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典型例题6153.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届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典型例题615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典型例题6153.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每日一练)2022 届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典型例题 选择题 1、2021 年 11 月 6 日,一则点赞风雨无阻的气象人的短视频火了。视频中气象员无论风霜雨雪,都要保证探空气球每天早上和晚上的 7:15 准时携带无线电探空仪升起,上升到大约 30km 高空后自行爆裂。探空仪犹如一个听诊器,从地面逐层扫描至高空,从而获得各层的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值。正是这每天看似重复简单,却又复杂的工作背后,让我们预知阴晴冷暖,启动灾害预警,让气象为生活服务,将损失降到最低。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探空气球需要测量空气湿度,是因为空气中的水汽意义重大。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和人体舒适度甚至
2、健康密切相关 直接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 吸收地面短波辐射,以达到保温效果 放出长波辐射,以达到保温效果 A.B.C.D.(2)探空气球在大约 30km 高空爆裂的原因是()A.探测结束后,自爆防止数据泄密 B.高空气温低,气球球皮受冷破裂 C.高空气压低,气球急剧膨胀炸裂 D.距太阳较近,氢气受热易燃易爆 答案:C 2 C【提示】大气的组成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 略 2、沙尘天气形成一般需要具备沙尘源、大气层结(大气温度、湿度的垂直分布)不稳定和大风三个基本条件。沙尘暴是沙尘天气的一种,虽是气象灾害,但对维持海洋生态具有重要作用。2020 年
3、6 月,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巨大沙尘暴跨越大西洋到达中美洲海域。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不稳定的大气层结状态主要利于()A.增大地面向上方的输沙量 B.降低植被的固沙作用 C.增强地面风力的侵蚀强度 D.减少土壤中的含水量(2)沙尘颗粒从撒哈拉沙漠跨越大西洋到达中美洲海域主要依赖于()A.西风 B.信风 C.季风 D.飓风(3)沙尘颗粒沉降入大西洋,对海洋生态的作用主要是()A.海水温度降低,增加海水的含氧量 B.海上降水增多,减轻海水富营养化 3 C.提供矿物养分,利于藻类生长 D.增加有机质,为鱼类提供饵料 答案:A B C【提示】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4、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3)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大气层结状态不稳定,低层空气温度高,对流运动强烈,沙尘将会被卷扬的更高,故会影响地面向上的输沙量。故选 A。(2)根据风带分布可知,沙尘颗粒从撒哈拉沙漠跨越大西洋到达中美洲海域是受东南信风的影响。故选 B。(3)沙尘在海洋中成为一种营养物质,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可以促进海洋藻类的生长。故选 C。4 3、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受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5、()A.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2)正确反映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A.5 B.C.D.(3)常年受风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下面四幅图中的()A.AB.BC.CD.D 答案:6 A D C【提示】气候类型的判读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图中的是赤道低压带,是东北信风带,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B 正确。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形成,A 错误。亚热带季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C 错误。热带沙漠气候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影响形成,D 错误。故
6、选 A。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下沉辐散,A、B 为辐合,A、B 错误。位于北半球,北侧为西风带,南侧为东北信风带,D 正确。C 图是位于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C 错误。故选 D。风带为中纬西风带,常年受其控制形成全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A 图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A 错误。B 图雨热不同期,为地中海气候,B 错误。C 全年温和多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C 正确。D 为亚热带季风气候,D 错误。故选 C。4、2020 年 12 月 29 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迎来大风降温雨雪天气,局地遭遇 16以上的断崖式降温,中央气象台时隔 4 年发布最高级别寒潮橙色预警。下图是潍坊市某同
7、学拍到的一幅照片,降温使河面完全封冻,但桥下及附近水域却没有结冰。据此完成下列小题。7 (1)图中桥梁远去方向为正北,则拍摄者位于桥梁()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2)桥下水域没有结冰的原因是()桥体白天升温较快,辐射热量多 桥下空气流动更快,摩擦生热多 桥体阻挡水面辐射,热量散失慢 桥下河水流动更快,河水结冰难 A.B.C.D.答案:B C【提示】地图的基本知识 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地图的基本知识的运用。(2)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解答】8 (1)根据题干“图中桥梁远去方向为正北”,则拍摄者位于桥梁的南方,面向桥梁远去的方向为正北,则桥梁左侧为西,右
8、侧为东,拍摄者位于桥梁左侧(西侧)拍摄;综上所述,拍摄者位于桥梁的西南。B 正确,ACD错误。故选 B。(2)相比结冰的河面,桥体反射率较低,故白天接受太阳辐射量大,升温快,辐射热量多,使得桥下水域不易结冰,对。桥下空气流动快,使得桥底热量散失快,降温快,空气与水面摩擦力很小,不会产生较多的热量,错。桥体阻挡水面的长波辐射,使得水面散热较慢,因此不容易结冰,对。桥下河水的流动速度变化不大,不会对河流结冰产生明显影响,错。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5、物质发生相变过程输送的热量(如由地表水汽蒸发或蒸腾输送到大气中的热量)称为潜热,未经过相变输送的热量(如通过地面辐射输送到大气的热量)称为
9、显热。清水河发源于山西五台县,流域海拔多在 7513058m。下图为清水河流域平均水量平衡状况与热量支出季节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该流域内蓄存水量达到年内最大值的时间最可能是()A.冬末 B.春末 C.夏末 D.秋末(2)与秋季相比,春季清水河()A.降水补给多 B.融雪补给少 C.流量变率小 D.河水含沙量大(3)夏季清水河流域显热支出最少的主要原因是()9 A.气温高 B.地温低 C.地表径流量大 D.植被叶面积大 答案:A C D【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分析 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夏秋冬三季该流域降水量均大于蒸发量+径流量,流域
10、内蓄存水量增加:春季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径流量,流域蓄存水量减少,因此冬末流域内蓄存的水量达到最大值。故选 A。(2)与秋季相比,春季降水少,清水河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和解冻土壤水补给为主,这两种补给方式(相比秋季的降水补给)对坡面侵蚀作用弱,河水含沙量小,且为持续、稳定的补给,流量变率小。故选 C。(3)由材料可知,显热是指未经过相变输送的热量,如通过地面辐射输送到大气的热量。夏季流域内植被叶面积大,植物蒸腾作用强,潜热支出多,植被叶面阻碍地面与大气的显热输送,显热支出少。故选 D。综合题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0 材料一:左下图为 2016 年 11 月 7 日部分地区海平面天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高中地理 地球 大气 典型 例题 615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