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厘米教案31646.pdf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厘米教案3164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厘米教案31646.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8 认识厘米教案 教材简析“厘米的认识”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教材在安排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连环画“阿福的新衣”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问题,激发兴趣,为认识“厘米”提供背景。第二部分:“你说我讲”包括 1 个红点问题和 1个绿点问题。红点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引导学生认识1 厘米,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绿点问题“徒弟的一拃有多长?”引导学生探究测量的方法。第三部分:“自主练习”。第 1、3 题,目的是让学生应用正确的测量的方法进行测量;第 2 题,目的是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巩固从不同的起点量
2、得的物体长度的读法,加深对厘米的认识。教学的重难点是认识 1 厘米,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 厘米的长度观念。2、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的过程,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2/8 识。4、在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我们一起来这个故事。在讲故事之前呢,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一拃,小朋友知道一拃有多长吗?学生回答:一天,阿福来到裁缝店,想做件衣服,于是
3、呢?师傅就开始用手给阿福量,一拃,两拃,三拃.,就这样徒弟在旁边认真的记录着,记录完了,徒弟就开始做衣服了,过了几天,衣服做好了,阿福来取衣服,一件奇怪的事情就发生了,徒弟明明是按照记录的尺寸做的,衣服为什么就变小了呢?师傅量的时候是三拃,徒弟做的时候也是三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学生回答:谈话:怎样才能让阿福穿上适宜的新衣?(引导学生联想到尺子)所以呢?以后在测量物体长度时,通常要用尺子,在测.3/8 量时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长度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时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 cm 来表示。(板书)设计意图:创设故事情境,有助于学生感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关
4、于测量方面的生活经验,为学生联想到用尺子测量,认识厘米,打下基础。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一)认识尺子 谈话:你见过尺子吗?看一看,你的尺子上有什么?(引导学生展示交流,认识尺子上的刻度线、数字、cm。并适时板书课题-厘米的认识。)谈话:看到“厘米”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估计学生能够提出“1 厘米多长?”“厘米是用来干什么的?等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明确探究方向。(二)认识 1 厘米,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 1、在尺子上找 1 厘米。谈话:1 厘米有多长?你能在尺子上找出 1 厘米吗?同桌互相找一找,准备班交流。2、班交流。3、小结:尺子上相邻两个刻度
5、线之间或者 1 个大格的长就是 1 厘米。.4/8 4、找出学具盒中 1 厘米的小棒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尺子一起认识了 1 厘米的长,你能从学具盒中找出 1 厘米长的小棒吗?5、用手比划 1 厘米大约的长度。谈话:把小棒放在两个手指之间,拿掉小棒,看看手指间的空有多大。6、闭上眼睛想一想 1 厘米大约有多长。7、找一找生活约是 1 厘米长的物体。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大约1 厘米长的物体,你能找到哪些?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参与从尺子上找出 1 厘米,找 1厘米长的小棒,比一比 1 厘米的大约有多长,想一想 1 厘米的长度,找一找生活约1 厘米长的物体一系列活动,经历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认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岛 一年级 下册 认识 厘米 教案 3164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