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期末复习要点归纳11454.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妇产科期末复习要点归纳1145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产科期末复习要点归纳11454.pdf(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第一节 妇女一生各阶段有不同的生理特点 根据妇女的年龄和分泌变化将女性一生分 7 个阶段只需掌握分为哪七个期:一、胎儿期女性性腺卵巢;副中肾管发育成女性生殖道 二、新生儿期 是指出生后 4 周这一段时期 卵巢幼稚状态 出生后一周可有:1、乳房隆起或少许泌乳 2、阴道分泌物少许或为血性 这一周的改变是由于女婴脱离母体的高激素水平引起的。三、儿童期是指从出生后 4 周12 岁左右这段时期:儿童早期、儿童后期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抑制状态 阴道、子宫、卵巢、输卵管幼稚状态 子宫、卵巢、输卵管的位于腹腔 四、青春期是指从乳房发育等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获得性生殖
2、能力的生长发育期 第一性征发育:生殖器官的发育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 第二性征:音调变高、乳房发育、女性体态 月经来潮:月经初潮是青春期开场的一个重要标志。,五、性成熟期 六、绝经过渡期是指卵巢功能开场衰退直到最后一次月经的时期。七、绝经后期 第二节 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 月经:伴随卵巢的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规律月经是生殖功能成熟的重要标志。月经初潮:月经第一次来潮,1315 岁 月经血的特点:经血不凝,暗红色,只有在出血多的情况下出现血凝块。经血不凝是因为经血含大量纤维蛋白酶,由于纤溶酶对纤维蛋白的溶解,从而引起经血不凝。-月经周期:月经周期从月经来潮第一天算起。两
3、次月经第 1 日的间隔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为 2830 日。提前或延后 5 日左右属正常围。月经持续时间及出血量:正常月经持续时间为 27 日。月经血量多于 80ml 即为病理状态。第三节 卵巢功能及周期变化 二、卵巢的周期性改变 卵泡=卵细胞+颗粒细胞+卵泡膜 卵泡生长过程可以分 4 个阶段:始基卵泡窦前卵泡窦状卵泡排卵前卵泡:即成熟卵泡 排卵的时间:一般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 14 天左右黄体形成:排卵后 78 日相当于月经周期第 22 日左右黄体发育达最顶峰,称成熟黄体,直径一般为 12cm。黄体退化:卵子未受精,在排卵 910 日黄体开场萎缩,黄体衰退后月经来潮。一般黄体寿命为 1
4、216 日,平均 14日。三、卵巢性激素的周期性变化 雌激素:排卵前 第一顶峰 排卵后 7-8 日黄体成熟时 第二顶峰 孕激素:排卵后 7-8 日黄体成熟时达最顶峰 雌激素在排卵时和黄体成熟时各有一个顶峰 孕激素仅在黄体成熟时有一个顶峰 雄激素:主要来自肾上腺,少量来自卵巢。排卵前,在 LH 峰作用下,卵巢分泌雄激素增多,可以促进非优势卵泡闭锁和促进性欲。【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复习重点 1、卵巢的功能包括:生殖功能和分泌功能。生殖功能是指卵巢产生卵子并排卵;分泌功能是指卵巢分泌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孕激素和少量雄激素。2、卵巢排卵的前提条件时什麽.卵巢排卵的前提条件时 FSH 和 LH 顶峰。3、
5、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雌激素对生殖系统的生理作用:子宫:促使和维持子宫发育和成熟;增加子宫肌肉对缩宫素的敏感性。促使子宫膜增殖、修复。宫颈:宫颈粘液增加,稀薄透明,富有弹性,易于拉丝。输卵管:促进输卵管肌层发育和上层分泌,加强输卵管平滑肌收缩。-阴道上皮:促使阴道上皮增生角化,使得粘膜变厚;增加细胞糖原,维持阴道酸性环境。外生殖器:使阴唇发育饱满,色素加深。卵巢:协同 FSH 促进卵泡发育。下丘脑、垂体:通过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正负反响调节,控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乳房:促进乳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代:促进水钠潴留,降低血中胆固醇水平,维持和促进骨代。孕激素对生殖系统的生理作用:子宫也表现在两
6、个方面:降低子宫肌肉对缩宫素的敏感性,抑制宫缩,促使子宫膜由增殖期转化为分泌期,为受精卵做准备。宫颈:宫颈粘液减少,粘稠浑浊。易断裂。输卵管:抑制输卵管平滑肌收缩。阴道上皮:加快阴道上皮脱落。下丘脑、垂体:在月经中期增强雌激素对垂体 LH 排卵峰释放的正反响作用,在黄体期孕激素对下丘脑垂体有负反响作用,抑制促性腺激素的释放。乳房:促进乳腺及腺泡的发育。代:促进水钠排泄。体温: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兴奋作用,可使根底体温在排卵后升高 0.30.50C。雌激素 孕激素 子宫肌 子宫收缩力增强 催产素敏感增高 松弛 降低 子宫膜 增生 转化分泌期 宫颈口 松弛 粘液分泌增加 质稀薄 易拉丝 闭合 减
7、少 变稠 拉丝减少 输卵管 加强输卵管收缩 抑制输卵管收缩振幅 阴道上皮 增生和角化 细胞脱落加快 乳腺管 增生乳头、乳晕着色 卵泡发育 乳腺腺泡发育-卵泡发育 必需 卵巢积储胆固醇 下丘脑 正负反响调节 负反响 钠、水 潴留 排泄 钙 促骨钙沉积 体温 排卵后升高 0.30.5 4、卵巢分泌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卵巢分泌功能的周期性变化是指随着卵巢生殖功能的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雌激素孕激素的分泌变化,雌激素的分泌在排卵前达第一次顶峰,在排卵后 78 日黄体成熟时达第二个顶峰;孕激素的分泌在排卵后 78 日黄体成熟时达分泌顶峰。第四节 子宫膜的周期性变化 子宫膜的组织学变化 子宫膜:一功能层:又分为
8、海绵层与致密层。二基底层。功能层受卵巢激素的影响而随卵巢呈周期性变化。1.在卵泡期雌激素作用下,子宫膜上皮与间质细胞呈增生状态增生期。2.在黄体形成后孕激素作用下,子宫膜呈分泌反响分泌期。3.一个月经周期为 28 日,可分为 3 期。1增生期:月经周期的第 5-14 日,相当于卵泡发育成熟阶段。在卵泡期雌激素作用下,子宫膜修复腺体和间质细胞呈增生改变。增生期又可分早、中、晚 3 期。增生期早期增生期中期增生期晚期 2分泌期:占月经周期的后一半。排卵后,卵巢形成黄体,分泌雌激素与孕激素,能使子宫膜继续增厚,腺体增大。分泌期也分早、中、晚期 3 期。分泌期早期分泌期中期分泌期晚期 3月经期在月经周
9、期的第 14 日。体雌激素水平很低,无孕激素存在。第四章妊娠生理 第一节受精及受精卵发育、输送与着床 定义:妊娠是指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发育成长的过程。【妊娠是一个非常复杂,非常协调的生理过程】大约 38 周,266 天 受精分娩(胎儿,胎盘,和胎膜自母体排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妊娠早期12w 末以 第二个阶段妊娠中期1327w 末 第三个阶段妊娠晚期28 40w 妊娠满 37 周至不满 42 足周称足月妊娠 受精卵着床定义:受精后 67 日,晚期胚泡透明带消失后逐渐埋入子宫膜并被子宫膜覆盖,这个过程。-卵子输卵管壶腹部与峡部联接处待受精精子获能穿过次级卵母细胞透明带受精的开场卵原核与精原核融合
10、受精完成受精卵有丝分裂向宫腔移动受精后第 4 日进入宫腔受精后第 67 日着床。过程:定位 黏附 穿透 条件:透明带消失滋养细胞分化出合体滋养细胞层 胚泡和子宫膜同步发育、功能协调孕妇体有足够的孕酮 第三节 胎儿附属物的形成与功能 一、胎儿附属物的形成胎盘 胎膜 脐带 羊水 胎盘由羊膜、叶状绒毛膜也称丛密绒毛膜和底蜕膜构成。胎膜 胎膜由绒毛膜和羊膜组成。脐带 足月胎儿脐带长 3070cm,脐带中央有一条脐静脉、两条脐动脉。*胎盘功能 1.物质交换功能 1气体交换O2、CO2:通过血管合体膜在母儿间以简单扩散方式进展,不需气体分压的明显差异2营养物质供给3排出胎儿代产物 2.防御功能有限的 3.
11、合成功能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功能:维持月经黄体寿命、发育为妊娠黄体,以维持妊娠主要功能促进雌激素、孕酮的形成抑制母体对胚胎的排斥刺激胎儿睾丸分泌睾丸酮,促进男性性分化刺激甲状腺活性 4.免疫功能*胎盘物质交换及转运方式 简单扩散:高低,不耗能O2、CO2、水、电解质等 易化扩散:高低,不耗能,有专一载体,速度快,到一定浓度速度明显减慢葡萄糖 主动转运主动运输:低高,需要能量,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钙、铁等 其他转运:细胞胞饮:较大物质可通过血管合体膜裂隙或通过胞饮作用细胞膜陷吞噬后融膜,形成小泡向细胞移动,大分子蛋白、免疫球蛋白 羊水的功能:1、保护胎儿 :保护胎儿不受挤压,防止胎体
12、畸形及胎肢粘连;防止子宫肌壁或胎儿压迫脐带;保持羊膜腔恒温;有利于胎儿体液平衡;临产时使宫缩压力均匀分布。2、保护母体:妊娠晚期减少因胎动所致的不适感;临产后,前羊水囊扩子宫颈口及阴道;破膜后冲洗阴-道,减少感染时机。第四节妊娠期母体变化 一、生殖系统及乳房的变化1子宫体:子宫底部增长最快,子宫下段次之,子宫颈最少。主要是子宫肌细胞肥大胞浆充满了有收缩活性的肌动蛋白和肌浆球蛋白。妊娠 1214 周起,子宫出现不规则无痛性收缩,特点为稀发和不对称,无疼痛感觉,称为 Bra*ton Hicks 收缩。2子宫峡部:妊娠 12 周以后,子宫峡部逐渐伸展拉长变薄,形成子宫下段,临产后可伸展至 710cm
13、。3宫颈:于妊娠早期充血、水肿,致使外观肥大、着色及变软。宫颈粘液分泌量增多。临产时,宫颈管变短并出现轻度扩。2.卵巢:略增大,一侧卵巢可见妊娠黄体。3.输卵管:妊娠期输卵管伸长,可见蜕膜反响。4.阴道:充血水肿呈紫蓝色,皱襞增多,伸展性增加。阴道上皮细胞含糖原增加,乳酸含量增多,使阴道分泌物 pH值降低,5.外阴:外阴皮肤增厚,大阴唇血管增多及结缔组织变松软,故伸展性增加。6.乳房的变化:乳房于妊娠早期开场增大,充血。腺泡增生使乳房较硬韧。乳头增大变黑,易勃起。乳晕变黑。二、循环系统的变化 1.心脏 心脏向左、向上、向前移位,心浊界稍扩大。心脏容量从妊娠早期至妊娠末期约增加 10%,心率每分
14、钟增加 1015 次。心尖部闻及柔和吹风样收缩期杂音。2.心搏量 心搏量自妊娠 10 周增加,妊娠 3234 周达顶峰。3.血压 在妊娠早期及中期血压偏低,在妊娠晚期血压轻度升高,脉压稍增大。4.静脉压 下肢、外阴及直肠静脉压增高,静脉扩,易发生下肢、外阴静脉曲和痔。三、血液的变化 1.血容量 血容量于妊娠 3234 周达顶峰,增加 30%45%,平均增加 1500ml。2.血液成分 1红细胞:红细胞比容降低至 0.310.34。为适应红细胞增加和胎儿生长及孕妇各器官生理变化的需要,易缺铁。2白细胞:从妊娠 78 周开场增加,妊娠 30 周达顶峰,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增多。3凝血因子:妊娠期血液处
15、于高凝状态。凝血因子、均增加,仅凝血因子、降低。血小板略有减少。妊娠晚期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活酶时间轻度缩短。妊娠期纤维蛋白溶酶原增加,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延长,妊娠期间纤溶活性降低。4血浆蛋白:主要是清蛋白减少。四、泌尿系统的变化 肾血浆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代产物排泄增多。妊娠中期肾盂及输尿管轻度扩、增粗及蠕动减弱,尿流缓慢,尿液逆流易患急性肾盂肾炎 孕妇长时间处于仰卧位姿势,能引起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减少使血压下降,称为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妊娠生理】复习重点 1、什麽是妊娠.2、什么是受精卵的着床.受精卵着床的过程是什么.3、胎盘的功能有哪些.4、胎盘物质交换和转运的方式有哪些.各自有哪
16、些特点.-5、胎儿的附属物有哪些.6、羊水的功能有哪些.第十五章 正 常 分 娩 分娩:妊娠满 28 周及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发动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早产:妊娠满 28 周至不满 37 足周间分娩称早产。足月产:妊娠满 37 周至不满 42 足周间分娩称足月产;过期产:妊娠满 42 周及其后分娩称过期产。第一节 影响分娩的因素 决定分娩的四大因素:产力;产道;胎儿;精神心理因素 正常分娩:假设产力、产道、胎儿、精神心理因素均正常并能相互适应,胎儿能顺利经阴道自然娩出。1、产 力:将胎儿及其附着物从宫腔逼出的力量。包括子宫收缩力简称宫缩、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统称腹压、肛提肌收缩力(一)
17、子宫收缩力是临产后的主要产力的特点必考:1节律性 2对称性 3极性 4缩复作用 2、产 道(一)骨产道 1.骨盆各平面及其径线 (1)骨盆入口平面:呈横椭圆形 1入口前后径真结合径: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骶岬前缘正中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 11cm 2入口横径:左右髂耻缘间的最大距离,平均值约为 13cm 3入口斜径:左骶髂关节至右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左斜径;右骶髂关节至左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右斜径,平均值约为 12.75cm。(2)中骨盆平面:骨盆最小平面,呈长椭圆形 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中点通过两侧坐骨棘连线中点至骶骨下端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 11.5cm。-横径:也称坐骨棘间径。两坐骨棘间的距离,
18、平均值约为 lOcm,是胎先露部通过中骨盆的重要径线,其长短与分娩机制关系密切。(3)骨盆出口平面 两个不同平面的三角形组成 出口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尾关节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 11.5cm 出口横径:也称坐骨结节间径。两坐骨结节侧缘的距离,平均值约为 9cm 出口前矢状径:耻骨联合下缘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 6cm 出口后矢状径: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 8.5cm 假设出口横径稍短,而出口后矢状径较长,两径之和l5cm 时,一般大小5-7 斤的妊娠足月胎头可通过后三角区经阴道娩出。骨盆轴与骨盆倾斜度骨盆轴:连接骨盆各假想平面中点的曲线,骨盆倾斜度:
19、一般为 60。假设角度过大,常影响胎头衔接。2.软产道由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及骨盆底软组织构成的管道。1子宫下段的形成:子宫下段由子宫峡部形成。临产后的规律宫缩使子宫下段拉长达 710cm。子宫肌纤维的缩复上段厚,下段薄形成环状隆起生理缩复环。2宫颈的变化 宫颈管消失:宫口扩:是子宫收缩及缩复向上牵拉的结果。3骨盆底、阴道及会阴的变化 阴道粘膜皱襞展平,会阴体变薄。3、胎 儿(一)胎儿大小 胎头颅骨 矢状缝、前囟、后囟可轻度变形,利于胎儿娩出 胎头径线 1双顶径(BPD):9.3cm 2枕额径:11.3cm 3枕下前囟径:为前囟中央至枕骨隆突下方相连处之间的距离,妊娠足月儿时平均约 9.5cm
20、 4枕颏径:13.3cm。(二)胎位纵产式、横产式 矢状缝和囟门是确定胎位的重要标志(三)胎儿畸形 脑积水、联体儿 第三节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分娩机制:胎儿先露部随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进展的一连串适应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顺序不能乱:1.衔接 :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到达坐骨棘水平。初产妇已临产而胎头仍未衔接,应警存在头盆不称。2.下降:下降动作贯穿于分娩全过程 3.俯屈 胎头最小的枕下前囱径取代较长的枕额径 4.旋转 适应中骨盆及出口平面前后径大于横径的特点 5.仰伸 胎头以耻骨弓为支点,使胎头仰伸,胎儿双肩径沿左斜径进入骨盆入
21、口 6.复位及外旋转 胎头枕部向左旋转 45 度称为复位。前右肩向前向中线旋转 45 度时,胎儿双肩径转成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的方向,胎头枕部需在外继续向左旋转 45 度以保持胎头与胎肩的垂直关系,称为外旋转。7.胎肩及胎儿娩出 外旋转后,胎儿前右肩在耻骨弓下先娩出,随即后左肩从会阴前缘娩出 第四节 先兆临产、临产与产程(一)先兆临产 1.假临产;2.胎儿下降感;3.见红:临产前 2448 小时,是分娩即将开场较可靠的征象(二)临产的诊断:临产开场的标志为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 30 秒或以上,间歇 5-6 分钟,同时伴随进展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和胎先露部下降。(三)总产程及产程分期
22、 总产程指从开场出现规律宫缩直到胎儿胎盘娩出。第一产程又称宫颈扩期。从开场出现间歇 5-6 分钟的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全。初产妇:1112 小时,经产妇:68 小时 第二产程又称胎儿娩出期。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12 小时,不超过 2 小时;经产妇:不超过 1小时 第三产程又称胎盘娩出期。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515 分钟,不超过 30 分钟 -第 五 节 第一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一)临床表现 1.规律宫缩 2.宫口扩 3.胎头下降程度 4.胎膜破裂 二处 理 1.观察子宫收缩 2.观察胎心:宫缩间歇,潜伏期:12 小时,活泼期:1530 分钟,每次听 1 分钟 3.宫口扩及胎头下降产程
23、图:胎头颅骨最低点与坐骨棘平面关系标明胎头下降程度 处 理 4.胎膜破裂:立即听胎心,羊水性状、量,有无宫缩,破膜时间 5.精神抚慰 6.测血压:46 小时一次 7.饮食 8.活动与休息 9.排尿与排便:24 小时排尿一次,必要时灌肠 10.肛门检查 11.阴道检查 第六节 第二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一临床表现 1、自然破膜、人工破膜 2、宫缩增强、排便感 *3、胎头拨露:宫缩时胎头露出阴道口,露出局部不断增大,宫缩间歇期,胎头又缩回阴道,为胎头拔露。*4、胎头着冠:当胎头双顶径越过骨盆出口,宫缩间歇时胎头不再回缩,为胎头着冠 二处 理-1密切监测胎心:510 分钟一次,胎儿监护仪 2指导产妇
24、屏气:正确应用腹压 3接产准备: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宫口 4cm 4接产(1)会阴撕裂的诱因:会阴水肿、会阴过紧缺乏弹力、耻骨弓过低、胎儿过大、胎儿娩出过快 (2)接产要领:保护会阴的同时,协助胎头俯屈,让胎头以最小径线在宫缩间歇时缓慢地通过阴道口 (3)接产步骤(4)会阴切开指征:会阴过紧或胎儿过大,估计分娩时会阴撕裂不可防止者,或母儿有病理情况急需完毕分娩者,应行会阴切开术。(5)会阴切开术:包括会阴后-斜切开术及会阴正中切开术。第 七节 第三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一胎盘剥离征象有:重点 1宫体变硬呈球形,宫体呈狭长形被推向上,宫底升高达脐上;2剥离的胎盘降至子宫下段,阴道口外露的一段脐
25、带自行延长;3阴道少量流血;4用手掌尺侧在产妇耻骨联合上方轻压子宫下段时,宫体上升而外露的脐带不再回缩。二胎盘剥离及排出方式有两种:1胎儿面娩出式(2)母体面娩出式 三处 理 1新生儿处理:(1)清理呼吸道(2)阿普加评分(3)处理脐带(4)处理新生儿 2协助胎盘娩出 3检查胎盘胎膜 4检查软产道 -5预防产后出血 【正常分娩】复习重点 1.影响分娩的因素有哪些.2.何谓产力产力包括哪些容.临产后的子宫收缩力有哪些特点.3.试述骨盆入口前后径、中骨盆横径及骨盆出口横径及其正常值。4.何谓分娩机制.试述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的实际顺序。5.何谓总产程.临床分为几个产程.6试述接正常产的要领。7何谓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妇产科 期末 复习 要点 归纳 11454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