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气象曾子22563.pdf
《圣贤气象曾子2256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圣贤气象曾子22563.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圣贤气象曾子 圣贤境界是儒家文化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承载着一系列深刻的伦理内涵,是传统士大夫追求的终极目标,在规范社会秩序、确立道德原则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塑造力。研究“圣贤气象”的寓意与生发路径,有利于为当代中国道德建设提供借鉴。一、“圣贤气象”的形成“圣贤气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伦理命题,其形成经历了长期的积淀和凝炼过程,从而成为传统文人所恪守的道德信条和价值理念。(一)酝酿时期:先秦儒学奠定道德基础“圣贤气象”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早期中国文化由“图腾崇拜”转向“圣贤崇拜”的贤人思想中。“圣贤崇拜”也为后世儒学阐述“圣贤气象”的具体内涵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先秦儒学所赞赏的“圣人风骨”就是在
2、此基础上形成的。如“孟子称性善,言必称尧舜”,体现出先秦儒学的道德政治诉求和寻求社会变革的美好希冀。另外,先秦儒学提倡的“君子人格”也对“圣贤气象”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孔子所向往的理想人格,有圣人贤人志士仁人君子等。”1而“君子人格”是达到“圣贤境界”的前提条件。这是由于圣人与贤人只有极少数人通过后天努力才能实现,而“君子人格”具有更强的现实性,普通大众均可通过自我提升达到这一境界,即具有重义轻利、明是非、慎己行的品行与操守,这为后来的“圣贤气象”奠定了现实基础。(二)阐发时期:汉唐儒学探寻发展路径 在先秦儒学的基础上,汉代儒学不断融合黄老道家、阴阳学等多种思想,唐代儒学则更具融合与多元色彩
3、,进一步探索具体的圣人观与为圣路径。董仲舒“将人分为三等,即圣人之性斗筲之性与中民之性,认为只有中民之性才可以被称为性中民如果成善,则必须教化。无王教,则质朴不能善。”2董仲舒的思想实质上赋予了圣人以“神”的地位和身份,但“为圣之道”其实并不可为。而王充则明确圣人只能学而知之,即为圣在于进学。唐代儒学的圣人观在汉代儒学的基础上,在“以气论圣”与“以心论圣”的为圣之法的讨论中进一步展开。“以气论圣”是指圣人承载天命的地位,而“以心论圣”则强调修养道德的意义,强调“心本论”是为圣的最终进路。总之,汉唐儒学对“圣贤气象”具体内涵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对宋明理学的系统论述产生了重要影响。(三)成熟时期:
4、宋明理学明确内涵标准 在儒学的发展中,宋明理学从“希贤希圣”传统思想中逐渐探求到了“圣贤气象”的实质。宋代以后,“气象”一词被“用来临摹物态人情、探究性命道德、反映文体特征”3。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等人重点研究了圣人与“气”的内涵?P 系,如周敦颐将崇尚古代圣贤、学习效仿圣人言行的思想传统系统总结为“希贤希圣”;朱熹系统界定了“圣贤气象”的内涵,朱熹及二程均将此作为士大夫的最低行为标准与典范楷模,进而总结开创了由承袭礼法、纠察自身、内在反省、效仿作为等构成的修身模式与内涵标准;王守仁、陆九渊等明代心学大师则重点探究了其进修路径,指明了到达“本心”与“良知”的具体方向。之后,“圣贤气象”成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圣贤 气象 2256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