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内容要求21784.pdf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内容要求2178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内容要求21784.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内容要求 模块 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内容要求】通过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的相关内容,揭示人类政治生活的发展。本课程由 6 个专题组成,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递进与拓展。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国家的产生,国家统治依赖一系列制度建设,包括建立组织和制定规则。以权力分配、机构设置和运行为主的政治体制,规定了国家制度的基本框架。人事管理、法律、外交、财政都是国家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则是国家关注的重点。自古及今,东西方各国的制度建设和社会治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中国也发生过多次变法与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
2、化传统来抽象评判。学习这些内容,加深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的阶级 分析方法,对上层建筑的各领域的实质进行深入分析,认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1.1 政治体制 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以及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独特性。1.2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
3、度的特点,以及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1.3 法律与教化 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1.4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了解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以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1.5 货币与税收 了解中外
4、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1.6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教学提示】1.本模块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历史上的国家制度,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探明某一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与该制度有关的历史渊源;在了解该制度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这一制度的特点及作用,并认识该制度对当时及以后的影响。2.
5、教师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上的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的措施。一是要从历史的角度考虑具体的国情和当时的社会状况,明了某一制度创立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二是要对某一制度的创新之处和存在的缺陷进行辩证的分析;三是要注意某一制度是否在以后有不断完善或问题暴露、积累、激化的情况等;四是对不同国家制度进行比较时,要避免简单的类比和抽象的优劣评判,通过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不同国家各自的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异同。如,通过了解商鞅、王安石、康有为等人的主张,对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明治维新等进行比较分析。3.在本模块各学习专题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情境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从
6、多个层面进行探讨,如国家层面、社会层面、民众层面等,以深入认识某一制度的作用及影响;或从中央与地方、法律、经济、民族、教育、外交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考察。4.在本模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培养和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注重引导学生在时空框架下认识历史;通过对相关材料的研判,使学生形成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正确解释历史上政治文明的演进;通过与思想政治课程相关内容的整合,增强学生对当今中国制度建设与发展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为便于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开展教学,设计如下教学活动示例:活动主题 探讨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专题 1.1)活动目标 1.通过探究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
7、演变,分析并理解这一关系的特征。2.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以典型的史事作为例证,说明中央王朝对地方治理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智慧。3.通过了解历史上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管理,加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活动过程 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确定各组的研究主题(如按历史时期分组,分别探讨各时期中央与地方之间各方面的情况;或按地方行政层级、财政税收、军队编制与部署等专题分组),分别梳理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各组制订具体研究计划,明确分工;分别搜集和研读有关材料,如阅读与研究主题有关的论著,利用现有的学术研究成果等。各组对所搜集的材料进行整理,通过组内的讨论交流,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撰写本组的研究报
8、告。组织全班的报告会,各组代表介绍本组的研究成果,并解答其他组同学的质疑。各组在报告会的基础上,对本组的研究报告作进一步的修改和补充,使之更为完善。将各组的研究报告汇总,编成文集,作为本模块学习的阶段性成果。活动说明 本活动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专题探究,对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进行梳理,从而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制度和行政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与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演变有着密切关联。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分工与合作,以及对研究成果的不断完善,提高理解历史、解释历史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业要求
9、】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基本认识中国古代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措施的主要发展线索,同时能够简单了解欧美国家在制度建设和社会治理方面的重要成就及其历史渊源,并且初步掌握当代中国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措施的由来和概况(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通过学习,能够认识到制度会随着社会变迁而变化,任何一种制度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制度,应当在坚持自身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从社会实际状况出发,互相取长补短,臻于完善(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模块 2 经济与社会生活【内容要求】本课程从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角度,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10、本课程由 6 个专题组成,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递进与拓展。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劳作与经济活动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了解自古以来中外不同人群的生产活动、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方式的变迁,将有利于学生认识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生活的互动关系,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认识。2.1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了解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2.2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
11、,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人工智能技术等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2.3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的意义;认识 20 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4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民居的差异及其特征;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2.5 交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内容 要求 2178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