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核电设备行业深度报告9689.pdf
《2021年核电设备行业深度报告968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核电设备行业深度报告9689.pdf(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 年核电设备行业深度报告 核电是政策把控行业,设备需求取决于新开工核电站的数量和国产化率。核电具有技术密集、资金投入大等特点,同时涉及安全和公众舆论,因此核电是一个由政策把控的行业,国家通过发放路条控制新建核电站的审批和开工。核电设备的需求则取决于核电开工数量及国产化率。其中核电开工数量主要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而国产化率则受到可批量化建设的核电技术路线影响。从中短期来看,我国核电市场发展主要受到国产三代、四代核电技术的成熟性以及“碳中和”的驱动;长期来看,核电发展主要受到国内能源结构改善的需求驱动。复盘过去十年核电指数,可分为四个阶段:1)2011-2015 年:福岛核事故后,国内核电
2、进行了历时一年半的安全检查,虽然得出安全有保障的结论,但不上马新的核电项目,核电审批速度放缓。同时德国、意大利、瑞士等提出了“弃核”的主张,公众对于核电安全性的担忧有所增加。新机组审批速度放缓+舆论压力导致核电行业发展放缓,核电指数持续下行;2)2015 年:“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核能协会、国家能源局等相关人员均在不同场合透漏年内将有 6-8 台核电机组开工建设,随后 8 台新机组被审批,核电重启预期升温,核电指数大幅上涨;3)2016-2018 年:2015 年审批 8 台机组之后,虽然国家政策多次提到过核电建设目标,但并无新核电机组审批,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福岛事故后公众舆论压力仍然存在;
3、另一方面,福岛核事故后,新机组要求具备三代安全性,2018 年之前国内三代核电并无商运投产案例,因此整体审批较为谨慎,核电指数走弱。4)2019 至今:随着三代核电项目落地,2019-2020 年国家每年核准新机组 4 台,2021 年国家核准 5 台机组,审批和开工节奏明显加快,同时在“碳达峰”、“碳中和”等大力发展绿电背景下,核电指数回升。核能发电原理及核反应堆简介 核裂变能通过链式反应释放。核裂变,又称核分裂,是指由重的原子核(主要是指铀核或钚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质量较小的原子的一种核反应形式。原子弹或核能发电厂的能量来源就是核裂变。其中铀裂变在核电厂最常见,当热中子轰击铀-235 原子
4、后,一个铀核吸收了一个中子可以分裂成两个较轻的原子核,在这个过程中质量发生亏损,因而放出很大的能量,并产生两个或三个新的中子,新中子再去撞击其它铀-235 原子,从而形成链式反应。核电为受控的裂变能。链式裂变反应释放的核能可以进行人为控制,通过在铀的周围放一些强烈吸收中子的“中子毒物”(硼、银、铟、镉等),使一部分中子还没有被铀核吸收引起裂变时,就先被“中子毒物”吸收,这样就可以控制中子的产生速度,使得核能缓慢地释放出来。核电站就是通过插入和提出中子吸收控制棒实现对核反应堆中核能释放速度的控制。核电站通过核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的能量转换路径实现发电。核能发电基本原理是核裂变产生能量加热水生成
5、蒸汽,将核能转变成热能;蒸汽压力推动汽轮机旋转,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然后汽轮机带动发电机旋转发电,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以当前的主流压水堆核电站为例,其能量转换借助于三个回路来实现。在一回路中,反应堆冷却剂(通常为水)在主泵的驱动下进入反应堆,流经堆芯后带走核燃料裂变产能的能量,进入蒸汽发生器将热量传递给二回路的水,然后再流回到主泵,循环往复;在二回路中,二回路水通过热交换被一回路的水加热生成蒸汽,蒸汽再去驱动汽轮机,带动与汽轮机同轴的发电机发电,做功后的剩余蒸汽再经三回路冷却为液态水后,再次进入蒸汽发生器循环;在三回路中,三回路冷却水通过凝汽器冷却二回路做功后的蒸汽,带走剩余的弃热。商用核电反应
6、堆根据反应堆冷却剂/慢化剂和中子能分类。按照冷却剂/慢化剂的不同,反应堆一般可分为轻水堆(包括压水堆和沸水堆等)、重水堆及气冷堆。按照所用的中子能量,反应堆一般可分为慢(热)中子堆或者快中子堆。压水堆是目前世界上最普遍的商用堆型。目前世界上核电站采用的反应堆有压水堆、沸水堆、重水堆、石墨气冷堆、石墨水冷堆以及快中子增殖堆等,但比较广泛使用的是压水堆。压水堆以普通水作冷却剂和慢化剂,是目前世界上最普遍的商用堆型。全球范围内大多数用于发电的在运及在建核反应堆采用压水堆技术。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统计,截至 2022 年 02 月 28日,全球在运核电反应堆共 439 座,其中采用压水反应堆技术的共
7、304 座,占比达到 69.3%,相较于 2017 年(65.2%),压水堆核电站占比提升约 4 个 pct。国内核电发展现状:在运机组 53 台,在建机组 19 台 截至 2022 年 02 月 28 日,我国所有在运(以首次并网为准)、在建(以浇灌第一罐混凝土为准)核电机组均为沿海核电站,在运的核电机组共 53 台,装机容量约 5465 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共 19 台(包括快堆 2 台、小堆 1 台),总装机容量约 2148万千瓦。其中,在建机组中有一半以上采用的是华龙一号。此外,徐大堡 4 号机组已获得核准,暂时还未浇灌第一罐混凝土(FCD)。核电预期形成批量化建设趋势:华龙一号成为首
8、选堆型 核电预期形成稳定批量化建设。从政策角度,核电迎来较为确定的政策空间。2021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的发展核电。这是自福岛核事故以来,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使用“积极”一词提及核电发展;十四五规划中也明确表示“积极有序推动沿海核电建设”;同时,2019-2020 年,国家连续两年每年核准新机组 4 台,2021 年国家核准了 5 台机组(4 台压水堆、1 台小型堆),显示了国家对于核电持积极的政策态度;从技术角度,国内目前主要采用的三代核电技术是华龙一号和 VVER1200,两种型号技术均有机组成功商运,验证了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具备批量化生产的条件;从能源结构
9、上讲,核电低碳、清洁优势显著,但核电发电量占比较低(2021 年仅占全国发电量的 5.02%),我国碳减排和环保需求愈加强烈,发展核电是改善能源结构的必然选择;从宏观电力需求,我国2015-2021 年全社会用电量年复合增长率为 6.96%;2015-2021年发电量年复合增长率为 6.60%,电力需求持续增长。因此,在政策明确+技术成熟+碳中和的三重驱动下,叠加国内电力需求持续增加,国内核电转向积极有效发展新阶段,预期形成较为稳定的批量化建设阶段。华龙一号海内外全面开花,为核电建设首选堆型。世界首台 EPR 机组台山核电以及 AP1000 机组三门核电在 2019 年先后顺利并网,同时,采用
10、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首台机组—福清核电5号机组在2020年也顺利并网,预示着三代核电技术的成熟落地。目前“华龙一号”已成为国内核电新项目的首选,在国内 19 台在建机组中,有 10 台采用了华龙一号技术,同时,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 2 号顺利商运,标志着华龙一号技术出海成功,“华龙一号”在海内外全面开花。华龙一号技术在国内、国外的成功应用为新核电项目审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核电低碳、清洁优势显著,核电发电量绝对值、占比较低 我国碳排放减排和环保需求强烈,发展核电是改善能源结构的必然选择。2021 年 10 月 24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
11、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1)到 2025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 2020年下降 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20 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0%左右;2)到 203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5%左右;3)到 206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意见中提及的 2030年的非石化能源消费占比相较我国在巴黎协定中做出的承诺进一步提升 5%。同时也首次提及了 206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目标。根据国家能源局最新统计数据,2021 年全国商运核
12、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 4071.41 亿千瓦时,与燃煤发电相比,核能发电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 11558.05 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30282.09万吨、二氧化硫98.24万吨、氮氧化物85.53万吨。因此不论从碳排放减排需求还是环保需求出发,发展核电都是我国改善能源结构的必然选择。核电发电与其他清洁能源相比,在发电效率、稳定性等多方面上具备明显优势。从碳排量看,核电碳排放量与风电持平,低于光伏,而水电每发一度电的碳排放量约是核电发电的 10倍;从年均利用小时数看,2020 年核电的年均利用小时数约7427 小时,几乎是风电的 3.5 倍和水电的 2 倍,显示了极高的发电效率;从稳定性来看,核
13、电发电不受季节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全年发电,是电力供应基荷电源的最优选择,而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受限于环境限制,一方面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受当地电力消纳能力影响会存在一定的弃风弃电现象,另一方面发电的间歇性表现明显,如需稳定供电需要储能技术,目前储能技术还未完全成熟;从发展空间来看,可规划核电厂址超200 台机组,发展空间极大,水电发展国内装机量已达全球水电总装机量的 1/4,产能接近瓶颈,发展有限;从单位投资成本来看,核电高于光伏和风电,但综合考虑利用小时数和电站使用寿命,同时若考虑光伏和风电的储能系统配置,则核电仍然具备一定优势。我国核电发电量占比仍较低,与其他国家对比发展潜力巨大。根据国家
14、能源局最新统计数据,2021 年全国累计发电量为81121.8 亿千瓦时,商运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 4071.41 亿千瓦时,约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 5.02%,远远低于占比约 71.13%的火电发电量。同时,从全球核电发电占比来看,国内核电发电占比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创近五年新高,电力需求持续增长。我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自 2015 年以来持续回升,2021 年同比增长 10.30%,达到近五年的最高值。受益用电需求持续上市,国家从需求端考虑增加核电新项目审批因素进一步增强,核电有望形成稳定的批量化建设。政策积极、技术成熟,批量化建设条件已备 2021 年
15、多个政策支持核电发展,政策态度变得更为积极。根据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建成华龙一号、国和一号、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积极有序推进沿海三代核电建设,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 7000 万千瓦。同时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与展望(2021),预计在 2030 年,在运装机容量达到 1.2 亿千瓦。截至 2021 年 02 月 28 日,我国运行核电机组共 53 台,在建机组 19 台,总装机容量为 7612 万千瓦,按照单机组容量 125 万千瓦估算,假设核电建设周期为 5 年,预计 2025 年前需要新开工 35 台核电机组
16、。同时在 2021 年的 政府工作报告中,核电发展方针已由 2018 年的“稳妥推进核电发展”转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三代核电技术成熟,已具备批量化建设条件。目前国内在建三代核电技术包括华龙一号和 VVER1200,技术路线以华龙一号为主。华龙一号是充分利用现有设计技术和装备制造体系、渐进式改进形成的三代核电技术,95%的设备采用成熟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关键设备如主泵、蒸汽发生器、数字化仪控系统(DCS)等均采用成熟定型产品,具有丰富的工程应用和运行经验。目前华龙一号国内首堆——福清 5#机组、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 2
17、 号均已成功商运;VVER1200 在俄罗斯已有四台机组商运,两种技术路线均具备了批量化建设的条件。核电沿海待建机组超 70 台,可满足近 10 年建设需求 截至 2022 年 02 月,根据现有数据统计,沿海厂址待建机组数至少有 72 台。按现有规划的目标,厂址可满足 2022-2030年均 6-8 台新建机组建设需求。核电产业链概况 核电产业链主要分为核电站建设、核电站运营、核燃料供应以及核废料处理等环节。其中核电站建设流程主要包括核电设计、核电设备制造、土建施工与设备安装、调试等流程。核电站设计是指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对建设工程所需的技术、经济、资源、环境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论证,编制建
18、设工程设计文件的活动;核电设备制造包括核岛设备、常规岛设备和辅助设备系统(BOP)等设备的制造;土建施工与设备安装是根据工程所确定的标准、设计文件、图纸,经过现场土建和安装施工的集成,最终把设计蓝图转换成系统完整、功能齐全的核电站,主要包括核岛、常规岛及 BOP 厂房的施工和建设;调试是核电站设计、制造、施工、安装完成后,用调整试验的手段进行质量和性能符合性的检验,检查缺陷和消除缺陷的过程;核燃料供应主要包括铀矿的开采、加工及燃料棒的供应;核电站运营是指核电站发电及日常维护管理工作;核废料处理主要是对核废料短期存放、后期处理、运输、永久掩埋等工作。核电站建设流程概况 核电站建设是包括前期策划、
19、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设计、采购、设备监造、施工、安装、调试、移交运营等一系列过程的总集成。我们以第一罐混凝土浇灌日(FCD)为分界点将核电站粗略分为 2 个大的阶段。FCD 是一个核电工程的“零点”,是一个核电站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前期准备工作的结束和核电现场土建工程的正式开工,通常意义上的核电审批通过后是以此节点进行确认。FCD 之前,核电站建设主要工作包括前期咨询、前期准备工程和开展核电站总体及初步设计等,一般至少 5 年以上。前期咨询的目的是为核电建设项目投资决策提供咨询,其核心是选择一个能实现最佳投资的合适厂址,通常主要包括厂址普选、初步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厂址
20、普选完成后核电站建设可列入国家规划;初步可行性研究完成后可获取“小路条”,允许核电站开展四通一平、负挖等前期准备工程;可行性研究完成后即具备了项目核准的必要条件;此后顺利通过安全、环境两平报告审查之后,核电站将有望获取建造许可证,实现FCD。在项目核准之后,核电站同时开始开展核电站的总体及初步设计。FCD 之前的阶段一般至少需要 5 年以上时间。FCD 之后,核电站建设主要工作包括设计、采购、施工、调试直至移交运营等环节,一般至少 5 年以上。核电站设计即指按照规定的规范、标准、设计导则和设计程序,在相应的设计体系和设计平台上,运用专业技能知识和经验,编制和出版设计文件、图纸、计算书、技术规范
21、书等活动过程,贯穿核电站建设始终,总共历时约 10 年左右;设备采购在设计工作完成之后陆续展开,等待设备制造完成后,根据项目施工进展陆续运输至现场进行安装调试;核电站施工是根据工程所确定的标准、设计文件、图纸,经过现场土建和安装施工的集成,最终把设计蓝图转换成系统完整、功能齐全的核电厂,主要包括土建施工(2 年)和设备、系统安装工程(2 年);调试是核电站设计、制造、施工、安装完成后,用调整试验的手段进行质量和性能符合性的检验,检查缺陷和消除缺陷的过程,通常历时1 年;调试完成后将进行工程移交,核电站进入准备商运阶段。核电站建设中主要包括穹顶吊装、EESR、热试完成、装料及并网等关键里程碑。穹
22、顶吊装完成意味着土建工程结束,核电站将全面转入以设备安装为主的施工阶段;EESR(EndofErectionStatusReport)意味着某一系统/子系统的安装完成,该系统转入调试阶段;热试全称热态功能试验,是核反应堆装载核燃料前的综合性能试验,热试完成意味着核电站具备装料条件;装料指的是装载核燃料,作为核电站建设中有核与无核的分界点,它是核电站并网发电前最后的一个关键环节;并网发电意味着核电站建设基本完成,具备商运条件。预计核电市场规模 2025 年前超 4000 亿元 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 中国核能发展与展望(2021)预测,我国三代核电按照每年 6-8 台的节奏,实现规模化和批量
23、化发展。以华龙一号机组作为后续待建机组的代表机型估算,单台机组装机功率 116 万千瓦,造价以批量化建设后 15700 元/千瓦估计,对应单台核电机组造价大约 182 亿元,保守按照年均开工 6 台核电机组计算,每年核电市场规模 1093 亿元,2025年前核电市场规模 4371 亿元。核电站投资中,核电设备投资占比约 50%,据此估算每年核电设备市场规模约 546 亿元,2025年前核电设备市场规模约 2185 亿元,其中核岛设备投资占比约一半;基础建设占比约40%,2025年前其市场规模约1748亿元;其他辅助设施占比约占 10%,2025 年前市场规模约 437 亿元。核电产业链核岛关键
24、零部件毛利率最高。从产业链的毛利率来看,核岛关键零部件的利润率最高,高达 45%左右,其次是电站运营(36%)和核岛设备(35%),常规岛设备和施工建设利润率约为 10%。将核岛和常规岛的主设备的毛利率进行比较,堆内构件的利润率最高,高达 61%,其次是主泵(40%)和铸锻件(38%),再次为汽轮机(30%)和蒸汽发生器(28%),发电机、压力容器和汽水分离器的毛利率均较低,分别为 22%、20%和19.8%。核电设计:中核、中广核占领主要市场 我国核电设计环节主要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及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等四家公司承担,其中中国核动力研究
25、设计院和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占据主要市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是中国商用核电站设计的排头兵。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2002 年设计的秦山核电二期工程核反应堆及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投入使用,是其进行商用核电站自主设计的起点,该电站是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调试和自主管理运行的商用核电站;中核设计院设计的岭澳二期工程,是我国首次自主设计的百万千瓦级大型商用压水堆核电项目,2010 年 3 号机组成功并网并投入商运,标志着我国已基本具备百万千瓦级核电研究设计的能力。截止目前,中核设计院承担了 20 台机组的核电工程设计任务,设计范围从反应堆及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相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核电 设备 行业 深度 报告 968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