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高一地理10月月考试题17146.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青海省西宁市高一地理10月月考试题1714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西宁市高一地理10月月考试题17146.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青海省西宁市 20162017 学年高一地理 10 月月考试题 满分:100 分 时间:120 分钟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 1 至 10 页,第卷 11 至 12 页。第卷(选择题 共 50 分)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5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据此完成12 题。1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
2、单元 C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2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行政区 自然带 热量带 干湿地区 三江平原 山东省青岛市 A B C D 3。农业社会阶段,下列不属于早期农业主要起源地区的是()A.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B。印度河流域 C。尼罗河下游 D。刚果河流域 4下列关于图示地区主要生态问题的搭配,不正确的是()A丙地区土地荒漠化 B乙地区水土流失 C丁地区-土壤盐碱化 D甲地区土地石漠化 5我国不同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不尽相同,这体现了区域的()A整体性 B联系性 C开放性 D差异性 2 如图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据此回答 6
3、7 题。6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A B C D 7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地带的是()东北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西南地区 A B C D 读下图,完成 810 题。8。图序与区域搭配正确的是()A东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南部沿海地区 黄河中下游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南部沿海地区 黄河中下游地区 东北平原 C南部沿海地区 黄河中下游地区 东北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黄河中下游地区 东北平原 南部沿海地区 9。两地农业生产方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的差异 B热量的差异 C水分的差异 D土壤的差异 10。两地都有棉花种植,但两地相比,地的优势气候条件主要是(
4、)3 A春季多雨,有利于棉花苗期生长 B夏季多雨,利于棉花的生长 C秋季“秋高气爽”,利于棉花的采摘 D春季降水少,利于棉花苗期生长 读图,回答 1112 题。11影响图中城镇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水源 B地形 C气候 D坡向 12受自然环境影响,该地区适合发展()A稻作农业 B草原畜牧业 C灌溉农业 D现代旱作谷物农业 读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回答 1315 题。13南水北调东线将长江水沿京杭运河调到华北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淹没大片耕地 B加剧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C加剧沿线地区土壤盐碱化 D破坏沿线地区的森林资源 4 14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东线工程相比,其优点有()A工程量小,水质
5、好 B可调水量大 C可自流输水,调水能耗低 D可调水量受季节影响小 15除实施跨流域调水外,华北地区还应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水资源短缺()发展节水农业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耗水工业 兴建污水处理厂,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引海水回灌地下水 A B C D 16图中 A 区与 C 区的分界线是()A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B3000 m 等高线 C400 mm 年等降水量线 D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 17我国划分三大自然区的主要依据是()A土壤和植被 B气候和地形 C水文和土壤 D植被和水文 18下列地形单元不在 C 区的是()A内蒙古高原 B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19关于三大自然区的人类
6、活动,叙述错误的是()AB 区域人口和城市集中于河谷地带 BA 区域自然条件恶劣,只能发展畜牧业 CB 区域地势高,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烈 DC 区域气候湿润,平原面积大 5 读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回答 2022 题。20。能分别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的排序是()A。B。C.D。21.三个地带比较()A。地带第一产业的比重小,说明其第一产业发展落后 B。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地带的第一产业比重将会大幅度提高 C.三个地带中第三产业有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D。随着经济的发展,三个地带的第二产业比重将会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会有所下降 22。为了加强三个地带联合
7、与互补发展,由东部地带向中、西部转移的工业发展类型是()A。劳动密集型 B。资金密集型 C。技术密集型 D.严重污染型 23。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产业的比重将上升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资金密集型产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 资源密集型产业 A.B.C.D.读图,回答 2426 题。24。海南岛之所以能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其发展借助的条件有()地处南部边陲,区位优势明显 光热充足,夏长冬暖,有热带资源优势 我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海洋资源丰富 国家政策优势 A.B。C.D。25。近年来,海南岛成为我国冬季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主要影响因素是()A.优越的气候条件 B.劳动
8、力和土地价格较低 C。政府的优惠政策 D.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6 26.下列关于海南岛开发建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我国加强对南海海域的管理和开发 B.可在岛屿中部地区建设工业区 C。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外贸型经济 D.充分利用海岛风光和海洋资源,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2008 年,我国旱涝灾害频发。往年易受洪涝影响的省区,如黑龙江、吉林、广西、湖南等地区,发生了罕见旱情,一些地区因旱灾出现临时饮水困难。与此同时,淮河发生了流域性大洪水,西南、西北等地发生了山洪灾害。据此回答 2728 题。27。在我国,干旱与洪涝常相伴而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
9、季风活动 B。地面状况 C。太阳辐射 D。海陆位置 28.若发生的旱涝程度大致相同,对下列地区造成的灾害损失最严重的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29限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稀缺性资源是()A水资源 B石油资源 C天然气资源 D太阳辐射能 30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B大致与 1 月 0等温线相吻合;是南方和北方、水田与旱地、传统水稻与小麦区的分界线 C大致与 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吻合;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D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界线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海省 西宁市 地理 10 月月 考试题 17146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