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试题(三)(含解析)17163.pdf
《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试题(三)(含解析)1716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试题(三)(含解析)17163.pdf(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上饶市民校考试联盟 2018-2019 学年下学期阶段测试(三)高一历史试卷 考试试卷:90 分钟试卷满分:100 分 第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国语齐语:“工之子恒为工。”荀子儒效:“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唐六典:“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古代手工业这种传承特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促进生产力进步的必然要求 B.古代手工业没有面向市场导致 C。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狭隘性 D.力求保证官营手工业主导地位【答案】C【解析】古代手工业世代沿袭,保护了手工业发展,促进了生产力进步,属于影响方面,故 A 错误。根据“工之子恒为工”“工匠之子,莫
2、不继事“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可知古代手工业的传承特点是世代沿袭,其根本原因是小农经济的封闭性、保守性、狭隘性,这导致了各行业之间的交流极少,自家的技术更容易传承给自家子弟,故 C 正确。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故 B 错误。古代手工业世代沿袭,确保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属于结果方面,故 D 错误。2.“其车之制,车身用板作槽,槽中架行道板一条。同行道板上下通周,以龙骨板系其在上。两边各带拐木置于岸上木架之间,人凭架上踏动拐木,则龙骨板随转,循环行板刮水上岸”材料所述工具()A.两汉时期已经广泛使用 B。标志着古
3、代水利设施的完善 C.开启了农具自动化先河 D.是农业灌溉工具的重大改进【答案】D【解析】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灌溉工具翻车,该工具是由东汉末年的毕岚发明并由曹魏的马钧予以改进的,“两汉时期已经广泛使用”,这明显不符合历史事实,故 A 项错误;中国古代的水利设施总是在不断完善的和进步的,翻车的发明也不可能使这一过程达到完善和终结,故 B 项错误;“开启了农具自动化先河”,翻车使用的仍然是人力而非自动化,故 C 项错误;翻车是对西周以来的灌溉工具如桔槔和辘轳等重大调整和改善,故 D 项正确.3。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2-具 A。
4、由西域传入 B。属水力灌溉工具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出现于隋唐时期【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形容了一种农具,这种农具广泛应用于江东,且可以调节深浅,推测可知是“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方便又轻巧。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并非从西域传入,故 A 错误。曲辕犁是一种耕作用具,不是水利灌溉工具,故 B 项错误。曲辕犁在隋唐时期出现,东汉时期还没有出现,故 C 项错误。曲辕犁最早在隋唐时期的江东出现,故 D 项正确。4。中国古代瓷器生产技术高超,咏“瓷”诗句众多。如:“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矛斋
5、也可怜。”诗中的“越窑”和“大邑”分别以生产什么瓷器出名?A.青瓷、白瓷 B.粉彩瓷器、白瓷 C。青瓷、珐琅彩 D。唐三彩、青瓷【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夺得千峰翠色来”可知,越窑生产青瓷;“君家白碗胜霜雪说明大邑生产白瓷,故 A 项正确,D 项错误;粉彩瓷器是在清代出现的,故 BC 错误。5。明代蒋以化西台漫记中记载:“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材料中反映的经济新现象是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丝织业的规模扩大 C.生产部门分工细致 D.机器
6、生产成为新宠【答案】A -3-【解析】“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说明存在雇佣关系,属于资本主义萌芽关系的出现,A 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潮流主旨,排除。6。有学者说(1793 年,马戛尔尼使团的访华是中英间第一次通使。英国借为乾隆祝寿之名,出使中国,最终目的是借以打动乾隆皇帝,同意两国互派使节,开放天津等港口贸易,把中国纳入西方文明体系。但双方没有经过谈判,清政府便拒绝了英国一切的敕书。这一年,实际上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拐点.”作者的主旨是 A。中国早在 1793 年已进入近代史 B。马嘎尔尼访华酝酿了后来的侵华 C.中国丧失了主
7、动融入世界的机会 D。英国对华战略意图并没有实现【答案】C【解析】从材料“这一年,实际上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拐点”可以看出由于清政府盲目自大,丧失了与西方先进文明相互融合的机会,C 项正确;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是鸦片战争的爆发,A 项错误;马嘎尔尼访华回国后看出了清政府的盲目自大,但并非酝酿侵华,B 项表述错误;18 世纪英国战略意图已经到达亚洲,想与中国展开贸易往来,D 项错误;故选 C。7.“广陵有贾人,以柏木造床,凡什器百余事,制作甚精,其费已二十万,载之建康,卖以求利。”这一经营活动具有的特征是 A.专业化生产 B。交易场所固定 C.产销合一 D。制漆技艺高超【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
8、材料提到,“广陵有贾人,以柏木造床,凡什器百余事,制作甚精,其费已二十万,载之建康,卖以求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产销合一的特点,故 C 正确。材料信息不仅仅限于专业化生产,故 A 排除。材料未涉及交易场所固定,故 B 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制漆技艺高超,故 D 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表现 8。王夫之曰:“村野愚懦之民以有田为祸,以得有强豪兼并者、为苟免逃亡起死回生之计由不尽归之强豪不止,而天下之乱且不知所极矣.材料反映了 A。商品经济发展加快土地兼并 B.农民负担沉重寻求庇护 -4-C.当时租佃关系开始兴起 D.豪强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答案】B【解析】
9、由材料“为苟免逃亡起死回生之计”可知,农民为逃避沉重的负担而寻求豪强地主的庇护,所以答案选 B。材料讲的是农民负担重,并没有涉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排除 A;材料涉及的是豪强地主拥有越来越多的土地,这反映的是土地兼并问题,并没有涉及到租佃关系,也没有涉及到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所以答案排除C、D。点睛:做史料题时要注意题中的人物、地点、事件等。从本题的材料“王夫之可知,这有可能材料反映的是明末清初的历史现象,而通过材料“村野愚懦之民“强豪”等关键信息可以了解到材料反映的是农民与豪强地主之间的关系。9。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出处 记载 田舍 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
10、,听卖永业田 全唐诗补逸 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 唐大诏令集 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 全唐史 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侵吞,莫惧章程 A.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B.土地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护 C。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D。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可知,庶人“听卖永业田”,“寺观广占田地”,王公百官“比置庄田”,说明土地自由买卖现象较多出现,可见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选 A。材料“恣行侵吞,莫惧章程”说明土地自由买卖没有得到法律保护,故排除 B.材料“恣行侵吞,莫惧章程”说明政府是限制土地兼并的,故 C 表述错误,排-5-除 C。材料没有涉
11、及“士农工商社会结构的信息,故排除 D。10。“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 3 世纪一直到 19 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明朝时期,朝贡制度以“朝贡贸易”的形式出现。它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上的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上述材料表明了明朝 A。朝贡贸易以经济效益为核心 B。通过朝贡贸易发展对外关系 C。朝贡制度使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D。朝贡制度体现出双方地位的平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朝贡贸易,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朝贡贸易是以政治目的为主,不以经济效益为核心,A 项
12、说法错误,排除;C 项“外贸易空前繁荣”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材料信息亦无从体现,排除;D 项“双方地位的平等”的说法明显错误,排除;B 项表述准确,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1.下图中有中国古代某项水利设施,该水利设施是 A.灵渠 B。都江堰 C.郑国渠 D。坎儿井【答案】A【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这项水利设施沟通了漓江和湘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项水利设施是灵渠,将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故 A 项正确;都江堰使四川盆地变为天府之国,故 B 项排除;郑国渠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
13、,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 25 公里的-6-泾河北岸,西引泾水东注洛水,故 C 项排除;D 项是新疆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设施,排除.1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资金广泛的流通、企业在所有人之外雇佣经理、技术上的全面合作三个条件一经展开,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把它们向历史里退化的推回去。”这说明 A.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逐渐推广,必然导致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B.宋朝时商业的发展,必然突破传统商业时间、空间的限制 C。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发展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D.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是必然的【答案】D【解析】铁农具和牛耕的逐渐推广促进了
14、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并不必然会导致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故 A 项错误;宋代商业突破传统商业时间、空间的限制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故 B 项错误;民营手工业发展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不符合材料“资金广泛的流通、企业在所有人之外雇佣经理、技术上的全面合作三个条件”主旨,故 C 项错误;明中后期在江南地区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清朝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使得资本主义的继续萌芽成为可能,故 D 项正确。13.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会有别人“发现”美洲。持后面观点的人是因为看到了当时 A。地理大发现是商品经
15、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B.西班牙聚集了大批优秀航海家 C。西欧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 D.西欧的航海家们相信地圆学说【答案】A【解析】材料“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会有别人发现美洲”反映了发现美洲具有客观必然性,即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故 A 正确;大批优秀航海家属于主观的人的因素,不属于客观必然性,故 B 错误;造船和航海技术属于客观技术条件,不是客观必然性的根源,故 C 错误;航海家们相信地圆学说,属于地理科学知识的条件,也不符合题意,故 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即使没有哥伦布,也会有别人发现美洲,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新航路开辟的必然性原因出发
16、,结合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14.下图,青铜像的底上还有几行醒目的铭文:“1521 年 4 月 21 日,拉普拉普成为第一个用武力驱逐欧洲侵-7-略者的菲律宾人。”请问他抵抗的欧洲侵略者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答案】D【解析】材料“1521 年 4 月 21 日,拉普拉普成为第一个用武力驱逐欧洲侵略者的菲律宾人”反映了菲律宾人反对麦哲伦船队的入侵菲律宾的史实,故 D 正确;迪亚士并未到达菲律宾,故 A 错误;达伽马只到达印度,故 B错误;哥伦布发现美洲,不符合材料,故 C 错误.故选 D。15。美国学者 RR帕尔默的著作现代世界
17、史中写道:“如果一个人的曾祖父早年把土地出租,收取固定的货币金额地租,他的收入实际上是下降了的。但是那些从佃户那里接受实物地租(如若干蒲式耳小麦或大麦)的人,或自己经营地产者,就能按现价出售他们的实际农产品,从而增加自己的货币收入。”由此可以推断,新航路开辟后西欧 A。“价格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 B。封建制度已经完全解体 C.商业革命推动资本原始积累 D。地主和佃户矛盾不断激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价格革命,价格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A 正确;新航路开辟以后,封建体制并没有完全解体,只是受到冲击,排除 B;材料反映的是价格革命的影响,而不是商业革命,排除 C
18、;材料反映的不是地主和佃户的矛盾,而是地位的改变和收入的变化,排除 D。-8-16.18 世纪英国的商业,一些历史学家使用了诸如“商业革命”“一场真正的商业爆炸”等字眼。国内商业以较大的幅度增长,而海外商业活动增幅更大,国际贸易在英国当时的商业发展领域里遥遥领先.导致英国商业爆炸的主要因素是 A。工业革命完成的推动 B.殖民扩张和殖民霸主地位确立 C.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D。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答案】B【解析】【详解】经过 16 世纪打败西班牙,17 世纪打败荷兰以及 18 世纪打败法国,英国在 18 世纪中后期成为世界上最大殖民国家,海外殖民扩张成为国内商业爆炸的主要原因,故 B 项
19、正确。工业革命完成是 19 世纪 40年代,故 A 项错误。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是 17 世纪,故 C 项错误.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故 D 项错误。17.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提道:“早在数千年的时候,当时如果想要把热能转化成动能的话,唯一的办法就是依靠我们人类和动物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之中把摄入体内的能量转换成肌肉的运动。工业革命为我们解决的一大问题就是能源转换的问题。”工业革命哪一发明为我们解决能源转换问题 A。电磁感应现象 B.火车 C.珍妮纺纱机 D.改良蒸汽机【答案】D【解析】【详解】“把热能转化成动能”、“工业革命为我们解决的一大问题就是能源转换的问题”说明
20、工业革命时期的能源转换是指从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结合所学可知改良蒸汽机是符合上述条件的,故选 D;电磁感应现是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不符合题意,排除 A;B 是交通方面的成就,不符合题意,排除,C 是纺纱的机器,不符合题意,排除.18。有研究者称,“18 世纪和 19 世纪的工业革命充满前所未有的新奇事物。技术发展历史给我们最初的印象也很新奇:大量具有革命性的发明完全改变了技术面貌。但是我们更细致地加以观察,便会觉得重要的不在新奇而在技术革新的连续性。应该记住,18 世纪的许多技术并非新起点,而是中世纪技术发展的完善。”上述材料 -9-A。科学技术的进步具有继承性 B.工业革命推动旧技术的创新
21、 C。技术革命根源于历史的积累 D.技术革新是工业革命的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重要的不在新奇而在技术革新的连续性18 世纪的许多技术并非新起点,而是中世纪技术发展的完善”说明技术的发展具有不间断性,技术革新具有承继联系,故 A 项符合题意。B 项,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发生是旧技术的经验积累而成,并非推动旧技术创新,故排除。C 项,技术革命并非全来源于历史的积累,故排除。D 项,材料主旨在于技术的继承性,未体现技术革新与工业革命的关系,故排除。1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
22、的流动劳动力。英国获得“充裕流动劳动力的途径是 A.殖民扩张 B。开辟新航路 C.圈地运动 D。资产阶级革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可知,英国通过圈地运动获得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劳动力,故 C 项正确。殖民扩张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与设问不符,A 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原料、市场等,但与设问不符,B 项错误。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度,但与设问不符,D 项错误.20.1807 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机驱动轮船,揭开了蒸汽轮船时代的序幕。1811 年,英国人造出了自己的汽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下 学期 阶段 测试 试题 解析 1716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