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血脂检测指南21116.pdf
《中国临床血脂检测指南2111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临床血脂检测指南21116.pdf(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临床血脂检测指南 临床血脂检测是血脂异常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检测结果准确是有效开展临床血脂异常管理工作的基础。多种因素影响血脂检测的准确性,包括受试者和样品情况、检测系统等。2003 年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发表了关于临床血脂测定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1,该建议的发布与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临床实验室在血脂测定及血脂分析的临床应用等方面水平的提高,推动了血脂测定和研究工作的发展与进步,也受到了临床各科医务工作者的欢迎与采用。2007 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 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 年修订版)相继引用“建议”部分内容(或修改更新内容)2,3,4。近年来全球各国
2、、各地区及我国有关组织或学术机构相继发表一些与临床血脂测定及应用方面相关的共识或指南5,6,7,8,9。但时至今日,临床实验室血脂检测仍存在诸多需完善之处,血脂测定标准化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尚无涵盖整个临床血脂检测全过程、跨学科的中国指南。参照国内相关标准和学术组织的指南、共识和建议,考虑我国目前血脂检测实际情况,由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脂质与脂蛋白专业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国内多学科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共同制定本指南,阐述临床血脂测定项目的相关概述、临床血脂检测过程(包括检验前阶段、检验阶段、检验
3、后阶段)及血脂测定项目的合理选择与应用,并从心血管病、内分泌代谢、肾病及老年医学等多学科角度给出了相应意见,以促进我国血脂检测与临床应用的进一步规范化与标准化,保障血脂异常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本指南制定过程遵循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中华医学会制订/修订指南的基本方法及程序4,8,10。首先专家委员会广泛征集指南主要内容,经研究梳理后确定了从 5个方面(概述、检验前阶段、检验阶段、检验后阶段及血脂测定项目的合理选择与应用)进行论述。编写组根据对中英文文献数据库全面检索后提供给专家委员会进行系统综述和评价,特别收集和采用国内临床研究成果、数据及其他资料。在文献系统评价基础上,专家委员会经反复研究
4、讨论形成共识,提出推荐建议及证据水平;当专家意见经反复讨论仍有分歧时,接受大多数专家的共识意见。本指南对推荐类别及证据等级的定义表述借鉴欧美相关血脂指南,具体表述如下。类: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或有效的治疗或操作,推荐使用。类:有用和/或有效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的治疗或操作。a 类:有关证据、观点倾向于有用和/或有效,应用这些治疗或操作是合理的。b 类:有关证据/观点尚不能充分证明有用和/或有效,可考虑应用。类: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无用和/或无效,并对一些病例可能有害的治疗或操作,不推荐使用。本指南对证据级别水平的定义表述如下。证据水平 A:证据基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
5、证据水平 B:证据基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对照研究。证据水平 C:仅为专家共识意见和/或基于小规模研究、回顾性研究和注册研究结果。概述 要点提示 1.TC、TG、LDL-C、HDL-C 为临床血脂检测基本项目,ApoA、ApoB、Lp(a)等项目已被越来越多临床实验室作为常规血脂检测项目。2.其他如 sdLDL-C、oxLDL、RLP-C、FFA、磷脂、Lp-PLA2,脂蛋白颗粒或亚组分分析及非 HDL-C 等项目的临床检测也日益受到关注。一、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 血脂是血液中脂类物质的总称,包括中性脂肪即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磷脂、糖脂、类固醇、非酯化
6、脂肪酸(nonesterified fatty acid,NEFA)或称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等。胆固醇包括游离胆固醇(free cholesterol,FC)和胆固醇酯(cholesterol ester,CE),二者合称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由于血浆中 TG 和胆固醇都是疏水性物质,必须与血液中的特殊蛋白质和磷脂等一起组成一个亲水性的球形大分子,才能在血液中被运输,并进入组织细胞。这种球形大分子复合物称作脂蛋白。脂蛋白中的蛋白质成分称为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7,11。脂蛋白常根据粒径大小和水合密度进行分
7、类,用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可将其分为密度0.950 kg/L 的乳糜微粒(chylomicron,CM)、密度为 0.9501.006 kg/L 的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密度为 1.0061.019 kg/L 的中间密度脂蛋白(intermediate density lipoprotein,IDL)、密度为 1.0191.063 kg/L的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和密度为 1.0631.210 kg/L 的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5 大类
8、。此外,在 LDL 和 HDL 区带之间有一特殊的脂蛋白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密度为 1.0501.100 kg/L。用超速离心法又可进一步将 LDL 分为数目不等的亚组分(211 种),如小而密LDL(small dense LDL,sdLDL)或称为 B 型 LDL,大而轻LDL 或称为 A 型 LDL。HDL 也可进一步分为 2 个亚类:HDL2(1.0631.125 kg/L)和 HDL3(1.1251.210 kg/L),后者也常被称为小而密 HDL(small dense HDL,sdHDL),二者的差别主要在于 HDL2 中 CE 含量较多,Apo
9、 含量相对较少11,12,13,14。临床上则常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将脂蛋白分为 CM(留在加样原点处)、脂蛋白、前 脂蛋白和 脂蛋白 4 大类,分别大致对应超速离心法的 CM、VLDL、LDL 和 HDL11。CM 主要来源于食物脂肪,颗粒最大,是食物来源的外源性脂质进入末梢组织的载体,主要功能是转运外源性 TG。血中 CM 的半寿期仅为 1015 min,正常人进食 12 h 后血中几乎不见 CM,TG 恢复至原有水平。VLDL 是内源性脂质进入末梢组织的脂质运输载体,主要功能是转运内源性 TG。由于 CM 和 VLDL 都是以 TG 为主,所以这 2 种脂蛋白常称为富含 TG 的脂蛋白(t
10、riglyceride-rich lipoprotein,TRL)。CM 残粒和 VLDL残粒称为 TRL 残粒,也称残粒样脂蛋白(remnant-like particles,RLP),其相对富含胆固醇、CE 和 ApoE15。IDL是VLDL向LDL 转化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正常情况下,血浆中 IDL 含量很低。LDL 的主要功能是将肝脏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转运至肝外组织。LDL 还可被氧化生成氧化 LDL(oxidized LDL,oxLDL)。HDL 是含有 ApoA、ApoA、磷脂和胆固醇的小型脂蛋白颗粒,主要功能是参与胆固醇逆转运,因而被认为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
11、sis,AS)作用。血浆脂蛋白一般呈球状,不易直接测定。由于 LDL、HDL中胆固醇含量比较稳定,临床上常通过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holesterol,HDL-C)含量间接了解血浆 LDL、HDL 含量。Apo 是构成血浆脂蛋白的重要组分,基本功能是运载脂类物质及稳定脂蛋白的结构,某些载脂蛋白还有激活脂蛋白代谢酶、识别受体等功能。主要在肝脏(部分在小肠)合成,按 ABC 系统命名,各类 Apo 又可细分几个亚类,以罗马数字表示。迄今已发现 20 余种 Apo,如 ApoA、A、A、A、B48、B100、C、C、C、
12、D、E、H、J 和 Apo(a)等。HDL 颗粒的蛋白质成分即 Apo 约占 50%,其中 ApoA约占蛋白质的 65%75%,而其他脂蛋白中 ApoA极少,所以血清 ApoA可以反映 HDL 水平。正常情况下,每一个 LDL、IDL、VLDL 和 Lp(a)颗粒中均含有 1 分子 ApoB,因 LDL 颗粒占绝大多数,大约 90%的 ApoB 分布在 LDL 中。目前已知的 ApoB有 ApoB48 和 ApoB100 两种,前者主要存于 CM 中,后者主要存在于 LDL 中。除特殊说明外,临床常规测定的 ApoB 通常指的是 ApoB1001,11。Lp(a)由 LDL 样颗粒和 Apo(
13、a)组成,两者以二硫键共价结合。由于 Apo(a)肽链长度不一,从而使 Lp(a)呈显著的多态性。Apo(a)的 kringle(K)约有 10 种类型,K第 2 型中的相似环饼数量 240 个不等,其他型均只有 1 个拷贝数,这决定了 Lp(a)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和血浆 Lp(a)水平在不同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1,16,17。二、脂蛋白代谢 脂蛋白的代谢过程非常复杂,胆固醇、TG、磷脂、Apo等一起形成各种脂蛋白颗粒,这些颗粒中的脂质和蛋白质在脂蛋白代谢过程中处在经常不断的交换和变化之中。脂蛋白的代谢不仅涉及脂蛋白分子本身,同时也涉及许多受体与代谢酶,如脂蛋白受体如 LDL 受体(LDL re
14、ceptor,LDLR)亦称为 apoB/E 受体、清道夫受体、LDLR 相关蛋白及 VLDL 受体等、一些关键酶(如脂蛋白脂肪酶、肝脂酶、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及-羟-甲基戊二酰辅酶 A 还原酶等)及脂质转运蛋白(胆固醇酯转运蛋白、磷脂转运蛋白及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等)11。一般说来,人体内脂蛋白代谢可分为外源性途径和内源性途径。脂蛋白代谢是血中脂质、脂蛋白、Apo 及其受体和酶相互作用的代谢过程。正常人体内脂类物质的产生、消耗或转化等的动态平衡,可维持血脂水平稳定。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胆固醇和/或 TG 水平升高,俗称高脂血症。随着对血脂成分的深入研究,目前血脂异常也泛指包括低、高密度脂
15、蛋白胆固醇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血脂异常分类较繁杂,最简单的有病因学分类(即原发性高脂血症与继发性高脂血症)和临床分类(即高胆固醇血症、高 TG 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及低 HDL-C 血症)2 种,其中最实用的是临床分类3,4,11。来自流行病学、遗传学和临床干预研究的广泛证据表明,LDL-C 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重要致病因素3,4,5。国际上已有血脂指南建议将非 HDL-C 作为ASCVD 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次要目标。非 HDL-C 是指血液中除 HDL 以外其他脂蛋白(均为致 AS 脂蛋
16、白)所含胆固醇的总和,包括 VLDL、IDL、LDL 和 Lp(a)中的胆固醇。非HDL-C 代表了含有 ApoB 脂蛋白颗粒中胆固醇的总量,计算公式如下:非 HDL-C=TC-HDL-C。新近研究还表明,其他含有ApoB 的脂蛋白,包括 TRL 及其残粒,以及 Lp(a)不但参与ASCVD 的病理生理过程,而且可能与 AS 血栓事件相关8,18,19。三、临床血脂检测项目 血脂水平可及时反映体内脂类代谢状况,也是临床常规检验的重要项目。临床上血脂检测的基本项目为 TC、TG、LDL-C 和 HDL-C。ApoA、ApoB、Lp(a)等项目已被越来越多临床实验室作为常规血脂检测项目1,2,3,
17、4。其他如非 HDL-C、小而密 LDL-C(small dense LDL-C,sdLDL-C)、oxLDL、残粒样脂蛋白胆固醇(RLP cholesterol,RLP-C)、FFA、磷脂、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等项目,脂蛋白颗粒或亚组分分析等以及非空腹血脂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也日益受到关注6,9,11,15,20,21,22,23,24。检验前阶段 要点提示 1.检验前阶段影响血脂检测的因素主要包括生物学因素、行为因素、临床因素及样品因素,应采取措施减少检验前因素对血脂检测结果的影响。2.早期发
18、现血脂异常和监测其水平变化,是有效实施ASCVD 防治措施的重要基础。3.推荐采用空腹血清样品进行临床血脂检测以减少样品类型对结果的影响。4.非空腹血脂检测主要适用于 ASCVD 风险评估、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血脂状况、诊断高 TG 血症、筛查 FH患者,儿童、老年患者等特殊人群以及其他一些特殊状况时了解血脂水平。一、血脂水平的影响因素 充分了解检验前的影响因素,并最大限度减少误差的来源对血脂检测非常重要1,7,9,11。影响血脂水平的因素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生物学因素 血脂水平存在个体、年龄、性别、种族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TC、TG、HDL-C、LDL-C、ApoA、ApoB 和
19、 Lp(a)的平均生物学变异分别为 6.1%11%,23%40%,7%12%,9.5%,7%8%,6.5%10%和 8.6%1,7。我国人群 TC、TG、HDL-C、LDL-C 的个体内生物学变异分别为 5.5%、22.3%、7.8%、7.1%25。因此,若初次测定血脂异常,建议间隔12 周再测1 次,2 次的差异若2 mmol/L),则建议后续进行空腹血脂检测(a 类推荐,B 级证据)。非空腹血脂检测主要适用于 ASCVD 风险评估、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血脂状况、诊断高 TG 血症、筛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患者、儿童、老
20、年患者等特殊人群以及其他一些特殊状况时了解血脂水平。目前,我国人群血脂检测可考虑空腹和非空腹检测并行,并依据具体临床情况进行选择25。由于非空腹血脂检测异常切点与空腹样品不同,非空腹样品应在最终报告中加以标注以提示检验人员审核报告、临床医生使用此非空腹血脂检测结果时注意。建议在申请血脂检测时即做好标注并能在检测申请单中体现。需要注意的是,进行非空腹血脂检测时,要考虑不同检测方法学对结果的影响。例如 HDL-C 和 LDL-C 匀相法测定一般均需要试剂选择性检测相关脂蛋白结合的胆固醇。进食后血液中 CM 和 VLDL 颗粒增多,导致脂蛋白比例发生改变。这种比例变化是否会影响试剂的选择性仍有待进一
21、步的研究证实。从临床实际工作考虑,非空腹样品会给 HDL-C 和 LDL-C检测带来一定变异性,其对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很难在个体上评估。另外,血液中的游离甘油对 TG 测定结果的影响一直是临床十分关注的问题,非空腹样品中游离甘油的含量变化对于 TG 检测的影响也需进一步研究。基于以上原因,特别是考虑我国目前临床血脂检测的实际情况(多与其他生化指标或免疫指标共用同一血清样品),为避免因样品采集原因引起新的问题,依然推荐首选空腹血液样品进行血脂检测。检验阶段 要点提示 1.目前建议临床常规采用酶法进行血清 TC、TG 测定,匀相法进行血清 HDL-C、LDL-C 测定,免疫比浊法进行血清ApoA
22、、ApoB 和 Lp(a)测定。2.临床实验室应对血脂检测系统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等性能指标进行定期验证及日常监测。3.临床实验室应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定期参加国家或地区认可的室间质量评价计划,重视血脂检测的标准化和一致性。一、检测方法选择 血脂检测各项目方法原理不同,分析性能、易操作性和分析成本也有差异,血脂常规检测应酌情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1,7,11。1.血清 TC 测定:测定方法包括显色法、色谱法和酶法等,其中酶法最为简便,自动化程度高,分析性能良好,是目前 TC 常规测定普遍使用的方法。其他方法目前仅用于某些特殊情况(如特定化学法和色谱法用作参考方法)。建议采用酶法(如胆固醇氧化酶-过氧化物
23、酶-4-氨基安替比林和酚法)作为临床实验室测定血清 TC 的常规方法。2.血清 TG 测定:测定方法包括显色法、色谱法和酶法等,酶法同样是目前普遍采用的 TG 常规测定方法。目前多数 TG 酶法测定的是总甘油,部分酶法扣除游离甘油。建议采用酶法(如甘油磷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4-氨基安替比林和酚法)作为临床实验室测定血清 TG 的常规方法,一般可使用总甘油测定方法,必要时应考虑使用可去除游离甘油的测定方法如两步酶法1,39,40。3.血清 HDL-C 测定:曾有许多方法测定血清 HDL-C,大致可分为超速离心法、电泳法、色谱法、沉淀法、匀相法等。早期 HDL-C 常规测定主要采用沉淀法,经严格
24、论证的沉淀法可实现较高的分析特异性,但需预先对样品进行沉淀、离心等处理,检测结果易受高 TG 的影响。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为匀相法,包括清除法、聚乙二醇修饰酶法、选择性抑制法、免疫分离法等。匀相法的最大优点是使用方便,样品不需处理,分析性能良好,适合于自动化和大批量检测,但部分方法可能特异性不高1,41,42,43。建议采用匀相法进行血清 HDL-C 测定。4.血清 LDL-C 测定:测定方法包括超速离心法、电泳法、色谱法、公式计算法、沉淀法、匀相法等,常规采用的主要方法为匀相法、沉淀法和公式计算法。公式计算法曾是国际上使用最普遍的 LDL-C 测定方法,该法在 TG2.82 mmol/L的情况
25、下有一定的可靠性,但不能用于 TG4.52 mmol/L 或某些异常脂蛋白血症的样品,结果的可靠性也受 TC、TG 和HDL-C 这 3 项指标测定质量的影响(a 类推荐,B 级证据)。此法较常用的公式是 Friedewald 公式,即LDL-C=TC-HDL-C-TG/5(单位均为 mg/dl)或LDL-C=TC-HDL-C-TG/2.2(单位均为 mmol/L)。其优势是无需检测,计算简便,但结果在极低 LDL-C、高 TG 和非空腹时可靠性较差。新型 Martin-Hopkins 公式:LDL-C=TC-HDL-C-TG/可调因子(单位均为 mg/dl),可根据TG 和非 HDL-C 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临床 血脂 检测 指南 2111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