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项目实施建议书19575.pdf





《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项目实施建议书1957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项目实施建议书19575.pdf(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工程 工程建议书*市*材料*二一六年八月 目 录 第一章工程总论 1 1.1 前言 1 1.1.1 立项意义1 1.1.2 工程的必要性2 1.1.3 工程的可行性2 建成示*工程的效益2 1.2 可行性研究结论 3 1.2.1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给 3 1.2.2 工程工程技术方案4 1.2.3 环境保护4 1.2.4 工程建立进度4 1.2.5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4 1.2.6 工程财务和经济评论 4 1.2.7 工程综合评价结论5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5 1.4 存在问题及建议 6 第二章工程规划背景及必要性 7 2.1 工程提出的背景 7 2.1.1
2、 国家或行业开展规划 7 2.1.2 工程发起缘由7 2.2 工程建立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 8 第三章国内外技术研究现状及产业政策 9 3.1 国外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现状 9 3.1.1 日本9 3.1.2 美国9 3.1.3 法国10 3.1.4 荷兰10 3.1.5 德国11 3.2 国内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现状 11-3.2.1 11 3.2.2 12 3.2.3 12 3.2.4 12 3.2.5 13 3.2.6 13 第四章市场分析与建立规模 13 4.1 工程市场预测和工程规模 14 4.2 再生骨料市场预测和生产规模 15 4.3 再生混凝土制品市场预测和生产规模 16 4.4 再生道
3、路材料市场预测和生产规模 18 第五章工厂技术方案 19 5.1 建筑垃圾预处理工艺方案 20 5.1.1 产品方案20 5.1.2 工艺概述21 5.1.3 工艺流程图22 5.2 墙体材料工艺方案 25 5.2.1 产品方案25 5.2.2 物料平衡27 5.2.3 工艺概述27 5.2.4 工艺流程图29 5.3 道路材料工艺方案 31 5.3.1 产品方案32 5.3.2 物料平衡32 5.3.3 工艺概述32 5.3.4 工艺流程图错误!未定义书签。5.4 复合材料工艺方案 35 5.4.1 产品方案35 5.4.2 物料平衡36 5.4.3 工艺概述36 5.4.4 工艺流程图错误
4、!未定义书签。5.5 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 40 5.6 总平面布置及占地面积 40 5.6.1 布置运输的原则40 5.6.2 总平面布置原则40 5.6.3 占地面积41 第六章环境保护与劳动平安 42 6.1 建立地区的环境现状 42 6.1.1 工程的地理位置42 6.1.2 风向42 6.1.3 地质情况42 6.2 工程主要污染源、污染物以及治理方案 42-第七章人员定编 42 7.1 人员来源 43 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3 8.1 工程总投资估算 43 8.2 资金筹措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财务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 45 9.1 工程经济效益分析 45 9.2 消纳
5、大量建筑垃圾 46 9.3 加快区域经济开展 46 9.4 扩大就业稳定社会 46 9.5 符合国家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大方针 46 第十章结论与建议 46 10.1 结论 46 10.2 建议 47-第一章 工程总论 1.1 前言 1.1.1 立项意义 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立生态文明,根本形成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构造、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市近年来城市建立突飞猛进,新建高楼拔地而起,城中村大规模拆迁,使建筑垃圾排放量急剧增长,2018 年排放量到达 2000 万吨,201
6、9 年将超过 2000 万吨,如此大量的建筑垃圾给*市的生态环境、市容卫生管理以及交通运输带来巨大压力。目前*市已规划筹建 810 个建筑垃圾消纳场地,这些消纳场距市区较远,每年需耗用大量建筑垃圾清运费。同时建筑垃圾的排放占用了大量的土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运输和排放过程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建立的开展,大量的建筑材料消耗加剧了开采运输能源的消耗。我国人均矿产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占有土地和耕地面积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以混凝土为例,近年来*地区商品混凝土产量成倍地增加,2015 年 1000 万 m3,至 2016 年到达 1500 万 m3,与之相应的
7、水泥用量到达 525 万吨,砂 750 万 m3,石子 1050 万 m3。从循环经济角度考虑,将建筑垃圾中的砖、石、混凝土块占建筑垃圾 80以上资源化利用,直接将建筑垃圾破碎为再生粗细骨料代替天然砂石料,或利用建筑垃圾中各组分的特点生产处新的建材产品。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是解决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问题的重要措施,是节约土地、节约资源的重要途径,是开展循环经济、建立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实现可持续开展、保护环境的必然要求。与兴旺国家相比,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差距相当大,日本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到达 98,欧盟国家平均综合利-用也超过 70。我国
8、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已列入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但大中城市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均处在探索阶段。*市作为绿化试点城市更应该加大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投入,尽快建立本地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示*工程,为周边地区乃至全国探索适合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模式,发挥示*作用,带动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工作全面开展。1.1.2 工程的必要性 1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循环经济可持续开展的重要举措。2*地区建筑垃圾已构成危害,每年侵占大量的耕地,污染环境,形成永久性危害。3*市建筑材料资源日趋短缺。4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可形成新的产业链,对*市开展多元化经济起到一定促进作用。5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与*市试点绿化城市地位不
9、相符。6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属于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必要推广。1.1.3 工程的可行性 1政策方面:国家已公布循环经济法等政策法规,*市也针对建筑垃圾处置出台了相应政策,为工程落实打下了根底。2技术方面: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及相应标准日趋完善。3环境方面:建筑垃圾处置已有多年经历,在生产过程中无废渣排放,采用适当的技术措施,使噪音、粉尘都能得到有效控制,可以到达环评要求。4建筑垃圾来源方面:借鉴其他省市的先进思路,与政府合作采取特许经营的方式保证原料的供给。1.1.4 建成示*工程的效益 1社会效益:工程实行能起到很好的示*作用,为建筑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建筑垃圾综合利用“
10、产业化探索合理的运行模式,将有助于从根本解决城市建筑垃-圾问题,改善城市卫生环境。2环境效益:每年可以消纳城市建筑垃圾 100 万 t,可节约因放置垃圾而占用的土地 100 多亩;工程生产的骨料代替天然骨料,可减少对不可再生矿产的开采;工程局部产品取代粘土砖,每年可节省取土 20 多万 m3,节省耕地约 100 多亩,还可节省标准煤 2.0 万吨,减少 CO2、SO2等有害气体排放。工程实行就近原则,可以缓解运输带来的城市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3经济效益:建筑垃圾资源化工程能降低建材本钱,从而带动建材、房地产和环保产业的开展,有利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开展。4技术效益:对墙材革新、实现建筑工业化做
11、出奉献。1.2 可行性研究结论 1、该工程以年消纳 100 万 t 建筑垃圾为目标,生产建筑材料包含混凝土用再生骨料、建筑工程再生墙体材料、道路材料以及复合材料,上述产品均属于资源再生综合利用工程,符合国家制定的可持续开展战略,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有利改善*市城市环境。2、综合利用产品可以满足*地区城市建立需要,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各项产品的性能可以满足使用要求,工艺是成熟可行的。3、工程的投资主要通过企业自有资金、银行贷款、政府补助分期分批投入,三年内完成目标规模,资金来源是可靠的。4、企业建成后,通过产品销售、政策优惠,处理 100 万 t建筑垃圾的同时,生产 46 万 t 再生骨料、
12、20 万 m3砌块、20 万 t道路材料及 2000t 复合材料,总产值可达 8715 万元,新增 137个就业岗位,年利润达 580 万元。5、经过投资风险分析,该工程符合国家政策,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投资风险小。1.2.1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给 工程投产后需要的主要原料:建筑垃圾、水泥、粉煤灰;燃料动力:电、煤、柴油;主要辅料:外加剂。以上物品均可-在本地区解决。1.2.2 工程工程技术方案 工程通过对建筑垃圾分类分级破碎、筛分,生产出可取代天然砂石的骨料。其中局部骨料作为企业深加工原材料,配合水泥,用以生产标砖和空心砖等墙体材料,剩余局部作为商品骨料销往混凝土搅拌站、预拌砂浆站、公
13、路地基回填等。风选出的粉料和泥土供给建材厂家生产砌块和园林部门作为绿化用土。塑料和木材等杂物配合细骨料生产护栏、落水篦子等复合材料。工程主要生产设施有:移动破碎系统、筛分系统、输送系统、混凝土砌块生产系统、道路材料制备系统及复合材料生产系统,所用设备都可以在国内采购。1.2.3 环境保护 该工程主要污染物、污染源在于建筑垃圾卸车破碎、筛分时候所产生的粉尘和噪音污染。针对上述污染源采取全封闭厂房;骨料破碎采用移动式设备,噪音小;骨料成品放置全封闭筒仓内;传送带加防护罩防止粉尘扬起;在粉尘释放点采用先进的 PPDC 气相脉冲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高;车间隔墙设计为双层墙外表进展消音处理,内衬消音材料
14、以阻止噪音扩散;厂区四周种植大面积绿化带既起到消音吸尘,还能美化厂区环境。使得噪音排放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及粉尘排放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力争将企业做成花园式工厂。1.2.4 工程建立进度 正在规划中 1.2.5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工程总投资 4100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3818 万元,流动资金 300 万元。资金全部由投资企业自筹资金解决。1.2.6 工程财务和经济评论 工程建成后年销售收入 8715 万元,年利润总额 1819 万元。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工程建成后将年处理 100 万吨建筑垃-圾,能缓解*市目前
15、面临的巨大环境和土地的压力。并且向市场提供符合建立要求的环保再生材料,符合国家相关开展节能利废新型建材的产业政策,工程建立十分必要。1.2.7 工程综合评价结论 随国家经济建立高速开展,城市的建筑垃圾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汶川地震以后,国家对建筑垃圾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给予更高关注,已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已列入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中,中央和地方都出台许多相关政策法规,鼓励、扶持和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开展。通过大量专家学者的研究和吸取国外先进的技术经历,我国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及相应标准日趋成熟完善,建筑垃圾处置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已得到了解决。工程建立可以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缓解建筑
16、垃圾给城市带来的环境和交通压力,节约大量土地和不可再生资源,并能为*地区提供大量的建筑材料,有利于促进形成新的产业链,推动区域的经济开展。通过财务和经济分析,该工程可以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综合评价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工程工程切实可行,具有广阔的开展前景。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表 1.1 产品消耗材料统计表 产品名称 再生粗骨料 再生细骨料 墙体材料 道路材料 复合材料/年产量 28 万 t 18 万 t 20万m3 20 万t 2000t/年消耗材料名称 再生粗骨料 再生细骨料 墙体材料 道路材料 复合材料 合计 粗骨料 28/12 12/52 细骨料/18 23 6 0.
17、12 47 粉料 /1/1 水泥 /5 1/6-其他材料/0.08 0.08 年消纳建筑垃圾数量 28 18 35 19 0.12 100 表 1.3 工程参数 名称 设备投资 总投资 设备总功率 劳动定员 占地面积 数值 3018 万元 1325 kw 137 人 90 亩 1.4 存在问题及建议 1是否有充足的原材料即建筑垃圾来源保证工程正常运行。相关政府部门配合调度运输周边区域的建筑垃圾。2群众对建筑垃圾循环再生产品的承受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相关政府部门协助企业开展建筑垃圾循环再生产品推广,在市政工程和公共建筑中优先推广使用建筑垃圾循环再生产品。1.5 企业简介*材料*座落于国家级皖江
18、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区核心城市-*岗集工业园。延通公司目前引进国内最先进水平的全电脑控制的玻璃钢管缠绕生产线,高精度模具齐全。年生产各类管道达 200万米,是*省内较大的电力、通讯电缆保护套管生产基地之一。延通公司多方吸纳国内专业生产技术与管理人才,集研发、生产、销售、效劳于一体,管理机制先进,效劳体系完善,实现了生产自动化、人才专业化、管理系统化,是一家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具有强大活力的现代化生产企业。延通公司坚持以人为本、诚信为上的经营宗旨,始终追求“立足创新、专注质量、诚信效劳、真诚合作、共同开展的经营理念,公司产品经国家权威机构严格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经*英格尔公司现场评
19、审验证,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分别到达ISO9001:2008、-GB/T24001-2004/ISO14001:2004 体系要求。同时在全国质量品牌监视活动中,产品质量、售后效劳及品牌形象,被选入中国著名品牌、质量、效劳、信誉 AAA 企业、中国优秀节能环保产品等称号。延通公司积极倡导奉献、创新、进取的企业精神,努力营造安康、团结、和谐的公司气氛,打造自己独有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一如既往的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周到的效劳,与社会各界朋友携手并进,共谋开展。让“*材料品牌屹立于名牌之林,为城市的开展和环境的保护做出新奉献。第二章 工程规划背景及必要性 2.1 工程提出的背景 2.1.1 国家或
20、行业开展规划 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提到开展循环经济,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伴随着国家经济建立的高速开展,大量待处置的建筑垃圾困挠着城市管理者。在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中对建筑垃圾处置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谁产生、谁承当处置责任的原则。国家鼓励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鼓励建立单位、施工单位优先采用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产品。因此该工程是完全符合国家开展循环经济要求。2.1.2 工程发起缘由 在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垃圾作为城市代谢的产物曾经是城市开展的负担,世界上许多城市均有过建筑垃圾
21、围城的局面。而如今,建筑垃圾被认为是最具开发潜力的、永不枯竭的“城市矿藏,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既是对建筑垃圾认识的深入和深化,也是城市开展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我国对建筑垃圾的管理一直较为薄弱,建筑垃圾根本不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的方式进展处置。直到上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我国才陆续在一些大城市开展了对建筑垃圾的管理工作,建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出台了相应的法规条文。然而目前我国的建筑垃圾管理不仅内容浮浅,以规*倾倒地点、运输车辆和行车路线等为主,对建筑废物进展减量化和再利用等循环经济关键性的内容根本未涉及。管理系统本身也还存在种种问题,阻碍了管理工作
22、的正常进展。2.2 工程建立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 据对砖混构造、全现浇构造和框架构造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 500600 吨。而每万平方米撤除的旧建筑,将产生700012000 吨建筑垃圾。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 30%40%。以 500-600 吨/万平方米的标准推算,到 2020年,我国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 300 亿平方米,新产生的建筑垃圾将是一个令人震撼的数字。*市在旧城改造和新城建立的进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也越堆越多。据统计,*市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多达 400 万吨。如果按 5 米的高度堆放,1 万吨建筑垃圾会占地
23、2 亩,则 400 万吨建筑垃圾每年要占地 800 亩。大量的建筑垃圾如不能适当加以利用,不仅不符合我国开展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开展的国策,而且会给环境治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如何科学有效的解决我国当前的建筑垃圾问题,实现建筑垃圾的资源化,是一个急迫并且重要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市经济社会快速开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旧城改造、根底设施建立等产生的建筑垃圾日益增多,城市建立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大约在 1600-2000 万立方米,填埋占地近千亩。同时,传统的填埋处理方式,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污染城市环境,对地表水、深层水水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开展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
24、要求,对减少土地占用、净化城市环境、节约资源、促进节能减排、开展建筑建材业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该工程贯彻国家开展循环经济政策,有助于解决城市建筑垃圾管理问题,也给企业带来可观经济收益。工程的原材料即建筑垃圾由环卫部门供给,生产的产品属循环再生产品可获得国家的税收等优惠政策,因此在同类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第三章国内外技术研究现状及产业政策 3.1 国外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现状 建筑垃圾中的许多废弃物经过分捡、剔除或粉碎后,大多可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综合利用建筑垃圾是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有效途径。在这方面,日本、美国、德国等兴旺国家进展的比拟早,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先进的经历和处理方法。3.1.1
25、日本 197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并相继在各地建立了以处理混凝土废弃物为主的再生加工厂,生产再生水泥和再生骨料,生产规模最大的可加工生产100t/h。1991年日本政府又制定了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规定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木材、金属等建筑垃圾,必须送往“再资源化设施进展处理。日本对于建筑垃圾的主导方针是:尽可能不从施工现场排出建筑垃圾;建筑垃圾要尽可能的重新利用;对于重新利用有困难的则应适当予以处理。3.1.2 美国 美国政府则制定了超级基金法,规定:“任何生产有工业废弃物的企业,必须自行妥善处理,不得擅自随意倾卸。从而在源头上限制了建筑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 垃圾处理 再生 利用 项目 实施 建议书 1957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