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2312.pdf
《三年级数学《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231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2312.pdf(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年级数学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过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而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和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相比,向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全面搜集信息,找到直接相关联的两个量,能较完整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即通过之前找到的直接相关联的两个量,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安排了 2 个环节:环节一:逐一出示条件,猜题导入。在教学之出,我先出示“一袋乒乓球”、“乒乓球每个 2 元”和“6 袋乒乓球”、“每袋 5 个”这两组条件,让学生来猜老师将要提出的条件并解答,以此培养学
2、生的提问能力和从图中找出条件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出示全部条件,让学生解答“6 袋乒乓球一共要多少钱”这个问题,再之前的一步计算的基础上,学生都能很快地列式计算,并能按照要求,说出用哪两个条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通过指名交流和同桌互说之后,让学生感悟解决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时,要先找出两个直接相关联的条件,再计算。之后,再出示小动物运水果和摆水果两题,让学生加深对找出解决两个直接相关联的条件的重要性。环节二:巩固练习,加深理解。在这一环节中,我故意在题目中少出示一个条件,第一个情况是出示了“桃树有 48 棵”、“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 2 倍”和“苹果树有多少棵?”这些条件让学生来解决。学生立即
3、反应出所给的条件没有直接的关系,不能做。而在更改过条件之后,又出示了“桃树有 48 棵”、“梨树的棵树是桃树的 3 倍”和“苹果树一共有多少棵?”这些条件,让学生来解决,仔细的学生也会发现,虽然条件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和问题没有联系。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加深对找出两个直接相关联的条件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我重在强调让学生找出两个直接相关联的条件,然后再进行计算。但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我在让学生说出根据哪两个条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方面上强调地还不是很到位,导致部分好的学生能理解做题的思路,但还有少数学习上比较弱的学生对解题思路还不是很清楚。数学教学计划 精选数学教学计划七篇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
4、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材 41 页 42 页。教材分析: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一些常见多边形的特征,并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研究平面图形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飞跃。对常见平面图形特征及其周长、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既为进一步探索长方体、正方体这样的立体图形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也能为进一步学习其它立体图形打好基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
5、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3.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具准备:挂图,若干个 1 立方厘米小正方块 学具准备: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16 块 前置作业:1、面积是 24 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有几种?都是哪几种?并画一画。2、什么是体积,体积单位有哪些?3、准备若干个 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一摆,可以摆成什么形状?体积是多
6、少?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实物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谁来说说什么是体积,体积单位有哪些呢?昨天的知识你掌握的很好,相信你,前置作业完成的也很认真吧?你准备了几个一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啊?都摆成什么形状了?体积是多少呢?根据学生回答,其他学生也动手摆。师:你是怎样知道的?生:因为这个长方体由 4 个 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成,所以它的体积是 4 立方厘米。图下板书:4 立方厘米 师:如果再拼上一个 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又是多少呢?学生操作。生:再拼上一个 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这个长方体就含有 5 个 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 5 立方厘米。
7、2、揭示课题 师:可见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二、猜想验证,探究新知 1、提出猜想 师:你能不能像老师这样摆出一个长方体,并计算它的体积?出示表格。学生四人一小组,每组一张表格。长宽高正方体个数体积 长方体 1 长方体 2 长方体 3 长方体 4 师:请同学们一小组为单位,用 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出 4 个不同的长方体,观察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把上面的表格填写完整。学生活动,师巡视。师:同学们摆出了许多不同的长方体,并且填好了表格。哪一组来汇报?学生黑板前展示表格,并做详细汇报。
8、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师: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从中你能发现什么呢?师:通过观察比较,同学们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想: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它的长、宽、高的乘积。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2、验证猜想 课件出示:用 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出下面的长方体,各需要多少个?先想一想,再摆一摆。1、长 4 厘米,宽 1 厘米,高 1 厘米。2、长 4 厘米、宽 3 厘米、高 1 厘米。3、长 4 厘米、宽 3 厘米、高 2 厘米 师:这是三个不同的长方体,根据刚才的发现你能猜出它们的体积吗?根据回答,课件出示:411=4 立方厘米 431=12 立方厘米 432=24 立方厘
9、米 师:那究竟对不对呢?让我们再来摆一摆。学生小组讨论,动手操作,师巡视。组织交流,课件出示拼摆后的图形。师:你是怎么摆的?体积是多少?师:和我们之前的猜想一样吗?师:那如果再给你一个长 7 厘米、宽 4 厘米、高 3 厘米的长方体,一共要用多少个 1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呢?出示例1 课件出示:师:743=84 立方厘米,所以它的体积就是 84 立方厘米。3、概括公式 师:根据刚才的验证,得出之前这个结论是正确的。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如果用 V 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 a、b、h 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能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吗?V=abh 师: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就
10、是什么图形?你能直接写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汇报: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在正方体中长,宽,高都相等,所以公式中长、宽、高都叫棱长,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变换后,虽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写出来不相同,但计算方法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长宽高。课件出示正方体,出示公式。师: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但用字母表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时,还有一些特殊的地方,书上对此作了详细的说明。请大家打开课本看一看。学生阅读课本。课件出示 正方体的体积:V=a3 师:写的时候,3 要写在 a 的右上角,并且要写的小一些。小训练:完成例 2,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三、巩
11、固应用,计算下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长 9 厘米、宽 6 厘米、高 5 厘米 2、长 0.5 米、宽 2.5 米、高 0.8 米 3、棱长 6 分米 四、拓展延伸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在生活中运用的很多,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出示:品名:正方体收纳凳 尺寸:303030 材质:涤纶+PP 不织布+纤维板 颜色:黑白 师:你能看懂这个说明书吗?师:如果要往这里放一个长 40cm 宽 20cm 高 10cm 的玩具箱,能放入到收纳凳里吗?师:看来不能光比较体积的大小,还要联系实际情况,看看长宽高是否都符合要求。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
12、的体积计算,你都有哪些收获?本学期是学生最为关注的一年,也是决定着学生能否考上大学的一年。我担任高三两个理科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重点是备战高考,为实现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特制定如下计划:一、指导思想 依据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准确定位起点,立足双基,夯实基础,瞄准高考,培养综合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重点讲解和练习能够拿分的知识点。二、学科目标 1构建知识网络体系,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提高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抓好一轮专题复习,研究考试说明,捕捉高考信息。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主要为
13、完成高三第一轮复习。指导学生参加零诊和一诊考试,完成学校下达的考试目标。作好模拟训练,增加高考经验,争取 20 xx 年取得优异成绩。三、教学方法及其措施(一)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在认真研究教材、教纲和考纲,分析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科学的制定教学计划。1。时间分配半期考试前基本完成必修教材的主体复习,年底前基本完成选修教材的复习,一月作考前适应性练习。2。知识有所侧重注意向重点章节倾斜,做到重点知识重点复习。3。注意教学分层结合学生不同层次的实际情况,讲解时要有所区别,在两个班做好培优工作,同时要紧盯可上生做好辅差工作,并在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下功夫,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
14、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进步;认真做好辅优工作,进 行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引导,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参加高考。分层施教,要求不同,争取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4。整体复习与阶段复习计划相配套整体复习计划精确到月,阶段复习计划应精确到详细列出每周的复习任务和进度 5。适当调整,根据已完成的复习情况来调整计划,强化薄弱环节;或者根据考纲的变动而及时修订计划等 6。确定模拟测试的时间,次数和分层辅导的安排等 7。钻研考纲和教材,研究近 5 年高考试卷。总结高考经验,指导好复习(二)建立知识网络,确立教学专题 在教学中要根据每个章节建立简明的知识网络,然后按照高考题型划分专题,
15、如单项选择题,计算题,填空题等。在进行这些专题复习时,可以将历届高考题按以上专题进行归类,分析和研究,找出其特点和规律,然后进行讲解。在对各专题进行讲解时要尽可能从各个侧面去展开,要分析透彻,要真正把握解题技巧和规律(三)选好用好复习资料 在高三复习中我们将以步步高为复习的主体资料,参照优化设计、三维设计等较辅资料组织教学工作,充分用好资料的基础学案落实,完善考点突破和高考真题冲浪等知识,是资料更加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了解高考考什么,怎么考等问题。(四)选好模拟练习题,训练学生解题能力 选练习题时,决不不加选择地盲目使用外来资料和试题,避免重复和难题偏题的误导,选用正规的资料和历届高考试题
16、就完全足够了,两周做一份综合练习题为最适宜。在模拟练习中将使复习过的内容进一步强化,重点与难点又一遍巩固,未讲到的或讲得不透的内容,可以通过综合练习使之得到弥补。而每做一份综合练习,不仅学生要全力以赴,老师也应该以高考的要求严格批阅和分析。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如客观题在速度和正确率方面的强化训练,主观题要加强完整性和科学性表述的强化。同时要建立错题库,把做过的试卷及练习题进行整理,明白练习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准确造成的,还是是审理不严造成的,有利于避免同样的错 误的重犯。教师广泛搜集资料,选择最适合学生的习题进行练习,每练必改,每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收到更
17、大效果。另外,在练习中千万要注意避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做练习题要重质量而不是数量,也就是做一题要懂一题而且要会一类,通过做题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增强信心,找出差距,在做题过程中,重要是弄清楚各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认真搞好练习和试卷讲评,每次训练测试全批全改,分数登记入册。有练必改,有考必评,练考必讲。引导学生去分析每一个问题及原因,考后及时巩固(五)认真备课,有的放矢 由于课堂复习容量的增大,要在重点问题多花时间,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少做无用功;既不能满堂灌也不能大撒手,每堂课都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精讲精练,同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
18、参与解题活动和教学过程,启迪思维,点拨要害。教师一定要把课本和资料认真地分析比较和联系归纳,这样才能清楚地启发学生。备课中对每节内容、重点、难点、疑点、材料的选择,怎样呈现给学生要进行充分研究。教学中要及时反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不断改进和修正教学方案。教师要多作题,多参考资料。把握高考方向,提高课堂效率 一、幼儿情况分析:小班幼儿动作发展快、喜欢模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喜欢游戏和运动,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和运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就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小班第一学期的教学活动内容,
19、根据建构式课程的 7 大主题制定 1、幼儿园真好;2、甜甜蜜蜜;3、好的水果;4、落叶飘飘;5、轱辘轱辘;6、小不点儿;7、冬天来了)。内容包括:数的领域: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 1 和许多两个不同的数量,区别一和许多。2、独立操作一一对应的学具,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重叠法、并放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或一样多。并在游戏分发玩具及用品结束后知道什么多了,什么少了,或是一样多。3、在学习 4 以内唱数的基础上初步学习口手一致的点数。量的领域:1、积累大小、长短比较的经验。2、能在一组(3 个)学具中找出最大、最小(最长、最短)的。图形和空间的领域:1、圆、方、三角三种物体的形状特征,能按形
20、状配对,指认。并对生活用品和玩具形状发生兴趣和进行指认。2、在操作活动和游戏中,积累区别上下、方位的经验。逻辑与关系的领域:1、学习按物体的明显的一个特征把物体分组或归并在一起。积累的经验能用于日常整理收拾玩具活动中。2、在穿珠及物品排列时尝试 AB、AB间隔排列。三、教学目标:1、能听懂老师的话,学习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活动。2、大胆地回答问题,初步学习用语言讲出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3、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4、能在老师帮助下学习按要求拿取、摆放操作材料。四、教学措施:1、面向全体幼儿共同参与活动,或是分组的轮流参加同一活动,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在教师指导下,在自身的探索、
21、操作活动中,感知、发现、操作,获得有关的数学经验和初步的逻辑数理知识。2、创设一个较为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各种数学活动设备和丰富多样的学具、玩具,引发儿童自发、自主、自由地进行数学活动。如:在教室里设置数学角,投放一些供幼儿选择的学具、玩具让幼儿进行探索。3、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地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引发对数学的兴趣。如:上下楼梯时可让幼儿一面走,一面计数阶梯的数量;午餐时,可让幼儿比较一下碗、勺的数量多少。4、结合游戏进行数学教育,使幼儿在自由活动和有趣新奇的游戏体验中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如:建构游戏,幼儿在运用积木搭建各种建筑物和物体
22、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并巩固各种数学知识,包括空间、几何图形、测量等。5、创设数学教育的环境,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空间环境渗透数学,刺激幼儿数学学习。如:走廊、区域中,通过这些幼儿每天接触到的空间中,使幼儿在潜移默化的、自然渗透的数学环境中主动、自发地学习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 5 人,男生 3 人,女生 2 人,人数较少,课堂不活跃。二、双基情况 大部分学生本册应掌握的知识基本掌握较好,尤其是分数计算方面准确率较高,但在实际应用类,如应用题,还有个别学生对题目难以理解,解题困难。三、学习能力 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主动,能自觉进行课后复习、课前预习,课堂上发言较积极,但有个别学生依赖性较强,思维
23、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较差,听课时较易分神,学习成绩较不理想。四、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习惯大多较好,课堂听课认真,作业基本上都能按时完成。五、全册教材基本要求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3、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球的半径和直径,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4、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5、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
24、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6、结合新的教学内容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7、贯彻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六、全册重点难点关键(1)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圆柱、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圆柱、圆锥的体积。整理和复习小学数学知识。(2)难点: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实际应用。小学数学有关知识体系的建构。(3)关键:运用知识迁移,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理解掌握比例
25、、比例尺、正反比例的意义;解比例应用题,通过分析已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成哪种比例关系,再列出方程解答。充分利用电教媒体,通过演示,学生实验,操作,揭示规律,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协作探究出多种方法来推导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小学数学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确实做到精讲多练,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七、提高教学质量措施(1)贯彻数学课标标准的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2)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两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 数学 用两步连乘 解决 实际问题 教学 反思 23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