 2195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