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填空题知识汇总笔记17081.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地理填空题知识汇总笔记1708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填空题知识汇总笔记17081.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高中地理填空题知识汇总笔记 填空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1、感受地域文化,我们可以从_入手。景观有_和_之分。行云飞瀑、高山流水是自然景观,较少受到人类的直接影响或未受人类的影响。人文景观也称_,是人类的文化留在地球表面上的_,是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农田、村落、矿山、道路、建筑、雕塑等都是人类所创造的_。答案:景观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文化景观 印记 文化景观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感受地域文化,可从景观入手,景观又可以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高山流水,行云飞瀑,这些景观较少受到人类的影响,属于自然景观;道路、农田、村庄、建筑、雕塑,都是人
2、类活动的产物,属于人文景观。人文景观又称为文化景观,是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农田、村落、矿山、道路、建筑、雕塑、公园、学校、寺庙、城堡等都是人类创造的文化景观。小提示:2、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_的,污染物排放_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答案:有限 超过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题目较为简单,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环境自净能力是指自然环境对人类排放的污染物具有容纳和消除的能力,环境具有自净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当人类向环境中排放的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便会产生环境污染现象。3、由_和_等运输干线
3、组成的运输网,将各个聚落联系起来,促使多个城市互接,形成沿_的大城市带。2 答案:铁路 高速公路 交通网分布 解析:由铁路和高速公路等运输干线组成的运输网,将各个聚落联系起来,促使多城市互接,形成沿交通网分布的大城市带。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对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城市交通的特点即该节的主要的基本知识,其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教材,从教材中提取重点。4、分区管理的措施(1)核心区:_(2)缓冲区:_ 答案:(1)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2)严格禁止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 解析:略 5、近年来,江苏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化转移趋势明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江苏省、美
4、劳动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路径图。3 材料二下表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分类及生产协作程度表。类别 主要工业部门 生产协作程度 类 制鞋业、木竹藤革制品业、塑料制品业等 弱 类 纺织业、服饰业等 中 类 电器机械及器材、仪器仪表、办公用机械、专用设备制造业等 强(1)、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产业集聚度最高的是_类。产业集聚的优点是_。(2)根据图中信息进行比较,徐州和南通在、类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中的差异是_。(3)图中、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主要转出区为_(填“苏北”“苏中”或“苏南”)。产业转移对该区域的积极影响有_。答案:(1)加强交流与协作;共用基础设施;降低运输成本和能源消耗;获得规模效益(2)徐州是 I
5、、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承接区;南通是 I 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出区,是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承接区 4 (3)苏南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减少环境污染,减轻资源压力 解析:(1)结合材料二可知,类工业部门的生产协作程度强,产业集聚度高。产业集聚的优点可从降低成本和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进行分析。(2)从、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出区与承接区角度分析。(3)读材料一可知,I、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主要转出区为苏南,产业转移对转出区的积极影响可从产业结构、环境等方面分析。6、旅游规划是通过_和_来合理发展旅游业,以满足旅游者食、住、行、_、购、娱等多种需求。答案:旅游资源开发 景点建设 游 解析:本题考查旅游规划的概念,
6、是基础性识记知识。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是针对资源现状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二是进行景点的建设,包括基础设施、服务配套等多种设施建设,最终目的都是要满足旅游者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多种需求。7、灾前准备:以地震为例,震前准备主要包括准备_,牢记地震撤离_和附近应急避难场所位置,经常参加地震演习活动,树立防震意识等。5 答案:应急救援包 路线 解析:略 8、根据木桶理论,决定木桶能装多少水是由_决定的。在我国西部地区,短桶板代表什么资源?_ 答案:最短的木板 水 解析:6 略 9、人口数量变化(1)人口的数量变化:包括增加和减少两个方面,由该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所决定。区域人口
7、数量的变化取决于_的高低。人口增长率_。(2)人口的自然增长:即人口数量的增减,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出生率高于死亡率则_。(3)人口的机械增长:一个地区人口的迁入和迁出引起人口数量的增加或减少,迁入率高于迁出率则人口增长。人口的机械增长只是针对世界的局部地区而言,对全球人口数量变化无影响。全球人口数量变化取决于_。答案:(1)人口增长率 人口迁移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2)人口增长(3)人口自然增长状况 解析:本题以知识点填空为载体,考查人口数量变化的两个原因等内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1)由材料可知,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该地区人
8、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机械增长率决定。人口的机械增长率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通常为 1 年),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又称人口净迁移率或人口的迁移率,它等于迁入率减去迁出率。当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加上当地的人口迁移率等于当地人口增长率,就反映了某个区域整体的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2)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当出生率高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则导致人口数量呈现增长状态,即人口增长。当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时,则人口数量呈现下降状态。(3)7 由上可知,人口增长率等于人口自然增长率加上人口迁移率,由于人口的机械增长对全球人口数量变化无影响,所以全球人口数量变化只取决于人口
9、自然增长状况。小提示:10、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震波:E 波和 F 波中,波速较快的是_(填字母代号)。(2)图中字母表示的不连续面:B 是_;(3)地震波经过 B 界面时,传播速度发生的变化是_。(4)软流层位于图中的_层(填字母)(5)2008 年 5 月 12 日,汶川县发生 7.8 级地震,震源深度 14 公里,此次地震发生于()A地壳 B地幔 C软流层 D地核 答案:(1)F(2)古登堡界面(3)横波消失、纵波陡然下降(4)C(5)A 8 解析:本题以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为材料,涉及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地球内部分层及特点等内容,
10、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结合图示判断,横坐标为地震波的速度,E 波波速较慢;F 波波速较快,且根据所学可知,波速较慢的 E 波为横波,波速较快的 F 波为纵波。(2)图中 B 处大约位于 2900km 深处,且根据地震波的传播情况看,到此不连续面,横波消失,纵波速度减小,可知该不连续面为古登堡界面。(3)由图可知,地震波经过 B 界面时,横波消失、纵波波速陡然下降。(4)根据所学并结合图示可知,A 为莫霍面,B 为古登堡面,C 为地幔,D 为外核,H 为内核。根据所学可知,软流层位于地幔,即图中的 C 层。(5)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是 39-41km,此次地震的震
11、源深度为 14km,可知地震发生于地壳,故选 A。小提示: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7 年 7 月,大宇造船向美国钻井承包商交付一艘超深水钻井船。这艘超深钻井船最大作业水深约 3657.6 米,最大钻井深度约 12192 米。下图为部分岩石圈构造图。9 (1)图中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外部圈层有_、_、_。(2)两层构成地壳,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重要依据是_,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相比,_地壳较厚。(3)图中为_界面,该界面平均深度是_km,此位置地震波发生变化是波速_。(4)图中名称为_,其构成物质为_态。答案: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地震波 陆地 莫霍 33 突然加快 地幔 固 解析:
12、(1)根据地球的圈层结构,图中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外部圈层有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2)硅铝层和硅镁层两层构成地壳,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重要依据是地震波传递的速度,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相比,大陆地壳由硅铝层和硅镁层组成,比较厚。大洋地壳主要由硅镁层组成,海洋地壳较薄。(3)图中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该界面平均深度是 33km,此位置地震波发生变化是波速都突然加快。(4)图中名称为地幔,横波也能通过,其构成物质为固态。小提示:12、在城镇景观的设计中,如何融合_,体现_、追求_、增加_、创造_,已经成为设计者们共同的追求。答案:地域文化 尊重自然 社会公平 社会福利 灿烂文化 10
13、解析:略 13、自然资源的概念:指在一定_下,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能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的_和_。答案:经济技术条件 物质 能量 解析:略 14、城镇中的各种建筑,不单纯是为某种用途而建造的,它还反映了某种_和_情趣。例如,北京老城的四合院有鲜明的古都特点建筑上遵循严格的_,在全国各地的矩形院落中独树一帜。一所民居有其文化意蕴,而一座城镇的_,或整体或局部、也能反映某种_。例如,我国古代都城建设突出以君主为中心的思想,强调城廓方正、对称,宫城居中。答案:文化意识 审美 礼制 空间格局 价值追求 解析:据课本可知:城镇中的各种建筑,不单纯是为某种用途而建造的,它还反映了某种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例
14、如,北京老城的四合院有鲜明的古都特点建筑上遵循严格的礼制,在全国各地的矩形院落中独树一帜。一所民居有其文化意蕴,而一座城镇的空间格局,或整体或局部、也能反映某种价值追求。例如,我国古代都城建设突出以君主为中心的思想,强调城廓方正、对称,宫城居中。小提示:15、农业生产 人们利用土地的_,栽培植物或_等,以获取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答案:自然生产力 饲养动物 解析:11 略 16、_和_是两种基本的地图类型。答案:普通地图 专题地图 解析:本题考查地图的分类,不同标准有不同分类。地图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按地图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小提示:17、生产功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填空 知识 汇总 笔记 1708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