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学设计马说教学设计公开课16452.pdf
《马说教学设计马说教学设计公开课1645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说教学设计马说教学设计公开课16452.pdf(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 1 页 共 58 页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公开课【篇一】马说教学设计马说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2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3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指导诵读、引导积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学习重点: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2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学习难点:1、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2、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
2、埋没的根本原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根底达标:1.作者作品介绍。马说选自_,作者_,字_,_代著名文学家。他与柳宗元共倡古文,并称“_,是“_之一2.文体、背景介绍。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也可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相当于现代的杂文或杂感。初一学过的_就属这一文体。写作背景:韩愈不仅是千里马,而且是极为出色、千年一遇的千里马:25 岁中进士,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称赞,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著有马说、师说等经典诗文。但又是一匹不得志的千里马:本文写于韩愈初登仕途之
3、时,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始终未被采纳,只得相继依附于节度使幕下,郁郁寡欢。他一生屡次被贬,纵有“忧天下之心,却无施展之处。3.字音、字形、词语1读准以下加点字的读音。伯乐骈死()槽枥()()相马粟外见()食马()2 借助词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解释以下划线的重点词语。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执策而临之 二初读感知:这诵读。抓 第 2 页 共 58 页 住两个字“语气1.用句子内部的停顿来表达语气。学生试读。老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在文中做标记。强调点拨:“食马者“食之
4、不能尽其材“食的读音_。划出停顿:“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学生朗读。2.通过句中关键的词语来表达语气。(文中用了很多“不字,同学们数数有多少个?)点拨:朗读马说,就要把“不字读好,它表现了作者的不平,表现了千里马的遭遇,表现了作者的愤慨。下面就在掌握停顿的根底上,通过读好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来表达文章的语气。读的时候,一定要做到慢一点读,要旁假设无人地大声朗读。学生朗读多种形式朗读。3.通过句末的叹词三个“也字来体会文章的语气。老师范读。点拨:“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不以千里称也读出惋惜的意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现出不平的语气“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读出作者愤慨
5、的语气学生自由朗读。多种形式读4.要学会表现精段里的语气。排比语气,对食马者嘴脸的勾画,作者的愤慨。老师范读点拨,学生自由朗读。5.学生演读全文。活动二:积累。1.听记积累。听老师讲解并记录奴隶人:_;“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中的两个“其_“马说的“说_“马之千里者的“之_“不以千里称也的“以字,_;“故虽有名马的“虽_;“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的“是_;“且欲与常马等中的“等_;“安求其能千里也的“安_。2.辨析积累:文言文中有很多的词是反复地用,有的时候就表现出同形但意义不同的情况,我们称之为一词多义。每个人找一组这样的词,字是一样的,如“之,“其等,但是它们的意义不同。小组合作寻找。3
6、.翻译积累:对着课文把它用说话的方式译说一遍,把它讲成白话文。4.背诵积累。指导背诵课文活动三:主题探究,归纳写法。结合写作背景“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在文中各有什么比喻义?千里马喻_ 食马者喻 第 3 页 共 58 页 _伯乐喻_本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_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三、拓展延伸。1.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当今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怎样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要求说话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2.比照阅读。(16 分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
7、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缺乏,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千里之马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注释: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捐:白白费掉。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2 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2)一
8、食或尽粟一石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思。(7 分)(1)策之不以其道_执策而临之_(2)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_(3)买其首五百金。_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其真无马邪?_其真不知马也。_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_4.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_,以“食马者寓_。(2 分)5.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2 分)四、布置作业。根据学生根底选做1.默写:用文章原句填 第 4 页 共 58 页 空 1本文的观点是:_,_。2写出千里马悲
9、惨遭遇的句子是_,_。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4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_,_,_。5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_!2.试着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写一 2 答案 1.(1)pin(2)s(2 分)2.(1)鞭打(用鞭子打,驱使)(2)同“返(返回)(2分)3.(1)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2)死马尚且花五百金购置,何况活马呢?(4 分)4.人才愚妄浅薄的统治者(2 分)5.马说中的“千里马因为不能得到统治者的赏识、任用,最终不能“以千里称。千里之马中的“千里马因为君主渴求并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而得以脱颖而出。(意思接近即可)(2
10、分)韩三其【篇二】马说教学设计师说(教师中心稿)邱龙涛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韩愈说明全新师道观念的斗争精神和“尊师重教的观点;2学习借鉴本文事理结合论证和比照论证的议论文写作方法;3积累掌握“传“师“道“受“固“从“也“那么“于“乎“所以等词的用法;4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1、介绍背景材料,疏通文字障碍,正确理解课文。2、归纳“所以、师、于、那么、传、从、也、夫等词的义项。3、培养学生的背诵激情。教学步骤:一、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发现疑难,课堂上提出,师生共同研讨。如下为学生课堂上可能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准备好。1、解题:“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论说文范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师是本文要
11、着重论述的论题。“师说,意思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韩愈写这齐师伐我。左传b、老师 c、效法、学习 d、乐官、乐师也 a、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或肯定。b、句末语气词,与 第 5 页 共 58 页 “何等词相应,表示疑问语气。c、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的停顿,以引起下文。d、副词。也后起意义于 a、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可以翻译为“在“向“到“从“对于等。b、介词。表示比拟,相当于“过。c、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其 a、人称代词。第一人称:自己第三人称 b、指示代词 c、句中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期望或命令。传 a、客舍 b、传记。c、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 d、传递 e、
12、传达、传授f、流传之 a、到去。b、第三人称代词。c、助词。相当于“的d、放在句子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的标志。韩愈的师说一文针对性很强,具有批判现实的精神。学习中,可先参照课文注解和有关背景资料,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和动机。然后,看注释,通读课文,了解全文的总体结构和主要观点,特别要重点理解第一段观点的新颖和第二段比照论证的有力。在此根底上,反复读熟课文直至背诵。背诵时要注意语气和语句的停顿、词语的连属、声调的抑扬等。如有不正确,那么说明在理解上有误差,应该及时纠正。词语方面重点要辨析传、师、道、惑、益、从、也、那么、于、乎、所以等的意义和用法。可先做好后面的跟踪试题
13、。初中学过韩愈的马说,是讲识别人才、保护人才的,内容和本文有一定的联系。韩愈宣扬“尊师重教,也以伯乐自许。学习中,可以回忆复习马说,增强对本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文章的思和路结构:本文是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理论论据)演绎推理(观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士大夫耻学于师(反面现象)归纳推理(观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孔子从师的言行(正面实例)李蟠从师行古道(身边活例)照应印证(观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如何理解本文思想的进步性?韩愈在师说中的创新,在内容上至少有三点:一是突破了一般人对教师作用认识的局限,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受(授)业,扩大到“传道、“解惑,明确提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个
14、对教师作用的全面而崭新的界定,在当时是个了不起的进步,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二是针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门第观念,明确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全新的从师之道的观念:从师即是学道,惟“道是问,但凡闻道者无论贵贱长幼都可为师。这是石破天惊的新观念,开拓了为师者的广阔领域。第 6 页 共 58 页 三是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指导下,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客观事实出发,推论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崭新观点,说明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教与学是可以相长的,闪耀着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光芒。如何理解本文的行文气势?韩愈的论说文向以气势通畅著称。就本文而言其气势来自三个
15、方面:崭新理论本身的说服力,加上严密逻辑的论证力和语言上奇偶骈散结合的表现力,形成文章的夺人气势。首段思路是:“古之学者必有师,师的作用是“传道受业解惑,惑那么必从师,从师即学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句大有如截奔马之势;全段层层顶接,步步推进,逻辑严密,一气呵成,更是势不可当。次段紧承首段对师道的论述,连用三个层层深入的比照,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中流行的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批判的语气也一句比一句加重,由“其皆出于此乎的疑问语气,开展到“吾未见其明也的责备的语气,再到“其可怪也欤的带有强烈感情的挖苦语气。这种语气上的层层递进,声势逼人。三段正面论述“圣人无常师,以备受尊崇的圣人孔子的无
16、可辩驳的言论和实践为例,说服力极强。且为一段“古之学者必有师、二段“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提供有力佐证,一石三鸟,精当无比。结尾又从行古道、嘉今人的角度点明写作目的,贯穿古今,继往开来,更有高屋建瓴之势。全文文势硬转直接,陡直峭绝:开劈头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的论断,紧接着概括指出师的作用“传道受业解惑做为全文立论的出发点和依据。然后句句顶接,推论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同时,一开头郑重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就隐然含有对“今之学者不从师的批判意味,很自然地为第二段埋下了伏笔。本句翻译时要注意“者也和“所以在句式中的含义和作用。运用:(翻译)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交授学
17、业、解答疑难的。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评析:这一句是在前文已用老师的职能作出了理论论证和用孔子言行作了事实论证之后,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得出了进一步的结论。这个结论,是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深化,也是对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进一步批判。说明了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教与学是可以相长的。这一句由“是故引出,用 第 7 页 共 58 页 “如是而已结尾,化繁为简,既显见解的深辟透彻,又有一种高瞻远瞩的气势。运用:(翻译)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先有后,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篇三】马说教学设计马说教学设计长春版七
18、下 一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重点掌握“食、见、策、尽的词义和“其、以的用法。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3理解短文所说明的深刻道理,充分领悟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4背诵并默写这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想要和平常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解决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适时给予指导点拨。四、课堂练习做课后第二题。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2课后第二题。教学
19、后记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1背诵课文。2有关人才的警句。二、新课思考题:a结合标题,谈谈本文的体裁特点。b结合创作背景,谈谈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c本文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显著特点?说说我们还学过哪些类似的文章?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三、重点研读 1探究文章的思想内容本文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露,也是作者本人不幸遭遇的真实写照。请同学们阅读思考,用原文答复以下问题。a千里马的处境是怎样的?b千里马都受到了哪些不公正的待遇?c食马者的愚蠢无知都表现在哪些方面?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首先独立阅读,自主探究;其次合作交流,共同研讨教师提示: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b食不
20、饱,力缺乏,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e其真不知马也。将上述句子读一读,读出相应的语气来,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探究文章的写作方法本文是一本文围绕着有马还是没有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 第 8 页 共 58 页 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读了本文受到什么教育?明确:阅读本文的现实教育意义: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今天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炼自
21、己,使自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三、归纳写作特点本文以物作为比喻,通韩愈虽因怀才不遇而愤懑不平,但他并不心灰意冷。虽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控诉,但仍对他们寄以希望。请同学思考一下,在封建社会里,韩愈的愿望是否能实现?再联系当今社会,谈一谈我们应树立怎样的人才观?怎样才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人尽其才?小组讨论,找出中心发言人课堂交流,不必统一结论,只要能谈出想法,提高认识能力就可以了教师提示:在封建社会里,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如同痼疾,是很难防止的,因而韩愈的希望更是难以实现。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封建社会的局限性。当今社会是人才辈出的时代,主要是有了宽松的育人环境,英
22、雄因有用武之地而能大展宏图。五、教师小结韩愈的马说因其笔势犀利,表意恳切,文辞练达而传诵于世。其思想内容对封建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即使是在当今社会,也有其意义。更可赞叹的是作者本人,他不因自己的不公遭遇而妄自菲薄,而是直言力谏,自强不息。我们不仅要从他的文章学到知识,更应从作者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六、布置作业 1默写课文。2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写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命运: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遭遇:食不饱,力缺乏,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主旨:其真不知马也。全文感情:感慨悲歌无限痛惜愤怒谴责辛辣嘲讽教学后记 刘维萌 【篇四】马说教学设计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黄骅市羊
23、二庄镇杨庄中学 张英 一、教学分析 第 9 页 共 58 页 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时,作者初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抑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那么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挖苦和控诉。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学习了二十几篇的文言文,而且课外也接触了不少文言文。所以他们已有了一定的文言文语感,同时积累了一些文言文常用词语的用法.这篇
24、短文可读性强,文字也不算很深,学生理解大意应该不难但是他们毕竟才是初二的学生,以他们现阶段的生活阅历和接受能力,难以完全理解文中韩愈所要表达的感情.基于此种情况,本堂课以朗读为主,让学生能够熟练的背诵课文,这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而对于内容那么点到为止,不作过深的讲解.三、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力求能够当堂背诵课文。2、熟练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3、理解文章寓意,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感情,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其中目标 1、目标 2 为学习重点,目标 3 为学习难点 四、教学安排 一课时 第 10 页 共 58 页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导学案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文本:展
25、示图片,马年说马引出课题,介绍文体。二走进文本:1、顺读文章 1裸读,学生在毫无提示的情况下,翻开课本直接读。2纠读,师生共同纠错订正针对字音和停顿。3自由读,自己朗读一遍,同桌互读一遍。4选读,同学们可以选择某一段落或全篇读。既可以个人展示也可以同组结伴展示。5教师范读。2、研读文章 1解读文意 以小组为单位,竞答,分必答和抢答 重点字词 A、马之千里者 B、世有伯乐 C、然后有千里马 D、祗辱于奴隶之手 祗:辱:第 11 页 共 58 页 E、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槽枥:F、不以千里称也 以:称:G、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尽:H、才美不外见 才美:I、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常:等:G、一食或 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说教 设计 公开 1645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